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为文七妹、刘锦棠、赵启霖、李续宜、蒋显、郭人漳、袁树勋、胡元倓、谭曙卿、易本羲、郭汪璨、张九镒、周瑞龙、张九钺、郭润玉、易宗涒、彪居正、张通典、朱德裳,具体名单见下文。
一、湘潭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文七妹
文七妹,原名文素勤,又名文其美,湖南湘乡人,18岁时与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结婚。毛母待人宽厚恭让,节俭勤劳,深得乡人的尊敬。
刘锦棠
刘锦棠(1844年6月16日-1894年),名显谟,职名锦棠,字毅斋。湖南湘乡人。中国晚清湘军重要将领。刘锦棠十岁时,其父刘厚荣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而丧生。咸丰九年(1859年)投入叔父刘松山所在的湘军,随同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同治九年(1870年),在刘松山阵亡后接统老湘军,升署西宁道。光绪元年(1875年)起,被督办新疆军务的左宗棠荐为前敌指挥,总理行营事务。次年,依据左宗棠“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连复北疆诸城,至光绪三年(1877年)底定北疆。同年抵库尔勒,急追白彦虎,再收东四城。迅即进占喀什噶尔,收复南疆。因功进封二等男爵,旋授通政使。光绪六年(1880年),受命帮办新疆军务,配合左宗棠准备武力收复伊犁。左宗棠回京后,接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后,成为首任甘肃新疆巡抚,加兵部尚书衔。中法战争爆发后两次请战,未获准允。累加太子太保,晋封一等男爵。甲午战争前夕,刘锦棠应征起复,未及成行而逝世,谥号“襄勤”。刘锦棠作为左宗棠西征军的主将,相继平定了同治回民起义和新疆乱局中阿古柏的继承人伯克·胡里势力,有“飞将军”“刘大闯”之称,清廷赐号“法福灵阿巴图鲁”。他在新疆时,改革军府制,规划新疆边防,对新疆的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翁同龢赞其为“齐名曾左无前绩,开府疏勒第一人”。外人亦认为其收复新疆的成绩,“可与西方国家统帅们最光辉灿烂的功绩相比拟”。有《刘襄勤公奏稿》《刘锦棠疏稿》等传世。
赵启霖
赵启霖(1859年~1935年), 字芷荪,号瀞园,长沙府湘潭人,清监察御史。光绪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1906年迁监察御史。颇具维新思想,屡上书论改革官制、禁烟、练兵、办高等实业学堂,并将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从祀文庙。1907年,上《劾段芝贵及奕劻、载振疏》,揭发段以10万金向奕劻祝寿,用以贿买黑龙江巡抚事,反遭诬革职。旋得陆文慎等营救,得起复。1909年任湖南高等学堂监督,旋署理四川提学使。次年以母老自请开缺回长,任湖南船山学社社长多年,著述终生。著有《瀞园集》六卷。 选自百年长沙老照片丛书之《长沙名人》。
李续宜
李续宜(1823年-1863年),字克让,号希庵,湖南湘乡(今湖南涟源)人,晚清湘军名将,浙江布政使李续宾之弟。李续宜早年以文童从军,随罗泽南、李续宾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转战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等省,多次大败陈玉成、石达开等部太平军,累立战功。他初授从九品,六年之内便由同知、知府、道员,积功至安徽按察使(正三品),加布政使衔(从二品)。后又被擢升为湖北巡抚,成为封疆大吏。同治元年(1862年),李续宜在安徽巡抚任上被委任为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军务,负责剿捻事宜。他不久因母忧回籍,次年(1863年)十月便在原籍病逝,年仅四十一岁,谥号勇毅。概述图片来源:《紫光阁功臣小像》
蒋显
蒋显(?~264年),零陵湘乡(今湖南省湘乡市)人,是蜀汉丞相蒋琬的次子,官拜太子仆(一作太仆)。邓艾偷渡阴平后,后主刘禅投降,派蒋显传旨给大将军姜维。钟会深爱其才。不久后,蒋斌、蒋显皆被乱兵所害。
郭人漳
郭人漳,(约1863—1922)清末将领。字葆生。湖南湘潭人。清末将领郭松林之子。以世荫得道员,历任山西道台,江西、两广巡防营统领。任山西道台时,因贪污去职,乃与革命党人黄兴、赵声相来往。1904年万福华谋刺王之春时,适在上海余庆里机关部,与黄兴等同时被捕,后被保释。1907年任广西巡防营统领。 1908年受令镇压钦廉防城起义。革命党人约他阵前倒戈,响应起义。他佯为应允,临事背约,导致起义失败。
袁树勋
袁树勋历任江苏高淳、铜山知县,1891年署理上海知县。1895年任江西景德镇知府,同年调任天津知府。1900年任湖北荆宜施道。1901年调任上海道台。1906年后历任江苏按察使顺天府尹、民政部左侍郎,山东巡抚。1909年任两广总督,呼吁开国会、消祸萌,不为清政府所采纳。次年辞官寓居上海。
胡元倓
