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劳模事迹材料【荐读】

思而思学网

教育系统劳模事迹材料一

将爱心传递

我们更多时候,不是为走更远的路,而是为体会更多的心情。

体味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原来近在眼前,不是为了享受物质生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幸福与快乐。

人生,并不在乎于你得到了什么,而是在于你学到了什么。

我选择这样的一个方式生存。

爱心,传递!

??题记

一、教育是情和爱的事业,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当他体会到老师是真情爱他时,同样会用真情来回报你。

记得2001年时我任36班班主任,班里将近70名学生,比起其他的4个班来说我们班各科成绩在倒数。对于像我一个爱争强的人来说那可是着急上火的事。一年来,吃住在校,晚上因生施教,挨个补课;我是教语文的,其他科目的题我也大包大揽,有不会的,第二天总的亲自找到任课教师解决问题,终于年终考试语文平均101.1分,全乡名列第一(那是史无前例的一次)。其它科目在全乡均居第一。改变了他们慢板垫底的陈旧观念。

除了这些,我还给自己规定,每天写日记,下午放学做两个家访。发现我的学生除了学习 ,[莲山课 件]个个在家中神通广大。比如能吃苦,勤劳,孝敬,好司机等等。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很多闪光点。两年下来,这个班级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谁有心事都会来向我倾诉;当众敢于揭发某同学的错误行为;做错事的敢于承认;课堂上大胆举手提问,发言;课下主动跟老师打招呼,帮助老师。男女生之间的情感也很光明磊落。我记得任海成是我们班的班长,文才高又很害羞。沈小芳(女)同学在课堂就提出,老师,你为啥让沈震震跟“成成”同桌?我还想跟“成成”同桌呢!要不跟“赛赛”同桌(董明赛)也行!他们之间的感情就像亲兄妹一样的纯洁,一样的亲密。几年之后,他们各自都有了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家庭,甚至有了自己的孩子,但他们每年春节还都来电问候。他们就是我的孩子,我也是他们的朋友。看到他们能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那我育人的辛苦也足足得到了回报。其实我们更多时候的付出,只是为了体会那份苦尽甘来时的美好心情!

记得其中有一名学生叫张爱军,(张爱军,劳动班长,性急,爱冲动,语言表达不流畅,书写不认真。针对他的情况,我盯紧了不放松。还有几次都惹恼了他。)今年寒假去学校找我,向我倾诉了这近十年来在社会上的沟沟坎坎。他说:“老师你当初对我的教诲句句铭记在心,当时不理解,总恼恨为啥老批评我,现在我明白了。”他也许比别人晚几年明白做人的道理,但他终将理解了我的一片爱心!

二、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教学生涯新起色

吕型伟教育家说:“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就要敢于独立思考。”

我校位于磁县、临漳、成安三县交界地,交通闭塞,信息落后,在校学生越来越少,到现在学校只剩下四个班级,且每个班都有一半以上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学生辍学时有发生。再这样下去,学校将没有学生,老师将面临下岗。苦恼的我寻求改变。

我有幸在2006年的暑假经一位朋友介绍去一家保险公司学习。企业管理的新思想、新理念让我耳目一新,脱胎换骨。例如,生命的美好,与人交往的礼仪,洋溢的热情,十足的自信,满怀的激情,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感恩”。并重新审视了人生的价值意义。这一次的学习,就是我教育生涯中创新的开始。

我把在保险公司学到的新理念带到了我的课堂,于是我的课堂有了激情的歌声、争辩声、掌声……引来了其他老师好奇的关注,其他班学生的羡慕。

2008年我大胆尝试“杜郎口”自主学习模式,进行教法改革,创设了一个适合自己个性的课堂。随后在学区组织的“朗读教学”活动中,我以新颖的教学模式引起领导和全乡教师的关注。2009年,我在乡里多次讲公开课,如,《端午的鸭蛋》、《吆喝》、《云南的歌会》、《诗四首》等。5月份,在教学常规落实年活动中,受到教育局督导室郭从文科长、县教研室赵云芹老师、李明玉主任等领导的高度评价,教学反思予以推广。为此我归纳了以下几点课堂心得:

1、用激情点燃学生。要让课堂活,首先老师先要活起来。因为老师的激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所以我在整节课上,自始至终激情高涨感染他们,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也就生龙活虎,思维亢奋。

2、多鼓励和赏识学生。从讲台上走下来,到学生中间去。我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伸一下大拇指,拍一下肩膀头等等,都让他们有一种满足感、成功感和幸福感。在我的热情鼓励下,就连平时成绩很一般的贾海华、张赛赛同学也敢于发言回答问题,敢于上台造句和才艺展示,真的是出乎意料。

