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前沿讲座心得体会【荐读】

思而思学网

信息前沿讲座心得体会一

小学期只上了六次课,而且由于讲座的时间限制,这几次课与平常的专业课有很大的不同。

由于时间短暂,打算介绍大量的专业的知识是不太现实的。老师们讲座的过程中都考虑到了时间限制以及我们有限的知识水平,从大处着眼,为我们大概介绍他们研究方向和内容,同时还会简单向我们介绍这些研究将来的实际意义,以及和我们通信工程专业的联系。总的来说,也许理论上逻辑上的很专业的知识,我们并没有学到多少,但老师们利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就基本上将一个新的领域在我们的脑海中勾勒了出来,使我们这些死啃书本的孩子也有机会现实了一把,真正了解到与百姓的生活有直接联系的科学研究。

各位老师不仅在学术领域给我们打开了新的窗户,使我们眼前一亮,也为我们介绍他们在工作学习中切身的体会及经验,提前向我们预警就业道路及工作生涯可能遇到的问题。

有些老师还将幻灯片写成英语,听讲座的同时,还接触到了一些专业英语。当然,每场讲座只有两小时的时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词汇积累。但看到英语PPT的时候,心里面有了小小的震撼,原来自己还有很多单词不认识,将英语迅速转化成中文的能力也还有欠缺。因此,讲座过后,便暗暗下了决心,寒假要让自己的英语再上一个台阶。

第一次课上,留学澳洲归来的田慧老师给我们讲的是无线传感器网络(Energy Issue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主要内容可分为什么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其中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以及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如何解决。

第二次课上,黄琳琳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模式识别的历史与现状。听了这次讲座之后,才知道其实自己以前就接触过很多模式识别的东西,只不过没有将它们与这个专业的名词联系起来,更不知道自己也有可能成为研究这一领域的一员。众所周知我们人有五大感觉??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正是通过这五种渠道(研究表明最主要的是视觉),我们才能从外界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这是我们与外界沟通桥梁。我感觉,模式识别就是给机器来构架这样一座桥梁,使计算机模仿人的感知能力,从感知数据中提取信息(判别物体和行为)。它广泛的应用前景是显而易见的。当代社会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有用的,没用的;真的,假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纷至沓来。人们也已经意识到,仅靠人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兼顾到每一条信息,那就更别提利用了。利用机器来帮人们获取信息,以减轻人类的压力,就显得很必要啦。模式识别就是这样一种工具,而且它还衍生出很多其他方面的应用,例如利用已获得信息,来进行进一步的判断与分类,已确定下一步的行动。这个梦想是美好的,但从老师的介绍中不难看出,要想实现零误差识别困难也是相当大的。毕竟,信息是多变的,而机器的灵活性几乎为零,这之间就出现一种矛盾,究竟怎么解决,就要靠一辈辈有志之士啦。

第三次课上,周晓波老师介绍了集成电路及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展与应用。集成电路现在几乎是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平常也总是听到这个词,这次讲座第一次了解了它准确的定义: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缩写IC)是通过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加工工艺,将晶体管、二极管等有源器件、电容和电阻等无源器件,按照一定的电路互连,“集成”在一块半导体单晶片(如硅或砷化镓)上,封装在一个外壳内,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自己在这学期先修过了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这门课,计算机硬件中最重要的部件是CPU,而CPU究其本质其实就是一块集成电路,在这门课中学习CPU的发展时,其实是离不开集成电路的发展的。有了这门课的基础后,听这次讲座时,感觉跟老师有更多的共鸣点,可以说是两次课相互促进理解。集成电路便不再那么神秘了。它的两个重要指标是集成度和特称尺寸;同时对它的主要设计及制造流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还了解了IC产业发展过程中几次技术上的分工。说到可编程逻辑器件,就又想到了这学期学的电类工程素质II,Protel99其实就是电子设计自动化中的一种工具,它是帮助工作人员简便的进行器件的设计。

由于周老师原本是清华通信系的,所以讲课中途,他又向我们介绍了几点他对通信专业的认识以及我们该掌握的必备技能。说真的,对我们专业到底学什么,以前自己真的没有听到过什么真的令我信服的答案,但周老师的话,才让我的头脑渐渐清醒啦:OSI七层模型中物理层的研究是我们的主要领域,有频率的调制与解调,信号的接收发送,无线信道等方面的研究。