胡元倓(1872—1940),湖南省湘潭县人,字子靖,号耐庵,1872年9月9日出生于湘潭县一个世代书香之家,曾经担任湖南大学校长(1929.7-1930.8)。1897年入选拔贡。1902年入选湖南首批官费留日生,东渡日本,就读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民国时期在湖南长沙创办明德学堂(明德中学前身),其“磨血办教育”的精神是为千古佳话,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与张伯苓齐名。
谭曙卿
谭曙卿(1884—1938),字镇湘,湘潭县古城乡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北伐军队改编后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抗战时期派赴西北第八战区襄助抗日军务,病故于甘肃平凉。
易本羲
易本羲(1887—1911),湖南湘乡人,辛亥革命志士。是辛亥革命时期华兴会、科学补习所最早的成员之一。长沙武备学堂毕业,16岁便跟随黄兴革命,加入华兴会。后因在学堂组织义勇队,被清廷通缉,乃避走武昌,遁迹行伍之内。旋与胡瑛、吕大森、宋教仁等组织“科学补习所”,以科学补习为名行革命之实。易本羲长期奔走革命,辛苦劳瘁,黄花岗起义失败后,给易本羲以极大的刺激和打击,忧愤交加,于1911年5月19日在长沙病逝。
郭汪璨
郭汪璨,故居位于湘潭县排头乡排头村郭家瓦屋,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官陕西鄠县(今户县)知县,没有别的俗好,只酷爱诗文,著有《云麓诗草》。郭府满门文采,尤其是女性备受时人称羡。
张九镒
[清](约公元一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字橘州,又号退谷,湖南湘潭人,张九键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清高宗乾隆二十八年前后在世。
周瑞龙
周瑞龙(1841~1914)谱名嘉萱,字奉廷,号道南,郊区霞城乡葩金村人。民国元年(1912),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发布命令,授周瑞龙陆军中将,并授三等文虎勋章。民国2年,周瑞龙告老回湘潭原籍。民国3年殁于葩金村。
张九钺
张九钺(1721年10月20日——1803年11月3日),字度西,号紫岘,湖南湘潭人。生于清圣祖康熙六十年,卒于仁宗嘉庆八年,年八十三岁。
郭润玉
清女诗人郭润玉(1797—1838),字昭华,号笙愉,别号壶山女士。湘潭人。嘉庆十九年进士、酃县知县郭汪灿女。郭润玉与其姑祖母郭步蕴、姑母郭友兰、郭佩兰,姊姊郭漱玉,皆有诗名,并称“湘潭郭氏闺秀”。选编《湘潭郭氏闺秀集》、郭润玉著有《簪花阁遗稿》一卷、《梧笙馆联吟初辑》二卷(与丈夫李星沅合著)。
易宗涒
易宗涒(1682年—1776年),字公申,号实庵,湖南湘乡人。清代学者。由于易氏宗族和清朝政府对他本人及其父易贞言两代“世孝”的一再肯定,在民间以孝子著称。
彪居正
彪居正(生卒年不详),字德美,号敬斋,潭州湘乡(今属湖南)人。南宋学者。
张通典
张通典(1859年—1915年) ,字伯纯,号天放楼主,晚号志学斋老人,湖南湘乡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1889年佐两江总督曾国荃幕。1895年佐湖南巡抚陈宝箴幕,襄助新政,参与倡办南学会、时务学堂、不缠足会等。戊戌政变后佐湖广总督张之洞幕。1900年参与谋划自立军起义,失败后避走上海,在沪参加“中国国会”(后改名中国议会)。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后参加光复苏州之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内务司长,旋任临时大总统秘书。(概述图来源)
冯廉直
冯廉直(?—1911)一名飞鹏,号少昆,湖南省湘潭县雷打石附近下湾人。生年不详,父为篾工,寄居南京开设篾货店。冯廉直少年读书不成,游荡乡里,稍长入哥老会,为龙头之一。
朱星叔
清宣统二年(1910)入北京清华学校。1916年赴美留学,初入匹兹堡城卡尼奇大学,得科学学士学位;再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矿学院,得硕士学位。后复入卡尼奇大学学习电机工程。
朱德裳
朱德裳(1874~1936),字师晦,湖南湘潭人。曾以第一名中试湘潭县学生,留学日本。朱德裳在日本入同盟会,回国后协助湖南按察使张鹤龄办湖南警政学堂,民国元年又曾在交通部任职。晚年回乡,专心著书,曾以左宗棠西征为中心,撰《续湘军志》等书。
二、湘潭历史沿革
湘潭历史悠久,境内已知的最早居民村落遗址,为公元前4400年—前3300年间的大溪文化时期遗址,位于湘潭县老虎坑和堆子山。湘乡市岱子坪遗址亦属公元前2800年—前2300年间的龙山文化时期村落遗址。
商周时期,市境为荆楚之地,越文化的影响较大。从出土的文物看,这里是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交汇融合地区。
战国后期,楚从黔中郡划出长沙郡,湘潭市全境属长沙郡。秦统一中国,郡属仍旧。
西汉,刘邦封吴芮为长沙王,继而刘发为长沙王,湘潭全境属长沙国。
东汉初,建湘乡县,划入零陵郡,境内余地属长沙郡。建安二十年(215年),蜀、吴划势力范围,零陵郡属蜀,长沙郡属吴;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吴袭荆州,市境遂均属吴衡阳郡,郡治在今湘潭县古城乡。
晋,市境属衡阳郡,郡治仍在今湘潭县古城乡。当东晋从荆州析出湘州时,境属湘州。