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看到全班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我陶醉了。

3、让每名学生都有事做。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同学桌对桌、面对面,还选出一名小组长,采取“兵教兵” 、“兵帮兵”、 “兵带兵”的方法,具体由小组长负责。记得有一次在讲《喂----出来》这一课划分层次时,各组出现了不同意见。学生们各持己见,力争说服对方。尤其是郭世勇同学据理力争,出现了1?50的辩论场面,在我的引导下,最后明确了知识点。但从他们的脸上我看出了快乐和满足。

4、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才艺展示。我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吆喝》一课中,我让学生选择喜欢的片段在小组内展示,此时,你再看有同学模仿吆喝的动作和声音,有说快板的(把水杯当快板),还有扮演乞丐的样子乞讨等场面热烈,令人回味无穷。在讲到《云南的歌会》一课时,同学们有表演民歌的,有表演舞蹈的,有谈感受的,再加上我及时鼓励性的话语,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张扬个性,战胜自我的舞台。

5、认真做好教学反思记录。刚刚尝试“杜郎口”教学,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课下我及时与老师们进行交流,以思进取。但更多的是课上同学们的个性张扬、美好积极的一面感动着我。课下我仔细回味认真记下教学反思,使我在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

随后,分别于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风采杯”讲课比赛;并于2010年11月在其他学区巡回讲课。我从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寻求学习的机会,任何一个进步的机会。虽然有时很累,但我却很快乐,因为我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在于我学了什么!一个高信息时代,再不学习创新,学生就会把我当古董一样瞧了。

三、将爱心传递

我经常教导学生要乐于助人,有颗感恩的心。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生活中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2010年9月14日清晨,我在京珠高速公路高臾至码马头段一处施工工地旁的草丛中捡到钱包一个,内有现金一千一百元,二代身份证一张,银行卡两张,存款储蓄单两张,名片若干张。当天刚下过雨,钱包被淋得湿乎乎的。我拿着这个钱包,心里琢磨:“失主丢了这么多钱和重要的证件,一定很着急。怎么样想办法把钱包还给失主呢?” 这时,我忽然想起钱包里有一张二代身份证,这应该就是失主本人的证件,上边写的是“湖南省隆回县桃洪镇××村1组24号,钱××。”  于是,我赶回学校跟同事说了这事,有的同事开玩笑道,老杨,你可发横财了! “我可不能要这个钱,发这个财,太昧良心了!人家失主该多着急啊,钱丢了倒还好说,证件丢了,到时办个什么事需要用时该怎么办呢?”我说。可是要想还回去,又没有什么便捷的办法。同事们在一起议论了半天,也没有结果。河北距湖南有千里之遥,又没有失主的其它联系方式,怎么样才能尽快联系到失主呢?没办法,中午下班,我回到家跟老公商量,老公说:“现在资讯这么发达,我们可以在网上发贴寻找失主,一方面还可以跟失主当地政府取得联系,也可尽快找到失主。”于是,我们俩分工合工,一个在网上发贴失物招领,一个查找失主当地政府的联系方式。不多时,就查到了湖北省隆回县桃洪镇人民政府的电话,按着电话打过去,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又查到了钱先生的联系方式。   不一会儿,钱××回复了电话,经过核实钱包内的物品,正是失主本人。钱先生说,对于这个丢失的钱包早就不抱什么希望了,没有想到,千里之外,还有好心人主动跟他联系,还要帮他寄回,他表示万分感谢。下午,我就通过出邮局把捡到的钱包和证件邮寄给了失主。失主承诺要重金酬谢并给我掉一个好工作,我都拒绝了。这对于我来说,也的确是举手之劳,也是想他人之所想的快乐。说起这件事还有一段亲身经历:

暑假里,我和老公去泰山旅游,回来途中把装有身份证、两张工资卡、一张名片,还有二十多元钱的钱包丢了,[莲山课 件]是一位邯郸矿院的大学生捡到后,按名片上的电话联系上了我,并如数奉还。那个大学生的善心一直感动着我,影响着我。如今,同样的事发生在我的身上,我也要将捡到的失物完壁归赵、如数奉还给失主,不求报酬。这也许就是 “爱心”的传递吧!多一些“爱心”的传递,我想我们的生活会因此变得更温馨和谐、幸福快乐!

体味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原来近在眼前,

不是为了享受物质生活,

而是为了精神上的幸福快乐,

我庆幸我选择了这样一个方式生活??将“爱心”传递!

