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意识形态心得体会【汇总】

思而思学网

个人意识形态心得体会(1)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网络和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兴媒体日益成为思想、信息和社会舆论的主要集散地,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起,使社会舆论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形态都发生深刻变化,一幅“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是麦克风”的社会图景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在此背景下,高校师生的思想空前活跃,有着很强的话语能力。这迫切要求我们加大工作创新的力度,更加讲究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首先,主动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提高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水平。一方面,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网络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借力新媒体新平台,主动融入师生关注度高、使用频繁的网络社区;另一方面,必须建设和掌握可信、可管、可控的网络阵地,这样才可能在丰富思想内涵、引领价值追求、提升审美品位、增强文化底蕴上下功夫,为高校党委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与领导权奠定基础。要主动走到意识形态工作前沿,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话语为青年学生答疑解惑,更好地向他们灌输意识形态;高度重视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充分用好各类网络平台,建好网络阵地,通过平等对话和高质量的发言,引导青年,赢得青年。

其次,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升青年学生的认识水平和面对不良信息时的“免疫力”。北京大学通过整合管理实践和教学科研等各方面资源,规划建设全校性的“网络教研室”,着力推动网络素养教育进入课堂教学,将其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在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考量。一方面“系统讲授”,通过课堂教学的传统形式,全面、系统、深入地解读网络社会的各种新现象、新问题和新规律;另一方面“深度启发”,通过课堂互动、案例讨论、小组报告、课外实践等多种途径,使学生深刻理解课堂讲授要点,以加快养成网络社会中健康发展的基本技能和素质。

第三,进一步健全舆情综合防控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包括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舆情搜集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应急预警机制、应对处置机制和总结评估机制等,切实提高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应对能力,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控能力。近年来,北京大学建立了24小时舆情报送值班制度,设立专门队伍,使学校能在第一时间掌握舆情动态,第一时间研究对策,第一时间开展工作,牢牢掌握了工作主动权,力争先行一步,尽早采取措施,确保有效控制和减少负面言论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第四,正确区分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政治问题与具体利益诉求问题,采取不同的应对思路和策略。近年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网络上推波助澜,把学术问题和群众的个别利益问题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联系,最终把矛头指向中国共产党和制度,对网络舆论和社会思想共识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此,要沉着冷静应对,引导广大师生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学术问题,要实事求是,加强引导,注意处理好学术与政治、淡化与泛化、堵与疏的关系。对社会问题,要客观全面,具体分析,不能把由个别利益诉求引起的一概说成是敌对势力的煽动和破坏。对政治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对触及党和国家的原则、底线的言行,要及时、有效、坚决地进行斗争。

个人意识形态心得体会(2)

人类进化到今天,各种文化和意识形态也应运而生。其实,无论是哪个国度或者哪个区域的意识形态可以不同,但也不是没有丝毫的联系的。换句话说,每一种意识的主要目的,都是为这个意识形态下的人们谋求最终的福祉的。只要能被其人们所接受,就应该有其正确性和认可性。就我们国度来讲,古时达人们最时髦的礼节就是作揖、叩首。到了民国突然变成了握手,不也顺理成章被国人接受嘛!在一次女子摔跤运动会上,一个伊朗的女选手摔到最后取得了胜利,男裁判要抓住她的手举起来,以示胜利。不过抓了几次都没有抓住,人家把手放到背后不让抓。这样一来,裁判很惊诧;也许立即认为怎么会这样那!但伊国人就会被此女子的行为所感动!因此,在与人交往或者进行社会活动时,彼此理解和尊重其文化及意识形态是很必要的。就文化和意识形态来讲,很难说哪一种是绝对的正确和绝对的错误!内贾德的夫人出来了,用黑色的服装裹得很严实;萨克齐的老婆也能出写真集;这里只是列举这样一个例子。但是她们的行为都正确吗?也不见得!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势如破竹,文化和意识形态也必然会融合和变化。就社会的发展角度来讲,“固有和不变”就应该给予一定的否定!因此,发展变化是必然的。

在人类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的时期,怎样才能在交往中赢得尊重、理解、支持,个人修养显得极为重要。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即使是和对手激烈斗争,尘埃落定之后,也会引起对手的敬佩的。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一次即将进行宴会的时候,周恩来脱下他的风衣,这时尼克松麻利的接过来。我想谈判桌上,少不了“唇枪舌剑。”周公可以说是修养的化身。当然,尼克松也演绎了完美的修养行为。据说,他的这一行为引起了当时美国国民的热烈赞誉。中美两个文化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大国,在断交22年的情况下,在为了各自民族利益而“讨价还价”的时候,不也出现了许多动人的花絮嘛!只要彼此关照,站在全人类利益的高度,就是有在多的不同,也是可以找到共同点的!《上海联合公报》应运而生。这个成果的取得,是靠谈判,是靠真诚,是靠智慧,是靠互相之间的理解、关切。如果追索到谈判行为者来讲,只有具有很高修养者,才能收获这么个高难度的成果。再说一些,当尼克松接到毛泽东要接见他的时候,很是激动,因为当时毛泽东身体很不好。他老人家坚持自己站起来(很困难)走到门口迎接。他要自己的尊严,也要国家的尊严;同时也是对尼克松的尊重。为了不干扰周恩来的谈判进程,毛泽东对尼克松说:我们今天主要“吹哲学。”这也表现了对周恩来的信任和尊重。他们的智慧是历史认可的,他们的功绩是历史认可的。他们的个人修养凝结在每一个行为上。

