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借米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精选三篇)

思而思学网

子路借米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篇一

相传,一天孔子要派弟子颜回前往范丹老祖那里借粮。弟子子路主动请命,要替师兄颜回去执行任务。孔子明知子路定是白走一趟,但为了教育他,让他试试也好,就答应了。果然,子路兴致勃勃而去,十分恼怒而归。

为什么老祖不与借粮呢?子路愤愤不平地说:"那范丹老儿好是无理,请我答问,说是答上来马上借米。可我对答如流,他却失信不与。"孔子说:"老祖问了些什么?你又是怎么回答的呀?"子路自信而委屈地说;"他问我世界上什么多?什么少?什么喜欢?什么恼?"这太简单了。我马上回答"星辰多,日月少,娶媳妇喜欢,送殡恼!这是谁都知道的呀!"很多同学听了也报以掌声以示赞同。只是颜回满脸羞涩不语。孔子并不评论,只是再令颜回重新前往借粮。大家面面相觑,疑惑重重,不知颜回能如何胜利复命,拭目以待。

不久,颜回借来七架米山交令。师兄弟们兴高采烈,佩服大师兄的本领!孔子也喜颜悦色地对颜回说,你给大家说说是怎么借了粮来的?师兄弟们拱手洗耳,欲长见识。颜回上前一步,向老师孔子施礼后,不慌不忙地汇报说:"老祖并无新题,还是相问徒儿什么多?什么少?什么喜欢?什么恼?"又接着说:"我回答老祖:小儿人多,君子人少,借时喜欢,还时恼。老祖听了,拂髯而笑,指示开仓与粮,就这样。"孔子看到大家都听清了颜回的话,并不指教,留下思考让弟子们醒悟……

看来,人有高下,重在觉悟!同一试题,用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语言来答,效果大不相同。就子路负米一事,告诫我们:首先要用感恩之心对人,要明白求助之人的期望和担心。只有用"好借好还"的"心"相"与",才有"借着不难"的结果。其次,学问和聪慧,终究要借以思想品德才能得到发挥。人品第一,学问次之;学会做人,才能做事。

子路借米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篇二

传说在周朝春秋时候,鲁国有一个孩子,名叫仲由,字子路,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出名。

子路是个孝顺有担当的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这些品质。老话说,从小看大三岁看老不是没有道理的。

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子路负米的故事,行孝要趁早

为了填饱肚子,他经常跟随父母到山上挖野菜、吃粗粮,采野果充饥。子路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可是,他担心父母亲营养不够,身体多病,不能经常吃野菜,怎么办呢?那时候,他的家离集市很远,想要买到米粮,需要走百里的路程。

他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饭,常常把黍薯背到百里之外的地方换成大米,再从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来。子路不怕苦,不怕累,冬天,刺骨的寒风阵阵吹过,子路单薄的身子在风中颤抖,不知道在冰雪上摔倒多少次。脚冻僵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把手放在嘴边暖暖,然后继续赶路。夏天,炎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子路背着米,走在路上,汗水湿透了衣襟。遇到下雨时,子路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米袋被大雨淋湿。

即使如此艰辛,子路也毫不在意。他想:“只要父母亲能吃到米,再苦再累,我也不怕!”当他看到父母亲吃着香喷喷的米饭时,子路的心里开心极了!

子路负米的故事,行孝要趁早

就这样,不论刮风下雨,不管酷暑严寒,子路始终坚持着去百里之外背米。他的孝行在乡亲们的口中流传着。后来,子路长大了,楚王敬佩他的德行,欣赏他得才识和人品,请他到楚国做了官,并赏赐给他万斗的米粮,上百辆马车。每次外出跟随的车马有一百多乘,给他赏赐的米粮数也数不清。

子路有了高官厚禄,地位名望,过上了衣食丰足的日子。遗憾的是,这时候,他的父母亲已经过世了。每当子路思忆起父母,回想到过去艰难的岁月时,他都会忍不住流下眼泪,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

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用现在的话说:你侍奉双亲,父母活着的时候可以称得上最大的孝心;父母亡故后,你又能时时怀念她们,你真可以说是个大孝子了!

子路负米的故事还被写进《二十四孝》中。这个故事提醒我们,侍奉双亲应当趁他们健在的时候,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足,都应当尽心尽力。如果想等条件好了再奉养父母,那时他们很可能就不在人世了。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行孝要趁早,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

子路借米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篇三

寒假里,我看了一些中华美德传统故事,其中对《子路借米》印象特别深刻。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常年靠吃粗粮野菜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家里却没有。子路想到只要翻过几座山到亲戚家借些米,就能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于是,年幼的子路翻山越岭,从亲戚家背来了米,看到父母吃上了米饭,他忘了疲劳。你看子路多么

读《子路借米》有感 本文内容:

寒假里,我看了一些中华美德传统故事,其中对《子路借米》印象特别深刻。

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常年靠吃粗粮野菜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家里却没有。子路想到只要翻过几座山到亲戚家借些米,就能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于是,年幼的子路翻山越岭,从亲戚家背来了米,看到父母吃上了米饭,他忘了疲劳。你看子路多么孝顺,为了父母能吃上几口米饭,小小的他哪怕翻山越岭,荆棘遍地,也不怕;哪怕遇上野兽,他也无所畏惧!我们不该向他学习吗?

(一)、幼儿讲子路借米的故事演讲稿(三篇)

(二)、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历史故事(两篇)

孝顺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传统美德。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连孝顺都不会,很难想象他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而且我们不仅仅要孝顺父母,也同样需要尊敬别人的父母。还记得老师上学期教过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想我需要反省自己了,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就不该让父母来帮我做,比如,不该让妈妈帮我打扫房间,不该让爸爸帮我收拾书包,不该让爸妈帮我整理书柜等。另外,我还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呀,比如扫地,拖地,洗碗,做饭等,不过要做到孝顺可远远不止这些呢!

我一定说到做到,孝顺二字会印刻在我的心里,并付诸行动!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