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思而思学网

常德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为善卷、屈原、宋玉、黄歇、申鸣、车胤、陶渊明、沈约、阴铿、刘禹锡 、李群玉、惟俨、宣鉴、善会、周行逢、钟相、杨幺、丁易东、柳拱辰家族、冷谦,具体名单见下文。

一、常德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杨嗣昌

杨嗣昌(1588年—1641年),字文弱,一字子微,自号肥翁、肥居士,晚年号苦庵,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中国明朝后期大臣、诗人。兵部右侍郎兼三边总督杨鹤之子,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崇祯十年(1637年)出任兵部尚书,翌年入阁,深受崇祯皇帝信任。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杨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镇压农民军,同时主张对清朝议和。但他的计划没能成功,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以“督师辅臣”的身份前往湖广围剿农民军。他虽然在四川玛瑙山大败张献忠,但随后被张献忠致敌战术牵制,疲于奔命。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献忠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杨嗣昌已患重病,闻此消息后惊惧交加而死(一说自杀),享年五十四岁。

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髡残

髡[kūn]残(1612-1692),清画家。本姓刘,出家为僧后名髡残,字介丘,号石溪、白秃、石道人、石溪道人,残道者、电住道人。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与石涛合称“二石”,又与八大山人,弘仁,石涛合称为“清初四画僧”。好游名山大川,后寓南京牛首山幽栖寺,与程正揆交往密切。擅画山水,师法王蒙,喜用干笔皴擦,淡墨渲染,间以淡赭作底,布置繁复,苍浑茂密,意境幽深。善书法,能诗。存世作品有《层岩叠壑图》《卧游图》《苍翠凌天图》《清髠残江上垂钓图》等。

蒋翊武

蒋翊武(1884—1913),汉族,湖南澧州(今澧县)人。原名保襄,亦作保湘,字伯夔。辛亥革命前夕曾任武汉文学社社长,主办《大江报》等报刊。1913年,蒋翊武在广西进行反对袁世凯的活动时,被亲袁的广西军阀逮捕并杀害。蒋翊武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被孙中山誉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

蔡仁杰

蔡仁杰(1902—1947),湖南常德人,中国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抗战期间曾任王耀武麾下51师153旅344团团长、74军58师副师长、24集团军74军58师师长,抗战后任74军副军长,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副师长。抗战期间,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芷江保卫战等重大会战,与日寇浴血奋战。

丁玲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 ,女,原名蒋伟,字冰之,又名蒋炜、蒋玮、丁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共党员,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1936年11月,丁玲到达陕北保安,是第一个到延安的文人。丁玲的到来,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艺运动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出过无法取代的贡献。代表著作有处女作《梦珂》,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记》,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等。1986年3月4日,丁玲在北京多福巷家中逝世,享年82岁。

宋教仁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得尊,号遁初,一作钝初、遯初、敦初,别号渔父,化名犟斋、宋錬、中岛等,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仙瑞乡上坊村香冲(今漳江镇教仁村香冲组)人。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之一,被称作为“中国宪政之父”。1882年出生于湖南常德。1904年2月,华兴会在长沙成立,宋教仁任副会长;同年,因长沙起义失败,前往日本,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学习西方政治。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在武昌成立,宋教仁致力于建设民主共和政权,大力宣传革命宗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宋教仁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1912年8月,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1913年2月,国会选举接近尾声,国民党取得重大胜利。

翦伯赞

翦伯赞(1898年4月14日-1968年12月18日),维吾尔族,湖南常德桃源县人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杰出的教育家。翦伯赞是马列主义新史学“五名家”(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之一。他治学严谨,著作宏富,为史学界所推崇和颂扬,主要著作有《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第一、二卷)《中国史论集》《历史问题论丛》等,并主编了《中国史纲要》。

二、常德历史沿革

常德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约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夏商周时期,常德地域生活着百濮、三苗等部落族群。常德地连荆楚、北通平原,率先进入青铜时代。周桓王十六年(公元前704年),楚武王“始开濮地而有之”,常德地域被纳入楚国版图。战国中叶,楚威王设黔中郡,据专家考证,郡治在今常德境内,常德成为湖南地区最早有行政建制的地域。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读史方舆纪要·常德府》载:“......(白)起定黔中,留其将张若守之,若因筑此城以拒楚。”这座城池即张若城,大约建成于周赧王三十八年(公元前277年)。此为常德建城之始。

秦汉时期,常德在黔中郡(西汉时更名为武陵郡)的治辖下,地位日渐重要。东汉武陵郡郡治迁至临沅(今常德市区)后,常德成为湘西北地区的政治中心。此后直至清朝,湘西及湘西北地区最高行政治所一直设在常德,未曾变更。

