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思而思学网

嘉兴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为陆炳、魏学洢、袁黄、查继佐、范西屏、陆陇其、查揆、顾欢、陈潢、戚衮、黄媛介、陈确、钱陈群、魏学濂、张履祥、沈思孝、吴之振,具体名单见下文。

一、嘉兴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陆炳

陆炳(1510年11月16日—1560年12月27日),字文孚,一说字文明,号东湖,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明朝锦衣卫首领,都督同知陆松之子。其母为明世宗朱厚熜乳母,陆炳自小随母出入宫禁。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武进士,授锦衣卫副千户。嘉靖十八年(1539年),因救驾有功,得世宗恩宠,升为都指挥同知。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陆炳掌锦衣卫事。之后,陆炳参与朝廷的政治斗争,先后计除夏言,揭发大将军仇鸾和中官李彬的罪行,累升至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去世,谥武惠,赠忠诚伯。陆炳是明朝第一个以公兼孤的官员。

魏学洢

魏学洢(约1596年-1625年),字子敬,号茅檐,嘉善(今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人。诗人魏大中长子。中国明末散文作家。魏学洢从小就十分懂事、孝顺父母。七岁能诗,年少时曾和父亲在慈云寺苦读。天启五年(1625年),其父魏大中因弹劾魏忠贤被捕,魏学洢暗中随牢车北上。进入京城后,魏学洢白天藏匿于客店,昼伏夜出,四处向其父旧识求救。后其父魏大中死于狱中,魏学洢扶柩南归,日夜号泣。魏大中死后,追赃行动未止,魏学洢被下于浙江监狱。同年逝世。魏学洢虽是含恨离世,但其千里泣血救父的故事感动了天下人,都称其为“魏孝子”。魏学洢亦好学善文,曾因思念父亲,写下了《怀思赋》,亦著有《茅檐集》八卷存于《四库全书》。《虞初新志》中其所著《核舟记》一文还入选了中国中学语文教材。

袁黄

袁黄(1533年12月26日—1606年),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世称“了凡先生”。浙江嘉兴府嘉善县魏塘镇人,明代思想家。袁黄青少年时聪颖敏悟,曾受教于云谷禅师,对天文、术数、水利、军政、医药等无不研究。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知县辟书院,令高才生从袁受经学。万历五年(1577年),会试初拟取第一,因策论违逆主考官而落第。万历十四年(1586年)中进士,为万历初嘉兴府三名家之一。万历十六年(1588年),任河北宝坻(今属天津)知县,后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万历二十年(1592年),适日本侵略朝鲜,朝廷大举东征,节节败退,汉城(今首尔)、平壤相继陷落。万历皇帝接受朝鲜王室之邀出兵援朝,袁黄在援朝军队中出任兵部参赞军事,在收复平壤的战役中立有谋划之功。后袁黄因故罢归家居,闭户著书。卒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袁黄有《历法新书》《皇都水利》《宝坻劝农书》《了凡四训》等著述22部。《了凡四训》教诫袁氏后人及世人,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行善积德,并且以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每篇都有其要旨,通篇下来不仅是劝人要积德行善,还有区别于其他类似文字的积极一面,不论来世福报,而是用今生行善即可有求必应的举例来劝人。《了凡四训》融会道教哲学与儒家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影响深远,被称为“中国第一善书”。

查继佐

查继佐(1601年8月1日-1676年3月4日),初名继佑,入清更名省,或隐名为左尹。初字三秀,后字不省、支三。号非人氏、伊璜、敬修、与斋、舆斋、东山钓史。学者称东山先生。浙江海宁人。明末清初史学家、文学家。查继佐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读书,稍长后擅于诗文,声名鹊起,20岁起在私塾任教。崇祯六年(1633年),中试为举人。明亡后,参加抗清斗争,曾任鲁王政权兵部职方主事。抗清失败后返回故里隐居,后又讲学于杭州敬修堂。康熙十五年(1676年),去世。查继佐一生勤于著述,其著作有六七十种之多,其中史学著作占有重要位置,《罪惟录》一书尤为重要,是一部纪传体明史巨著。他还撰写了多部南明史著作,如纲目体史书《鲁春秋》,专记鲁王监国始末,兼及福王、唐王、桂王政权史事;传记体史书《国寿录》,记载明末浙江地区抗清的史事;《东山国语》,记载南明抗清殉节诸人传略,分区编排,以地系人。