第四次课上,在无线通信方面颇有建树的钟章队教授给我们介绍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未来。认真审视我们的生活之后,应该可以发现,无线通信的应用应该可以算是很广泛了吧。但在老师的一番讲解之后,才知道虽然自己觉得这项技术已经算是很成熟了,但科研人员们还有更高的目标,还希望能把无线通信推向另一个高潮,给人们提供更便捷的无线通信。

大致来讲,无线通信经历了前蜂窝时期,蜂窝时期,第一代拟蜂窝通信,第二代数字蜂窝系统,第三代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等几个重要时期。当然每一时期的过渡,是建立在各种技术逐步发展的基础上。无线通信的的宽带化与移动化是一直以来的目标,经过各时期经验的铺垫,我们也有理由像老师一样坚信,这样的目标一定会实现。具体来讲,也许就是华为集团提出的电信行业近十年可能会完成的四个超越??超越人口,超越语音,超越管道,超越行业。

第五次课上,李绍斌老师便给我们介绍了我们生活中已经不可或缺的一种交通??火车,当然是侧重铁路信号方面。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铁路信号的历史沿革是历尽沧桑。战争年代混乱的局面下是多国制式的共存,解放后原本是完全效仿苏联,可是又因中苏关系的恶化及国内阶级斗争等一系列原因而一度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之后,铁路信号便迎来了真正的春天。“引进、消化、集成、创新”,以前若听到这几个词,我肯定会觉得它们只不过是几个空头口号,几个官方宣言罢了。这次讲座之后才知道,正是这几个简单的策略将我国的铁路事业推向了世界的巅峰??高铁干线最长,实际运营速度最快。铁路的高速发展,信号的自动控制绝对是功不可没??人们的反应时间已经远不能满足高速运营的要求啦。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是从外国引进并进行优化提高的的CTCS系统(中国列车控制系统),与欧洲的列车控制系统ETCS可谓各有所长。

第六次课,我真的听得有点晕头转向了,老师介绍了很多专业问题的求解,说实在的,没怎么听懂,但老师大概要表达的意思,我觉得还是领会了一些。有一点可以肯定??侯忠生老师绝对是专家。迭代学习控制与交通控制?看到这个题目时,我就犯嘀咕了,这两样有联系吗?答案必然是肯定的。一言以蔽之,我觉得“知错能改”应该是迭代学习控制的核心,每一次运行之后发现与既定目标曲线的误差,在下一次运行过程中能够进行改进。这也有点机器智能化的意味了。突然想到,第一讲中,模式识别遇到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机器的灵活性不够,也许与这项研究联系起来之后,结果会有一定的改观。那么,这样的技术若应用在交通领域,也必然是很有帮助的。

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老师们在其中游得很尽兴。也许将来我们也可以不要那么浮夸,将利益看得那么重,而是潜心做一些研究。在这样大好的形势下,说不定真的能有所建树,推出利国利民新技术。

信息前沿讲座心得体会二

近年来,对等网络引起了信息产业界的极大关注,20xx年8月成立了P2P工作组,成员包括Intel、IBM和HP公司等。发展对等网络的其他主要障碍还有版权问题、网络带宽问题、管理问题和安全问题等。如何连接电话、手机和家电、工业设备等,也是对等网络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内对等网络市场从20XX年开始启动。国内的应用主要有2个方向:文件共享及协同工作。在文件共享方面,国内已经有多家公司推出了自己的产品,目前主要的中文对等网络软件有Workslink、Ezpeer、Jelawat、Kuro和Toperson等,还有PASP_E-school实时交互多媒体在线课堂教学软件。在未来,企业对等网络应用将是热点,主要将解决企业内部事务处理的协同、企业门户、企业虚拟专网(VPN)、远程互动和宽带应用等。国内基于对等网络技术的企业应用产品有KM-Server中小企业知识管理软件等。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狭义云计算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广义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

也可是其他服务。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这学期学院开设的前沿讲座的课程,很有幸听到了张晨曦教授对于自己在计算机前沿方面研究的讲座,让我对这些知识有了深入浅出的理解,受益匪浅。

3月24号,张晨曦教授在讲座的最开始,对计算机前沿的知识做了简要的说明,然后张教授从对等网络、SOA简介、超级计算机、超级计算、云计算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讲授。 由于时间短暂,打算介绍大量的专业的知识是不太现实的。张教授授课的过程中都考虑到了时间限制以及我们有限的知识水平,从大处着眼,为我们大概介绍他们研究方向和内容,同时还会简单向我们介绍这些研究将来的实际意义,以及和我们软件工程专业的联系。总的来说,也许理论上逻辑上的很专业的知识,我们并没有学到多少,但张教授利用紧张的时间,就基本上将一个新的领域在我们的脑海中勾勒了出来,使我们这些死啃书本的学生也有机会现实了一把,真正了解到与生活有直接联系的科学研究。

