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思而思学网

清远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为方石带、夏板溪、孟宾于、孟宾于、邓洵美、郭仪长、莫朝玉、郭志珩,具体名单见下文。

一、清远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孟宾于

孟宾于(904—991年),字国仪,号玉峰叟(《江南野录》卷八),连州(今属广东阳山县)人。早年丧父,事母以孝闻,少时即写所作诗百余篇,名为《金鳌集》(已佚),送给李若虚侍郎。李采录他的好诗,让他带到洛阳献给达官,因此声誉大起。后晋天福九年(944年)进士,(王禹称《孟水部诗集序》)五举始第。曾受孟氏辟,为零陵从事。楚王马希范曾聘为零陵(今湖南零陵)从事。楚亡,随马氏归降南唐,授丰城(今江西境内)主簿,再迁淦阳县令,曾因赃罪入狱,后被李后主特赦。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期,归老连州,不久卒,卒年八十七。

邓洵美

邓洵美,连州奉化乡(今属广东)人,后汉乾祐二年(949年)进士,被周行逢所杀。

郭仪长

郭仪长(1732—1809年),字震元,号豫堂。郭氏第十五代传人,其父郭曾荣(字维茂,号翠亭)与其叔郭贵荣(字廷茂)于康熙年间从祖居太平乡大埔岗迁居邑城下郭后街迎恩社兴仁里,故史书多称郭仪长为清城下廓后街人。乾隆48年(1784年)中举。乾隆51年,授河南司主事兼办江苏司事,四年后升为刑部奉天司员外郎、乾隆59年升为刑部山西司郎中。嘉庆年间钦命巡视北城察院,掌江西道监察御史,兼署江南道监察御史和浙江道监察御史,诰授中宪大夫。为官清廉、公正无私。69岁告假回乡,嘉庆皇帝特赐一笔“坊架银”,令他在邑城建立石坊。三年后,在清城南门街建立牌坊,正面“名御史”,背面“奕世名勋”。

莫朝玉

莫朝玉祖籍广东封开,是岭南第一个状元莫宣卿(834—约868年)第十八代孙,其父莫郭显是来连山定居的一支莫姓始祖。

郭志珩

郭志珩(1802———1842),字心田,号兼山。为清远郭氏第十七代传人,著名御史郭仪长之孙,襄亘知县郭见猷之次子。

二、清远历史沿革

【建置沿革概况】清远市境,春秋战国时属百越(粤)之地。汉置桂阳、中宿等5县;梁天监六年(507年)置清远郡,清远之名由此而始。南北朝时期,市境设置有1州4郡13县;民国四年(1915年),设清远等6县;1988年,清远市辖2区、4县、2自治县;2021年,辖2区、2县、2自治县,代管2县级市。

【秦汉时期】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在岭南地区设立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今广东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管理。南海郡下辖4县1区,分别为:番禺县、龙川县、四会县、傅罗(即博罗)县和揭阳戍守区,郡治设在番禺(今广州)。其时清远市境尚无政区设置,今清远南部地区隶属番禺县管理范围,北部隶属长沙郡管理。

公元前206年,南越郡尉赵佗拥兵自立,建立南越国。南越国时期,清远南部地区仍属番禺县管辖。清远市境最早的政区建置为桂阳县(今连州等地)。其设立时间一般认为在西汉文帝(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64年)初年或更早,隶属荆州桂阳郡。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兵南下,结束南越国的统治。同年,在今清远市境设立中宿、阳山、含洭、浈阳4县。其中,中宿县隶属交趾部南海郡,阳山县、含洭县、浈阳县(含洭县、浈阳县为今英德市地),隶属荆州桂阳郡。东汉时期,今清远市境政区设置及隶属关系略有变动。建安八年(203年),交趾部改为交州,州治广信。建安十五年(210年),交州州治迁番禺,广州从此成为相当于现今省级行政区的政治中心。中宿县由隶属交趾部南海郡相应改为隶属交州南海郡。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阳山县并入含洭县。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吴黄武五年(226年)孙权划出交州东部的南海、苍梧、郁林、高凉4郡设置广州,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广州之名。吴甘露元年(265年),阳山县复置,与桂阳、含洭、浈阳、中宿4县归属新设立的荆州始兴郡。清远全境属吴国荆州。

西晋时期(265—316年),太康元年(280年)吴国灭亡,原属荆州的始兴郡改隶广州,清远全境隶属广州。东晋时期(317—420年),始兴郡由隶属广州改隶荆州析出的湘州,清远全境归属湘州。

