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思而思学网

泰安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为欧阳中石、有若、唐仲冕、张志纯、左丘明、阴法唐、石介、程咬金、钱乙,具体名单见下文。

一、泰安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第一位:欧阳中石

欧阳中石(1928年—2020年11月5日),男,山东省肥城市人,中国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原顾问、当代书法学科建设重要开拓者。2020年11月5日,欧阳中石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20世纪50年代初,欧阳中石考取了辅仁大学哲学系,一年后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修中国逻辑史,拜在逻辑学大师金岳霖的门下。1954年,欧阳中石毕业于北京大学,开始在中学从事基层教育工作。他教过中学的各门课程,深得学生敬重。在长期从事中学教学的实践中,他对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思考,运用他敏锐的目光和明辨的思维,以及对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独到而深刻的理解,提出了一套科学的语文教育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并在中学试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

第二位:有若

有若(前508年或前518年—?),有氏,名若,字子有(一说字子若),世称“有子”,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被尊为儒学圣贤。生年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比孔子小四十三岁,为前508年;而《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则作三十三岁,为前518年;卒年史无确载,惟《礼记·檀弓》记“有若之丧,悼公吊焉,子游摈,由左”,可见其卒于鲁悼公在位时期。悼公为哀公之子,前466—前429年在位。则有若逝世约在前五世纪中期。有子强识好古,明习礼乐,倡和睦,重礼教。曾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等学说。但亦曾辩证地论述礼与和的关系。他说道:礼的应用,要以能够斟酌损益,从容中和为最可贵。但如果什么事情都死守着礼规不放,有时也会行不通的。一味地用和,而不用礼来规范,也是不行的。

第三位:唐仲冕

唐仲冕(1753—1827年)清代官员、学者。字云枳,号陶山居士,世称唐陶山。肥城县(今肥城市)涧北村人。乾隆五十八年进士,历官江苏荆溪等县知县,海州知州。主编《嘉庆海州志》。道光间累官陕西布政使。所至建书院,修水渠。知吴县时曾访得唐寅墓。有《岱览》、《陶山集》等。乾隆三十三年(1768),唐仲冕之父唐焕出任平阴知县,仲冕随父至此。两年后,生母谭氏病卒,仲冕葬母于肥城陶山之阳,自此,结庐墓侧守孝。乾隆三十六年(1771),唐仲冕在陶山东麓修道书院潜心读书,自号陶山居士。寄情山水,遍游陶、牛二山,穷陶山七十二洞之奇,览牛山风景之丽。曾画《陶山望杏图》,著《牛山叠翠》诗,一时文人竞相赞颂。

第四位:张志纯

张志纯(1220-1316),字布山,号天倪子,又号布金山人,有张炼师之称。泰安州埠上保(今肥城市安驾庄镇张家安村)人。元代著名道人。张志纯6岁诵经,12岁入道,居岱麓会真宫,其师崔道演,是王重阳再传弟子。张志纯道行超群,曾任东岳庙住持,元世祖忽必烈赐号“崇真保德大师”、“天倪”,授紫服。元初王奕斐在赠张志纯的诗中,赞誉其“赤松宗世远,岳地作神仙”。张志纯喜与文人名士游,好诗词。当时的名士元好问、徐世隆、杜仁杰、王奕等多与他赠诗唱和,交谊甚厚,元好问《送天倪子归布山》流露出“拟与高人参药镜”之意,徐世隆《纪梦》、《送天倪子还泰山》则称赞张志纯“骨强清似鹤,步健老犹龙”、“九十行年发未华,道人风骨饱烟霞。

第五位:左丘明

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鲁国之附庸小邾国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关于左丘明的姓名,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非常有限,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况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东周春秋末期鲁国之附庸小邾国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山东肥城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

第六位:阴法唐

阴法唐(1922年——),男,山东肥城市桃园镇张里庄人。1922年出生,1938年5月参加革命,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西藏时,阴法唐就已经担任了进藏部队师副政委一职,也开始了自己与西藏的渊源。西藏解放后,阴法唐还曾任中共西藏江孜分工委书记。1962年,印度向西藏蚕食挑衅,阴法唐临危受命,任对印反击作战前线指挥部政委,为反击战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反击战胜利后,他调任西藏大军区政治部主任。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二、泰安历史沿革

泰安历史悠久,早在 5万年前有人类生息繁衍。5000年前产生了繁盛的大汶口文化。夏商时泰安分属青州和徐州,周代时分属齐、鲁两国。秦朝时归齐郡。公元前200年(西汉初)设泰山郡,隶属兖州刺史部, 郡制始置博县(今市岱岳旧县村);公元前69年移至奉高(今市岱岳故县村);北魏时又移至钜平(今市岱岳大汶口镇)。北齐时改为东平郡,郡治置博县。隋至宋代未设单独行政区。金初设泰安军;公元1182年(金大定二十二年)设泰安州,治于岱岳镇(今泰城),隶属山东西路。元时仍为州,始隶东平路,后隶中书省。明代隶济南府,公元1724年(清雍正13年)设泰安府,隶山东省布政使司。

1912年(民国初期),废州、府、改省、道、县三级制,原泰安府所辖各县,分属济南、济宁、东临三道,1927年(民国16年)废道。1937年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将泰安划为第12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始置历城,后移至泰安县陵查(今新泰市境内)。1947年划为第15行政督察公署,专署驻泰城(日伪时设伪泰安道,道尹公署置泰城岱庙)。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泰安专署于1940年3月在莱芜县成立,始隶鲁中行署;1943年1月泰安境内共产党领导下的泰西专署、远东专署合并为晋冀鲁豫边区第16专署;1946年两专署又分置;1948年9月,泰山、泰西两专署均改属鲁中南行署;1950年5月,泰山、泰西两专署合并为泰安专署,驻泰城;1958年11月,泰安专署撤消;1961年5月复置;1967年3月成立“泰安地区革命委员会”;1972年7月改为泰安地区行政公署;1985年5月撤区,原县级泰安市升为地级市。

三、泰安简介

泰安,是山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泰山的所在地。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处东经116°02′至117°59′、北纬35°38′至36°28′之间,东西长约176.6公里,南北宽约93.5千米。城市位于泰山脚下,依山而建,山城一体。

泰安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旅游城市。北距省会济南市66.8千米,南至三孔圣地曲阜市74.6千米,是山东省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热线的中点。北依山东省会济南,南临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故里曲阜,东连商城临沂,西濒黄河。辖泰山、岱岳两个市辖区,宁阳、东平两个县,代管新泰、肥城2个县级市。

泰安寓意国泰民安,是一座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境内的泰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海拔1532.7米,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美誉,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泰安市于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对外开放旅游城市。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年平均降水量697毫米。

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服务活动,办好“就选泰安”“国聘行动”“特聘行动”等各项招聘活动,组织“泰安—名校人才直通车”“才聚泰安”高校行线上引才活动,组织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深入开展大学生(含海外留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组织大学生创业1500人以上,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不低于90%,扩大“三支一扶”招募规模。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