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自然科学小故事【1】
海参和海胆是一对好朋友。这一天,他们在海底散步,看鱼儿象鸟儿一样游过,看海草象树叶一样摇摆。
海胆说:“参,你看这朵珊瑚多漂亮!”
海参说:“是啊,珊瑚后面还有一只触手呢。”
突然“呼”的一声,一只触手伸过来,卷住了海胆!海胆这才发现那是一只躲在珊瑚后面的乌贼,吓得惊叫:“参,救我!”
乌贼触须用力,结果被海胆刺痛得松开了。海胆掉下来,海参说:“胆,快跑!”
海胆躺在海底说:“我受伤了,跑不动。”
哎呀,这可怎么办?
这时,乌贼扑了上来。海胆说:“参,别管我,你逃命去吧。”
海参说:“抛下你逃命,这还算什么好朋友?”
在乌贼扑过来的一刹那,海参噗的一声,吐出了内脏!乌贼立刻抓住飞来的美味,大嚼起来。
海参急忙背起海胆,逃进了海洋医院。
经过海马医生的检查,海胆受的是轻伤,海参却受了重伤。海参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海胆问海马:“医生,海参受的什么伤?”
海马医生说:“它把内脏都吐出来了,现在肚子里什么东西都没有。”
海胆大吃一惊,“啊?没有内脏,还能活吗?”
海马医生说:“对于大多数海洋生物来说,是不能活的,不过……”
不过什么呢?海马医生没说完,就赶去治疗别的病人了。海胆在海参的病床边哭了,它说:“参,为了救我,你舍弃了自己的内脏,舍弃了自己的生命,你太伟大了!虽然你的生命快要结束了,但在这短短的日子里,我会让你活得象个皇帝!”
海胆无微不至地照顾海参,洗脸、擦身、倒尿盆。海参不能自己吃饭,海胆就先嚼碎了,再一小口一小口地喂到海参嘴里。
每当夜深人静,海胆就跑到医院外面,偷偷地哭泣。“参啊参,无论我如何努力,都不能挽救你的生命啊!”
很多病人都说,海洋医院一到晚上就闹鬼。
终于有一天,海胆在哭的时候,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胆,什么事这么伤心?”
海胆回头,大吃一惊:“参?你应该死了,海洋医院果然闹鬼!”
海参做了个健美姿势说:“我的病好了,多谢你的照顾!”
海胆不相信,“这不可能,你没有内脏!”
海参拍拍肚皮,“我们海参有一项绝招:吐出内脏,还能长出来!”
海马医生给海参拍X光,海参的肚子里果然有内脏!
海胆拍着海参说:“参,这个绝招什么时候也教教我呀!”
“没问题,”海参说,“我还有一个好消息:乌贼老是拦路抢劫,被梭子蟹警察抓住了!”
海胆仰望月光荡漾的海面,激动地说:“朋友痊愈,坏蛋被抓,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结局吗?”
小学自然科学小故事【2】
世界上第一支蜡烛可能是一根蘸了油脂(动物脂肪)的小树枝儿。
后来,人们发现用蜂蜡可以制作蜡烛,这种蜡烛的气味更好闻,而且由于它可以燃烧尽而不滴蜡油,所以清洁干净。不久,又出现了用鲸脂制成的鲸蜡,这种蜡即使在夏天也不会软化。
19世纪60年代,从石油中提炼出的石蜡受到人们的欢迎。现在,制作蜡烛的最常用的原料仍然是石蜡。
生产蜡烛的机器是蜡烛机。人们先把棉或麻做成细丝然后编拧成烛芯,并涂上化学药品以控制其燃烧速度。再把原料石蜡等放在锅中熔化。然后,在蜡烛模具里放入烛芯,把熔化的石蜡油浇注到模具中,必须保证凝固后无空心,浇注次数一般为3~5次。对模具进行冷却后从中取出制好的蜡烛,然后修剪烛芯,进行外表装饰。最后人们将成品蜡烛进行包装,打包待运。
你知道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黑烟、无灰尘、耐燃烧、亮度大的蜡烛,驱蚊蜡烛,香味蜡烛,工艺蜡烛,音乐蜡烛,彩色火焰蜡烛等形形色色的蜡烛也应运而生。
小学自然科学小故事【3】
新年又到了,家里买来许多各种各样的糖果招待亲朋好友,希望新的一年甜甜蜜蜜。那么,糖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
糖是一种天然产品。它源自两种植物:甜菜和甘蔗。到底一块小小的方糖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下面我们就以甜菜为例来看看糖的制作过程吧!
