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思而思学网 2024-05-03 22:02:14

营口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为耿仲明、耿聚忠、耿昭忠、耿继茂、孔有德、孔四贞、刘仲尹、耿精忠,具体名单见下文。

一、营口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耿仲明 [清] (1604~1649)

耿仲明(1604年—1649年), 字云台, 清初三藩之一。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出生于辽东盖州卫,崇祯初为登州参将,毛文龙旧部。袁崇焕督师蓟辽,杀毛文龙,耿仲明被调隶山东巡抚孙元化麾下。天聪六年(1632年)为孔有德内应,攻陷登州,自称总兵官。天聪七年(1633年)春,和孔有德一起渡海降后金。崇德元年(1636年)被清朝封为怀顺王,隶汉军正黄旗;顺治元年(1644年)随清兵入关后,镇压农民起义军;顺治六年(1649年)改封靖南。

耿聚忠 [清] (1650~1687)

耿聚忠(1650—1687),靖南王耿继茂第三子,耿精忠三弟。清顺治十年与兄耿昭忠留待京师。康熙二年,耿聚忠娶安郡王岳乐之女和硕柔嘉公主为妻。康熙七年(1668)封太子太师。耿聚忠耿聚忠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反清,耿昭忠、耿聚忠率子侄请死,康熙十四年命招降耿精忠。康熙十五年(1676)加封为太子太保。康熙十九年叛乱平定,其诣福州,处理善后。耿聚忠因忠于清王朝, 未从“三藩之乱”,被加太子太保衔得善终。康熙二十六年(1687)二月卒。

耿昭忠 [清] (1640~1686)

耿昭忠(1640-1686),崇祯13年生,康熙二十五年卒。字在良,号信公,汉军正黄旗人。原籍山东,徒辽东盖州(今辽宁盖平)。耿继茂次子,兄耿精忠,弟耿聚忠。由多罗额驸晋太子太保。谥勤僖。擅文章,工艺事,善鉴别。旁及书法、绘事、琴、弈、箫、筑、医、筮、蒲博之类,往往精诣。今世流传之宋、元名迹,其上每有耿氏藏印。《八旗画录、徐乾学撰墓志》。

耿继茂 [清] (?~1671)

耿继茂(?-1671)辽东人,耿仲明之子,耿精忠之父。顺治初授世职昂邦章京。后袭靖南王。清初三藩之一。为清朝初年明降将耿仲明之子,耿精忠之父。1650年,耿继茂与平南王尚可喜联手攻破广州后,展开“广州大-”。顺治八年(1651年)耿继茂正式承袭其父的靖南王位。他帮助清朝消灭各个南明政权有功,被移封往福建。死后由其子耿精忠继承王位。

孔有德 [清] (1602~1652)

孔有德(?—1652年),字瑞图,孔子后裔,辽东盖州卫(今辽宁省盖县)人,原籍山东,明末清初将领。原为毛文龙部将,毛文龙死后,于崇祯四年(1631年)发动兵变,不久投降清朝,隶属汉军正红旗。崇祯九年(1636年),受封为王,出征朝鲜,锦州,松山等地。入关后,随豫亲王多铎追剿农民起义军,镇压了江南各地的抗清斗争,顺治九年(1652年),被李定国围困在桂林,兵败自杀,朝廷破格予以厚葬,并追谥为武壮。

孔四贞 [清] (1635~1713)

孔四贞(1635年-1713年),清初定南王孔有德之女。四贞出身将门,随父军中,性情刚烈。嫁给孙延龄后,在丈夫面前趾高气扬,孙延龄心机颇深,最初对孔四贞百般恭敬,孔四贞遂为他在宫廷游说,使延龄得宠朝中。康熙四年(1665年),延龄怂恿四贞请求朝廷准许他们“就食广西”,皇帝批准。后来延龄夫妇举家南下,孙延龄便渐次排挤了孔四贞,夫妻感情恶化。

刘仲尹 [宋]

刘仲尹 金代文学家。字致居,号龙山。盖州(今辽宁盖县)人,后徙沃州(今河北赵县)。一说辽阳(今属辽宁)人。生卒年不详。其活动年代约在熙宗、海陵世宗朝。家世豪富,勤奋好学。海陵炀王正隆二年(1157)进士。历官潞州节度副使,后召为都水监丞。刘仲尹传世作品有诗、词二类。他的诗风有师法黄庭坚和江西诗派的痕迹,写景抒情有一定特色。现存诗全是近体,反映生活的范围很狭窄,咏梅花、牡丹、酴□等的作品竟占了一半,其余也多是闲适诗。

