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思而思学网

四川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为李白、苏轼、司马相如、落下闳、扬雄、卓文君、陈子昂、谯周、秦九韶、陈寿,具体名单见下文。

一、四川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1、李白:四川江油人
2、苏轼:四川眉山人
3、司马相如:四川南充人
4、落下闳:四川阆中人
5、扬雄:四川成都人
6、卓文君:四川邛崃人
7、陈子昂:四川射洪人
8、谯周:四川阆中人
9、秦九韶:四川安岳人(出生)
10、陈寿:四川南充人

二、四川历史沿革

四川,简称“川”或“蜀”。关于“四川”的名称来历,一般认为因四川境内有四条大江。具体哪四江,岷江、沱江、嘉陵江、金沙江、大渡河、青衣江、乌江等,说法不一。其实,四川得名缘于北宋时建制沿革,与江河无关。

宋朝时在今四川地区置川峡路。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川峡路被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

四川又被称为“天府之国”。“天府”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本是一种官名,其职责是“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藏器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而藏之”(《周礼·春官·天府》),即保管国家珍宝、库藏的一种官吏。后用以比喻自然条件优越、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地方。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张良论及的“天府”,主要指关中平原,并非今天的四川盆地。

历史上,诸葛亮的《隆中对》最早称四川为“天府”:“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汉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东晋著名史学家常璩(qú)在《华阳国志》中称:“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后世雅称“天府之土”为“天府之国”,“天府之国”便在历代文人墨客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

新中国成立前历史沿革

四川历史悠久,有人类活动的历史记录可追溯到200万年前。四川,古为梁州之地。夏商时,巴人与蜀人逐渐发展分布于四川盆地。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巴蜀二部族已分别于盆地东西建立奴隶制政权。

20世纪末在四川省宣汉县发现全国面积最大的巴文化遗址—罗家坝遗址,遗址中有大量距今5300年至4500年之间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罗家坝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成都古蜀船棺葬遗址并称为继三星堆之后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灭巴蜀,置巴、蜀二郡,四川地区进入封建社会。随着秦王朝的建立,四川成为统一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

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蜀道开辟时间最早的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3000多年历史,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比古罗马大道的历史更为悠久

汉承秦制,四川地区除巴、蜀二郡外,先后新设置了广汉郡、犍为郡、沈黎郡、越西郡、汶山郡。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以四川地区为中心设置了益州。

2001年2月,在成都市区发现的金沙遗址是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距今约3200年—2900年)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国的都邑。

三国时期,蜀汉行政区划仍袭东汉,设州、郡、县三级。

隋王朝得蜀后,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革全国行政区划,取消郡,保留州、县两级,对四川原有的州、县进行合并,以强化对四川的统治。

唐朝,四川地区行政区划几经变动。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四川地区分为剑南东川、剑南西川和山南西道,合称“剑南三川”。

宋朝初年,四川地区行政区划分路、州、县三级。真宗时,重新划分四川地区为四路,即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简称“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四川由此得名。

四川形成一个整体的行政区划始于元代。元朝分全国为11个行省。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在四川地区建行中书省,是四川建省的开始,基本奠定了四川的行政区划和地方行政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四川地区的控制,元朝在汉中设兴元路,划归陕西管辖。元朝为汉中隶属陕西之始。

明朝在行省制基础上加以改革,于原四川行省区划内设三司分管行政、军事、司法。同时,在四川推行里、甲、坊、厢制度,州、县以下普遍建立里、甲,在城市建立坊、厢,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为蜀王,在成都建蜀王府。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农民革命政权,国号“大西”,控制四川有两年时间。

清代因袭明制又略有调整,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在省下增加道一级行政组织,形成省、道、府(直隶州、厅)、县(散州、厅)四级政权机构。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王朝在四川设置四川省,省界较明代略有一些变化。清代四川的行省制度经不断调整,规模较明代更完备,体制也更加健全。清王朝的地方行政区制度,从省到县,有道、府、州、厅、县之别,级别较多,隶属系统较为复杂。州与厅、有直隶于省而与府同级的直隶州和直隶厅,有直隶于府而与县同级的府辖州和府辖厅。在州以下,又有县和厅之分。并且,上还有道,下还有土司、卫所、设治委员参杂其中。