范西屏

范西屏(1709年—1769年),一作西坪,名世勋,浙江海宁人。清乾隆时期著名围棋国手。与施襄夏同列为当代第一国手,与黄龙士、施襄夏并称“清代三大棋圣”,与施襄夏、程兰如、梁魏今并称“清代围棋四大家”。少时聪颖过人,与施襄夏同拜山阴俞长侯为师习围棋,十六岁即成高手,后为乾嘉间棋坛巨擘。其为人介朴,毕生从事弈棋授徒。范西屏与施襄夏两人棋艺各擅其妙,难分高下。行家比作“诗中李杜”。乾隆四年(1739年),两人曾对弈于当湖(今浙江平湖),前后十局,胜负相当,即中国围棋史上著名的“当湖十局”。当湖十局气势磅礴,杀法精紧,代表了清代棋艺的最高水平。范西屏著有《桃花泉弈谱》二卷,总结前人经验,推陈出新,为清代棋谱中权威之作,流传颇广。另著有《二子谱》和《四子谱》等。

陆陇其

陆陇其(1630年—1692年),原名龙其,因避讳改名陇其,谱名世穮,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学者称其为当湖先生,清代理学家。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官江南嘉定、直隶灵寿知县、四川道监察御史等,时称循吏。其离任时,只有图书几卷及妻子的织机一部。学术专宗朱熹,排斥陆王,被清廷誉为“本朝理学儒臣第一”,与陆世仪并称“二陆”。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去世。乾隆元年(1736年),追谥为清献,加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从祀孔庙。著有《困勉录》《读书志疑》《三鱼堂文集》等。

查揆

查揆(1770年-1834年),又名初揆,字伯葵,号梅史,又号蘧翁、筼谷居士。浙江海宁人。中国清代诗人、骈文家。查揆于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人,官直隶滦州知州,改顺天府蓟州知州。少家贫,肆志读书。曾入杭州诂经精舍学习,阮元誉其为“翘楚”。性介于通达、耿介之间,不妄与人交,虽极穷困,而耻事干谒。道光十四年(1834年)卒。查揆上承查慎行、查昇,足继家学。屠倬在《菽原堂集序》认为其诗歌“于古人堂奥无所不窥,而腾踔变幻,不能以一家名之”。其著作如《永安湖》《晚步》以写景苍隽擅胜,《寄五叔父蜀中》《雨夜寄吴上舍应和》以抒情浓郁为长,皆有代表性。查揆还是清代中叶骈体名手,曾燠《国朝骈体正宗》、姚燮《皇朝骈文类苑》等重要骈文选本,都选录了他的作品。为文长于议论,而且喜用密典、僻词,其名作《西湖岳忠武庙合祀流芳翊忠二祠栗主记》《西湖新建白苏二公祠碑铭》等都具代表性。

顾欢

顾欢(420~483),字景怡,一字元平,吴郡盐官(今浙江海盐县)人。南朝齐大臣,著名上清派道士。家贫好学,20岁从豫章雷次宗学习玄儒之学,母亡后于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至天台山隐居,开馆授徒,受业者近百人。齐高帝萧道成召至京,顾欢自称山谷臣,呈《政纲》,建议“德治国”与“无为而治”,不久恳请回山。中年之后,精研道学,著有《文集》30卷及众多道书。其中《老子道德经义疏》为南朝老子学说重要经典;他又是《上清经》和《真诰》主要撰写人;所著《夷夏论》提出“佛非东华之道,道非西夷之法”,尊道贬佛学说引发规模浩大的佛道之争,史称“夷夏之辨”。永明年间,卒于剡山,时年六十四。后人改其隐居地为欢溪、顾儒岭

陈潢

陈潢(1637年-1688年),字天一,号省斋,浙江嘉兴人,一说钱塘人。清朝治河名臣,清代水利家。陈潢自幼聪慧好学,博学多才,只爱读水利农田书籍,因此科举屡试不中。后来陈潢索性放弃科举,专攻水利农田和经世致用知识,并重点精研了黄河现状和如何治理黄河的学问。陈潢重视实地考察,自费背井离乡,不辞辛劳地考察黄河,沿河道上行,直到宁夏河套地区,一路耳濡目染了黄河沿岸百姓遭受河水泛滥成灾的疾苦。多年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勘,使陈潢拥有了一身治河的才干。1677年-1683年这时期,陈潢着力解决严重的水患问题,把修筑堤防、堵塞决口作为重点。1683年-1688年,这一时期,陈潢把治理重点转到了运河方面,集中精力解决漕运问题。1688年,陈潢竟因诬陷被逮捕入京,未及下狱便病死。1692年,靳辅为其平反昭雪。陈潢在治河理论和技术上有不少创造发明,其中有一测水法,此法相当于现在的测量水的流速、流量的方法。这是陈潢对中国水利事业的突出贡献,在世界水利史上也是一项重要的发明创造。其还著有《河防摘要》与《河防述言》,皆附载在靳辅的《治河方略》中。