耿精忠 [清] (?~1682)

耿精忠(?—1682年),中国清朝靖南王,为三藩之乱的参与者之一。耿精忠为耿仲明之孙、耿继茂的长子。耿家先世为山东人,被迁至辽东盖州卫。耿仲明先为毛文龙辖下参将,毛文龙为袁崇焕所杀受後降於努尔哈赤,顺治初从多尔衮入关,1649年封靖南王。耿仲明死後,子耿继茂袭爵。1671年耿继茂卒,耿精忠袭靖南王爵。耿精忠与肃亲王豪格女成婚,封和硕额附。继位後,左右由於谶纬有「天子分身火耳」之谣,耿精忠便劝令部署将士以待变。

二、营口历史沿革

营口地区历史悠久。早在26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五千多年前,传说中的尧、舜时代,营口属青州、营州。夏、商、周时期,营口地区先后属青州、营州、幽州管辖。战国时期,燕国统治今辽宁省,营口属辽东郡。

秦统一中国后,先后共设36个郡,营口地区仍属辽东郡。汉朝于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在今营口南部熊岳置平郭县,在今大石桥市置安市县,在今盖州市置文县,这是营口地区最早的县级建制。

东汉末年,中原大乱,之后中国北方陷入民族政权分割的局面。今营口地区曾先后经历公孙政权、前燕、前秦、后燕的统治。

东晋太元十年(385年),鲜卑族的后燕政权移平州治所于平郭,管辖辽东郡、玄莬郡、辽西郡、昌黎郡、乐浪郡、带方郡,这是营口地区唯一一次设置管辖今整个东北地区、河北省东部以及朝鲜大同江以西广大地区的地方政权机构。

十世纪初,契丹族在我国北方建立辽王朝。契丹统治者将原渤海国的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中的二京八府三十二州连人带地名迁徙到辽西、辽东,迁到营口的有辰州、卢州、铁州、归州、耀州及宁州。

1115年,女真人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大金国。1125年辽王朝灭亡后,金朝继承了辽王朝在东北的版图。金朝在辽宁境内设东京路、咸平路和北京路,今营口地区属东京路。1129年,金政权将曷苏馆路治所迁到宁州,为专门管理女真族的军政机构。1193年,罢曷苏馆,建辰州辽海军节度使。1195年改辰州为盖州,下辖汤池县(今大石桥市汤池镇内)、建安县(今盖州市区)、秀岩县(今岫岩县)、熊岳县(今熊岳镇)。

1206年,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即元太祖,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25年,蒙军将金政权在东北的势力完全消灭。1262年,设盖州路(今盖州市)管辖辽南各县。1269年,降盖州路为盖州,并熊岳、汤池、秀岩入建安县,属盖州。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定国号为元。元朝在辽宁境内设辽阳路、沈阳路、广宁府路及开元路、西部大宁路,今营口地区属辽阳路。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废州置卫”,改设盖

州、复州卫。盖州卫管辖范围:北至博洛铺(今大石桥市博洛铺镇)15公里,南至八家铺(今瓦房店市太阳升一带)85公里,西至海7.5公里,东至岫岩(今鞍山市岫岩县)115公里。属盖州境内的有盖州城、熊岳城、永宁监城和五十寨堡等其他9座城堡,并设有为数众多的墩台。盖州城是营口地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清康熙三年(1664年)置盖平县,隶奉天府。从清雍正五年(1727年)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政府在熊岳设副都统(正二品)。熊岳副都统曾管理熊岳、凤凰城、金州、复州、旅顺、岫岩六处驻防旗。熊岳为辽南军事重镇。

营口市区位于大辽河入海口处。清康熙年间,朝廷准许蒙古巴尔虎人在此放牧。他们的窝棚连接成片,远看就像军营一般,人们就称这一带为“营子”。又因此地潮落时潮沟干涸,潮涨时潮水没沟,故取名为“没沟营”。“营口”是早期清政府官文中所称“没沟营口岸”的简称。清同治五年(1866年),清政府在营口设立奉锦山海关道,管辖西起山海关、东到鸭绿江口整个辽东地区的涉外、厘税等事务。1867年,清政府增设营口海防同知厅,管理海疆治安,为首次以“营口”字样命名的官方机构。

营口原来没有独立政区,埠内分别由海城、盖平两县管辖。清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撤营口海防同知厅,设营口直隶厅,直属奉天省管辖。营口直隶厅管辖范围是:北起今盘锦市大洼县,南至蓝旗场(今西市区沿海街道办事处兰旗村),东起今大石桥市,西至沿海,营口始有独立的地方行政建置。同年,改奉锦山海关兵备道为锦新营口等处分巡兵备道(简称锦新道),仍驻营口。