南北朝时期,东晋灭亡后,南方先后建立宋、齐、梁、陈四个王朝,与北方的北魏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其时行政区划变化纷繁,许多郡县属地不详。刘宋泰豫元年(472年)湘州始兴郡改称广兴郡,清远市境属广兴郡。南齐建安四年(479年),广兴郡改回始兴郡,清远市境属始兴郡。梁天监六年(507年),梁武帝在中宿县地置清远郡,辖中宿(今清城、清新)、威正、廉平、恩洽、浮护5县(后4县县治不详),隶属广州。清远之名由此而始。同年,梁武帝在含洭县地(今浛洸镇)设立衡州和阳山郡,衡州辖阳山郡、始兴郡(今韶关市境),阳山郡辖阳山、桂阳、含洭、浈阳、广德(今连山,置县于506年,后改称广泽)等县。这一时期,清远市境置有1个省级政区(衡州),2个地市级政区,堪称辉煌。梁大同元年(546年),衡州分作东、西二衡州,东衡州治所在曲江,西衡州仍在含洭县。西衡州领阳山、梁乐、齐乐三郡。阳山郡辖含洭、阳山、桂阳、广德4县,梁乐郡辖梁乐县(今阳山县地,后改称宣乐)、洊安县(县地不详),齐乐郡辖希平县(今连南、连山县地,后改称熙平县)。浈阳县属东衡州始兴郡。陈太建四年(572年),翁源县划归清远郡管辖,市境其他政区设置不变。

【隋、唐、宋时期】隋朝建立后,隋文帝鉴于南北朝滥置郡县之弊,开始大规模调整、撤并政区。隋开皇十年(590年),废清远郡及其所属的中宿、翁源等6县,置清远县、政宾县(今清新滨江一带),隶属广州南海郡;废阳山郡改置连州,西衡州改名为洭州。从此,清远县开始作为一个政区存在,一直延续到1988年建市,时间长达近1400年。

隋开皇二十年(600年),废洭州置含洭县。仁寿元年(601年),广泽县改称连山县。大业三年(607年),清远县、政宾县、含洭县属广州南海郡,桂阳县、阳山县、连山县、宣乐县、洊安县、熙平县属连州熙平郡。大业十三年(617年),宣乐县并入阳山县。从这一时期开始,清远南部地区(包括现今的清城、清新、佛冈、英德)长期隶属广州管辖。

唐朝行政区划较隋有两大变化:一是改郡为州(天宝年间曾一度改州为郡);二是在州之上设道,形成道、州、县三级政区建制。这一时期,清远市境政区略有变动。唐武德四年(621年),熙平县并入连山县。武德六年(623年),政宾县并入清远县。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清远、浛洭(627年含洭改为浛洭)、阳山3县属岭南道广州都督府;天宝元年(742年),连州改连山郡,属岭南道,辖阳山、桂阳、连山3县。乾元元年(758年),连山郡复改为连州。

五代时期刘岩在广州称帝,建立南汉国。乾亨四年(920年),南汉国在浈阳设英州,领浈阳一县。乾和十五年(956年),市境政区清远、浛洭二县直属兴王府(广州)管辖,桂阳、阳山、连山三县归连州管辖,浈阳县归英州管辖。

宋代行政区划基本袭用唐制。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全国设15路,由唐代岭南道演变而来的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东和广西的名称,即由此简化而来。这一时期清远市境政区稍有变化。北宋开宝五年(972年),浛洭改称浛洸。乾兴元年(1022年),浈阳改称真阳。政和元年(1111年),清远县属广南东路广州,桂阳、阳山、连山县属连州,真阳、浛洸县属英州。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连山废县,十二年后复县,改称程山县。庆元元年(1195年),英州升为英德府。

【元、明、清时期】元代在岭南的政区设置分为省、道、路(州、府、司)、县四级,今广东境内分属江西、湖广两行省。今清远全境隶属江西行省属下的广东道(宋代的广南东路)。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世祖于程山县置安抚司,领程山、阳山2县。至元十五年,程山县复称连山县。至元十七年,废安抚司,置连州路总管府,治所在连山。至元十五年,英德府改为英德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再降为州。至元二十七年,浛洸县、真阳县并入英德州。至顺元年(1130年),在今清远境内所设的政区有:清远县,隶广东道广州路;英德州(除管辖已并入的浛洸、真阳地域外,另辖翁源县)、桂阳州(辖阳山县)、连州(辖连山县)直隶广州路。

明代在全国的政区设置分为布政司(初期为行省)、府(直隶州)、县(散州)三级。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改广东道为广东行省(1376年改称广东布政司),并将海北海南道改隶广东,广东成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而且,将过去长期与广西同属一个大区的雷州半岛、海南岛划给广东统辖,广东省区域轮廓自此基本形成。这一时期清远境内政区设置变动不大。同年,英德州降格为英德县,属韶州府;撤销桂阳州,并入连山县。洪武十三年,又在原来桂阳州的治所设立连州(即后来的连县)。洪武十四年,连州及其所辖的阳山县和连山县改属广州府。万历十年(1582年),清远政区有:清远县、连州及所领阳山、连山2县,隶广东布政司广州府;英德县,隶广东布政司韶州府。

