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演讲稿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尊老敬贤是我国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具有现实意义。仪尚适宜是中华民族素来注重通过适合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礼貌待人,礼貌是人类社会据以促进人际交往友好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是构建起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桥梁。容仪有整是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以上几个方面是我国传统礼的精华。
对别人有礼貌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周恩来总理无论在多么艰苦的环境里,总是保持着礼貌。每次约见客人时,他总是会提前到达目的地,与客人见面,言谈举止都非常有礼貌。约见结束后,每次都不会先走,而是等客人走了之后,他才离开。身为一个国家总理,他处处以礼待人,还礼貌行车,每次都是让外宾走光后他才走。外国记者曾赞扬道:“凡是见到他的人都认为他具有一种难以形容的魅力,其人品非凡,而且令人神往”。这说明了一个人非常讲礼貌、讲文明,这就是一种内在美丽的外在表现。
虽然有许多人讲礼貌、讲文明,但是有些人并不讲文明、讲礼貌,仍然我行我素。我家门前有一条街道,有很多人都乱穿马路,不按交通规则行驶。还有许多行人,没有耐心等待红绿灯,就直接横穿过去。他们只想贪图省,却忘记了安全第一。实际上路口的红绿灯不过就1、2分钟的功夫,往往人们就淡忘了法律,绿灯变黄灯的间隙,汽车还一闯而过。这种事情我就亲眼见过一次。
那天,一辆小轿车过红绿灯时直接闯了过去,这时正好有一辆小货车驶过,直接把小轿车撞翻。车里的人被急忙送进了医院。这就是不讲文明的恶果呀。现在乱穿马路的人轻则车辆破损,人员轻伤,重则造成人员瘫痪甚至将伤及性命。难道这些闯红灯的人们只为了短暂的几秒钟,从而断送自己的性命吗?
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传承文明礼仪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和责任,我们一定要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向全世界展现我国的风采。
篇二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习老子《道德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目的是要把我的学习体会告诉大家,与大家一起分享,互相交流,共同勉励,促进我们高职教育深入发展。
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博大精深,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朴素辩证法,揭示了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学习《道德经》,对于加强文化建设,提高人们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道德经》里的道指的是规律,道家认为“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要“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是利用规律。”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道家对规律的认识,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意义,仍然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利用世界的有力武器。道家对规律的科学认识,从小的方面说,对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具有指导意义;从大的方面说,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久远的指导性。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善德。”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别人是善是恶,都能一视同仁,这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它的真正涵义是,不仅在于教善人和圣人如何不与不善人同流合污,而是要教善人和圣人如何教化不善之人,使人改恶从善,最后达到人人向善修道,天下太平。所以,我们学习老子这句话后,在与别人交往时,不能以自己的原则去判断别人,然后决定是否与之交往;而是在积极与善人和圣人交往,向善人和圣人学习的同时,也要与不善之人交往,通过自己的日常行为去教化不善之人,使大家都成为善人。如果我们的社会真能做到这一点,将是一个和善社会,给每个人带来无穷的幸福,享受人生的快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道德经》中很有影响力的句子,也是被人们广泛传诵的。它告诉我们,任何伟大人物的成长,任何伟大事业的成就,都是从细小做起,要脚踏实地,勤学苦练,不断耕耘。任何好高鹜远、不切实际的想法都要不得,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每个人要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人生价值,就必须记住老子这句话,做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认认真真学习,兢兢业业工作,朝着既定目标,一步一步迈进,那就能干出一番事业,不虚度人生,实现辉煌。
各位领导、老师们,教师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是学生成长前进的领路人,身为教师担负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大责任。所以,在当前中央号召加强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中,我们教师要静下心来,多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要多学习《道德经》这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提高自身素质,争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