1。【甜菜采集】甜菜喜欢温和的气候,糖分就储存在甜菜的根部。
2。【制糖厂】收割下来的甜菜被送到制糖厂,工人是在厂房里提炼糖的。
3。【把甜菜切成小片】甜菜洗净后被切成小片,然后用热水浇淋,糖分便溶解在热水中,成为“糖水”。
4。【纯净的糖浆】清除杂质后的“糖水”,送进锅炉里煮沸,大部分水分被蒸发掉,糖水就变成了浓缩的糖浆。
5。【成千上万的结晶体】为了使糖浆结成晶体,首先要把糖浆倒入一个特制的锅炉里,然后加入一些极细小的糖块,这样便会形成无数的糖结晶体,但是,加热糖浆的温度不能过高,要不会变成焦糖了。
6【脱水】充满结晶体的糖浆经过一个高速转动的筛子,结晶体就会与水分离,水分从筛子的小孔里流走,结晶体留在筛子里。
7。【粒状还是粉状】糖的结晶体颗粒经过筛选大小后分别被制成糖霜、细白糖和方糖,在制造方糖时。在制造方糖时,工人把又湿又热的结晶体放进一个个小模子里,经过烘干,结晶体就便成立糖块。
8。【包装后出售】糖块经过包装处理后,就会送到商店出售。
小学自然科学小故事【4】
的绿色景观。那是一种巴掌大的绿叶,层层叠叠、密密匝匝地笼盖了一切,时而平铺直叙,时而起伏高耸,伸展出数十数百英里去。不到冬天的枯叶季节,你就休想见到大地的真面目,你能够看到的只是无边无涯密不透风的绿叶遮盖。
可是,你一定不会想到,形成这个北美奇观的,竟是一种东方藤蔓。
那还是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前来参展的日本人,带来了他们家乡的葛藤。日本人带来葛藤的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在博览会日本馆的庭园凉亭上面,做一点小小的装饰。这个主意果然不错??盛夏的克栋开着串串紫红色的花朵,使得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甜甜的葡萄般的香气。
也许,正是一阵阵的香风,吸引了一些前来参观的苗圃主人的目光。驻足在这个环绕着美丽藤蔓的日本凉亭前的众多美国人中,出了那么一个好事之徒,偷偷地指下一个芽头,回去喜滋滋地培育出一株小葛藤来。
不过一两年工夫,葛藤的名字已经出现在美国南方苗圃的销售目录上了。它被介绍为一种凉棚植物。
进入 20 世纪以后,葛藤的庭园观赏植物的身份忽然发生了变化,起因十分偶然??仅仅是一个退休的植物学家带了三棵葛藤幼苗回家。这名退休植物学家名叫拍利斯,买回来以后,他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种植,最后还是接受了妻子的建议,种在家里的垃圾堆旁,以期葛藤能够帮助他们遮盖那堆不雅观的垃圾。
一年以后,不仅那堆垃圾不见了,还有邻居的篱笆等等,都消失在葛藤茫茫的绿叶之下。正因为这一次的葛藤是满地铺开的,所以,它不仅显示了自己神奇的生长速度,还终于有机会道出自己的其他优点。柏利斯发现,葛藤几乎是一种活的饲料储存。牛也吃,羊也吃,鸡也吃,猪也吃。由于葛藤生长迅速,怎么吃它也不在乎,几乎是边吃边长,边长边吃。仅仅八年之后,柏利斯发现自己那三棵小苗,已经覆盖了整整 35 英亩的牧场!
