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记忆演讲稿【1】
我不想过多的去宣扬他的丰功伟绩,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辞藻去形容他,那些语言都过分的苍白,甚至当我在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我还在考虑,究竟他是怎样一个人。
停留在人们心中的永远都是他22岁的笑魇,永远是那一米五四但却高大的形象,永远是他在泥泞中跋涉的背影,永远都是那句“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当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已经有高楼大厦,已经有道路交通,不需要他再帮大嫂背孩子过河;如今我们已经有工业飞跃,有经济发展,不再需要那一颗颗螺丝钉;如今我们已经有汽车卡车,如今我们交通发达,不再需要他那杯水车薪的一小推车的砖,如今我们什么都有了,可是我们真的不需要他了吗?我们真的不需要他了吗?
于是乎,他成了口号,成了标语,成了写在我们心中的一个幌子。
那么当你在大街道上跌倒,有人在一旁冷眼旁观,没人愿意扶你一把,唯恐你嫁祸于他的时候
当你的钱包被小偷偷走,旁人看见却不敢吱声的时候;
当你被人冤枉误解,却没有人敢站出来为你仗义执言的时候
那你还觉得我们不再需要他吗?
我们会觉得周遭的世界很冷漠,我们会认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根本无法逾越,我们会抱怨,会不满,更多的是会怀念,那个不计一切,把任何人都看的比自己重要的人,那个奉献了自己青春与热血的人。
不是带着红领巾的孩子在寻找他吗?
不是挤公共汽车的爷爷、奶奶在怀念他吗!
不是人人都希望社会风气越变越好吗!
不是希望人与人仍然诚实不欺、和谐融洽吗?
那么我们,*的青年,该如何去践行自己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我不想说得太多,留给大家一个填空题,希望在座大你,我,他,我们大家一起书写一份完美的答卷。
这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
终究对于他我还是没有一个恰如其分的描述,那个永远定格在跟我们一样年纪的小伙子,当我写完这篇稿子的时候,依旧不知道他是怎样一个人,大公无私,积极乐观,热爱事业,抑或是轻如鸿毛,重如泰山???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他曾经说过的话“青春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我不说他名字,因为他永远会活在我们心中!
追寻心灵的记忆演讲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追寻心灵的记忆,展望美好的未来》。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无比的激动,因为在这里我将诉说对棉花坡的赞歌。有点记忆的成年人都知道,棉花坡原名“大桥公社”,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为了纪念朱德领导的“棉花坡战役”而更名为“棉花坡”。我深情的凝望着这片土地,因为她养育了我,培养了我,作为棉花坡的儿女,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这里有光荣的革命历史,这里有美丽的山山水水,这里有勤劳、勇敢的棉花坡人民。
当我还是孩提的时候;当我背着背篼、拿着镰刀到朝阳观割草的时候;当我和同伴在战壕和弹坑里疯玩的时候;可曾想到这杂草丛生的朝阳观山顶曾经是杀声震天、血肉横飞的激烈战场。据有记忆的老人讲述讲述当年战斗的情形:朱德率领导的护国军将士和袁世凯的北洋军在这里进行激烈的拉锯战,士兵的尸体像柴块一样纷纷倒下,高大的青杠树被密集的枪弹打断,七块田的冬水田里浮满了尸体,鲜血染红了朱坪山顶。北洋匪兵像潮水一样涌向战略要地“七块田”,他们妄想占领朱坪山,夺取纳溪城。在这危急成败的关键时刻,朱德亲自坐镇棉花坡陶家大院,从容镇定,运用自己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排兵布阵,鼓舞士气,利用近战、夜战、肉搏战、出奇制胜,击溃了不可一世的袁世凯的北洋军。“棉花坡战役”是护国战争的关键性战役,棉花坡战役的胜利,让朱德一战成名,让“棉花坡”从此闻名全国。我还清楚的记得,1984年的深冬时节朱德的女儿朱敏迎着寒风,踏着泥泞的小道来到棉花坡战役最激烈的战场“七块田”,访问曾经亲身经历这场战役的一位姓卿的老人,共同追忆那段难忘的历史,感悟父亲朱德在艰苦岁月中的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今天,我骄傲,棉花坡有这样光荣的革命历史!
