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美职工事迹材料二篇【荐读】

思而思学网 2024-01-13 08:15:02

导语:这些“最美丽:的劳动者,有人长期扎根一线坚守岗位,有人勇于创新攻克技术难题,有人无私奉献谱写亮丽青春,在热爱与奉献中追逐着自己壮丽的中国梦,成为亿万劳动者学习的楷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材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坚守职责

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和执著,“最美职工”群体用辛勤劳动绘就最美人生。

1967年出生的谢坚是广东省珠海市外伶仃岛邮政所邮递员。由于外伶仃岛条件艰苦,气候恶劣,在岛上的所有部门采取轮休制,一般工作人员在海岛工作时间不超过3年就会轮换一次,谢坚却一干就是27年。

岛上流动人口多、出海渔民多、通讯不发达,邮政几乎是渔民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信方式,每月寄到岛上的200多件邮件,很多都没有详细地址。27年来,谢坚凭着对工作的负责、对渔民的热爱,妥投疑难邮件3万多件,救活“死信”3000多封。

长年扎根一线的还有武汉铁路局荆门桥工段恩施桥隧车间工长鲁朝忠。宜万铁路穿行三峡,山大沟深,地质条件复杂。这条铁路开通以来,鲁朝忠和他的16名工友在荆棘丛中左冲右突,开辟出一条防护宜万铁路的巡山路线。3年多来,他带领工友攀爬在宜万铁路沿线的207座山头上,对铁路沿线每一块危石都拍照、标注,制订出整治方案,确保了宜万铁路的安全畅通。

北京基业达电气有限公司工程师刘军,十多年前因交不起学费而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只身来北京打工,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从一名普通的车间安装工逐渐成长为工艺员、结构设计工程师,去年被授予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称号,实现了一个农民工的成长梦想。

开拓创新

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是“最美职工”群体的又一个共同特点。

沙夕兰是南京港集团港口机械厂技术管理部部长、高级工程师。她主持开发设计的系列港机产品,创造了多个第一:40吨煤炭带斗门机创下了国内卸煤炭带斗门机吨位之最;28吨木片带斗门机填补了世界港机行业的空白;50吨单臂架门机、双四连杆臂架起重机、28吨高门架木片带斗门机和手自一体旋转锚定装置等4项新技术,相继获得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

被称为“华夏第一炼钢工”的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首席操作技能专家、热轧部转炉车间高级技师郑久强,摸索出的“大渣量、低温度、全程化渣冶炼法”在国内率先实现转炉一次成功冶炼气体保护焊丝钢。他还在国内率先提出并应用“两长一短高拉碳控制法”“造渣、调渣、溅渣”等多项技术,为全行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能专家、数控铣工秦世俊,工作14年来实现技术创新、小改小革685项。他首创的“逆向思维、反向采点加工腹板法”等20多种新型加工方法已纳入到产品工艺规程中。,以他名字命名的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解决了攻关课题15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8项。

国家电网公司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带电班主责王进,2011年10月成功完成了±660千伏线路世界首次带电作业。今年1月,他凭借“±660千伏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和工器具创新及应用”,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无私奉献

钟日胜是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副主任医师。他两次主动请缨前往非洲开展援非医疗工作。在尼日尔两年,他和同事共诊治3.6万多人次,抢救危重病人700多人次,施行各类手术2900多例,获尼日尔共和国颁发的“优秀医疗专家”称号。援非期间钟日胜两次感染疟疾,但从未请过病假,还把被视为护身符的中国抗疟药全部免费用于病孩救治。

中石油集团新疆油田重油开发公司采油作业五区采油班班长、高级技师肉孜麦麦提?巴克,从一名汉语知识几乎为零的维族小伙成长为可以流利使用汉语的技术能手和培训讲师。为帮助更多的少数民族员工学好汉语、掌握技术,他编写了50多万字的教材,培训各族徒弟4000多人,帮助150多名员工技能晋级。2006年,他还创办了新疆石油技术交流网站,目前访问量超过35万人次。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热气机事业部特种发动机团队,40年来攻克了众多科研难题,研制成功“特种发动机技术及其系统”。这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舰船装载了“中国心”。团队还历时近10年研制成功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发动机,与国外最先进的同类产品相比,功率提高了117%,已列入国家下一代舰船的应用计划。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