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思而思学 2024-01-06 15:26:13

德阳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为姜诗、苏舜钦、秦宓、李调元、张栻、李尤、张栻、刘宇亮、张宗法、李调元,具体名单见下文。

一、德阳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姜诗

姜诗,字号士游,东汉,出生地广汉郡雒县(今四川广汉市北),德孝文化代表人物,二十四孝故事之“涌泉跃鲤”记载姜诗孝亲的事迹。姜诗一家的故事,在《后汉书·烈女传·姜诗妻传》、《东观汉记》、《华阳国志。蜀志》和《水经注》中都有记载。姜诗去世后,汉明帝下诏为其立祀,彰扬这一门三孝,修建了姜公祠,世世代代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敬仰和祭祀。为传颂孝道,在东汉永建五年(公元130年),汉顺帝御赐在孝子故里为姜诗立祠祭祀,由于姜诗家乡在此,乡因人而彰显,北宋徽宗政和年间,此地取名姜诗镇,到北宋英宗治平年间,为了避讳大孝子之名,本其事迹又改名孝泉镇,后来在元时被郭居敬将“姜诗孝亲,涌泉跃鲤”收入《二十四孝》一书。“孝泉”一名也因有孝子故事的经典性而沿用至今。宋代崇宁宗时,被赐为“东双至孝广文王”。

苏舜钦

苏舜钦(公元1008年-公元1048年),北宋词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德阳市中江县),曾祖时迁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北宋中期文学家、政治家。他的父亲苏耆曾任工部侍郎,当朝宰相杜衍为他的岳父。苏舜钦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以豪放著称,被誉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合称"苏梅"。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苏舜钦的著作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苏舜钦集》16卷。其中,《苏学士文集》是一部集政治、文学、历史、哲学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著作,被誉为“北宋中期的一部百科全书”。《苏舜钦集》则是他的诗歌作品集,共16卷,包含了他一生中的所有诗歌作品。

秦宓

秦宓(? -公元 226年),字子敕,三国时期蜀汉时期的谋臣、学者,广汉绵竹(今四川省德阳市)人。他早年仕于益州牧刘璋麾下,后降刘备。刘备伐吴时,秦宓劝阻,刘备大怒,欲杀秦宓,诸葛亮等人求情将其救下。刘备称帝后,秦宓官至大司农。刘备死后,刘禅即位,诸葛亮担任益州牧时,秦宓被任命为左中郎将、长水校尉。吴蜀同盟后,孙权派张温至成都出访。酒宴之上,秦宓与张温舌战,令张温最后无言以对。公元226年(建兴四年),秦宓因病去世。据《全三国文》记载,秦宓曾有《奏记益州牧刘焉荐任安》、《答王商书》、《与王商书》、《报李权》等作品。陈寿《三国志》载“秦宓始慕肥遯之高,而无若愚之实。然专对有馀,文藻壮美,可谓一时之才士矣。”今成都武侯祠内有秦宓塑像。

李调元

李调元(公元1734年-公元1803年),字羹堂,号雨村,四川绵州罗江(今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调元镇)人。他是清代文学家、诗人、戏曲理论家、藏书家。李调元的一生著述相当丰富,有130余种,涉及到诗词歌赋、文学理论、文艺理论、戏曲理论、金石学、声韵学甚至是数学,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与张问陶(张船山)、彭端淑(伯俞)并称为“清代蜀中三才子”。李调元的著作有:《方言藻》、《万善堂诗》、《童山全集》、《童山诗集》、《巴蜀史志》、《调元集》等。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色彩,被誉为“川派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此外,他对古代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也有很大的贡献,对后世的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李调元纪念馆位于罗江县城东外玉京山。

张栻

张栻(公元1133年—公元1180年),字敬夫,改字钦夫,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是右相张浚之子。他是南宋学者、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东南三贤”之一。 张栻的一生经历非常丰富。他先后师从张浚、王大宝、胡宏,学习儒家理学。 他曾经担任过县令、知州等职务,淳颐七年(1180年)诏张栻以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诏书未到,张栻却先因病卒于江陵府舍,终年四十八岁。 张栻还创办了城南书院和岳麓书院主教, 他的学问和思想被朱熹极为推崇。南宋理宗淳佑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他的著作主要有《南轩易说》5卷、《论语说》20卷、《孟子解》14卷、《太极解义》1卷、《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1卷、《南轩先生集》44卷。2020年6月,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出炉,张栻入选。