南北朝时期,市境属南朝管辖,属湘州衡阳郡。
隋,市境属潭州长沙郡。唐天宝八年(749年),从隋代的湘潭和衡山两县北部调整出新的湘潭县,并将县治移至洛口(今易俗河镇)。
五代时期,市境为南方马氏所建楚国属地,隶潭州长沙府。
宋朝,市境属荆湖南路潭州,境内开始采金矿。南宋,湘潭县城迁至今湘潭市城正街,境内经济、文化有所发展。绍兴年间,中书舍人胡安国从荆州迁居湘潭碧泉潭,筑碧泉书屋,著书讲学,开一代学风,后人称湖湘学派。湖湘学派对湖南的文化发展影响甚大。元贞元年(1295年),湘乡、湘潭县均升为州,均属湖广行省湖南道天临路。
明,市境属潭州,湘潭、湘乡复为县。明万历、天启年间,湘潭城区街市从宋家桥延至石嘴垴一带,长约7公里,形成沿湘江的带状城市。街市鳞次栉比,江中帆樯云集,沿江建码头10余处,云、贵、川、甘货物通过水、陆路云集于此,南洋货物亦过南岭至此集散。明万历四年(1576年),湘潭县筑城。其城内外商业繁荣,湘潭城区时有“小南京”之称。
清代,市境属长沙府,清顺治五年(1648年),堵胤锡、李过、高一功部收复湘潭,督学大学士何腾蛟率军进驻湘潭组织抗清,后清兵陷城,何被俘七日后被杀,清兵从正月二十一至二十九日屠城,全城死难数万人。清咸丰、同治年间,湘潭城区沿江码头近40座,河、正、后三街并行,店铺5400余家,人称“城厢内外,肩相摩,毂相击,行者不遑趾,居者不暇餐,熙熙攘攘,各乐其业”。此时,湘潭成为江南米市之一。药材业年购销额达800多万两白银,成为全国著名药都之一。当时,有“金湘潭”之称,湘潭县所缴赋税倍于省内他县,又有“天下第一壮县”之称。清光绪二十八年至三十年(1903—1905年),境内创办学堂6所,官费自费留学日本者达几批。西方文化的传入,促进了新思想的产生。光绪年间,猪鬃、玻璃等业出现,特别是钱庄、票号、典当大量出现,在湖南少见,对促进湘潭商业发展有重要作用。1904年,长沙开埠后,湘潭遂成为“寄港地”。民国三年(1914年)境属湘江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撤道,属省直管。民国元年(1912年)兴办唯一膏矿公司,河东一带成为当时全国两大石膏产地之一;民国三年(1914年),创办裕生矿业公司,露天开采锰矿。不久,湘潭即以“中国锰都”而著称。随后,小型的电力、采煤、玻璃、机械、造船等工业兴起。同时,开通汉口至湘潭定期班轮,修筑长潭军路,架设长潭电话,进一步加大对外联系。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资源委员会确定湘潭下摄司为新工业基地,并兴办中央电工厂、中央钢铁厂、中央机器厂、湘江电厂,为湘潭大工业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1949年8月9、10日,湘潭、湘乡和平解放,8月22日成立湘潭县人民政府,9月1日成立湘乡县人民政府。
1952年10月,长沙专署改称湘潭专署,成立湘潭市人民政府。1950—1952年,湘潭开展一系列社会革命和改革运动。“一五”时期,湘潭市被列为中南地区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国家安排在湖南的13个全国重点建设项目,湘潭占5个,投入湘潭的资金达8883.9万元,占全省工业投资总额的18.6%,新建电线厂、江南机器厂、纺纱厂等,扩建湘潭锰矿、湘潭电机厂、湘潭电厂,新的工业建设开始起步。
1953年4月,湘潭市被定为省辖市,1958年9月升格为地级市。1958—1960年,国家对湘潭工业投资达4.497亿元,为“一五”计划期间投资的5倍。湘潭钢铁公司、江麓机械厂、湖南铁合金厂、湘乡铝厂、湘乡水泥厂等重点国营企业均开工兴建,湘潭实现由“商业重镇”向“工业重镇”的跨越式发展。
1965年7月,属邵阳地区管辖的湘乡县改由湘潭地区管辖。
1980年7月,湘潭市由地区代管改为省直管。1983年6月,湘潭地、市机构合并,醴陵、攸县、茶陵、酃县4县划归株洲市管辖;浏阳县划归长沙市管辖;湘潭市辖湘潭、湘乡2县和雨湖、湘江、岳塘、板塘、郊区5区。1984年12月,韶山重新划归湘潭市管辖。1986年9月,湘乡县改市。1990年12月,韶山撤区建市。
1992年6月,湘潭市将4城区和郊区调整为雨湖、岳塘2区。至此,湘潭市辖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和雨湖区、岳塘区。
2007年12月14日,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同时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继广东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市和成都市之后,设立的第6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三、湘潭简介
