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圈子文化具体表现和措施方案

思而思学网

整治圈子文化具体表现和措施一

“圈子文化”由来已久。“小圈子”古已有之。欧阳修写过一篇《朋党论》,他从尧舜禹汤、秦汉唐宋,对朋党的严重危害作了深刻分析,许多朝代就是亡于朋党。我们所指的“小圈子”就是某些以破坏党的组织原则、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来保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乃至阴谋篡党夺权的团团伙伙。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结构形式,圈子有其自身的存在方式、运行规则和文化价值观念。从正向看,圈子可以使人们寻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坐标,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但是,圈子也会使得社会关系异化为金钱关系、利益关系、裙带关系等交织而成的不正当关系网。我们党历史上这样的教训也很多,譬如:罗章龙搞小圈子和小组织派别活动,张国焘搞小圈子分裂红军、分裂党甚至另立中央,高岗、饶漱石搞小圈子梦想成为国家副主席,等等,都给党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现实之中权力圈子的腐败事件也是层出不穷,“秘书帮”“石油帮”“山西帮”等帮派的毁灭,就是典型的例证。岁末,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申,“党内绝不容忍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也深刻指出不良“圈子文化”的危害性,强调党内绝不能搞人身依附关系。要净化政治生态、清正官场风气,就必须破除“圈子文化”的消极影响。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党必须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思想信念是党员安身立命的基础。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思想动摇是最严重的动摇。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内上下关系、人际关系、工作氛围都要突出团结和谐、纯洁健康、弘扬正气,不允许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不允许搞利益集团。全党同志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生活各个环节,敢于同形形色色违反党内政治生活原则和制度的现象作斗争。

严明党的纪律。党的各级组织要积极探索纪律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的途径,多做提提领子、扯扯袖子的工作。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执纪职责,拒绝说情风、关系网、利益链,采取管用的措施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小圈子”圈的就是人情、圈的就是是非和利益,党内各级组织要严肃党纪,拒绝“小圈子”,拒绝小团体,党的各级纪检部门要严肃查处侵犯党员权利、压制党内民主的行为,为讲真话、讲实话的同志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护。

发挥人民监督作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表现都要交给群众评判。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有意见,应该欢迎他们批评指出。群众发现党员、干部有违纪违法问题,要让他们有安全畅通的举报渠道。被查处的“石油帮”、“秘书帮”、“老乡会”们这些“小圈子”也都是通过各种监督、举报渠道一一破除,对领导干部而言,应在领导班子内部营造一种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良好氛围,鼓励和支持班子其他成员发表不同意见、提出不同看法,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该制止的制止;要以发展党内民主为主线开展党内监督,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预防和监督功能,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查找自己在思想、工作、生活、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人民的监督不仅能帮助领导干部了解问题、解决问题,还能起到警示作用,防范问题发生。领导干部应支持开展各种监督,自觉主动地听取来群众的不同意见,正确对待一些“负面新闻”反映的问题,努力把人民监督变成推动和改进工作的重要动力。

整治圈子文化具体表现和措施二

近日,辽宁系列贿选案持续发酵。截至目前,因涉及贿选,已有454名辽宁省人大代表资格终止。这种“一脏脏一窝”的扭曲的政治生态,体现了辽宁官场的“圈子化”、“山头化”。“圈子”内外两重天,只要不是“圈子”里的人,不仅不可能得到升迁,甚至连做事的环境也被挤压。

古语道:“政者,正也。”作为党员干部,守正律己、远离“圈子”本是安身立命之基。但从现实来看,当前,仍有部分党员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不是把全部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上,而是整天琢磨钻营取巧之道,走“上层路线”、搞封建依附、行歪门邪道,不务正业、不干正事、不谋正道,在腐化堕落的泥淖中越陷越深,待到树倒猢狲散之际“涕泪纵横”,为时已晚矣!

搞“小圈子”、结党营私,历来都以“凄凉凉、悲惨惨”收尾。东汉的党锢之祸、唐代的牛李党争、宋代的元?党案、明代的阉宦之争便是其荦荦大者。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以林彪为首的“四人帮”,虽然一度进入了核心领导层,但由于其“山头主义”的本质属性,搞“小圈子”、小团伙,害国害党害民,最终难逃覆灭的宿命,所以沉沦苦海,所以遗臭万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战场利剑高悬、鼓点紧密,曾经位高权重的“大老虎”相继落马。“拔出萝卜带出泥”,这些落马官员背后的“圈子”也被逐一击破,诸如“石油帮”“西山会”“盘古会”等借联谊之名、行结党之事的“小圈子”被连根拔起。殊不知,进入“圈子”是沉沦的开始。这些妄想“一荣俱荣”的贪官奸商,从进入“圈子”伊始,就注定了“一损俱损”的结局。

“小圈子”离不开一个“私”字。对于党员干部而言,随大流就是随波逐流,趋同势就是趋炎附势。由于利己、封闭、排外的固有属性,加之从众心理的泛化,在“圈子”里,近墨者黑的效力要远远超过近朱者赤。要知道,此“圈子”并非金箍棒划的保护圈,不仅不能保万全,而且会在不知不觉间给自己套上沉重的枷锁。

对于“圈子”的危害,北宋欧阳修被污为朋党后愤慨而发:“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圈子”之害,在于以邪压正,蛇鼠一窝不务正途;在于“毁”人不倦,蝇营狗苟群起效尤;在于破坏团结,党同伐异任人唯亲。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作为一个社会人,正常的人际交往属于必修课程,但如果以利相交、以权相交、以势相交,从朋友圈演变成沆瀣一气的共腐圈,就坍塌了理想和信念的基石,背弃了公道和正派的原则,逾越了纪律和规矩的底线,必将被历史和人民所唾弃!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把守正律己作为干事创业的航标,自觉远离“圈子”,不搞团团伙伙,不搞江湖义气,以公心成公道,以正派扬正气。

整治圈子文化具体表现和措施三

“严格规范干部社会交往、生活交往,不允许利用同乡会、同学会、同事会、战友会等搞相互提携、互通款曲”。近日,江苏省委下发了《关于落实从严管理干部“五个要”的若干规定》,围绕破解干部重使用、轻管理的问题,出台文件明确20条具体措,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从严抓实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破除“圈子文化”的影响。

从古至今,官场中的“圈子文化”“利益共同体”从来都是有的,在一个社会里,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社交圈,因志趣相同、信念默契而相聚。但当“圈子文化”与为官之道相重叠时,沉迷其中,势必丧失独立的政治人格和清醒的政治判断,从而动摇信念、破坏原则,进而造成腐败、以权谋私等现象的发生。

*在《从政杂谈》中说到“平时不刻意‘慎独’,不注意防范‘找上门来’的错误,老是怀着侥幸心理去为不可为之事,非栽跟斗不可。”用简短的话语告诫干部为官要“慎独”,不能因小失大,尤其是在处理“圈子”关系时,要慎小事、拘小节,细小处更需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慎用权、不越规矩、不触碰“红线”“底线”。

古人云,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清正廉洁、慎独慎微、勤劳奋进才有一名领导干部应当遵循的为官原则,而不是一味的依靠战友、同学、老乡等“圈子”,它能帮助一时、不能帮助一世,可以帮你走上领导岗位,但不能帮助将所有工作都干出成绩。“圈子”最终带来的必将是牢狱之灾。

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慎独”立身,立规矩、明规则,严格按党纪法规办事。要“慎独”于细,必当慎小事拘小节,从小事小节上一点一滴加强自身修养,从学习中懂得明是非、提境界、树正气。同时,时常三省吾身,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筑牢腐败“防火线”,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