清代在全国的政区设置分为省(初为布政司,康熙时改称行省)、府(直隶州、直隶厅)、县(散州、厅)三级。“广东省”名称正式使用,所辖范围与明代广东布政司相同。清设“两广总督”管辖广东、广西两省,初驻肇庆,乾隆十一年(1746年)移广州。这一时期清远境内政区设置总体保持稳定,最大事件是佛冈直隶厅的设立。清雍正七年(1729年),连州改为直隶州,直隶广东布政司,辖阳山、连山2县。嘉庆十八年(1813年),清朝从清远、英德2县划地设立佛冈直隶厅。嘉庆二十一年,连山县升格为连山绥瑶直隶厅,统管“连阳”瑶务,宣统三年(1911年)复称连山县。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广东省清远境内设置的政区有1个直隶州:连州,属南韶连道,直隶广东布政司;2个直隶厅:佛冈、连山,分别属广肇罗道和南韶连道,直隶广东布政司;3个县:清远、英德、阳山,分别隶属广肇罗道广州府、南韶连道韶州府、南韶连道连州。

【中华民国时期】中华民国建立后,广东省的名称和范围与清代相同,但将府直辖地及州、厅皆改为县,成为省、县二级制,并于省、县之间分区相继设置绥靖区、行政区、行政督察区。1912年,连州、连山直隶厅分别改为连县、连山县。1914年,佛冈直隶厅改为佛冈县。1947年,国民政府设立连南县,隶属广东第二专署行政督察区。

这一时期,清远市境政区隶属关系多有变化,难以尽述。以清远县为例,1914年清远县属粤海道(原广肇罗道),1928年属西区善后委员公署,1932年属中区绥靖委员公署,1936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47年属第二专署行政督察区。

1938年10月至1944年6月,由于抗日战争的原因,广东省国民政府曾五次迁往连县。连县一度成为广东的政治中心。1947年,广东全省设置1个省政府直接督察区和11个专署行政督察区。其中,第二专署行政督察区辖英德、清远、佛冈、连县、连山、连南、阳山、乳源8县。除乳源外,其他7县刚好构成1988年清远建市后政区版图的基本轮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10月9日,英德县解放;11日,英德县人民政府成立。10月12日,佛冈县解放;14日,佛冈县人民政府成立。10月13日,清远县解放;20日,清远县人民政府成立。12月7日,连县解放;20日,连县人民政府成立。12月8日,连南解放。12月10日,连山县解放;20日,连山县人民政府成立。12月14日,阳山县解放;15日,阳山县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5月16日,连南人民政府成立。1953年,连南与连山合并,称连南瑶族自治区。1954年恢复连山县建制。1955年,连南瑶族自治区改称连南瑶族自治县。1958年,连县、连南、连山、阳山4县合并,称连阳各族自治县。同年,佛冈并入从化县。1960年恢复阳山县,连阳各族自治县改称连州各族自治县。1961年恢复佛冈县、连县、连山县和连南瑶族自治县建制。1962年,恢复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新中国成立后至1983年6月,佛冈县多数时间归韶关管辖,在1959年1月至1963年6月14日期间曾先后归佛山、广州管辖。英德、阳山、连县、连南、连山、清远县先后由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韶关专区、韶关地区管辖。1983年7月,韶关实行市管县新体制,清远、佛冈两县从韶关地区划归广州市管辖。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清远县,设立地区级政区清远市,原清远县分为清城、清郊两个市辖区(1992年清郊区改称清新县),并划广州市属的佛冈县和韶关市属的英德县、阳山县、连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为清远市所辖。1988年,广东省英红华侨茶场由省下放到清远市,归市农委主管;1994年,经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英红综合经济区,赋予县级行政、经济管理职能,同时保留“广东省英红华侨茶场”的牌子;1999年3月,更名为清远市英红华侨管理区;2002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英红区,设立英红镇,划归英德市管辖。

1991年9月,省政府发文批准设立广东省清远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1992年初,扶贫试验区管委会成立(副厅级),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全权领导和管理经济开发试验区的行政事务和经济工作。2003年,将1995年增挂的“清远经济开发试验区”与2002年设立的“清远市经济开发试验区生态工业园”整合为广东省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7年3月,增挂广东清远经济开发区牌子。2008年,将原属清城区管辖的龙塘镇划归开发区管辖。2012年,龙塘镇再次划归清城区管辖。

1994年,英德、连县改为县级市(连县称连州市),由清远市代管。

为妥善安置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的移民,促进库区的经济繁荣与长治久安,1995年9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飞来峡管理区,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管辖清新县的升平,英德市的黎溪、连江口、水边等4个镇。2001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飞来峡管理区,其下辖各镇仍归清新县和英德市管辖。

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清新县设立清新区。

2021年,清远市下辖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阳山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代管英德市、连州市。

三、清远简介

清远,中国广东省辖地级市。1988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位于中国广东省中部,北江中下游,北面和东北面与韶关市为邻,东南和南面接广州市,南与佛山市接壤,西与肇庆市相连,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享有地方立法权。

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为广东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下辖清城、清新2区和佛冈、阳山、连南、连山4县并代管英德、连州2县级市,2018年户籍总人口约410万。

清远旅游资源丰富,五大类资源各具特色,分布在各景区内的点达58处之多,是广东省旅游资源大市之一,素有“中国温泉之乡”、“中国龙舟之乡”、“中国漂流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宜居城市”等美誉。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