戚衮

戚衮(519—581),字公文,盐官袁花(今海宁袁花镇)人。梁简文在东宫,召戚衮讲论。戚衮神采自若,对答如流,梁简文深加赞赏。不久封员外散骑侍郎,又改任员外散骑常侍。敬帝承制,戚衮出任江州长史,并随沈泰镇南豫州。沈泰投奔齐朝时,逼戚衮与他同行,戚衮后从邺工逃回。他又随程文季北伐,吕梁军败,戚衮沦落于周,久而得归。仍兼国子助教,封中卫始兴王府录事参军。左建十三年死,死时六十三岁。

黄媛介

黄媛介,字皆令,浙江嘉兴人,出身儒士之家,生活于明清鼎革之际,在世俗、女德与生计的多重挤压下,或鬻书画,或师闺塾,在风云幻化的江南大地上为养家糊口而羁旅转徙,与名卿士大夫、与名媛闺秀交往酬唱,用诗、词、赋的文学样式及山水花卉的绘形写神,淋漓尽致地释放着心灵的感悟,入木三分地抒写着人生感慨。有着金闺兔苑才的黄媛介,其创作独特的社会价值与艺术魅力将咏絮才女谢道韫开创的林下风推向高峰,既彰显着承前启后的因素,也催发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影响绵远。

陈确

陈确(1604年11月27日—1677年8月22日),明末清初思想家,初名道永,字非玄,后改名确,字乾初,浙江海宁新仓(今海宁朝阳乡)人,曾受业于江南名儒刘宗周。他是明末清初一位进步思想家,公开站出来否定《大学》,怀疑《中庸》,同官方所倡导的宋明理学唱反调,还从实际出发,反对鬼神迷信和节烈、厚葬。这些举动招来的是非难与攻击,但他没有折服,晚年得“风疾”,病困十余年而卒。主要著作有《大学辨》、《瞽言》、《葬书》等,过去在社会中流传很少。性理哲学思想是其思想中较有特色的一部分。

钱陈群

钱陈群(1686─1774年),字主敬,号香树,又号集斋、柘南居士,浙江嘉兴人,祖籍浙江海盐,清朝重要大臣。清康熙六十年(1721)中进士,雍正、乾隆时久直南书房,充经筵讲官,官至刑部侍郎、加尚书衔。卒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端。钱陈群历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又曾任经筵讲官,特得乾隆帝尊宠,倚为元老儒臣,称为故人。钱陈群病老归乡之后,还常寄诗相与唱和,与沈德潜并称东南二老。(右图为钱陈群像,载《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清叶衍兰辑摹,黄小泉绘)

魏学濂

魏学濂(1608年—1644年),明代官员。字子一,号内斋,一作容斋,浙江嘉善人,魏大中次子,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擢庶吉士,明亡后先降李自成,不久又羞愧自缢。平生擅画山水,兼工花鸟。

张履祥

张履祥(1611年11月5日—1674年8月29日),汉族,字考夫,又字渊甫,号念芝,号杨园,浙江桐乡人,世居清风乡炉镇杨园村(今属桐乡市龙翔街道杨园村),故学者称杨园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清初朱子学的倡导者。张履祥生于下层知识分子家庭,少孤家贫,母以孔孟皆无父之儿教之。年十一,就馆于陆昭仲,十五应童子试,补弟子员。后以教馆谋生。又往藏山和靖书院,受业刘宗周。闻京师有变,遂弃诸生,隐居教授。道光时入祀太庙,同治时入祀文庙。其著作因付梓较晚,清初影响不大,至清末被视为上接程朱之绪,下开清献(陆陇其)之传。志称“朱熹后一人”。著有《读易笔记》、《愿学记》、《近古录》、《补农书》等。后人辑有《杨园先生全集》。

沈思孝

沈思孝(1542—1611),字继山,一字纯父,嘉兴人。生年七十岁。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明代官员,初为刑部主事,后授番禺知县。

徐嗣曾

徐嗣曾(?-1790年),字宛东,实杨氏,出为徐氏后,浙江海宁人,清朝大臣。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后平台湾民乱,乾隆五十五年病逝。

