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思而思学网 2024-05-06 22:26:33

福建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为林默、朱熹、林则徐、柳永、蔡襄、苏颂、施琅、俞大猷、陈嘉庚、李贽,具体名单见下文。

一、福建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01 林默:

重要事件:林默是妈祖的原名,于宋建隆元年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因救助海难逝世。

影响:作为中国东南沿海海神信仰的重要神祗,妈祖信仰在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中广泛流传,影响深远。目前,全世界有超过3亿人信仰妈祖。

评价和争议:作为海神信仰的重要神祗,妈祖信仰受到了广泛的尊崇和敬仰。然而,一些人认为妈祖信仰中存在迷信和神秘主义的成分,对此存在一定的争议。

02 朱熹:

重要事件: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出生于福建尤溪,是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和儒学集大成者。

影响:朱熹的理学思想影响了元、明、清三朝,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被称为“程朱学派”,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评价和争议:朱熹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也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他在理学方面的思想过于死板,忽视了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也有人批评他的教育思想过于注重考试和书本知识。

03 林则徐:

重要事件:林则徐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他以主张严禁鸦片而著名,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影响:林则徐提出的“开埠要洋务,禁烟要开战”等口号,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的特点。他的反鸦片运动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评价和争议:林则徐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反鸦片运动被视为中国民族自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他的政治和思想观点也存在一些争议,例如他的改革思想是否过于保守等问题。

04 柳永:

重要事件:柳永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出生于福建崇安,是婉约派代表人物。他对宋词进行了全面革新,被誉为“慢词之祖”。

影响:柳永的创作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在后世影响广泛,被誉为“千古绝唱”之一。

评价和争议:柳永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词曲艺术和情感表达都被广泛赞誉。然而,他的创作风格也受到一些批评,例如他过于依赖俚语和俗语,缺乏高雅的文学气息等问题。

05 蔡襄:

重要事件:蔡襄是北宋时期的名臣、书法家、文学家和茶学家,出生于福建仙游。他为官清廉,政绩显著,著有《茶录》和《荔枝谱》等著作。

影响:蔡襄的《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著作。他的书法和文学作品也被广泛传颂,成为“宋四家”之一。

评价和争议:蔡襄被认为是北宋时期的杰出人才,他的著作在茶文化和文学领域都有重要地位。虽然他的政治观点受到一些批评,但他的清廉政绩和艺术成就受到广泛赞誉。

06 苏颂:

重要事件:苏颂是北宋中期的宰相,同时也是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他领导制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开启了近代钟表擒纵器的先河。苏颂还著有《图经本草》、《新仪象法要》、《苏魏公文集》等重要著作。

影响:苏颂对科学技术方面,特别是医药学和天文学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天文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代表之一。苏颂对天文学的探索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他的著作和发明对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评价和争议:苏颂被认为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贡献被广泛地赞誉和认可。但是,也有人对他的历史成就提出了质疑和争议,认为他的一些成就可能被夸大了。不过,总体来说,苏颂的学术成就和技术发明对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07 施琅:

重要事件:施琅是明末清初的军事家和清朝初期的重要将领,领导收复了台湾。在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后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

影响:施琅是清朝初期的重要将领,他的军事才能和贡献被广泛地认可和赞誉。他领导的收复台湾的战役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对于后来的中国历史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评价和争议:施琅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备受争议,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不同的历史学家和政治人物对他的评价不尽相同。一些人认为他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为收复台湾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侵略者,对台湾本土文化和人民造成了伤害。

08 俞大猷:

重要事件:俞大猷是明代抗倭名将,率领“俞家军”与戚继光一起打败了为患多年、趁机作乱的伪倭寇。他创立了兵车营,设计创造用兵车对付骑兵的战术。

影响:俞大猷是明代抗倭名将,他的战功和战术被广泛地认可和赞誉。他率领的“俞家军”在对抗倭寇的战争中表现出色,被称为“俞龙戚虎”。他的创新战术和战术理论对于中国古代军事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评价和争议:俞大猷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抗倭名将,他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不过,他也曾经被弹劾和免官,遭到了一些人的指责和质疑。他的部分战功被人冒领和夸大,这也导致了一些争议和争论。

09 陈嘉庚:

重要事件:陈嘉庚是一位著名的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晚年的陈嘉庚还请人在鳌园刻录“台湾省全图”,念念不忘国家统一。