湘潭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家乡,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成员,辖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雨湖区、岳塘区5个县市区,拥有湘潭高新区、湘潭经开区两个国家级园区和湘潭综合保税区。总面积5006平方公里,人口300万;建成区面积为75.35平方公里(含水域面积4.9平方公里),建成区范围内户籍人口数为601327人。湘潭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区位交通优越。踞于湘江腹地,在地理上承东启西、通南达北、通江达海,是湖南融入长三角、泛珠三角的前沿重镇,是东部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最佳传承地之一。水陆交通发达,距黄花国际机场只有半小时车程;三千吨级货轮可通江达海;京广、湘黔、武广等铁路大动脉穿境而过,沪昆高铁湘潭站、韶山站投入运行,湘潭去年迈入了“高铁时代”,长株潭城际铁路湘潭段即将建成;域内高速公路达到7条,107、320国道通达所有县(市)区,近年又建成覆盖城乡、总里程达210多公里的5条干线公路,是全国地级市中公路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人文景观独特。拥有1400多年历史,自古以来为湖南重镇,明清时期即有“金湘潭”、“小南京”等美誉,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蜀汉名相蒋琬、晚清重臣曾国藩、“国学大师”王闿运等都是湘潭人;一代伟人毛泽东、开国元勋彭德怀以及我党早期*罗亦农、著名将领黄公略、解放军大将陈赓、谭政等都诞生于此。这里还是湖湘文化发祥地,人文鼎盛,山川形胜。以韶山为中心的40平方公里范围内相继出了140多位历史文化名人,如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儿童音乐鼻祖、流行歌曲之父”黎锦晖、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一、第二、第三届主席吕骥等都生于斯、长于斯。韶山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彭德怀纪念馆、东山书院旅游区等6家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昭山之“山市晴岚”为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水府庙库区被誉为“人间瑶池”,其“水府醉月”是“新潇湘八景”之一。
产业体系完备。是湖南乃至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早在“一五”、“二五”时期,就是全国重点建设的23个工业城市之一,湘钢、湘机、江麓、江南等中央、省属企业相对集中布局我市,华菱湘钢是全国500强企业,湘潭电机被誉为全国“电工产品的摇篮”。近几年来,经过加强产业引进和培育,步步高集团、吉利汽车、泰富重装等先后成长为百亿企业,中部国际商贸物流城、万达广场等已落户湘潭,湘潭业已形成以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精品钢材及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等产业为支撑,现代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高端服务业等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湘潭还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瘦肉型猪饲养基地和湘莲产业基地,被称为“中国湘莲之乡”。
科教实力雄厚。湘潭的大学比较集中、科研院所多、科教资源丰富,区域内有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等大专院校12所;拥有的技术品牌、技术标准、科教资源、科技创新平台等,在省内仅次于长沙。湘潭大学的智能焊接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湖南科技大学的深海装备、海洋矿产资源勘探装备,湖南工程学院的生态纺织材料与染整,湘潭电机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成套设备、大型船用推进电机,华菱线缆航天航空用超薄轻型高温导线、海洋工程平台专用特种高压电缆,泰富重装的海工装备、管带式输送机,威胜电气的分布式光伏并网及能效建模、船舶轴带无刷双馈发电机等,都是国际国内领先、产业化前景很好的先进技术。另外,湘潭还有13家博士后工作站和流动站、6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201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61.4亿元,同比增长7.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引进内资增长18.3%,利用外资增长12.2%,财政总收入增长6.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和8.5%。
立足“十二五”打下的良好基础,“十三五”期间,湘潭将努力实现“四个率先”、“四个打造”,即: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率先建成两型社会示范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迈向基本现代化;打造智能制造谷、打造精美新城市、打造秀丽新农村、打造幸福新湘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