教育系统劳模事迹材料二

xx四中教师xx出生于1963年3月,1983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87年华师毕业后被分配到xx中学任教。1988年,为了支持山区教育,xx毅然放弃优厚待遇回到xx县四中任教。22年来,xx老师扎根基层、爱岗敬业、默默奉献,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先后为高校输送毕业生1100多人,特别是资助贫困学生200多人累计金额超过10万元,社会反响强烈。今年5月18日以来,《楚天都市报》以《大别山师魂》为专栏连续大篇幅报道xx老师的感人事迹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连续报道他的先进事迹后,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全国优秀教师xx的事迹,感动着荆楚大地,被盛赞为“教育脊梁”、“师德楷模”、“新时期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

一、扎根基层,坚守清贫,用“爱”诠释人生。

xx四中位于蕲北山区张榜镇,一直是xx最薄弱的高中学校,服务青石、向桥、张榜、大同、檀林等几个贫困乡镇。xx调回时,xx四中只有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人,一直到1995年,学校才有第一栋教学楼,而教师一直住在砖瓦结构的平房里。因条件艰苦,待遇不高,20年间先后有数十名教师从四中调出。22年里,作为xx县屈指可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xx多次接到知名学校调动意向书,也面对多次知名企业高薪加盟的邀请,他都不为所动、婉言谢绝。22年里,xx四中先后换了7任校长,但xx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从事最普通的语文教学工作,最高职务也是做到语文教研组长。

就读于xx四中的,绝大部分是山区学生,其中贫困学生比例占到了40%以上,使学校在减免学费上“力不从心”。xx在xx四中工作期间,凡是有学生交不起或交不清学费,他都主动替学生交清或担保,主动为贫困学生提供生活费。最为可贵的是,不管是不是本班学生,只要遇到困难,xx都会予以帮助。22年来,到底资助过多少学生,到底资助了多少钱,xx本人并没有统计,因为他从不记账,也从不追讨。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其中贫困生汪洪奎,是xx重点资助对象之一。从念完高中、专科、本科到后来考上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近10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全由汪老师资助,学校知情教师说资助总额达到了7万元之多。“这是个很有上进心的孩子,他说他想做个学者,我就让他不要再在外面做兼职,沉下心来读书,以免分散精力。”汪老师谈起这个学生时,一改谈自己平时的低调,顿时眉飞色舞,眼睛发亮。据不完全统计,xx每年资助的学生约有10人以上,接受过他资助的学生累计达到210多名,总金额超过了10万元。

尽管xx的工资由当初的几十元到现在的2000多元,但因为大部分工资都给了学生,他的家人依然住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土砖房里,他本人租住在学校的集体宿舍,家里没有添置一件电器。他本人也近十年未曾添置一件新衣,唯一一套拿得出手的衣物还是他2001年被评为xx市劳动模范领奖时学校为他买的一套西服。2004年8月他到北京参加全国优秀教师颁奖时穿的就是这件西服。xx的妻子患有精神分裂症,小儿子中度智障。当他大儿子考上大学时,他依然囊中羞涩,是学友和亲朋们凑足学费把孩子送进了大学校门。xx参加xx县优秀政协委员先进事迹报告会,xx县移动公司赠他两部手机,他全部送给了在大学念书的贫困学生。

xx老师是我们优秀教师队伍中的杰出代表,他的最感人之处就是“坚守”:二十二年如一日,他坚守在山区,坚守在农村,坚守在基层,他坚守着奉献,坚守着信念,坚守在基础教育第一线,坚守着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从1999年我们亲耳聆听他“乐在山乡执教鞭”的先进事迹报告,到今天阅读他“坚守山乡22年”的新闻报道,xx一直是xx。无论是在全县交流发言,还是在全市巡回报告,无论是当选xx市劳动模范,还是被推荐为全国优秀教师,xx都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始终保持着平凡朴实的作风,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动,把自己有限的工资拿出10多万元来资助贫困学生200多人。父母为其取名“金权”,蕴涵着身处底层的贫穷农家对子女前途最朴素的愿望。然而他的行为、他的思想和他的人生选择却与他名字中的“金”与“权”背道而驰,他献身教育、扎根山区、坚守清贫,身上表现出来的纯洁与纯粹,动人心魄,感人至深。他辛苦着,奉献着,耕耘着,并快乐着,幸福着,收获着。他是清贫的,但他更是富有的,他无怨无悔,始终保持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人民”教师本色。