影响:陈嘉庚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贡献和影响被广泛地认可和赞誉。他为华侨事业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华侨领袖和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他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国家统一的信念,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和统一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价和争议:陈嘉庚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备受争议,一些人认为他是中国的爱国民族英雄,为中国的现代化和统一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是一个商人和政治家,他的爱国行为和追求国家统一的信念有些虚伪和功利。

10 李贽:

重要事件:李贽是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他的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等。

影响:李贽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贡献和影响被广泛地认可和赞誉。他对于明代的文化和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思想和文学作品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和争议:李贽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备受争议,一些人认为他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和文学作品对于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的思想和文学作品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产生了不良影响,他的贡献应该被重新评价。

二、福建历史沿革

一、历史沿革

福建简称“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闽中郡,治东冶(今福州),福建第一次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出现在中国版图上。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为加强边防,设“福建经略使”,始有“福建”一词。五代时期藩镇割据,福建也是其中一个,名为“闽国”,其国界基本就是后来的省界。北宋时期的福建行政区划,有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和邵武、兴化二军。南宋时福建设1府5州2军,府、州、军为同级行政机构,故称“八闽”。明朝洪武元年,福建行政设置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清代福建区划继承明制。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始置福建省。民国二年,废除了府、州制度,实行省、道、县三级制,全省计设4道、61县。

福建省人民政府于1949年8月24日成立。当时全省设2个市、8个专区,下辖67个县。1951年,增设泉州、漳州两市,委托专署领导。此后二十多年,行政区划又经历了数次微调。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省情调整了行政区划,把部分经济较发达、规模较大的县改为县级市,1999年地区全部改为设区市,形成市带县体制。2006底,全省有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南平、三明、龙岩、宁德9个设区市,下辖26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和45个县(含金门县)。

二、自然环境

福建陆地位于北纬23°33′至28°20′、东经115°50′至120°40′之间,全省土地总面积12.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3%,居全国第23位。福建东濒我国东海与南海,面临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东北部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部与广东省接壤。就海上交通而言,福建居中国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中国距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福建在历史上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伊斯兰教等重要的文化发源地和商贸集散地,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门户。

福建素有“东南山国”之称。省内山岭耸峙,低丘起伏,河谷与盆地错综其间。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冠于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其中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我国大陆东南部的最高峰。全省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横断面略似马鞍形状。武夷山脉是闽赣两省水系的分水岭,也是福建最大河流闽江的发源地。省内有许多与山脉走向呈垂直或斜交的垭口,通称为“关”、“隘”、“口”,自古成为福建与江西、浙江陆上的天然通道和军事要冲,同时也常成为北方冷空气南侵的通道。福建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较大的有福州、漳州、泉州和兴化等四大平原。

福建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海洋省份,海岸线直线长度535公里,曲线长度达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位,约占全国海岸线总长度的18.3%;海岸线曲折率为1∶6.2,居全国首位。由于海岸曲折,岛屿众多,形成了许多港湾。全省有大小港湾125个,其中较大、较重要的港湾,自北而南有沙埕港、福宁湾、三沙湾、三都澳、罗源湾、福州港、湄洲湾、厦门港、东山湾等。这些海湾一般水深港阔,不冻不淤,口外有岛屿拱卫,两侧有半岛环抱,形成“口小腹大”的地理形势,屏障条件良好,风平浪静,成为天然良港。其中,尤以厦门港、沙埕港、湄洲湾、罗源湾、三都澳和东山港等6处条件最为优越。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全省大小岛屿共1404个,总面积约为1200多平方公里。这些岛屿离大陆都较近,而且其附近都是良好的渔场。全省近海渔场面积约达12.51万平方公里,为开发近海渔场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福建紧靠北回归线北面,属亚热带,背山面海,季风气候显著。2006年全省年平均气温12.9-22.4℃;年平均降雨量1313-3079.2毫米;年日照时数1343.5-2091.7小时。气候最热的时候,大部分地区在七月,最冷的时候沿海在二月,内陆在一月。

三、人文社会

福建有着独特的人文魅力。福建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对外通商省份之一。早在汉代,福建就与海外有贸易往来。三国、两晋后,福建与南洋交通有了发展,有闽人从东沿出海的记录。到了南北朝时,福建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经由海上的

