关于弘扬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优秀篇】

思而思学网

红旗渠的建成,铸造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今天,我们回顾总结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关于弘扬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篇一:关于弘扬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近日有幸再次来到红旗渠参观学习,对红旗渠精神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感念至深。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我想结合自己的感受,谈一谈对红旗渠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民众诉求是红旗渠建设的不竭动力。杨贵初到林县,就深入调查了全县一半以上的村庄,摸清了林县的基本情况,总结出了林县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严重缺水、交通不便、地方病肆虐,其中缺水又是最大的问题。为此,大胆提出了“引漳入林”的方案,希望从根本上解决林县人民的困难,辛苦一代,造福万代。实践证明,修建红旗渠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效益是巨大的。

唯实精神是红旗渠建设的重要法宝。当“引漳入林”工程开工20多天后,在工地上参加劳动的杨贵同志,发现战线太长,力量分散,工效很低。这样调整力量后,只用3个多月就把20公里的渠道建好。大办钢铁时,毛主席路过新乡在专列上召开座谈会。红旗渠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把坚定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正确地观察和处理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就会无往而不胜。

敢于担当是红旗渠建设的有力支撑。劈开太行山,修建红旗渠,是林县人民从根本上改变干旱缺水的大胆创举。六十年代初,正是国内连续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国外反华势力卡我们脖子的困难时期。林县县委既面临着资金缺乏,物资、粮食紧张和险恶施工条件等困难,又面临着一些压力、指责,甚至受处分的严峻考验。以杨贵为首的县委“一班人”靠着彻底的唯物主义态度,靠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靠着全县干部群众的坚强团结,无私无畏,迎难而上,坚持到胜利。

团结协作是红旗渠建设的力量之源。杨贵同志是修建红旗渠的举旗人,但在这一旗帜下前进的是县委领导集体,是全县的广大党员干部和千百万群众。由于始终把坚持民主集中制摆在重要位置,所以他做到了既大胆负责,又集思广益,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从不个人说了算;尤其是注重发挥每一个领导成员的作用,从不包办代替,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

艰苦奋斗是红旗渠建设的感人之举。兴建红旗渠的年代,我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是干还是不干?是早干还是晚干?当时的林县县委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早干早受益,晚干多受苦,全县群众为解干旱之苦,迫切要求早干、大干、快干。值得称道的是,在红旗渠建设的10年中,没有一次请客送礼,没有一处挥霍浪费,没有一例贪污受贿,没有一个人挪用建渠物资,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红旗渠建设体现的正是我们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体现的正是我们国家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传承。

当前我国正处在爬山过坎、攻难克坚的社会转型期,学习红旗红精神,就是要求我们认真汲取红旗渠精神的强大力量,密切联系群众,净涤思想、担当作为、加压奋进、无私奉献,为建设四个全面战略的全面实施献智出力、担当作为。

篇二:关于弘扬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有幸跟随县委举办的红旗渠精神学习团赴河南林州市,实地学习红旗渠精神,接受红旗渠精神教育。在一天多的时间里,参观了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被周总理誉为建国以来两大奇迹之一的红旗渠,我们听讲解、观实物、看话剧,亲身体验红旗渠的壮观,感受红旗渠精神的伟大,一次次心灵被震撼,一次次被深深感动。

学习红旗渠精神,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政治立场。红旗渠的修建历时10年,其间经历过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也曾出现过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以杨贵为班长的林县县委带领全县人民,矢志不渝,苦干实干加巧干,最终修成了红旗渠。正是因为林县人民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才干出了红旗渠这一惊天动地的伟业。我们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一以贯之地加强理论学习,为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思想动力。

学习红旗渠精神,要坚持领导垂范,树立奉献精神。红旗渠的整个修建过程,林县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县委领导始终战斗在工程一线,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与修渠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我们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要求我们领导干部,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要做到率先垂范、敢于担当、无私奉献,有困难干在先、创在前,有重任多流汗、多担当,以自身强带动群众树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作风。

学习红旗渠精神,要坚持群众路线,站稳群众立场。20世纪60年代,能吃上水、用上水就是林县人民的最大梦想,水的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就是最大的民生。以杨贵同志为书记的林县县委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决心重新安排林县河山,作出了修建红旗渠的重大决策。我们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要像当时的林县县委那样,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始终与群众心心相印、与群众同甘共苦、与群众团结奋斗。

学习红旗渠精神,要坚持自力更生,倡导艰苦奋斗。红旗渠建设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是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30万干部群众矢志不渝,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十年如一日,用甚为简陋的工具,用自己的双手在太行山腰上修建了一条人工天河,筑成了一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丰碑。我们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要持续保持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共同奋斗的热情,齐心协力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学习红旗渠精神,要坚持求真务实,务必真抓实干。修建红旗渠时,以杨贵为书记的县委班子从实际出发,到工程一线了解情况,认真听取技术员和群众意见,不断调整方案、总结经验;带着群众苦干、实干加巧干,最终建成了红旗渠。我们学习红旗渠精神,就是要以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有始有终,善始善终,把各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到位,为建设工业强县、文化名城、生态和谐家园贡献力量。

篇三:关于弘扬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历时10年建造起来的一条人工天河,誉满华夏,播扬五洲,可以和我国历史上任何一条名渠相媲美。周恩来总理曾说:“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外国朋友来到中国,应该去参观一下红旗渠。”从1969年红旗渠竣工以来,先后到此参观的外宾就有来自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700人之多,他们无不对红旗渠发出由衷地赞叹。红旗渠也是全国的一面红旗,40多年来国内前来参观学习的达162.4万人,现在它已成为太行山上著名的旅游胜地。

红旗渠的确是一个奇迹,它奇在哪里呢?

第一,跨省跨县跨流域引水,体现了制度的优越性。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农耕社会,水是生存的命脉。历史上因水利纠纷,省与省之间,县与县之间,甚至鸡犬之声相闻的邻里之间,时常发生争斗,有的还开枪动炮,造成死伤悲剧。河南省林县与山西省平顺县相隔巍巍太行山,将平顺县浊漳河的水引进林县,是林县人民千百年的梦想,这一梦想在的新中国变成了现实,而且主干渠有20公里建在平顺县境内,施工三个月。这充分体现了制度的优越,体现了山西人民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和风格。

第二,劈山填谷,工程艰巨,改变了河山旧貌。红旗渠从1960年2月动工,到1969年7月建成,历时10年。总投工3740.2万个,总干渠长达70.6公里,干渠、支渠和斗渠总长度1520多公里,削平了1250个山头,打通了211个隧道,挖土石方1818万立方米,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修筑一道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同时,修建小型水库48座,塘堰346座,各种建筑物12408座,架设渡槽157个,还建起了扬水站、水电站等等,重新安排了林县的山山水水。

第三,困难时期办大事,展示了人民群众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红旗渠开工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国际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封锁、制裁我国。林县人民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毅然上马红旗渠项目,“流自己的汗,干自己的事”,充分体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气概。当时,新中国成立只有10年,尚属“一穷二白”,科学技术落后,没有任何现代化施工手段,这样一条人工天河基本上是靠人一锤一钎干出来的。期间还历经了“文革”十年的曲折及影响。在重重困难的情况下,建成红旗渠如此宏伟的工程,实在是可歌可泣的壮举!

第四,结束了林县人民祖祖辈辈缺水盼水的历史,为提高群众生活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林县历史上严重缺水,十年九旱,小旱薄产,大旱绝产,人畜吃水十分困难。红旗渠的建成,功在当代,造福千秋。不仅解决了全县人畜吃水困难,而且把大部农田变成了水浇地,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为逐步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奠定了基础。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