消息传开,葛藤顿成传奇。它被誉为 20 世纪最神奇的植物之一。它当然立即受到美国农业部的关注,经过观察研究,发现葛藤可以在极其恶劣的土壤条件下生长,在生长季节无需施肥照料,适应性强,一英亩可以产出两吨饲料。 1916 年,美国的奥本大学还得出这样的研究结果:葛藤是有效的绿肥。在葛藤覆盖过的土地上,饲料和庄稼都有明显增产。
正在这个时候,又戏剧性地出现一系列的历史偶然,对美国葛藤种植的扩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首先是普遍出现的虫灾摧毁了大量美国南方的种植园,接着又是经济大萧条的打击,压低了农产品价格,以致农民无利可图。这些都导致了大片的农田撂荒。前头一撂荒,后面跟着就是水土流失。
于是, 1935 年美国成立了联邦土壤保护委员会。这个保护土壤的专职机构成立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推广速生的土壤覆盖植物以保护水土。具体说,就是种葛藤了。其后的五年中,仅仅美国联邦政府组织的苗圃就培育了 8400 万棵葛藤幼苗。"成千上万的专职人员被派赴南方,从事种植葛藤的工作。农民只要是在自己家的荒地上种葛藤,每种一英亩就可以获得八美元的补贴。到 1940 年,仅仅得克萨斯一州,就种植了不下 50 万英亩的葛藤。
于是,葛藤上了头条新闻:"屠杀植物入侵美国"、"南方又打了一仗……可惜,又输了"。美国人当然也不肯放过这个幽默的好题材,有人夸张地宣称,葛藤的生长速度是每小时以英里计;种葛藤的最佳方式,就是栽下去扭头就跑,以免给它追上。还有人开玩笑地说,假如你想种葛藤,一定要在半夜种,白天种有危险,因为邻居看到了没准会向你扔石头。 1954 年,美国联邦农业部已经把葛藤从推荐植物的名单上勾去。到 60 年代,当年致力于研究如何培育葛藤的联邦农业部门,已经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转向研究如何控制和消除葛藤了。经过长期的努力,花费了巨大的财力人力之后,在 70 年代中期,据说葛藤已经被限制在 8500 英亩的面积上,这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绩了。
这时候,人们才有了一点心思,回过头来忽然想到,葛藤不是从日本来的吗?那么,"葛藤在日本"的故事又是怎么样的呢?
据说,经过一番考证,人们发现,在日本,葛藤从来就不是一个灾难。葛藤在日本不仅是最受喜爱的野生植物之一,还是上百万的产业??葛藤的花枝茎叶芽在日本据说样样有用,尤其是葛藤巨型的块根,可以做成交粉,还可以做成类似豆腐的吃食。葛藤的块根一块可以重达 300 磅,一英亩可产 10000 个块根。听说在美国葛藤成灾,日本人居然觉得不可思议。于是,有日本商人提出以一磅一美元的价格,向美国人买葛藤的块根,可是没有人接茬。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美国再也没人肯开一个葛藤农场了。
可是,自从看到葛藤的第一眼,我就自然想起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得干丘万壑的中国土地。
小学自然科学小故事【5】
听说狗经常把舌头伸在外面是因为它的汗腺长在舌头上,所以它要通过吐舌头来排汗。我在电视上经常看到蛇不论热不热都把舌头吐来吐去,这是为什么呢
你观察得很仔细哦!蛇老吐舌头是因为它的视觉很差,要靠嗅觉来寻求猎物和辨别环境。它的嗅觉器官并不是鼻子,而是那条又细又长、顶端分叉的舌头。空气中细微的气味粒子就被沾到舌头上,然后它把舌头缩回到喉咙附近,那里是蛇的“气味分析室”,再清淡的气味也逃不过“检查”哦!现在,你知道了吗?
小学自然科学小故事【6】
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它的视力很弱,很怕光。白天,它们倒挂着睡觉;到了夜晚,才飞出来捕食蚊子、飞蛾等害虫。
蝙蝠飞翔时,忽高忽低,往来穿梭,却从来不会撞到障碍物。即使是一根很细的电线,它们也能灵巧地避开。对于蝙蝠的这种能力,科学家感到很诧异。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为了揭开这个谜底,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小铃。他们把一只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房间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小铃一个也没响。
科学家又做了以下两次实验:一次塞住蝙蝠的耳朵,一次封住蝙蝠的嘴巴,让它在房间里飞。结果,蝙蝠四处乱撞,铃声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实验证明:蝙蝠飞行时,能灵巧地避开障碍物,靠的不是眼睛,而是耳朵和嘴巴。
原来,蝙蝠在飞行时,一边飞,一边从嘴巴里发出一种超声波。这种超声波,一碰到障碍物,就立刻反射回来;蝙蝠听到了,就迅速作出反应,避开障碍物。它们凭着这种方法,不但在黑夜里可以自由飞行,还可以捕食小生物呢!所以,人们称它为“动物中的雷达兵”。
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雷达。飞机里装置的雷达,在夜航时,就像蝙蝠的嘴巴和耳朵能发出电波。这种电波,遇到了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机师便可从而接受到障碍物的影像。有了雷达,飞机就能在夜里安全地飞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