对外贸易进一步加强。泉州港在隋朝时已成为外贸港口,唐宋时进入全盛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到元代达到极盛,被称为古代东方第一大港。凡中国与南洋的贸易多经由福建沿海港口,国内手工艺品、丝绸、糖、纸、金银等多由泉州港输出,来自阿拉伯、印度、南洋各国的商品也多由泉州输入。宋元佑二年(1087年),朝廷在泉州设市舶司管理海上贸易,标志着福建对外贸易置于国家管理之下。

福建是我国重点侨乡,福建人移居海外的历史悠久,从唐代算起有1200多年。如今闽籍海外华侨华人超过1000万人,足迹遍及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港澳地区的福建籍同胞超过100万人,台湾同胞中80%以上祖籍福建。《香港亚洲周刊》每年公布国际华商500家中,由福建籍华商参股或控股的有100家左右。

福建是全国重点老区省份之一。当年中央苏区21个县有10个在福建,老区分布遍及62个县(市),参加红军、游击队的有10多万人,其中2万多人参加长征。八闽人民前仆后继,一直坚持斗争到全国解放,赢得了“红旗不倒”的赞誉。

福建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福建的民族成份共有54个,其中汉族人口居多,53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7%。在少数民族人口中,畲族最多,达37.52万人,是祖国大陆畲族人口最多的省份。福建也是高山族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回族发祥地之一。

福建是个多种宗教并存的省份,其中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影响较为广泛。此外,福建还拥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信仰。福建的妈祖文化影响深远,湄洲妈祖被尊为“天后”、“海峡女神”,世界各地有妈祖庙1500多座、信徒1.4亿人。台湾有妈祖信徒1400多万人,几年来到湄洲妈祖庙朝拜的台胞超过百万人次。陈靖姑、祖师公、保生大帝、广泽尊王等民间信仰在海外也拥有众多的信徒。

福建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全省涌现出许多在我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教育家朱熹,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书法家黄道周、蔡襄,民族英雄郑成功、林则徐,近代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林纾,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等都祖籍福建。在代表我国自然科学界最高荣誉的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中,福建籍的有100多位。

四、资源禀赋

1.土地资源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地丘陵占了全省土地面积80%以上。福建耕地类型比较复杂,有水田与旱田之分,水田又有洋地、山垄田和山排田之分,旱地有坡耕地、梯地之分。耕地大部分以水田为主,占80.8%,旱地仅占19.2%,且主要是种植粮食作物和大田经济作物。福建耕地面积变化幅度较大,建国以来逐年减少,并有继续减少的趋势。1952年全省耕地面积1468.13千公顷,人均耕地1.75亩,而到2005年末,全省耕地面积为1129.02千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48亩,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

2.矿产资源

福建矿产资源丰富。据调查论证,全省35种主要矿产中,保有储量到2010年可以充分保证的有钨、钼、钽、铌、玻璃用石英砂、铸型用石英砂、水泥标准砂、叶蜡石、水泥用灰岩、花岗石材、重晶石等11种,基本保证的有铁、稀土、萤石、高岭土、澎润土和石墨等6种。

3.森林资源

福建是我国四大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一,素有南方“绿色宝库”之称。全省林地面积908.0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74.74%,主要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和宜于造林的无林地,其中有林地面积764.94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84.24%,占全国的4%。全省活立木蓄积量4.967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七,其中人工蓄积4.967亿立方米,占全国人工蓄积量的12%,居全国第一。林种以用材林为主,其次是竹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和特种用材林等。全省现有森林多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常绿阔叶林在地域上多分布在南平、三明、龙岩三个市,其蓄积量占全省的89%。马尾松次生林是福建分布最广的常绿针叶林,遍及全省,面积最大。杉木林在全省分布比较普遍,绝大部分是人工经营的纯林。在诏安至闽江口的长乐沿海一带,还营造了以木麻黄为主的防护林。福建竹林面积88.52万公顷,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竹林面积的五分之一,建瓯、顺昌、武夷山、沙县、永安、尤溪六县(市)进入全国“竹子之乡”行列;福建竹类约有近

百种,其中分布最广的是毛竹,占全国毛竹总面积的22%。

4.生物资源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由于地理条件优越,生态景观复杂多样,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分布有哺乳类120种、鸟类超过550种、爬行类123种、两栖类46种、昆虫1万多种、被子植物3992种、裸子植物68种、蕨类植物387种、真菌486种、苔藓36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37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7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45种。初步建成了布局比较合理、类型比较齐全、功能比较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5.水资源

