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为大禹、李冰、扬雄、落下闳、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具体名单见下文。
一、攀枝花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㈠大禹(约公元前21世纪)
大禹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大禹治水”的故事宣扬了华夏儿女不畏自然灾害的精神。与西方神话中的“诺亚方舟”神话相比,华夏儿女更显得具有抗争精神,更有自强不息的品质!大禹划定天下九州,铸造九鼎,第一次确立了君主世系的政治制度。
㈡李冰(约公元前3世纪)
李冰是战国时代的优秀的水利工程专家,他于秦昭王时期(前276—前251年)为蜀郡太守,主持设计和兴建都江堰,凿离堆(玉垒山),凿溷崖(今夹江),治洛水(今什邡),导汶井江(今邛崃),开广都盐井等全蜀重大工程。
㈢扬雄(公元前53年-后18年)
西汉末年经学家、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他著述的《太玄》构建了以天文历法为基础,以“玄”为最高范畴,以阴阳五行为骨架的独特哲学体系。
㈣落下闳(约公元前2世纪)
西汉民间天文学家,字长公。元封年间受武帝征聘,官居太史待诏。曾与邓平、唐都创制《太初历》。测定过二十八宿赤道距离(赤经差)。首次提出交食周期,以135个月为“朔望之会”。
㈤诸葛亮(181年-234年)
三国时期家喻户晓的人物,,字孔明,智慧的化身,是优秀的政治家与军事家。“出师一表真名世,长使英雄泪满襟”。
㈥武则天(624年-705年)
唐高宗皇后、武周皇帝,中国历史上最为强悍的女人,第一个女皇帝。她重视农桑,轻徭薄赋;广开言路,注意纳谏;发展科举,开创殿试制度,开启了“开元之治”的唐朝盛世
㈦李白(701年—762年)
唐代诗人,剑侠,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后人称其“诗仙”,剑术高超无比,“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三分啸成月光,七分酿成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㈧杜甫(712年—770年)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坎坷曲折,忧国忧民,经历了唐朝的衰落,其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
㈨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㈩杨慎(1488年-1559年)
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史》有传,生平大起大落,积极努力为中华民族成长,为西南边陲地区中华文化发展做贡献。明代政学两界在杨慎《墓铭》中赞颂其人:“先生之生,岷蜀之精;先生之出,朝庙之英。”“文拟班扬,学侔游夏”。
二、攀枝花历史沿革
攀枝花位于金沙江畔,原名上、下坝村,形成于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前后,因村口有一株古老而高大的攀枝花树,遂称“攀枝花村”。
“攀枝花”村名最早见于地图是1940年4月出版的《宁属各县(盐边县)概况资料辑要》。同年6月,地质学家汤克成到攀枝花村调查,1942年提交《西康省盐边县攀枝花及倒马坎铁矿地质报告》,这是官方第一次获得发现攀枝花铁矿的信息。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第一次地质普查确认攀枝花及其周围地区有大型铁矿。1956年2月27日,地质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何长工向毛主席汇报地质普查情况,提到了“攀枝花式铁矿(含钛钒磁铁矿)”。同年3月,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提出,在金沙江畔攀枝花找到了大型铁矿。
1958年3月21日,毛主席在成都会议上签发冶金工业部部长王鹤寿关于《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能否设想更快一些》的报告,批准了开发攀枝花的设想。
1965年2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成立攀枝花特区。3月4日,毛泽东主席在冶金部部长吕东、攀枝花特区总指挥徐驰呈送的《加强攀枝花工业区建设的报告》上批示:“此件很好。”由此,攀枝花市将这一天定为“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日”,亦即攀枝花建市纪念日。
1965年4月22日,为了便于保密,国务院下发《关于攀枝花特区更名问题的批复》,同意将攀枝花特区改名为渡口市。
1987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三、攀枝花简介
攀枝花1965年建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誉。全市行政区域面积7414平方公里,辖东区、西区、仁和区和米易县、盐边县,常住人口121.6万,工业化率47.4%、城镇化率为69.92%。攀枝花近60年开发建设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以攀钢项目为标志的钢铁基地建设时期、以二滩电站项目为标志的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时期以及以发展康养产业、钒钛产业为标志的康养胜地和钒钛产业基地建设时期。每个阶段都有标志性的重大项目和产业成果,在当时都发挥了引领作用,为全省乃至全国相关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20.52亿元、增长3.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7亿元、增长2.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0009元、23364元,增长4.4%和6.3%。