张教授不仅在学术领域给我们打开了新的窗户,使我们眼前一亮,也为我们介绍他们在工作学习中切身的体会及经验,提前向我们预警就业道路及工作生涯可能遇到的问题。 计算机前沿类讲座旨在帮助大家了解相关领域的学科前沿知识,更好地学习、思考。张教授以自己的学识和阅历向同学们展现了当今IT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使其收获颇多。

这就是我的心得体会,听完这个课,我感到责任重大,即使是一个点,也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拓展和探索,作为研究生,研究是我们主要的工作,想要取得满意的结果和优异的成绩,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倍加努力,汲取现有的知识,在新的领域开拓新的研究道路,积极探索,永不止步。

信息前沿讲座心得体会三

古人有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要想达到“胜读十年书”的效果,不仅在于“君”的学识,还在于“一席话”的质量。作为思政专业的学子,聆听思政专业众位名师、专家、教授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前沿课题,我想那是无上的荣幸。在大三这一年的小学期,思政专业的我们有幸遇此良机,把握好这次机会,我们会有崭新的思路、开阔的视野,这对于我们的未来发展有不可估量的铺垫和帮助。

20xx年的夏天,周边学校纷纷放了暑假,看着外校其他学子奔向自由的身影,被小学期困在学校的我们心里多少有点抱怨,然而我们有我们的任务和责任。我们度过了一个异常繁忙的小学期,任务和作业虽然很多,却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竞争、合作、分享、共赢......在短短的三个星期内,我们先后聆听了陈殿林老师、朱浩老师、魏荣老师、郭芙蓉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前沿讲座及其他优秀学术讲座,受益多多。下面我分享一下聆听四位良师精彩讲座的感想与收获,相信这是一次自省与提升。

陈殿林老师是第一个讲的,陈老师的课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学科研究问题》,他主要从三个大方面阐述了这个课题。分别是,理论教育与学科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理论教育与学科研究的同步深化;理论教育与学科研究的八个前沿课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正视学科建设的现实,明确目标和任务。对此,应着重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学科建立与建设、学科队伍的基础与发展、学科建设中“一元与多元”、学科体系与理论体系、学科广义与狭义、学科发展与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关系。

接下来是我们亲切的朱浩老师,朱浩老师的课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点与研究前沿》,朱老师也是从三个大方面阐述了这个课题。分别是,掌握学科特点、培养人才特长;把握学科前沿、推进理论创新;思想政治科研论文写作若干建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最富有*的理论性、综合性、应用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仅有许多现实的实际与理论问题需要深化研究,而且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又有许多新的课题被不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必须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际,为推进我国社会科学发展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导向和动力。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点,其目的就是为了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驾驭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专长,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朱老师的讲座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这对于思政专业的我们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个思政前沿讲座是魏荣老师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追问中的三个问题》,顾名思义魏老师以“三个问题”阐述了这个课题。第一,自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容之??心理资本。21世纪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相比之前大大的飞跃,网络与多媒体的发展更新更是迅速,自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就充满了多变性与广泛性,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更是多种多样,如何运用好这些方法、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与实践。

最后一个前沿讲座是郭芙蓉老师的《中西法律文化传统视域中守法观的比较》,郭老师大一的时候教我们思修法基与伦理学,可谓学贯中西,通过这次讲座我又看到了芙蓉老师博古通今的一面。芙蓉老师着重讲了中国“法治文化”传统对守法的影响,其中重点讲了先秦时期的的法治思想。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人希望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归属。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当我们研习西方法律体系与法律文化发展路径的时候,这种对价值复归的渴求日益明显。因为,我们在学习西方的时候,越发感到西方的制度不能很好的在中国生根发芽。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大学生对中国的发展有着绝对的责任,思政专业的学子更应该为中国法制建设出谋划策。

四位老师精彩的讲座为我们打开了一道通往更系统、更前沿、更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桥梁。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将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作为思政学子机会与挑战也随之而来,我们要时刻准备着迎接挑战。由于时间仓促,还有很多肺腑之言未一一道来,不免遗憾,今后我会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与自省。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