福建是我国水资源蕴藏量丰富的省份之一。水资源总量1168.7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4.2%,人均资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福建河流众多,共有29个水系、663条河流,内河长度达13569公里,河网密度之大,全国少见。全省较大的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赛江和木兰溪,即“五江一溪”。其中闽江长541公里,流域面积6.09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福建水力资源丰富。全省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168万千瓦,年可发电量916亿千瓦时。其中可开发装机容量在500千瓦以上水力地点1000处,总容量705万千瓦,年可发电量320亿千瓦时,居华东首位。同时,各水系河谷形态上普遍具有峡谷与宽谷相间排列的特点,建坝、建库的条件优越。

6.海洋资源

福建海区属于亚热带海洋和大陆架浅海,是寒、暖流交汇的地方。浮游生物种类多、密度高、数量大、分布广。浮游动物丰富,吸引大量鱼类汇聚,鱼类达752种,其中经济鱼虾类有100多种,主要捕捞对象是带鱼、大黄鱼、金色小沙丁鱼、脂眼鲱、马鲛鱼、鳗鱼、乌贼、鱿鱼、梭子蟹、毛虾等。福建已开发的滩涂面积约有280万亩,尚未开发利用的浅海滩涂中,浅海面积620多万亩,滩涂面积约300万亩,为进一步发展港口建设、养殖、晒盐、围垦提供了良好条件。

全省沿海可利用的潮水面积约3000多平方公里,可开发的潮汐能蕴藏量在1000万千瓦以上,年可发电量约280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潮汐能的40%。海水里还有丰富的各种化学元素可供利用,近海里还有多种大量的金属砂矿和石英砂矿,可供开采利用。随着海峡两岸对峙关系的缓解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可逐步开发大陆架的油气资源和外海的其他矿物资源。

7.旅游资源

福建依山傍海、山峦起伏、溪河纵横的自然条件,加上重视环境保护,空气质量优良,文化底蕴深厚,使福建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全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全省拥有7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3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8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个国家a级旅游区,其中4a级的25个,国家地质公园8个,5个国家园林城市,3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35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5个省级森林公园,381处省级文物历史保护单位。

武夷山、厦门鼓浪屿、泉州清源山、福鼎太姥山、泰宁金湖、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平潭海坛、连城冠豸山、屏南白水洋等自然景观景色奇异秀丽;泉州洛阳桥、东西塔、老君岩坐像、九日山摩崖石刻,晋江安平桥,南安郑成功墓,惠安崇武古城,泰宁尚书第,上杭古田会议会址,东山铜山古城,漳浦赵家堡,永定土楼,南靖土楼,朱熹、郑成功、林则徐等众多名人故居遗迹,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名闻遐迩;闽侯雪峰寺、福州涌泉寺、福州西禅寺、福清黄蘖山万福寺、宁德支提寺、莆田广化寺、泉州开元寺、晋江龙山寺、漳州南山寺、厦门南普陀寺等名刹古寺,以及有近千年历史、世界伊斯兰教保存完好的五大清净寺之一的泉州清净寺,世界上除穆罕默德墓和阿里墓之外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圣迹灵山圣墓,世界少有的摩尼教遗址晋江摩尼草庵等宗教景观蜚声海内外。

福建致力于开发迷人的武夷仙境、奇特的水上丹霞、浪漫的鼓浪琴岛、神圣的妈祖朝觐、动人的惠女风情、神奇的客家土楼、光辉的古田会址、神秘的白水洋奇观、悠久的昙石文化、壮美的滨海火山等十大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福建旅游业。

福建还有众多的奇珍特产,工艺品和土特产品享有很高的声誉。福州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列中国传统工艺品三宝,晶莹璀璨的寿山石雕,洁白细润的德化瓷器,玲珑典雅的软木画和棉花画,形象逼真的泉州木偶头等,都是令人爱不释手的独特工艺品。闽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花色品种有200多种,其代表名菜“佛跳墙”、“鸡汤汆海蚌”等都是别有风味的美食佳肴。福建民间戏曲种类繁多,主要有南音、梨园戏、莆仙戏、木偶戏、高甲戏、芗剧、闽剧等,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其中南音被称为闽南“乡音”,梨园戏、高甲戏和莆仙戏被视为地方戏的“活化石”。福建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如畲族婚礼、惠安女服饰等地方文化闻名海内外。

三、福建简介

福建省简称“闽”,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省会福州。辖福州、厦门、漳州、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宁德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下设11个县级市、31个市辖区和42个县(含金门县)。全省陆地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2022年末常住人口4188万人。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