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是何意?
-------朱熹《观书有感》新解
文/昆仑lsm
《观书有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诗人朱熹的《七绝》小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小诗题为《观书有感》,然而,全书除题目外,无与书有关字词。故此,千百年来对此诗的解读很多,都没有与读书联系起来,仅就字面解读,没有真正理解作者写作手法和主旨,不能说不是一种误读和缺憾。因此,笔者认为有重新解读的必要,还词此诗的本来面目。
请先看原诗和注释:
原诗: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①一鉴②开,
天光③云影共徘徊。
问渠④那得清如许?
为⑤有源头活水来。
原诗传统解释: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②鉴:古代的镜子。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③天光: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徘徊:移动。
④渠:这里指方塘之水;那(nǎ)得:怎么会;那:怎么的意思;清如许:这样清澈;如许:如此,这样。
⑤为:因为;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
上述解释显然不到位,没有抓住作者的写作特点和主旨,因而存在三个问题没有解释清粗:
1. “方塘一鉴” 何指?与书有什么关系?
2.“天光云影”与书有何关系?
3.“源头活水”何指?
这三个问题是理解这首小诗的逻辑(诗脉)主线。众所周知,这是一首阐述读书哲理的小诗。既然是阐述读书哲理,哲理在何处呢?
首先应该肯定,作者是位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和诗人。他的抽象逻辑思维严密,形象思维丰富。
其次,应该弄清作者写作的时空背景。作者写作的时空背景应该是:读完一卷书后,解决了不少因难问题,心境大开,走出书斋,一眼看到了方塘荷池,池水清澈,天光云影。于是,突发联想,即兴吟成这首小诗。
最后,要弄清这首小诗的创作艺术手法。笔者认为,小诗全篇采用借喻笔法。“方塘”借来比喻书:书是方的,形似;“鉴”(镜子),借来比喻书本知识:镜子能照见自己的形象,读书能使自己明白事理,心里豁然开朗;“天光云影”,顺理成章借喻书中知识;“渠”明指流入池塘的流水,借喻进入大脑的知识;“源头活水”明写池水的源头,借喻知识的出处---书本。
这就是这首小诗要表达的形象意义和读书哲理。可见,全诗构思缜密,逻辑严谨,诗脉清晰,无一废字,物象借喻恰如其分,哲理明晰,叹为观止。同时,也体闲时了诗人严谨的逻辑思维、丰富的形象思维和高超的艺术手法。
综上所述,小诗的意义如下:
半亩大的方塘池水就像一本书,书中的知识如同镜子一样清澈的池水,那精彩的部分又像“天光云影”在我脑海中徘徊。如果问,知识为什么像渠水那样清澈呢?因为它有像渠水一样的源头活水---书---滚滚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