二、潜心钻研,笃学不倦,用“心”经营课堂。

xx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好教师,更是当代人民教师的一张“名片”。在他眼里没有一个差生,在他眼里老师就是一座桥,在他眼里语文是生活的基石。他在教育教学上勤于钻研、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教材教法,努力优化课程教学,他着眼长远、因材施教,教学生会说话、会读书、会写字、会作文、会做人。他总结的语文教学“四步法”让四中语文教师争相借鉴。他独创的语文课前“演讲一分钟”、“诵读一分钟”教学法,要求学生每天练一页书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奠定了学生坚实的人生基础。他以自己朴实的教学方法和骄人的教学成绩,使自己成长为了植根蕲北山区沃土的“草根教育家”。

教育理念“新”。理念之一:我眼里没有差生。xx说:“每位学生都有自尊心,一定要尊重他们。千万不能做‘树剥皮’的事,一旦被伤了自尊,孩子很容易破罐子破摔。就算不能成才,也一定要让学生成人。”曾经有一个女生,逃课打架,连续转了几个班,学校一度决定开除她。汪老师听说后主动提出:“给我1个月时间。”他耐心给这个女生做工作,并发现了她的书画才能。最终考上一所本科院校的她,专程回到母校,将一幅“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的书法作品赠给汪老师。理念之二:老师就是一座“桥”。汪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对教师角色的定位。通常我们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汪老师把自己比喻为“桥”,把身边的每个学生培养好,哪怕上不了好大学,也至少让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朴素的愿望里,体现出一种自觉的传承意识。理念之三:语文是生活的基石。“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无所不能。”“语文没有界别。”这些精辟的观点都来自于xx的亲身体验。他提出“厨房里煮出来的词语”(大饭桶、一刀切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自主探究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方法“活”。 xx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学生对他的课堂评价是“充满魅力”。他的“四部曲”教学法引人入胜。课堂预设、诵读理解、提问暗示、板书启发,这是xx课堂教学的“四步法”, 让xx四中的语文教师争相借鉴,受益匪浅。他说语文教学中,诵读是基础、是前提,对学生采取分类指导、分层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断加深对语文的理解。他的“三个一”教学方法新颖别致。为了让学生热爱语文、提高能力,xx每天课前组织一场即兴演讲、诵读一段“三字经”或“弟子规”,加上每天一页练字帖,让学生受益匪浅。演讲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诵读国学经典激发学生思想潜力和学习兴趣,练习字帖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能力。他的“三不一要”教学手段受到追捧。这就是不批评、不拖堂、不布置作业、上课要始终握着笔。因此,他的语文课总是与众不同。讲读课文必须预习至少提出一个问题,给学生提问时不给唯一答案,学生可以向老师发问等等,他说让学生手里始终握着笔便于写批注、做记号。高中阶段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理念,在xx的语文课上都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学生们说:“上汪老师的语文课,是一种享受。”

自身素质“全”。 “为师当勤奋。”这是汪老师一直以来的自勉。 他是一个学习型的教师。22年来,xx老师很少过星期天,房间一桌一椅一小灯是他最忠实的伙伴,见证着他为自己心爱的教育事业奋斗的过程。除了钻研文学和现代汉语,他还注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钻研哲学和历史,学习化学和地理知识。为了上好一节课,他翻阅几乎所有能接触到的资料。为了让课堂充满激情,他认真琢磨每一句课堂语言。为了弄清楚当前的热点问题,他多次跑华中师范大学,还不惜花费高额长途话费向母校的专家求教。他十分注重知识的积累,总希望自己是个各种知识的“杂家”从而成为语文教学的“专家”。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他知识渊博,博学多才,被xx四中的老师称为“活字典”。他是一个研究型的教师。他把语文和数学、生物、医学等有机结合,扩宽学生知识视野。他唯一的业余爱好就是收藏,烟标、扑克、酒瓶、请柬都成为他开展语文教学的载体和资源。他是一个创新型的教师。他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出上课不要抓的太多,不要准备给学生讲多少,而是要准备让学生接受多少。他主持的“开心国学”讲座已经举办6期,他倡导的“走进宋唐”语文兴趣小组吸引学生1200多人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xx把语文课堂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2010年,他针对山区学校“双差生”的特点,向校长建议创办“希望教育班”,由他来担任班主任,立志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人成才。他的人格尊严,他的责任意识,足以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感动。

三、推己及人,桃李满天,用“情”书写辉煌。

作为一个扎根基层的人民教师,xx充分发挥了他引导、示范、辐射的作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成绩。

