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民主生活会的召开,是为了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共同富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主生活会干部发言材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精准脱贫民主生活会干部发言材料【篇一】
审计署近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等个别地区落实精准扶贫工作不到位,扶贫资金未及时拨付或违规认定扶贫对象。审计发现,在马山县认定的扶贫对象中,有3119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其中有343人属于财政供养人员,有2454人购买了2645辆汽车,43人在县城购买商品房或自建住房,439人为个体工商户或经营公司。现实再一次亮瞎了我们的眼,腐败这个毒瘤已然存在于政府决策的各个环节之中,从扶贫对象审定到扶贫款项发放都有人动了手脚,究竟是政府监督管理缺失,还是政策制定上存在着漏洞,官员应承担的责任又是否得到明确?显然,光是追责有关涉事官员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思想上的腐败才是急需解决的。
“精准”是十八大后出现在我国与扶贫工作相关的高频词。随着现在我国的扶贫开发转入了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中央提出了“六个精准”的扶贫新要求,强调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总之一个治理扶贫的关键词就是“精准”。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此次广西马山县曝出的扶贫腐败现象提,在全国并不是个案,精准腐败背后存在的腐败现象,可能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家扶贫开发政策是否真正有效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精准扶贫,貌似干净利落的惠民措施中掩盖着不为人知的基层组织权力滥用的腐败,特别是乡、村一级的组织对扶贫对象裁定尺度很大随意性很强,扶贫对象的篡改和“人情”式的赠送,变通式的侵占等等现象,让精准扶贫成为地方官员和相关对象的一笔意外之财。
精准扶贫的数字弄虚作假、挤占乃至侵吞浪费国家扶贫资源这类过去常见的问题如今再次出现。当然,不能因为这些问题而否定精准扶贫,一项好的政策如果在执行环节把握不到位,结果可能事与愿违,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其关键环节在于识别贫困居民,有没有真正做到精准,是掩耳盗铃还是靠上哄下骗渔一时之利?
为贫困对象提供特定的政策支持,提升其发展能力,促进其发展,进而摆脱贫困,是我国重要的政策之一。应当说,扶贫政策在实践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对我国减少贫困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实践看,一些地方扶贫政策的落地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农民的贫困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而所谓精准扶贫的资金也用得稀里糊涂,不明就里,钱花了事没办,或没有办好,这对地方实施精准扶贫的成效来说就是失败,把国家的资金没有行之有效的掌握好,这比腐败行为还要可恶,因为这不但是浪费了资金,也耽误了国民发展大计,其本质就是对人民犯罪。
精准脱贫民主生活会干部发言材料【篇二】
今年10月以来,我区开展了“万名干部入乡住村”精准扶贫活动,自治区、市、县、乡、村、屯六级联动, 精准识别工作队员发扬白加黑、5+2的精神,对贫困人口、贫困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开展了一场自下而上、遍及八桂大地的贫困“大普查”,力求做到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笔者认为,文化程度不高、自然条件恶劣、可利用资源缺乏、交通不便等因素是导致地区贫困的重要原因,要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需要摒弃形式主义、官本位思想,凝心聚力做好“实”字文章,才能在扶贫攻坚上有所作为,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责任担当要“实”。一些党员干部对扶贫政策熟视无睹、不深刻领会要旨,本着应付差事的心态,自以为虚捏假造就能瞒天过海。这些党员干部缺乏责任担当,以为用自己“精心”准备的文字材料、下乡影像资料就能“完美交差”。这些不成熟、荒谬的思想,是一种对党不忠诚、对人民不负责的表现,势必对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责任担当的确是给党员干部“施压”,使他们不能“任性妄为”,但只有给他们“挑担子”,将具体任务夯实夯死,才能更好地锤炼党性,增强群众对党的向心力。
督查过程要“实”。精准扶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浓墨重彩的“一笔”,必须真抓实干、落实到位。有关督查单位领导必须将本项工作摆到凸显位置,走出机关、走进基层,去官气、接地气,适时的督查精准扶贫进展情况,督查过程不能浮光掠影“走过场”,发现问题不能心慈手软亮“绿灯”。问题不分单位、不论大小,一律斩钉截铁的责令其限期整改,确保扶贫政策“不变味”、程序“不走样”。
作风转变要“实”。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扶贫工作的成效,如今,“贫困之冰”已结成,“破冰”需用扎实的作风持续“浇灌”。党员干部要秉承勤奋、细致的理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对拈轻怕重、磨洋工、讨价还价的态度说“不”,要像“钉子”一样认准目标使劲钻,坚定信心、凝心聚力打好扶贫攻坚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抓好精准扶贫工作要在“实”字上狠下工夫,要避免“花架子”,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心声,通过坚定贫困地区人们的致富信心、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发展壮大村级产业等措施,让村民掌握致富的本领,将扶贫这项“输血工程”转变为“造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