清朝被推翻后,北洋政府于1913年颁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废除了清朝的府、州、厅,在省与县间增加道一级,形成省、道、县三级制度和政权机关。同年,撤销锦新兵备道,改置奉天省南路观察使,仍驻营口,新置“中华民国”外交部营口交涉员公署,并改营口直隶厅为营口县。1914年,奉天省南路观察使公署撤废。奉天省划分为辽沈道、东边道、洮昌道。辽沈道驻营口,管辖沈阳县、辽阳县、海城县、盖平县、铁岭县、开原县、西丰县、西安县、辽中县、盘山县、锦西县、绥中县、新民县、营口县、锦县、义县、北镇县、兴城县、东丰县、彰武县、黑山县、台安县,共22个县,是奉天省首道。1938年5

月,日伪政权将营口县改称营口市,下设8个区。

1945年10月20日,营口市第一次解放,成立营口市民主政府。1948年11月2日,营口最后解放,当日恢复市民主政府。1949年5月1日,营口市民主政府改称为营口市人民政府。1959年1月5日,盖平县、盘山县、盘锦农垦局划归营口市管辖。1966年1月,盘山县与盘锦农垦局合并为盘锦垦区,从营口市划出。6月,盖县(1965年,盖平县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盖县)、营口县划归辽南专署管辖。1969年1月,盖县、营口县、海城县划归营口市管辖。1973年,海城县划归鞍山市管辖。1975年11月,盘山县、大洼县划归营口市管辖。1985年1月,盘山县、大洼县划归盘锦市管辖。至此,营口市管辖盖县、营口县及站前区、西市区、老边区和鲅鱼圈区。

1992年,盖县改为盖州市(县级),营口县改为大石桥市(县级)。2004年1月,盖州市的熊岳、芦屯、红旗三镇划归鲅鱼圈区管辖。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均坐落在市区内。

三、营口简介

渤海岸畔,辽河之滨坐落着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她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镶嵌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正中,这就是东北第二大港口城市—营口。

营口位于沈阳和大连之间,渤海湾东北岸,大辽河入海口处。下辖两市(盖州市、大石桥市)、四区(鲅鱼圈区、站前区、西市区、老边区)总面积5427平方公里,人口230.8万人。

营口是中国大陆唯一可观夕阳坠海的城市,大辽河在这里西流入海,可以观赏到美丽迷人的夕阳入海景观。

营口是中国东北第一个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1861年开埠,是中国民族金融业的起兴之地,曾是东北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宗教文化传播中心及各种物资的集散地,特别是营口当时已经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中药材集散地,电视剧《大宅门》的“白家老号”就是到营口采购中药材。营口是当时东北沿海地区商业贸易最繁荣、税收额最高的海口,曾有十几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东北地区第一个海关和第一个红十字会组织均设在营口,“夏日轮声帆影,万艘鳞集;冬季车尘马迹,络绎不绝;市场之繁荣,贸易之兴旺”,被誉为“东方贸易总汇”和“关外上海”。

营口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距今约28万年前的金牛山古人类遗址见证了辽河流域最早的文明。长久以来,这里远古人类繁衍生息,是东北最有历史积淀的千年古镇。营口河海交汇,龙文化积淀深厚。1934年,在营口辽河北岸小街附近苇塘里,人们发现一长约10米,头部左右各有一角的巨型动物白骨,其形状就如一条“巨龙”。当时的《盛京日报》以“天龙降”为题对此进行了连续报道,营口“卧龙湾”因此而得名。150余年开埠通商,多民族聚居文化交融,使营口成为一个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有开放包容之风和海纳百川气质的城市。

如果要概括营口的城市形象,我想有两句话:第一,营口是投资兴业、实现理想的港湾;第二,营口是宜养宜居、宜游宜娱的滨城。

从投资兴业方面来讲:

营口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结合部和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的叠加位置,是东北腹地最近的出海口、沈阳经济区唯一的出海通道。同时,营口地处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蒙俄经济走廊出海位置,是“辽满欧”亚欧大陆桥东线起点,是中韩、俄韩、欧韩贸易往来最经济、最便利的唯一通道,具有承启东西、连贯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

营口交通条件便捷,沈大高速公路、哈大铁路和哈大高铁纵贯全境。营口港是中国第八、世界第十二大港口。兰旗机场已开通上海、南京、哈尔滨、济南、深圳、海口等航线,成功开通首条全货机航线。多式联运常态化运营线路达到132条,物流节点覆盖东北全境。