曹溶

曹溶(1613—1685年),字秋岳,一字洁躬,亦作鉴躬,号倦圃、鉏菜翁,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明崇祯十年进士,官御史。尝劾辅臣谢升,又熊开元参周延儒遭廷杖,曹溶疏白其冤。清顺治元年清兵入北京后,仕清任顺天学政,为清王朝献策,疏陈定官制,定屯田、盐法、钱法规制,禁兵丁将马践食田禾等,皆被采纳实施。又就有关科举、荐举隐逸、访旌殉节者等问题向朝廷建议。三年二月充会试监考官,三月迁升为太仆寺少卿。不久,被发现在学政任上所举贡生中有明代受世袭职和中武举者,降两级调用。接着又因选拔贡生超额被革职回籍。十一年官复原职,迁左通政。次年三月擢左副都御史,旋擢户部右侍郎,接着又授广东布政使。十三年,以举动轻浮,降一级改任山西阳和道。康熙三年裁缺归里。十三年,三藩举兵,阁臣以边才荐,随征福建。十七年诏举博学鸿词,大学士李霨等荐曹溶,未试。十九年,学士徐元文荐曹溶佐修《明史》,未赴。曹溶长于经济,未竟其用,乃独肆力于文章。家富藏书,朱彝尊纂《词综》,即多从其家藏宋人遗集中录出。其故宅在金陀坊,筑有园林倦圃,周之恒绘《倦圃图》,朱彝尊为之记,园有“山泉鱼鸟蔬果花药”诸胜,共20景。曹溶工诗词,其诗源本杜甫苍老之气,一洗妩柔之调,与龚鼎孳齐名,世称“龚曹”。填词规摹两宋,无明人之弊,浙西词风为之一变,朱彝尊受曹溶影响颇深,少时曾从曹溶游。著有《静惕堂诗词集》等。又精于小简,有《静惕堂尺牍》 4 卷,时称江东独步。

彭孙遹

彭孙遹(1631—1700),清初官员、诗人、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贝琼

贝琼(1312~1379),初名阙,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别号清江,浙江崇德人。贝琼从杨维桢学诗,取其长而去其短;其诗论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宁、元丰诸家。文章冲融和雅,诗风温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领袖一时。著有《中星考》、《清江贝先生集》、《清江稿》、《云间集》等。

钱载

钱载(1708年-1793年),字坤一,号箨石,又号瓠尊。晚号万松居士,百幅老人,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中国清代诗人、画家、官员。钱载年少时学诗,不喜制艺,渔猎百家,博学杂搜。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荐举钱载为博学鸿词。乾隆十七年(1752年),登进士第,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编修。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为会试同考官,后屡主诸省乡试,主持衡文,官至礼部左侍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钱载以老告归。晚年钱载以卖画为生,家徒壁立,十分清贫,卒于故里。钱载是清中叶秀水诗派的领军人物,与祝维诰、王又曾、朱沛然、陈向中称“南郭五子”。对江西诗派的重视及其诗歌实践,对清代宋诗学发展及后来的宋诗派、同光体都有一定的影响。其工诗善画,著有《箨石斋诗集》《文集》。

陈子仙

陈子仙(1821—1870), 名毓性,别号一了山人。浙江海宁硖石人。8岁就棋艺不凡,常代父与客对弈,屡胜。11岁随父到杭州下棋,名噪远近。13岁到常州与国手董六泉对局,董年逾花甲,须发皆白,而陈还是红丝扎发,一时传为佳话。后棋艺大进,东南罕逢敌手。清同治四年(1865)游武昌时,“晴川阁”刚落成,陈应邀在阁中与名手会弈,当时名士绘《汉江对弈图》并作文以纪其盛。九年,琉球国贡使杨光裕来我国,自负弈艺高超。安徽巡抚邀陈前往对局,陈至而贡使借口推辞,不敢应战。陈冒暑回里,染痢疾而卒。陈与扬州周小松齐名,公认为晚清两大围棋国手。

范古农

范古农(1881—1951),原名运枢,字拱薇,后改名梦耕,字拱薇,后又易名寄东,字幻庵,嘉兴人。清末秀才。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肄业上海南洋公学。

周嘉锡

周嘉锡(约生活在清朝初年),字览予,一作懒予,嘉兴人。祖父周之谅善弈,嘉锡五六岁时从旁观棋,即识攻守应变之法,13岁时棋艺已臻神妙。

钱棅

钱棅(1619-1645)字仲驭,号约庵。钱士升次子。嘉善魏塘镇人。性刚直豪爽。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授南都兵部职方主事,后升吏部郎中,剔除旧弊,荐黄道周等国内名士。后升广东按察司佥事,不久归里。著作有《南园唱和集》、《新懦园诗文集》、《文部园诗》。