清雍正五年(1727年),遵义府(南宋时属川峡四路之一的夔州路,明神宗万历29年即1601年,改土归流,置遵义府)由四川省划归贵州省管辖。

清末,四川省辖7道、15府、9直隶州、4直隶厅、13府辖州、9府辖厅、120县、6设治委员。

晚清时期,四川的区划有一些变化。一方面,开重庆和万县为对外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重庆开辟租界,四川门户洞开。另一方面,清王朝加强对四川西部高原少数民族的弹压和统治,清廷以平定巴塘为契机,逐步在川边推行“改土归流”(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改由清政府临时任命的流官统治,实行与汉族地区相同的政权制度,以加强对原土司地区的控制)、“以流为主”的政策,建置州县,设置川滇边务大臣。宣统三年(1911年),清廷准备设置西康省,由于四川保路运动兴起,辛亥武昌起义成功,清王朝颠覆,西康省的建省计划未能实现。

辛亥革命时期,四川保路运动瓦解了清王朝在四川的省级政权。1911年11月22日,同盟会在重庆建立蜀军政府(武昌起义后第14个新建立的省级政权)。同年11月27日,成都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标志着清王朝在四川的政权最后瓦解。1912年3月11日,成渝两地军政府合并组成统一的四川省政权—中华民国四川都督府。

民国初年,四川行政区划分为省、道、县三级制,以省统道,以道统县,道为监察区域,是省的派出机构。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裁废道制,以府、州、厅直隶省政。1913年,袁世凯为恢复帝制,又按其预订的“废省改道”计划,利用清王朝的道来控制地方,以道统县,把全川划为川西、上川南、下川南、川北、川东和边东、边西7个道。1914年,又改川西道为西川道,上川南道为建昌道,下川南道为永宁道,川北道为嘉陵道,川东道为东川道。后因军阀混战连年,各据防区,道已名存实亡,遂废。川西高原山地,清末拟建西康省未成。1912年,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将川西高原地区划为川边特别区域,受四川省节制。1919年4月,“防区制”形成,四川境内各派军阀划区割据,各个防区就是一个独立王国,全川军令政令并不统一。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四川军阀易帜,根据国民政府令,1927年成立四川省政府。但号令不行,各防区的军阀仍各自为政。

在军阀割据时期,四川行政区划建置变化较小,仅在1915年改东乡县为宣汉县(因与江西省东乡县同名);1927年在茂县设置松理懋茂汶屯殖督办公署,将松潘、理番、懋功、茂县、汶川5县和抚边、绥靖、崇化3屯划为屯殖区域。1928年裁道,改各县直隶省政府。1928年,新置成都市。1929年,置重庆市。

1929年1月,刘湘击败杨森,占据杨森全部防地。刘文辉因援助刘湘得到刘湘永川以西防地,又兼并赖心辉的地盘。至此,四川成为“二刘”的天下。

1929年3月22日,四川省政府在成都成立,省政府主席刘文辉。各防区的军阀仍各行其是,省政府有名无实,省主席号令不行。

1934年12月21日,国民政府明令改组四川省政府。1935年2月10日,四川省政府在重庆成立。1935年7月6日开始迁往成都。1935年9月1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在成都市督院街本部办公。

1935年6月,国民政府在四川正式实施行政督察区制,将全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另设西康行政督察区),每区设置专员公署作为省政府的派出单位,分辖各县,以控制地方力量。自此,近20年的四川防区制宣告结束,四川全省行政得到统一。

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迁都,将部分中央部门迁至重庆。1938年10月,国民党将国民政府直属部门全部迁至重庆。1939年11月20日,改重庆市为行政院直辖市。1940年9月,国民政府正式颁布文告,将重庆定为“陪都”。从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至1946年5月还都南京,重庆是中国的战时首都,是大后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的中心,又是*南方局所在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设在重庆,重庆成为同盟国在远东的指挥中心。

