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新青年五四奖章事迹材料介绍

思而思学网

 青年五四奖章事迹材料【篇一】

出生年月:1981年3月

政治面貌:无党派人士

职务及职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获奖情况:上海“*”特聘专家

个人事迹

年纪轻轻,中等身材,一头利落的板寸,虽然带着眼镜却仍掩不住眼中闪烁着的智慧的光芒。这样一位年轻人走在校园中,不少人都会误将他认作为一名大学生。而事实上,今年已经是他担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的第五个年头了。2009年,年仅28岁的许维教授受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加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为了同济大学少有的如此年轻的教授。然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为繁华易素心,永远以战士的姿态、以战斗的状态站在科研第一线,潜心研究,凭借对科研的无限热诚、坚持和执着,不断“刷新”自己,走得更远。

学贯中西??踌躇满志的有为青年

2004年,本科毕业的许维教授选择了出国深造,就读于丹麦历史悠久、规模第二大的综合性公立大学奥胡斯大学,并于2008年5月在丹麦奥胡斯大学物理系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他分别在丹麦奥胡斯大学交叉学科纳米中心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物理系和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多年身处异国他乡的许维教授不是没有过对家乡的思念,但他深知只有在国外不断钻研苦读,吮吸知识的甘霖,将来回国后才能更好地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奉献自己。因此,他只能将这些心绪埋藏在心底,怀着一颗求知若渴的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室的科研项目中去。

2009年,回国后的许维教授受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加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年他成为丹麦奥胡斯大学交叉学科纳米中心客座教授;2011年担任同济-奥胡斯纳米结构与功能纳米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2012年成为上海*特聘专家……而立之年的许维教授所获得的荣誉和成就是许多比他年长的学者都无法企及的。多年的国外留学经历使得许维教授拥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他全英文式的演讲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总是能博得满堂的热烈掌声和赞许。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授,他所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数年来,他荣获丹麦自然科学院杰出博士奖,被评为上海市曙光学者、嘉定区青联委员、嘉定区“青年领军人才”、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同济大学“青年岗位能手”……他还连续两次受邀,作为全球杰出青年代表参加了2012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和2013年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满载着荣誉,他并不会就此停下脚步。怀着一股冲劲和学术人特有的严谨细致,许维教授踌躇满志,在科研这条充满挑战的荆棘之路上不断前行着。

严谨治学??学术领域的耀眼新星

许维教授一直从事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UHV-STM)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在原子尺度开展表面物理化学方向前沿性基础研究。在表面分子自组装(分子间通过非共价弱相互作用)、表面原位化学反应(分子间通过共价相互作用)、有机分子与金属原子相互作用、STM 精准操纵等相关方面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探索,取得了多项有意义的创新性成果。已在本领域知名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 40 篇包括 Science (IF=31.0)、Angew Chem Int Ed (IF=13.7)、JACS(IF=10.7)、ACS Nano (IF=12.1) Small (IF=7.8)、Chem Comm (IF=6.4) 等影响因子>6 的 30 篇。论文共计被引用近 900 次。

正如许维教授在荣获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人物时,《科学中国人》对他的采访中所提及的,是他首次提出在原子尺度下理解玻璃态物质结构的新模型非对称有机分子吸附在固体表面有时可以形成无序的网络结构,为研究有机玻璃提供了一个模型体系;是他,通过结合高分辨率的 S T M 图像和DFT 理论计算系统研究了 Watson-Crick 碱基对(Guanine 和 Cytosine)在固体表面的特异性配对,证实了氢键在 DNA 碱基配对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从原子尺度揭示了 DNA 双螺旋结构的形成机制;是他,首次发现通过配位化学方法加上金原子的有机大分子在真空中沉积时的稳定性被显著提高,从而为以大型超分子化合物为基元构建表面纳米结构提供了一条新路径;是他,首次提出一个氢原子在石墨表面形成团簇的独特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能量势垒氢原子在石墨表面的扩散是被抑制的,形成团簇的原因是由于氢原子在特定吸附位的优先吸附,进而揭示了天体中形成氢气的一个全新的可能途径。还是他,首次发现有机分子在金属表面所形成的准一维纳米分子链可以跨过几十个原子台阶延伸到微米尺度,这些一维纳米分子链展现出对原子台阶前所未有的坚固性。这类分子为形成一维宏观尺度的分子结构奠定了基础。