曹庭栋

曹庭栋(1699年,一说1700年-1785年),一作廷栋,字楷人,号六圃,又号自号慈山居士。浙江嘉善魏塘镇人。清代养生学家,文学家。曹庭栋少嗜学工诗,中年后于所居累土为山,在慈山环植花木以奉母。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四年(1739年),清朝政府两度征举博学鸿辞,皆坚辞不与,杜门著述、弹琴、赋诗、写兰、书篆隶以抒闲情。著书十余种,多采入《四库全书》。乾隆三十七(1772年)、三十八(1773年)两年中,曹氏以七十四、五岁高龄,仍随事物留心体察,闲披往籍三百余种,摘取前人之论,参以自己之见,著成《老老恒言》五卷。晚自营生圹,手植梅花成林,后来去世。曹庭栋生平最爱贺铸诗,置贺铸于百家之首,故所为诗大似北宋人。袁枚称其专主性情。著有《易准》4卷、《昏礼通考》24卷、《孝经通释》10卷等,均为《四库全书》存目。其所作书画、行书近文徵明,草书则在文与祝允明之间,所画兰竹隽逸潇洒,似郑思肖。其友人顾皜盛赞其书“所具皆人生日常之用,健康至宝”。

钱仪吉

钱仪吉(1783年-1850年),本庐江何氏,后冒姓钱氏,原名逵吉,字霭人,号新梧,一作心壶,一作星湖,又号衎石,与堂弟钱泰吉齐名,号“嘉兴二石”。浙江嘉兴人。钱陈群曾孙,钱福胙之子。中国清代诗人、学者、官员。嘉庆六年(1801年),钱仪吉于浙江乡试中举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选庶吉士,馆散以户部主事用,历河南道御史、工科掌印给事中等。道光十年(1830年),以户部失察假照案罢官,遂以教授为业,先后主讲广东学海堂、开封大梁书院。道光三十年(1850年),钱仪吉去世。钱仪吉学问广博,长于著述。其经学兼容汉宋,先求古训,博考众说,而折中以本文正义。认为欲得经解,必通训诂,而泛滥训诂,未必能获得神解。晚年辑《通志堂经解》以外经学著成一书,名《经苑》,于保存前代古注有一定的贡献。其史学必考一朝之典章制度,先后撰成《三国会要》《晋会要》《南北朝会要》,体例仿照徐天麟《西汉会要》而有所变通,期拾遗于正史,不限断于本书,帝系、舆地,或为之表,条系字缀,巨细毕备。著作有《衎石斋记事稿》《续稿》20卷,诗集《闽游集》2卷、《北郭集》4卷、《澄观集》8卷、《定庐集》6卷、《刻楮集》4卷等。

吴之振

吴之振(1640年-1717年),字孟举,号橙斋,别号竹洲居士,晚年又号黄叶老人、黄叶村农,崇德(今属桐乡市)洲泉镇人。吴之振幼即聪颖过人,文才隽秀。清顺治九年(1652年),十三岁,应童子试。次年,补诸生,贡入成均。后授中书科中书,亦不赴任。性坦率豪爽,淡荡于荣利。当时重宋诗,之振家富裕,购藏宋人集部秘本甚多。康熙二年(1663年),与吕晚村、吴自牧合编《宋诗钞》。康熙十二年(1673年),去北京访求宋人遗集,与当时名流订文字交。吴之振于席间赋《种菜诗》以言志,众人和之,后汇编成《种菜诗倡和集》。康熙十年(1671年),江南大旱,浙北尤甚,灾民辗转沟壑,吴之振改开厂施粥为分区赈米,自正月至麦收,捐粮施食,救活大量灾民。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卒。吴之振生平锐意于诗,兼工书画。诗神骨清逸,新不伤巧,奇不涉颇,学宋人,又不拘于一家。晚年谢绝交游,诗益精细。著《黄叶村庄诗集》八卷,刊于康熙三十五年,吕晚村为作序文。后集、续集各一卷,为其子侄所编。《清史列传》云:“康熙初年,山林诗,之振最有名。”