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常德伴随整个国家历经动荡与分合,政区建制频繁更易。三国吴永安六年(263年),分武陵郡的澧水流域置天门郡,始开常德地区沅、澧分治之先河。南朝梁绍泰元年(555年),始置澧州。

隋开皇九年(589年),沅水流域下游置嵩州,不久改为朗州,治所在武陵县(今常德市区)。澧水流域改澧州为松洲,复名澧州,治所设于澧阳县(今澧县)。从此,澧县成为澧水流域的政治中心,这一格局延续至清朝。

北宋初年,朗州沿用唐、五代之旧名,澧州改为澧阳军州(军治兵,州治民)。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朗州改称鼎州。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在鼎州设常德军,“常德”之名即源于此并沿用至今。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因鼎州是孝宗潜藩而更名为常德府。

元代时期,常德府、澧阳军州分别改为常德路、澧州路,隶属湖广行中书省。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朝廷改常德路为常德府,改澧州路为澧阳府。

明洪武九年(1376年),澧阳府降为澧州,属常德府。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澧州改隶岳州府。

清雍正八年(1730 年),澧州升为直隶澧州,与常德府同级,隶属岳常澧道。

民国三年(1914年),岳常澧道改称武陵道,原常德府、直隶澧州各县由武陵道直辖。至此,三国以来的沅、澧分治格局基本结束。

民国二十六年12月,湖南省政府将全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常德隶属第二区,辖常德、华容、南县、安乡、沅江、汉寿、澧县、临澧、石门、慈利、桃源11县。

民国二十九年4月,全省划为10个区,原第二区划出沅江、汉寿县,改称第四区。

1949年8月4日,常德全境解放,成立常澧专区(8月28日更名为常德专区),辖常德、桃源、澧县、临澧、石门、慈利、安乡、南县、华容9个县和常德、津市2个市。

1952年11月,撤销益阳专区,其益阳市、益阳县、沅江县、汉寿县、安化县、桃江县划入常德专区管辖。

1962年12月,恢复益阳专区,益阳市、益阳县、沅江县、安化县、桃江县、华容县、南县6县1市划出,常德辖8县2市。

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常德撤地建市,辖武陵区、鼎城区、汉寿县、桃源县、澧县、安乡县、慈利县、石门县、临澧县2区7县,代管津市市。1988年12月,慈利县划归大庸市(今张家界市)管辖,常德市形成了现在的行政建制,辖武陵区、鼎城区、汉寿县、桃源县、临澧县、石门县、澧县、安乡县、津市市2区6县1市。

三、常德简介

常德市地处湘西北,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辖9个县市区和6个管理区,总人口600万,地域面积居全省第五,人口居全省第四,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三、财政收入居全省第二。

常德历史厚重、人文荟萃。常德城始建于22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古称武陵、朗州,北宋时期始名常德。常德是中华道德文化、农耕文化、湘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常德德山山有德”的民谣千古流传,城头山遗址发现了距今约6500年的水稻田,将中华文明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屈原在常德写下了《天问》《九歌》等名篇。常德全境纳入湘鄂渝黔革命老区,近代以来走出了王尔琢、林伯渠、翦伯赞、帅孟奇、丁玲等一大批杰出人物。

常德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常德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一极,拥有机场、铁路、高速公路、水运立体交通网络。目前,桃花源4D级机场旅客吞吐量跻身全国百强,常益长高铁于2022年底全线建成通车,常德港提升为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区域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枢纽正在形成。

常德生态宜居、生活幸福。常德境内湖光山色,西洞庭湖和湖南四大水系中的沅澧两水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市城区太阳山、穿紫河等“三山三水”展现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美好图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桃花源,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原型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柳叶湖,水域面积达21.8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国城市第一湖”。常德基础教育水平全省领先,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市城区三大城市医疗集团和14家三级医院“护航”群众健康,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

常德资源丰厚、物产富饶。常德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享有“洞庭鱼米之乡”的美誉,共有耕地面积652万亩,粮食面积、产量连续19年稳居全省第一,油料产量约占全省的1/4。全市现已发现矿产59种,磷矿、石膏、金刚石、膨润土等8种矿产探明储量居全省首位,被称为“非金属之乡”。

常德产业兴旺、经济活跃。建成常德经开区、常德高新区两个国家级园区,大力实施创新突破产业突围三年攻坚行动,先进装备制造、烟草、电子信息、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加快向千亿产业迈进,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与高技术转化应用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