当我们踏着悠闲的步伐,走在这熟悉而亲切的的乡村小路上,我们会望见那美丽的倒流河。来到倒流河畔,在青翠而茂密的竹林掩映中,倒流河的河水清澈见底,远远望去倒流河的河面就像一面明净的镜子,在青山绿水的倒影中,我们仿佛是在美丽的画境中漫步行走,微风吹过,河面上波光粼粼。我们曾经神往世外桃源的仙境,在这里我们的心境彻底的宁静而自由,在这里我们没有了忧愁和烦恼,在这里我们留下了欢乐的笑声和美好回忆。原来我们心中憧憬的心灵境地就在这里。美丽的倒流河,美丽的棉花坡,金凤山、五顶山、朱坪山,棉花坡正用她迷人的山山水水诠释着我们的家乡??山川秀美纳溪!
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天府之国??四川,成为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泸州纳溪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我们棉花坡成为改革的一片热土。1999年二级公路的修建改变了棉花坡人民的命运,宽阔平坦的四车大道从纳溪一直连接到泸州,一辆辆汽车飞速行驶,一座座崭新的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工程项目迁居入户。棉花坡沸腾了:只见工程车在忙碌的奔驰,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纳溪轻工业园区,一辆辆崭新的汽车整整齐齐的排列着,一座座工厂源源不断生产出新的产品。勤劳勇敢的棉花坡人民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创造美好的明天!
展望未来:随着纳溪河东麒麟新城的建立,随着倒流河旅游风景区的开发,随着纳溪区委区政府入住棉花坡,我们的土地??棉花坡将迎来崭新的面貌。我,作为棉花坡的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惟有勤奋刻苦,爱岗敬业,用自己的青春为棉花坡的腾飞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展望棉花坡的明天:我们踌躇满志,我们意气风发,我们坚韧拼搏。我们坚信:美丽富饶的棉花坡,在棉花坡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棉花人民的辛勤耕耘下,棉花坡的明天,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记忆点滴优秀演讲稿【3】
“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因为慢,所以精致,而精致的生活更令人怀念。如果一切都能回到从前,并且停留在那个缓慢的年代,该有多好!
小时候,随外公外婆生活在乡村,城里难得一见的炊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风景,也成了亲情的象征。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袅袅而起的炊烟总是代表着家的召唤。
与同伴在田间玩耍,只要看到屋脊上的炊烟升起,我们就仿佛闻到了饭菜的香味,体会到了家人的关爱。难怪在古代诗歌中,炊烟会成为游子思乡的情感载体。
如今,乡村人口大为减少,且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煤气,炊烟已难觅踪迹。然而,昔日农舍上空炊烟袅袅的情景,我却难以忘怀,我知道那当中凝聚着的是最浓郁的乡情。
从前,外公外婆家住在一座小小的四合院。
夏夜蝉鸣,燥热的暑气在庭院中那颗枇杷树的浓阴中和外婆的蒲扇下化为乌有。如归有光笔下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一样,那可上了年纪的树一直给家人予以庇护。就连猫狗也喜欢趴在树根下纳凉,听乘凉的人们絮叨着温情的话语,看天上神秘闪烁的星辰。
而现在,家家户户都隐身于高楼大厦,邻里之间甚至都互不相识。再没有那一抬头就仿佛可以触摸到星星的小院落,自然也就没有用温情灌溉的形如巨伞的大树了,看到鸽子笼一般的居民区,你都难以想象从前这里曾出现过深深庭院,亭亭枇杷......
小时候,日子是亘古不变的节奏,简单、琐碎,却温情脉脉。大把闲置时光,我喜欢坐在树荫下,陪着外婆聊她的童年,听一些古老的童谣。从前的日子在故事中、歌声里百转千回,淡淡的如烟霭一般呈现在眼前。
我喜欢坐着外婆的自行车,陪着她去菜场买菜。我坐在车架上,她推着车,慢慢行走在乡间的石板路上,伴着我们的总是悠闲地时光和各种鸟儿的合唱。外婆的目光不时地落在我的身上,柔柔的,像夏日夜晚的月光。
几番风雨,几度春秋。转眼我到了上学的年龄,在城里读书。这种如诗如画如歌的乡村生活戛然而止。
这些年忙于求学,总是步履匆匆,顾不上路旁的风景。我常常忘了经历过的事情,忘了走过的地方,忘了遇见过的人,却依然清晰的记得乡间的炊烟,院子里的枇杷树,外婆的自行车和她那如水的目光......
那些慢悠悠的岁月,该被珍重对待,静静地放在心间。那些童年的记忆,是岁月酿出的最醇厚的酒,够我啜饮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