王元启

王元启 清(公元一七一四年至一七八六年),浙江嘉兴(一作钱塘)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五十三年,卒于高宗乾隆五十一年,年七十三岁。乾隆十九年(公元一七五四年)进士。 官福建将乐知县,颇多善政,在任三月而罢。历主讲席,多有成就。晚岁,专于易,病革时,犹补注《周易下经》。寻卒。元启文法韩、欧诸大家,著有《只平居士文集》、《惺斋论文》、《惺斋杂著》及《读韩记疑》等;《清史列传》尤精于历算,亦有著述多种,并传于世。

达受

达受(1791 — 1858),《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作(?至一八五四)。字六舟,又字秋檝,号万峰退叟,俗姓姚。浙江海宁人。出家为僧,居盐官北门外白马庙。后主持西湖净慈寺。精鉴赏,喜金石,诗书画刻均精妙,摹拓古铜器尤称绝技。行迹半天下,名流硕彦多所交流。阮元称他为“金石僧”。

汪如洋

汪如洋(1755~1794),清代官吏、诗人。字润民,号云壑,浙江秀水(今嘉兴)人,祖籍安徽休宁县城西门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第一,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入值上书房、任山东乡试主考官。官至云南学政。博览典籍,雄于文章,工诗。有《葆冲书屋诗集》。

钱旃

钱旃(1597—1647),字彦林,一字钝庵,号檀子。明末清初浙江嘉善人。钱士晋子。

陈与郊

陈与郊(1544年—1611年),原姓高,字广野,号禺阳、玉阳仙史,亦署高漫卿、任诞轩,是海宁盐官人。

许汝霖

许汝霖(1639年-1720年),字时庵,号且然,浙江海宁硖石人。中国清代官员。许汝霖年少时很贤孝,且其文章以词醇理正而著称。1682年,中进士,选庶吉士。1690年,许汝霖以左春坊赞善兼翰林院检讨身份任江苏学政。1703年,担任会试总裁。随后,又任殿试读卷官,为皇帝和朝廷推贤纳士。1708年,直隶子牙河泛滥成灾,水与堤平,康熙皇帝选派许汝霖去督修子牙河。1711年,许汝霖自礼部尚书任上致仕,告老还乡。康熙皇帝亲书“清慎勤”三个大字,御制匾额赐予他,以嘉奖其清廉公正、谨慎勤政。回到家乡后,许汝霖筑“也园”于硖石镇东南河,并创办东山书院,重修危桥,倡办义学。1720年,许汝霖去世。许汝霖任江苏学政时,大力厘正文体,整饬士风,选拔人才,一时间上安下顺,学风兴盛,弊绝风清,他的廉明之声也彻于南北;许汝霖督修子牙河时,一改旧习,亲自上阵指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河水归顺,生产恢复,灾区重建井然有序,朝野上下无不称赞许汝霖治河有道;许汝霖在由京师返回故土的途中,拟定了《德星堂家订》,此家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享有较高地位。许汝霖去世后,当地老百姓集资在东山脚下建造了许公祠,也被称为“三不朽祠”。他一生勤于写作,著述颇多,有《四书大成》《易经说》《钝翁文钞》等,此外,还有与宋荦合编的三十二卷《国朝三家文钞》传世。

俞兆岳

俞兆岳,字岱桢,清代海宁(今属浙江省)人。康熙中由宣平教谕选大田知县,升开州知州。雍正元年为松江府海防同知。雍正二年(1724年),华亭县康熙年间所筑土塘坍毁,冲毁民房无数。俞兆岳认为土塘易溃,上书布政使鄂尔泰请筑石塘。十二月,吏部尚书朱轼奉旨查视海塘,俞徒步随行五十里,力陈改筑石塘之必要,朱轼深以为然。但由于工程浩大,为节约经费,仅在四处险工段筑石塘三千八百五十四丈,又因督工钦差李馥等偷工减料,没有按照朱轼的样式建造,质量较差。雍正六年(1728年),世宗决定全线四十里全部改建石塘,查办前任钦差,擢升俞兆岳为通政参议,全权总理塘工。