营口物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地下矿藏39种,菱镁石、滑石、硼石储量居全国前列,菱镁矿储量居世界首位,镁质材料产量居亚洲第一,世界上60%的钢铁企业高炉使用的耐火砖都来自营口,被誉为“中国镁都”。营口农业以水稻、水果、水产品为特色,有“关外江南”的美称。特别是营口是国家优质稻谷基地,早在清朝时期就因其籽粒饱满、洁白光亮、口味纯正而成为贡米。丰富的物产资源为企业生产提供了原料保障,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营口产业基础雄厚,曾经是辽宁轻纺工业基地,纺织、印染能力居全省前列,烟、盐、纸等轻工产品行销全国。经过多年的积蓄与发展,以冶金、石化、装备制造、镁质材料、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等六大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已初具规模,汽保、乐器两大特色产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营口是“中国汽车保修检测设备的摇篮”和“中国汽车保修检测设备生产基地”,1966年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汽车万能试验器,1990年生产出中国第一台轮胎动平衡仪,产业规模居全国第1位。营口是全国四大乐器生产基地之一,新中国建立之初,营口就已经开始发展乐器产业,中国第一架音乐会演奏钢琴诞生在营口,江泽民同志曾在参观“辉煌五十年成就展”辽宁展厅时,用营口产的自动电钢琴弹奏《黄水谣》。

营口集诸多国家战略于一身。营口是全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更是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开发建设和“一带一路”四大国家战略叠加区域,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资金扶持等方面享受诸多国家优惠政策,是全国难得的政策洼地、投资宝地。

可以说,营口集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于一身,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实现了由沿河转身向海发展,多点支撑的城市框架全面拉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稳居辽宁省第4位,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保持全省前列。营口已成为辽宁新的重要增长极和全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从宜居宜游方面来讲:

营口滨海临河,风光秀美、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

营口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国家森林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山、海、河、林、泉、寺”交相辉映。东部有风光秀美的赤山、青龙山;西部有波缓沙平的优质海滩,这种白沙滩在渤海湾除了秦皇岛有以外,营口是第二处,绝无第三处;南部有多处优质温泉休闲度假区和海滨浴场;北部有清代海防炮台、东北四大禅林之一的楞严禅寺、辽河百年老街等极具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和有天然氧吧之称的永远角湿地公园。

说到旅游资源,营口最大的优势就是温泉。营口温泉以其上佳的品质、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储量而驰名中外,以“三高”而著称(水温高、日出水量高、矿物质含量高)。早在明代,营口温泉就有“客来争解带,万劫付一洗”之盛况。目前,海滨温泉、冰雪温泉、医疗温泉各具特色,高、中、低端品种齐全,被誉为东北第一泉,是中国著名的温泉之城和十大温泉养生基地之一。

营口一年四季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春季漫山遍野的桃花、杏花、梨花和杜鹃花竞相开放,赏花、踏青恰逢其时。特别是母亲节时,作为中国唯一的母亲纪念馆,营口望儿山慈母馆更是敬母和祈福圣地,以其慈母盼儿归的动人传说,引得无数游人到这里朝圣拜母。夏季来营口消夏避暑绝对是不二之选,点缀在122公里海岸线上的月亮湖、山海广场、北海、白沙湾、金沙滩五大海滨浴场交相呼应,您可以畅游大海,沐浴温泉,游览老街,品味营菜,尝尽海鲜,独具特色的体验定会让您毕生难忘。秋季蟹肥稻香,独特的农家饭菜、险峰奇石的秀美大山,来这里采摘、登高、垂钓、农家乐休闲定会让您不虚此行。冬季营口的冰雪温泉和滑雪独具特色,让您体验完美的“冰火两重天”和“速度与激情”。我相信营口的春、夏、秋、冬,带给你的将是别样的风情、独特的韵味。

营口山水激荡,河风海韵,也孕育出了金代诗人王庭筠,近代爱国词人、巜苏武牧羊》词作者蒋荫堂,书法大家沈延毅、评书泰斗袁阔成、书画家冯大中等一串熠熠生辉的名字。

总之,营口既是一个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港口城市,也是一个适宜人居旅游的滨海城市,我们将依托港口和旅游资源发展大物流、大工业、大商贸、大旅游,以“宜居、宜游、宜工、宜商”的全新形象,以更富实力、活力、竞争力的全新姿态,沿着“一带一路”走出中国、融入世界、奔向未来。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