科研成果丰厚。22年来,xx教育科研成果丰硕。他的《写出人物的个性》、《琵琶行》、《烛之武退秦师》等20多篇优秀教案、优秀案例荣获xx市优秀教案(案例)一、二等奖。他的教学论文《也说“比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几点尝试》等分别荣获全国教研成果一、二等奖,先后在xx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大赛和“屈原杯”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赛中获奖,4篇优秀论文被华中师范大学收入《新世纪全国语文教师优秀论文年汇》,同时荣获2006年度全国中小学获奖作文大全“最佳辅导教师奖”、全国中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征稿活动“优秀辅导老师奖”和湖北省第三届中小学生文学艺术作品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奖”,先后辅导学生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学科竞赛中获奖121人次。2004年,xx被中国社会经济决策咨询中心授予年度“教育成就奖”。

教学业绩显著。xx的执着与坚守、探索与创新,保证了他的教育教学成绩在当地一直位居前列,多次获得“期中、学年教学成绩优胜者”、“期中、期末总结训练批改优胜者”等。他对教育的执着、对语文的热爱,也养育了学生执着追求的精神。在汪老师的影响下,孩子们变得热爱语文、热爱写作,尽情描绘小说中才有的大场面。一个个童话发芽了,一朵朵小诗开放了,一篇篇科幻长篇诞生了。陈未鸣、张玉成等学生的诗文先后发表,陈卓彬参加全省第五届中学生作文竞赛荣获高中组一等奖。几年下来,他所教过的学生先后有1200多篇文学习作在《语文报》、《中国校园文学》等发表。2009年,他辅导3名学生参加“惟乐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暨湖北省中小学作文大赛,2人获奖,其中学生范绪枝的习作《拥有的和不再拥有的》荣获特等奖并获得湖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入会资格。

教育影响深远。xx四中的语文教学在全县享有一定的声誉,离不开xx老师。xx老师认为,教育离不开竞争。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在xx的影响和带动下,xx四中学习氛围浓厚、竞争意识强烈。他热衷于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主动请辞教研组长职务,让贤于年轻的语文教师。在他的帮助和指导下,徐利国、汪文华、王辉、许双霞等一批青年教师不仅扎根山区学校,还迅速成长为xx四中的教学骨干。作为xx四中语文组组长和当之无愧的带头人,他是全组教师年龄最大的,是名副其实的老大哥。在整个语文教研组,有竞争,更多的是合作,xx把对青年教师的交流、指导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做到了“有求必应”。老师讲语文公开课,他xx亲自做示范。青年老师刚从大学毕业,他主动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资料送给他们,为他改教案,说课。校长石珍碧说,四中语文组学习氛围最浓,教师学历全部达标,还有三个人在考研,这在全县开了先河,创造了一个奇迹,这是xx的功劳。四中语文组教师人人都是骨干教师,成为xx四中教育教学的“顶梁柱”。谈起xx,xx四中的一大批年轻教师都是敬佩不已、感念不已。如今,他更是“桃李满天下”,语文思想深深感染了他的学生。学生陈晓华在广州武警从事文书宣传工作,已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作品3800多篇;学生陈未鸣考上了公务员,现在在浙江省宁波市委宣传部工作,学生汪瑞林由于写作功底深厚,大学毕业后被《中国教育报》聘用为“招生考试”专刊编辑;学生吴绍先被《湖北日报》录用为“东湖”副刊编辑;学生田涯大学毕业后被湖北省长江出版集团聘为责任编辑,学生陈卓彬现在已经是上海阳狮广告传媒副总经理等等。

正因为如此,xx也多次受到各级党政、教育部门的表彰和奖励。他连续12年被xx县授予“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廉洁从教模范”等光荣称号。2001年,xx被xx市委、市政府评为xx市“优秀教师”、xx市“劳动模范”;2003年被xx市政府评为“三十佳教师”;2004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骨干教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5年被评为xx市“师德标兵”;2006年被评为“xx名师’。2006年12月,xx当选为xx县第八届政协委员。2010年5月,他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被教育部新闻办公室、《中国青年报》、《中国教师报》联合授予“全国优秀助学工作者”光荣称号。李长春、刘云山、刘延东等党和国家*,省委书记罗清泉、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李春明、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张昌尔等领导对他的事迹作了批示,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先后召开xx先进事迹座谈会,把学习宣传xx先进事迹活动推向了深入。

正如央视评论所说:山乡教师的守望,山里娃娃的希望。因为有爱,所以坚守。有爱心才有教育,有奉献才有师魂,有坚持才有伟岸,有责任才有守望。xx以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完美的实践了华师所提倡的“博雅、博爱、博学”三博教育,用自己的行动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活生生的典范,将感召更多师范生扎根基层、奉献农村教育事业。他献身教育的崇高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关爱学生的大爱情怀、甘于清贫的做人风范和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永远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学习。他不愧是给人道义感、给人精神力量的优秀教师,更是我们现在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