也许我们认为所谓修养就是:中庸之道,息事宁人之法。甚至和软弱、委曲求全挂起钩来。那确实是偏颇了,大错特错了。修养是多方面的,广义的讲:指个人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所达到的一定的水平。这一切素质的形成,是要靠个人的言论和行为才能够体现出来的。当这些言论和行为运用到社会生活当中去,其效果才能具体体现出来。无论怎么服务于社会,个人修养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修养的行为和行为的修养要货真价实。虚晃一枪或者沽名钓誉以及投机取巧都不是修养的行为范畴。应该认为修养的行为是一种高超的智慧,是道德的艺术形式。它藐视武力,蔑视虚伪,具有含蓄的机敏和机敏的洞察。它是在良好意识形态和社会道德的土壤里生出的一枝独特的奇葩;它坚定,大智大勇,又柔情似水。它存在于意识形态和社会道德中,但又超越它们。

当修养在行为的时候,能否完全避免火药味?我看很难!修养的行为的另一面,不需要正面冲突。如果见面就打起来,那么也就不是修养的行为了,连涵养也不存在了。又想和颜悦色,又想挡住火药,怎么办?“迂回与讽刺”就不避免的了,最好多蒙一些幽默的外衣。修养本身有很大的海涵性,忍耐性,若要一味的海涵和宽容,那么就变成迁就和迂腐了,在发展下去就是软弱和不作为的。我们有两大文化流派,一个是儒家,一个是道家。儒家主体提倡忠恕,真不可以就采取中庸之道的。虽然爱民,反对苛政,但主张有贵贱之分。以老子为主的道家宣称:贵以贱为本;致德之世没有君子小人之别。提倡反向思维:明道若昧,正言若反。这些思维观点表现了高度辩证思维,侧重和推进了我国哲学的发展。但是其超脱性又太离乎现实,比如:为而不争,为而不有;以德报怨,无责于人等等。这两种哲学思想对于现实所要奉行的修养行为都很难立命。儒家思想存在贵贱的,那修养取向就要受到限制;道家又过于放任,就会给予恶势力以可乘之机。修养存在于良好的意识形态和社会道德之中,同时具有超脱性。因此,真正的修养行为与行为修养要有一定的“火药味,”以匡扶正义!曾经看到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时间与人物名字忘却了。大概是战国时代,因为那个时代的思想家、政客迂回各个国家游说,以此来完成自己的抱负。说:“一个政客为了所事的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游说。这个人个子很矮,且很丑。到了人家那里被人耻笑,受到了羞辱。不过这个人是不慌乱的。他说,在我们那里,我是个地位很低的,凡是我们认为低下的国家都由我来游说。因此大王派我来到你们这个国家来了。”总之是不如原文那么生动和感人。他敢于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机敏的迂回对抗:毕竟是孤军奋战!有胆识,有智慧。我认为这个人是有一定的修养的,基本还没有伤和气。后来也因此得到这个国君的佩服,也谈成了事。试想一下,在这个时候,他要在众多耻笑声中吓得觳觫不安,自卑起来,自信立即消失,那将是什么结果,也谈不上修养一说。因此,社会纷繁,人心浮躁,哪能都按“套路出牌!”修养行为的境界应该是:以静制动,以不变制万变。必要的时候还是要还以颜色的。再提一下周恩来的唯一一次“国骂:”“妈的,怎么不是极左,就是极左嘛!”故事情节就不说了。因此,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不是修养之行为!

因此,良好的修养之行为和行为之修养,虽然不同程度的受约于各种文化和意识形态,但其根本内涵和品质却超越了它们。能够提纲挈领的找到了互相之间的沟通渠道,婉转悠扬的、漂亮的、潇洒的诠释了修养基本品质:无私,诚恳,正义,智慧和忠勇。它是真理和博爱的化身。敢于坚持真理,同时其行为也爱及所有,包括挑战者。良好的修养之行为,可以使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化干戈为玉帛,”拥有修养的人们越多,我们的世界将更加和谐、太平,发展也越迅速。它可以引领不同之间找到共同,找到契合点,最终心悦诚服的发展各种不同思维流派,能够最大程度融合。以上效果也只有良好的修养之行为和行为之修养能够做到。但不可以否认的,上文已经谈及,修养也需要挑战,这么说吧:“秀才遇到兵”怎么办?妥协吗?若果真是这样,那就不是真正的修养之行为的。那又怎么办?上文也谈了些办法。但依然认为不会立即打起来,情同感受的、忍耐的来加以努力:以智克勇以及“善将不择兵”亦是必须。言下之意:修养也不是灵丹妙药,也要有牺牲精神??“我不下地域,谁下地域;我不入苦海,谁入苦海!”这是一位很具有修养的人士讲过的话。要把修养之行为全都理解为:和颜悦色,阳光明媚,柔情似水的表象。当然,那样更好!同时也是不完整的修养之行为,甚至失去其根本内涵!也最大限度的脱离了现实,是不实际的。亲爱的朋友们!谁敢过于乐观?

也许我们很多人不要去很高度的去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之根本不同,在相对和平的年代,各种冲突还不是非常激烈的时候。唯修养行为之下,特别需要加以维护的,不是风俗习惯,而是道德力量。道德力量能够提高我们文明的质量,使之互相之间受到广泛尊重。这样全民修养之行为也就找到了可靠的土壤,修养之下也就名副其实了。先哲老子说:“有德司(掌管)契(古之结绳而治,后圣人易之为书契)。”也就是说,用道德来指挥我们的社会文明。再加上两句:“道高而愈谦,德高而愈恭。”还有往往人们惯习于苟且,在挑战面前而迂回。因此印度文学泰斗泰戈尔同时也说过;“根本原因不是我们对和平的热爱,而是不再为我们的信仰付出死的代价。”的确泰戈尔的言辞有些过激,但是却指出了问题的症结。修养无国界,跨越了历史;修养也不唯事。“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也!”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