1939年1月1日,国民政府将原西康行政督察区和四川省第十七、十八行政区合并,正式建置西康省,驻地康定县。

四川解放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北、西北、华东诸战场节节取胜。8月18日,国民党宣布重庆为“新行都”。24日,蒋介石飞抵重庆,亲自部署西南作战。29日,蒋介石主持召开最高军事会议,提出“固守四川,确保大西南”的作战方针。10月中旬,广州解放,国民政府正式在重庆办公。

1949年11月30日,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市区,蒋介石于当日凌晨乘机逃往成都,重庆宣告解放。

1949年12月11日,成立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陈锡联。

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由成都凤凰山机场飞逃台湾,留下顾祝同、胡宗南指挥(顾祝同也在16日逃往台湾)。

1949年12月27日,南北两线人民解放军会师成都,四川省会成都解放。1949年12月30日,举行入城仪式,贺龙、李井泉、周士第等率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进入成都。1949年12月31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李井泉任主任,周士第、王新亭、阎秀峰为副主任,国民党四川省政府对四川的统治宣告结束。

1950年3月,人民解放军第十四军、十五军及六十二军各一部,奉命从川西及滇北两个方向,分几路向西昌进军。1950年3月27日,解放军抢占西昌飞机场,胡宗南于前一日从西昌飞逃台湾,西昌旋即解放。到1950年4月7日,连续解放会理、宁南、冕宁、德昌、盐边、盐源等18城。至此,国民党在大陆的军事力量彻底被歼,四川全境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辖区变动与机构沿革

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四川省,划分为川东行署、川西行署、川南行署、川北行署4个省级行政区。

1950年8月前,以上4个省级行政区称“×××行政公署”。1950年8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函告西南军政委员会:“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行署,正式定名为‘×××人民行政公署’”。

川东行署主任阎红彦,驻地初设于重庆市南岸,1951年迁驻北碚市,辖壁山专区(1951年1月改为江津专区)、大竹专区、万县专区、涪陵专区、酉阳专区5个地级专区, 1个县级市(北碚市),34个县,共35个县级行政单位。

川西行署主任李井泉,驻地成都市,辖温江专区、绵阳专区、眉山专区、茂县专区4个地级行政单位,1个地级市(成都市),37个县。

川南行署主任张国华(1950年2月后为李大章),驻地泸县(开始在自贡),辖泸县专区(后又改为隆昌专区、泸州专区)、内江专区、宜宾专区、乐山专区4个专区,1个地级市(自贡市),1个县级市(泸州市),34个县。

川北行署主任胡耀邦,驻地南充市,辖南充专区、遂宁专区、剑阁专区、达县专区4个专区,1个县级市(南充市),35个县。

1950年4月,西康省人民政府成立(西康省于1939年建省,驻地康定县,西康省人民政府成立后驻地雅安县),主席廖志高。

川东、川南、川西、川北4个行政公署和西康省、重庆市,同属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下的省级国家行政机关。

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7次会议决定,撤销川东、川西、川南、川北4个行署区,合并设立四川省。8月底,4个人民行政公署宣布撤销,1952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成都正式成立。重庆仍为西南军政委员会直辖市,市人民政府为省级政权机构。

四川合省后,1952年,全省辖2个地级市(成都市、自贡市),16个专区,7个县级市,12个市辖区。

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2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根据此《决定》,西南大区撤销,重庆市由西南军政委员会直辖市改为省辖市,1954年7月1日,重庆市正式并入四川省建制,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领导。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2次会议作出《撤销西康省,将西康省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四川省的决定》。1955年10月1日,西康省正式并入四川省。

1952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成都成立,到1955年1月结束。

1955年1月14日至18日召开的四川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2次会议,选举产生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既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又是省人民代表大会闭幕期间的常务机构。四川省人民委员会从1955年1月成立,到1967年5月结束。