另记:李尤

李尤(约公元44年-约公元126年),字伯仁,广汉雒(今四川广汉市)人,东汉文史学家。年少时以能文著称,曾撰《蜀记》。李尤文风类似司马相如、扬雄,汉和帝时拜兰台令史,安帝时为谏议大夫,顺帝初迁乐安相。李尤著有诗、赋、铭、诔、颂、《七叹》《哀典》等二十八篇。在东观主管国家藏书、校书事务,招募刘珍、马融、刘騊騟等儒生校订编正五经、诸子传记、文艺百家等典籍,对东汉官府藏书整理有突出贡献。李尤与刘珍合编《汉纪》,与刘騊騟合修《建武以来名臣传》。另有《果赋》、《政事论》七篇、《和帝哀策》等,唯《九曲歌》残句较为有名:“年岁晚暮时已斜,安得壮(一作力)士翻日车。”文集已失存,梅鼎祚《东汉文纪》,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有其作品。

苏舜钦

苏舜钦(1008年—1048年),字子美,梓州铜山县(今四川省中江县)人,生于开封。北宋时期大臣,参知政事苏易简孙子。景祐元年,考中进士,出任蒙山县令,历任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支持范仲淹推行的庆历革新,遭到御史中丞王拱辰劾奏,罢职闲居苏州,修建沧浪亭。庆历八年(1048),担任湖州长史,未及赴任,因病去世,时年四十一岁。提倡古文运动,善于诗词,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合称“苏梅”,著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今存《苏舜钦集》。

张栻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改字钦夫,、乐斋,号南轩,四川绵竹人。南宋学者、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东南三贤”之一,名相张浚之子。先后师从张浚、王大宝、胡宏,学习儒家理学。隆兴元年(1163年),门荫入仕,负责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直秘阁学士,出任江陵知府、湖北路安抚使,迁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乾道元年(1165年),主管岳麓书院教务,教授学生数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成为一代学宗。乾道五年(1169年),出任严州知州,迁吏部侍郎、侍讲,转左司员外郎。淳熙二年(1175年),出任静江知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淳熙五年(1178年),出任江陵知府、荆湖北路安抚使。淳熙七年(1180年),去世,时年四十八,谥号为宣,史称张宣公。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合称“石鼓七贤”。张栻最大的贡献是在学术思想与书院教育上,以长沙的岳麓书院、城南书院等为基地。培养了大批学者,使湖湘学派闻名全国,以致当时学者“以不得卒业于湖湘为恨”,对朱熹思想的形成与确定有过重要影响。主要著作有《南轩易说》、《论语解》、《孟子说》、《太极解义》等。

刘宇亮

刘宇亮(?—1642年),字季龙,号蓬玄,四川绵竹人,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官至内阁首辅。

二、德阳历史沿革

自秦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德阳区域先后被蜀郡、广汉郡、梓潼郡、东广汉郡、新都郡、晋熙郡、玄武郡、新城郡、蜀郡、凯州、金山郡、益州、汉州、绵州、梓州、单州、成都府、川北道、西川道、剑南道等多个上级机构管辖,更迭十分频繁。

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国建蜀郡,德阳境域归属蜀郡。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分秦置巴、蜀二郡,置广汉郡,置汁方(史记记载为汁方,汉书为汁防)侯国。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汁方废侯改为汁方县,治今什邡市南。时有雒县(治今广汉市北郊五里巷,含今中江县部分区域)、绵竹县(治今德阳市北黄许镇,含今绵竹市区域)、涪县(含今德阳市罗江区和中江县部分区域)、郪县(含今中江县部分区域),但史家尚有争议,或称上述诸县均始于秦。王莽新朝曾改汁方县为美信县,改雒县名为吾雒,东汉恢复原名。

三国蜀汉始建五城(治今中江县东南),为中江在今址建县之始。东晋所置万安县(治今罗德阳市江区西南)为罗江在今址建县之始,晋熙县(治今绵竹市)为绵竹在今址建县之始,置苌阳县(治今德阳市西北旌阳区柏隆镇东北)。南朝宋改“五城”为“伍城”,置怀归县(治今中江县西北),南阴平郡治阴平县(治今德阳市旌阳区西北)、阳泉县(治今德阳市旌阳区西北孝泉镇)。北周时晋熙县并入阳泉县,什邡县改为方亭县。南朝宋泰始五年(469年)在雒县境内侨置西遂宁郡(郡治在今广汉市小汉镇境内)。西魏占领蜀地后,废西遂宁郡为怀中县,将方亭县(今什邡市)并入雒县。隋开皇三年(583年)改“伍城”为“玄武”,并建飞乌县(今中江县南部)。隋初复置晋熙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孝水县,大业二年(606年)改名绵竹县,治所在今绵竹市,绵竹县名始固。唐武德二年(619年),析雒县置什邡县(治今什邡市),次年,析雒县置德阳县(治今德阳市旌阳区,即建市前的老德阳县),是德阳在今址建县之始。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飞乌县徙治今中江县东南一百八十里仓山镇。唐调露元年(679年)由郪、飞乌二县析置铜山县(治今中江县南九十里)。唐垂拱二年(686年)置汉州治雒县(治今广汉市)。天宝元年(742年)置德阳郡领雒、绵竹、德阳、什邡、金堂等5县。同年改万安县名为罗江县(治今罗江县),为罗江县得名之始。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玄武县改名中江县(治今中江县),以江名县(现凯江原名中江),是中江县得名之始。元朝,铜山县和飞乌县并入中江县,至此中江境域基本确定。元至元八年(1271年)至十三年(1276年)曾将德阳县升为德州,撤雒县改由汉州直辖后又复置雒县。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雒县又撤并入汉州。清承明制。顺治十六年(1659年)罗江县并入德阳县,雍正七年(1729年)复置罗江县,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罗江县再次撤销,嘉庆七年(1802年)又恢复罗江县。民国2年(1913年)改汉州为广汉县。