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攀枝花位于川滇交界处,是凉山、昭通、楚雄、大理、丽江五市(州)的几何中心,与五市(州)首府直线距离均在200公里左右,所处的川西南滇西北区域幅员广阔、资源富集、潜力巨大。被列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新成昆铁路以及丽攀、攀大(攀枝花境)等多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攀枝花为中心的2小时经济圈逐步呈现;正加快推进机场改造提升和宜西攀铁路、攀丽大铁路、攀宜高速公路、攀盐高速公路等建设,着力打造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推动形成与毗邻县(市)1小时、与毗邻市(州)2小时、与成渝贵昆3小时的交通圈,积极构建市域“内圈”、金沙江区域“中圈”、成渝贵昆“外圈”“三个圈层”经济地理空间,加快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三线建设英雄城市。上世纪60年代,攀枝花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矿产资源,被国家列为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成为新中国首批资源开发特区。开发建设以来,全国数十万建设大军奔赴攀枝花,以英雄气概投身钢铁基地大会战,创造了在2.5平方公里坡地上布局成套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攻克用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世界性难题等奇迹,圆满完成了国家战备任务,为新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贡献了重要力量。在激情燃烧的三线建设英雄实践中,孕育铸就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在攀拍摄的央视热播电视剧《火红年华》全景反映了这一光辉历程。
中国钒钛之都。境内矿产资源富集,已发现矿产76种,钛、钒资源储量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三。被全域纳入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形成了从钛矿到钛材的钛金属全产业链和全系列冶金用钒制品产业链,是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钒制品生产基地和国内最大、全球重要的全流程钛工业基地。拥有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国省级创新平台40余个,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居全省前列。当前,正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做强钢铁钒钛产业生态圈、培育机械制造产业生态圈,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加快建设新型材料工业城市,建强中国钒钛之都,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
阳光花城•康养胜地。攀枝花是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年均气温20.7℃,森林覆盖率62.38%,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一座没有冬天的城市”。被纳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立体农业示范点和“南菜北调”基地,是四川唯一的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盛产各类特色“攀果”和早春蔬菜。攀枝花是国家卫生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教育和医疗水平区域领先,康养旅游度假产业蓬勃发展,入选首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中国康养20强市、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排行榜50强,两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当前,正深入实施精明增长、城乡融合战略,大力推动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老城更新和新区建设,积极开展“四花”行动,打造区域优质教育、医疗健康、时尚消费“三大中心”,构建阳光康养产业生态圈,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天府第二粮仓”和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清洁能源产业基地。攀枝花是国家“西电东输”重要基地、全国新能源示范创建城市和全省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工业副产氢丰富,约有930万千瓦风电和光伏资源待开发,境内水电装机660万千瓦,水电富余量大,电解水制氢潜力巨大。钒、钛、石墨等氢能原材料保障优势突出,磷酸铁、钛酸锂、石墨电极等新能源电池配套产业体系日渐成型。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加快推进,氢燃料电池车应用前景广泛,钢铁、钒钛冶金氢能需求量大,抽水蓄能、全钒液流电池等储能产业前景可期。当前,正深入落实国家“双碳”部署,大力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生态圈,推动“水风光氢储”五位一体、多能互补、协调发展,特别是聚焦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城市、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低碳产业集中承载地,培育壮大多元绿色氢制备、储存、运输、应用产业,积极建设区域氢能装备制造高地,着力推动氢能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
当前,攀枝花进入了第四个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阶段。全市上下正坚定以****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大力传承弘扬三线精神和“攀登、创新、阳光、包容”的*攀枝花精神,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全面贯彻省委“总牵引”“总抓手”“总思路”,以加快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为战略目标,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为战略牵引,以工业强市、精明增长、城乡融合为战略重点,以攀枝花市域“内圈”、金沙江区域“中圈”、成渝贵昆“外圈”“三个圈层”为战略空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全面建设产业兴、城市美、万家和的幸福美好攀枝花。
火红奋进攀枝花,邀您共度好年华,攀枝花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