1955年1月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成立时,四川省辖3个地级市(重庆市、成都市、自贡市),温江、绵阳、遂宁、江津、内江、宜宾、泸州、乐山、涪陵、万县、南充、达县12个专区,1个藏族自治区(1955年12月改称阿坝藏族自治州)。

1955年10月西康省撤销后,其所属西昌、雅安专区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划归四川省。

1958年10月,撤销遂宁专区。

1960年7月,撤销泸州专区。

1965年4月,设立渡口市(1965年2月5日,*、国务院决定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实行政企合一。4月22日,国务院批准四川省人民委员会的请示,同意攀枝花特区对外改称渡口市)。

到1965年,四川省辖4个地级市(重庆市、成都市、自贡市、渡口市),12个专区,3个自治州,5个县级市,17个市辖区,181个县,3个自制县。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1967年5月7日,*决定成立四川省革命委员会筹备领导小组,四川省人民委员会逐步停止行使职权。1968年5月28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作出《关于同意成立四川省革命委员会的批示》,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前后分为2个时段:1968年5月至1977年12月,为“文革”中的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文革”结束后,1977年12月,四川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1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革命委员会,到1979年12月结束。

1976年1月,潼南县由绵阳地区划归江津地区(1981年,江津地区改名永川地区,潼南县隶属永川地区;1983年4月,永川地区并入重庆市,潼南县亦隶属重庆市;1997年,潼南县隶属重庆直辖市)。

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出《关于修改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将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改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1979年12月15日,经中央批准,四川省人民政府成立。

1996年,四川省有省辖市14个,地区6个,民族自治州3个,县级行政区221个(其中民族自治县8个),面积57万平方公里,人口1.12亿人(1995年底统计数)。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重庆直辖市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共43个区市县,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人口3002万人。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

2018年,四川省辖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土地面积48.5万平方公里,人口9159万人(2016年底统计数)。

三、四川简介

四川简称川,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全省面积48.6万平方公里,辖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与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和陕西等7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壤,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202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374万人。

历史文化悠久。先秦时为巴国、蜀国之地,北宋置川峡路,后分置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总称四川路,始有四川之名。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古蜀文明发祥地,全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地,蜀锦、四川皮影戏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川盐业文化,酒文化源远流长;三国文化,红军文化,巴人文化精彩纷呈;特别是以三星堆、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璀璨而神秘,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15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15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611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7项。

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世界自然遗产3处(九寨沟、黄龙、大熊猫栖息地),世界文化遗产1处(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1处(峨眉山—乐山大佛)。国家A级旅游景区928个,其中5A级景区16个。高等植物1.4万余种、脊椎动物1400余种,均居全国前3位;森林蓄积量18.9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4位;森林覆盖率达35.72%,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82.57%,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科教实力雄厚。是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八个区域之一,拥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攀西战略性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多个重大区域创新平台。有各级各类学校2.39万所,高等学校134所,布局在四川的国家大科学装置1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9个,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6家和天府实验室4家。

产业体系完备。是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和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产业规模迈上万亿元台阶。成都软件和信息服务、成(都)德(阳)高端能源装备、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创建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都生物医药、成都轨道交通装备、自贡节能环保等创建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网络强省、数字四川、智慧社会加快建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更加广泛运用。设立数字经济发展基金。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枢纽节点,成都超算中心算力排名全球前十纳入国家序列,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成为全国首个“碳中和”绿色数据中心。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4324亿元。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异军突起,网络交易额居全国第6位。

交通设施便利。进出川大通道41条,高速公路达到9179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超过5800公里,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39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558公里,民用运输机场16个。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成都成为内地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城市。雅康、汶马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实现了所有市(州)府所在地通高速。乡村客运“金通工程”发展到2.7万辆、8421条线路,居全国第1位。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一年。在以*同志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四川省委省政府将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省委全面建设*现代化四川“总牵引”“总抓手”“总思路”重要部署,确保*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