钱泰吉

钱泰吉(1791年-1863年),本姓何,养于钱氏,遂改姓钱,字辅宜,号警石,又号深庐、甘泉乡人,浙江嘉兴人,祖居海盐(今浙江北部)甘泉乡,钱仪吉之从弟。中国近代学者、诗人,藏书家。钱泰吉自幼从母读杜诗,13岁从吴海峤学诗古文,14岁由父授以东坡诗,诗学益进。1806年,作五言律诗,并时与从兄论诗古文不懈,由是文誉日起,号为“钱氏二石”。同年,受李介石启迪,有志于经世之学。1812年,周莲塘督浙学,以经义试士,钱氏名列前茅。1821年,因屡困场屋,援例以训导候选。1825年秋,应乡试仍不中,遂不再应试。1827年,选授杭州府海宁州学训导,在位20多年。1853年,具文引退,拟归里。后因众人挽留,被延聘为安澜书院讲席。1861年,为从兄仪吉校《闽游集》钞本。1863年,因病逝世。钱泰吉一生,宽厚恬静,诚信端方,清节自励,勤勉嗜学,抱用世之学而深自退藏,是清代朴学家的典型。为诗文则讲求“本乎性情之真”,措词谦谨,不见夸饰,正如张舜徽所评价的,“虽成就有限,而笃实不欺”,我们视清代为校勘学的高峰时期,当不止有卢文弼、顾千里、戴震、段玉裁等大宗师获奇创,更重要的还在于一代风气之盛。其著有《甘泉乡人稿》《海昌学职禾人考》《海昌备志》等。

冯应榴

冯应榴自幼秉承家学,博闻强识,才华横溢。尤潜心于诗学研究。好苏轼作品,请人绘《梦苏图》,并以苏东坡诗词注本疏舛过多,重作注疏,成《苏文忠公诗合注》50卷,附录5卷。嘉定钱大昕为之作序,称其注本兼有永嘉王氏、吴兴施氏、海宁查氏三家注本之长。嘉庆五年(1800),纂修《嘉兴府志》。另著有《金檀高青丘诗笺注》、《学语草》(或作《学语稿》)、《湖上题襟集》、《踵息居士诗文集》等,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董棨

董棨(1772-1844), 清朝,字石农,又号梅溪老农,秀水(今浙江嘉兴)人。

冯登府

冯登府(1783年-1841年),一作登甫,字云伯,号勺园,又号柳东,浙江嘉兴人,中国清代文学家、官员。冯登府自幼聪慧,交友广泛。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福建长乐知县,在任期间,以除暴安民为先,颇有政绩。后以亲病去官,服阕,以浙江宁波府学教授告归,以著书立说为业,不为仕途所羁绊。后冯登府因咯血疾加剧而逝世。冯登府与周桐北、史竹南、屠梅西并称为“梅溪四友”。冯登府学术著作有《三家诗异文疏证》《十三经诂答问》等;词有《种芸仙馆词》5卷,内含《花墩琴雅》《月湖秋瑟》《钓船笛谱》3种,另辑《浙西后六家词选》《梅里词辑》等书。

陆嘉淑

陆嘉淑,清初诗人、书画家、藏书家。字孝可、庆云、路仲、子柔,号辛斋,一号冰修、射山,射山衰凤,晚号辛斋,浙江海宁路仲里人。

祝以豳

祝以豳(bīn,1564—1632),字耳刘,号惺存,杭州府海宁人。万历丙戌科进士。初任随州知州。累官至工部左侍郎。

许楣

清朝货币理论家。字蕴千,号辛木。浙江海宁人。道光癸巳(1833)进士,官户部主事。著有《真意斋随笔》、《真意斋诗存》、《真意斋文集》、《钞币论》。以《钞币论》影响最大。

徐士芬

徐士芬(1791—1848),字诵清,号辛庵,一号惺葊,平湖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乡试第一。二十四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馆一等,授编修。道光二年(1822),任江南副考官。次年为会试同考官,旋升广东学政。十六年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十九年累官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不久任顺天副考官。二十四年为会试副总裁,同年秋,充江南正考官。旋调户部右侍郎。后因病告归。

周筼

周筼(1623—1687),初名筠,字青士、公贞,号筜谷,筜谷人。

朱碧山

朱碧山, 中国元代金银器雕刻铸造工艺家。字华玉,室名长春堂。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元代中晚期天历、至正间。浙江嘉兴引魏塘镇(今嘉善魏塘镇)人。 一直生活在木渎镇,故或称苏州木渎人。

朱循伯

朱循伯(1868—1919),名其镇,字少樵,号循伯、静皆、景庐,嘉善魏塘镇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二十七年任江苏直隶州州判。翌年秋,其兄病逝,即返里嗣业从商。三十四年,嘉善组织商会,公举为总理,商会改组后续任会长12年。宣统元年(1909)夏被选为浙江谘议局议员。同年创办典业学堂,被推为董事长。次年任钱氏承志学堂堂长、嘉善救火会会长、嘉善辅善堂主办人。

沈珪

沈珪(生卒年未详),嘉兴人。早年往来黄山贩缯,遇人教其制墨法,遂改行。

周宗彝

周宗彝(1600—1645),初名启璋,字公端,又字五重,号青萝,海宁硖石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有胆略,重气节。明末社会动荡,他亲自规划在硖石水陆要道构筑关厢、水栅42处,早开晚关,使乡里得保安宁。