在学术领域中取得如此多的傲人成就,主要归功于许维教授在科研方面的严谨和认真。他时刻都用国际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毫不松懈。他的学生曾不止一次提到,许维教授在指导他们的学术论文时要求极高,论文内容必须一字不差,就连标点符号的差错也不能放过。严格的要求换来的是一篇篇高质量的论文、一项项优秀的科研成果;是别人对他们这个科研团队的尊重和信任。也正是这样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使得许维教授在搞科研的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不断勇攀新的学术高峰。

言传身教??学生眼中的良师益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许维教授在他的学生们眼中是一名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良师益友。他每天起早贪黑,几乎每晚都要工作到十点钟才回家。回家后,两个女儿都已经睡了,他只能看着她们的睡颜,疲惫的眼神中透露着浓浓的父爱。因为工作,他与女儿相处的时间并不多,但他从来不抱怨,也没有后悔过,依旧每日都泡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做实验,一泡就是一整天,连双休日都是如此。

许维老师的实验室在一个阴冷潮湿、光线昏暗的地下室里。从电梯出来以后,随处可见堆放着的实验原材料。由于研究的科研项目的特殊性,实验室的环境可以说是相当恶劣的。空气质量很差,长期呆在实验室中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为了能够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许维教授主动出资购买了两台价格不菲的空气净化仪放置在实验室里,来改善实验室的空气质量。不仅如此,为了让学生更加安定地搞科学研究,他还把自己并不十分宽敞的办公室腾出来,另外添置了几张办公桌在其中作为学生的学术场所。不足十平方米的办公室在放了几张办公桌之后变得十分拥挤,连走路都有些困难。但许维教授丝毫不介意,并补充说,这样学生有任何问题他都能及时地进行解答。这份难能可贵的对学生的关爱和奉献精神,令许维教授的同事和学生都深感敬佩。

许维教授在学术指导上具有十分敏锐的目光,常常能在容易被人忽略的学术资料中发现重要的信息。据他的学生回忆说,有次他们在实验中得出了一组看似一般的数据,只是浏览了一遍就放过去了。结果在工作汇报的时候,许维老师敏锐地发现了这组看似平凡数据后的可能隐含着不平凡的结果,于是亲自指导学生再次实验,最终得出了当初根本不曾想到的重要实验结果。通过这件事,许维教授的学生对他的钦佩又更深了一层,同时也明白了要搞好科研,敏锐的目光和严A谨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

许维教授对学生可以说是

相当严厉的,任何学术上的差错都不会轻易放过。同时,他还鼓励学生拓展自己的视野,多次带领他们参加学术研讨会议,如:ChinaNANO2011会议、ChinaNANO2013会议、2011 SPECS user meeting、2013 SPECS user meeting等等。

生于1981年的许维教授作为一名八零后,和他的学生们的年龄差距并不大,所以在生活中,他们也会像朋友似的相处。讨论时下热门的综艺节目;和学生一起锻炼,打打乒乓球、羽毛球;组织学生一起到他家中去烧烤,互相之间增进感情……不得不说,这位学富五车的年轻教授对于学生们来说既是受人尊敬的导师,又是可以亲近的朋友。

勇往直前??专注科研的“行者”

拥有如此多学术界肯定的许维教授,将其归功于对于科研的热爱。科学研究的每一滴进程都是缓慢而艰巨的,甚至穷极毕生也可能难以取得预期的成就。如果他没有兴趣做为导师,引领学生在科研学术中不断向前,恐怕早已半途而废了。兴趣之于科研工作的巨大推动力无疑对他日后的发展成就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国外留学时全身心投入于实验室的他甚至忘记了身处异国他乡的不安和对家乡的思念。

许维教授不仅具备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些科研者的“标准配置”,除此之外,“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正是怀揣着这份最赤诚的兴趣,他踮起脚向神秘的知识岛张望,一点点地奋进。“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路漫漫其修远兮,也正是这份“上下而求索”的坚韧不断激发着许维教授的创新和创造。

尽管学术的道路充满荆棘,但他从来未曾松懈;尽管学术生涯已经硕果累累,但他始终没有停下脚步。许维教授坦言,他将一如既往地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当做毕生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份职业。他未来还将继续从事科研工作,自由探索前瞻性问题。他把自己的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现在他正迈着坚实笃定的步子把这个梦变成现实。我们期待着这位专注于科研的“行者”在未来不断探索到更远的远方。

青年五四奖章事迹材料【篇二】

刘xx,1991年7月出生于吉林省四平市,现就读于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工程专业。自踏入校园以来,刘xx同学一直秉承着同济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校训精神,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踏实前行,历练成长。路遥知马力,褪尽浮华,方显本色。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