1950年初,德阳、广汉、什邡、绵竹、罗江5县属川西行政公署绵阳专员公署,中江县属遂宁专区。1953年,广汉县、什邡县划归温江专员公署。1958年,中江县并入绵阳专区。1959年,罗江县撤并入德阳县。1960年,什邡县并入广汉,合称广汉县。1963年,广汉县与什邡分县建置,县名复原。1983年3月,温江专区撤销,广汉和什邡划归成都市。1983年8月18日,国务院批准新建置四川省辖地级德阳市,将成都市广汉县、什邡县和绵阳专区德阳县、绵竹县、中江县划归新建德阳市。1984年,德阳县建制撤销,行政区域划归德阳市,德阳市设立市中区。1988年,广汉县撤县建市,1995年,什邡县撤县建市。1996年,德阳市中区撤销,建置旌阳区和罗江县,同年,绵竹市撤县建市。2017年罗江县撤县建区。2021年,德阳市辖旌阳区、罗江区、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中江县2区3市1县和国家级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计4个乡政府、67个镇政府、13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 345.9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7.4万人,乡村人口148.5万人。

三、德阳简介

德阳1983年建市,地处成都平原腹心地带,幅员面积5911平方公里,下辖旌阳区、罗江区、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中江县6个区(市、县)和1个国家级经开区、1个国家级高新区,常住人口346.1万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和成都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德阳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境内有“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古蜀文明遗址,还有荡气回肠的三国文化遗踪白马关庞统祠、全国三大孔庙之一的德阳文庙、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大孝之乡”中国德孝城、“音乐活化石”仓山大乐、我国最大的现代石刻群德阳石刻艺术墙和特级英雄黄继光纪念馆。德阳也是当代中国农村改革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四川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德阳境内水土肥厚,经济富饶,物产丰富,德阳的经济总量、增速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四川前列。

区位优越通达。德阳毗邻省会成都,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叠合点。德阳交通发达,距双流国际机场50公里,距青白江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24公里,随着成德绵乐城际快铁、成都第二绕城高速的通车,天府大道北延线、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的加快建设,德阳区位优势更加突显。目前,成德之间构建“10高18快13轨”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动车实现公交化运营,“德阳·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城市候机楼建成投运,深度嵌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加快融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

工业基础良好。德阳是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四川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拥有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宏华石油等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重装制造企业。德阳重大装备制造业集群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目前,全国60%以上的核电产品、40%的水电机组、30%以上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50%的大型轧钢设备和大型电站铸锻件、20%的大型船用铸锻件都是由德阳制造装备,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石油钻机出口居全国第一;食品工业享誉中外,拥有中国名酒剑南春、长城雪茄、冰川时代矿泉水等一批优质品牌,建成了亚洲最大的雪茄烟生产基地;德阳着力培育新能源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潮汐发电、生物能、燃料电池等为重点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被联合国列为“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新材料、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是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和中药现代化生产基地。雄厚的工业基础,奠定了德阳在中国西部重要工业城市的地位。

县域经济发达。德阳地处成都平原,自然条件优越,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改革开放初期,广汉向阳在全国第一个摘掉“人民公社”牌子,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先河,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德阳拥有益海粮油等一批实力雄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建成蔬菜、生猪、烟叶、家禽、食用菌、药材等九大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是国家级苗畜、苗禽基地市、省级优质瘦肉型生猪出口基地市和省级优质粮油生产基地。粮食生产连年增产,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单产等指标居全省第一。县域经济充满活力,有较好的经济基础,被列为四川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

文化特色鲜明。德阳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境内“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古蜀文明遗址,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和长江中上游地区中华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其出土的青铜大立人、青铜面具、青铜神树和金杖、边璋等一大批国宝级文物,均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还有荡气回肠的三国文化遗踪白马关庞统祠、全国三大孔庙之一的德阳文庙、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大孝之乡”中国德孝城、“音乐活化石”仓山大乐、我国最大的现代石刻群德阳石刻艺术墙和特级英雄黄继光纪念馆。德阳集如诗如画的平畴沃野和巍峨横空的雪山森林于一身,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等吸引着众多游人,市区旌湖两岸生态整治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