姜谅

姜谅(生卒年未详),字用贞。明代浙江嘉兴人。

二、嘉兴历史沿革

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春秋时,此地名长水,又称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战国时,划入楚境。秦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两汉时煮海为盐,屯田为粮。三国时吴国雄踞江东,析由拳县南境、海盐县西境置盐官县。吴黄龙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以为祥瑞,改由拳为禾兴,赤乌五年(242)改称嘉兴。两晋、南北朝时,嘉兴得到进一步开发,“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隋朝开凿江南河,即杭州经嘉兴到镇江的大运河,给嘉兴带来灌溉舟楫之利。唐玄宗天宝十年(751)析嘉兴县东境及海盐、昆山等县部分辖地置华亭县。唐代嘉兴屯田27处,“浙西三屯,嘉禾为大”,嘉兴已成为中国东南重要产粮区,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的说法。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在嘉兴设置开元府,领嘉兴、海盐、华亭3县,是为嘉兴首次设州府级政权。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因吴越王钱元瓘 之奏请,在嘉兴置秀州,领嘉兴、海盐、华亭、崇德4县。北宋改秀州为嘉禾郡,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升郡为府,后改嘉兴军。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旋升为嘉兴路总管府。宋元时,嘉兴经济较发达,被称为“百工技艺与苏杭等”,“生齿蕃而货财阜,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龙等港口外贸频繁,海运兴隆。明宣德五年(1430)析嘉兴县西北境为秀水县,析东北境为嘉善县;析海盐县置平湖县;析崇德县置桐乡县,嘉兴府下辖7县,称一府七县。此后四五百年内嘉兴府县体制基本未再变动。其时,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日渐繁荣,棉布丝绸行销南北,远至海外,嘉兴王江泾镇的丝绸有“衣被天下”的美誉,嘉善有“收不完的西塘纱”的谚语,桐乡濮院镇丝绸“日产万匹”,名闻遐迩。明弘治《嘉兴府志》记载:“嘉兴为浙西大府”,“江东一都会也”。清朝初期,清政府进行了赋税改革和整顿,并多次对杭州湾沿岸海塘进行修筑,嘉兴社会经济不断好转,市镇更加繁荣。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克嘉兴,建听王府为当地军政领导机构。清朝中期以后,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嘉兴的经济和城市面貌日渐衰落和凋敝。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党人光复嘉兴,成立嘉兴军政分府。民国初废府存县,改称嘉禾县,后复称嘉兴县。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1949年5月7日嘉兴解放,分设嘉兴县、嘉兴市,后撤并频繁。1983年8月,撤销嘉兴地区行政公署,分设嘉兴、湖州市,嘉兴市设城区和郊区,下辖嘉善、平湖、桐乡、海宁、海盐5县。198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嘉兴市区及所辖嘉善、桐乡、海宁县被列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至1988年,嘉兴市及所辖5县均被列为经济开放区。1993年11月,嘉兴城区更名为秀城区;1999年6月21日,郊区更名为秀洲区,2005年嘉兴秀城区更名为南湖区。

三、嘉兴简介

嘉兴市,浙江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介于东经120°18′~121°16′,北纬30°21′~31°02′之间;东接上海、北临苏州、西邻杭州,与宁波、绍兴隔江相望;东临大海,南濒杭州湾钱塘江,京杭大运河夹城而过,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处江河湖海交会之位;陆地面积3915平方千米,海域4650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嘉兴常住人口555.10万人。截至2023年6月,嘉兴市辖2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2个县,市人民政府驻嘉兴市广场路1号。

嘉兴市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发祥地、江南文化发源地,自古为繁华富庶之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嘉兴名人辈出,涌现出茅盾、金庸、徐志摩、陈省身等名家大师。嘉兴自然风光以潮、湖、河、海并存,拥有南湖、乌镇、西塘三个5A级景区,盐官(钱江潮)、南北湖、绮园等4A级景区,构成江南水乡特色。嘉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中共一大在嘉兴闭幕。2013年起,每年举办乌镇戏剧节和西塘汉服文化周。,嘉兴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

2022年,嘉兴市生产总值(GDP)6739.45亿元,比上年增长2.5%。第一产业增加值144.01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3719.61亿元,增长2.9%;第三产业增加值2875.83亿元,增长2.0%。按常住人口,2022年全市人均GDP为121794元。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