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一)

思而思学网 2024-01-15 13:42:08

 昨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首先,科学家于敏为我们国家研究原子弹的决心和时间让我惊叹。研究原子弹,那时,就连欧洲列强也需要五六年,我想:那我们国家就得需要个十年八年才能研制出来吧,谁曾想,我们国家只需要二年零一个月就研发出来了,真伟大!因为于敏年事已高,所以他的儿子来帮他领奖。

第二座奖杯献给了外交官朱敏才和妻子孙丽娜。他们在退休后没有选择在北京享受悠闲的生活,而是去遥远的贵州省支教,教授那里的学生英语知识。他们支教了五所小学,在第五所小学支教时,朱敏才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却染上了重病,卧床不起。他们的举动让我敬仰。

其余的奖杯都给了各个领域的人物,他们是以“炎黄”的名义济贫扶困三十年的张纪清,他的善举,涓滴见沧海。爱子心无尽的陶艳波是与儿子同桌十六年的妈妈。忠诚印寸心的新疆警察木拉提,置生死于不顾,为新疆的平安奉献自己的一腔热血。一心一意为麻风病人提供治疗的医生肖卿福。精心照顾卧床父亲十三年的诗人朱晓晖等等。 他们虽然事迹都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勇于坚持,无私奉献!

他们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也感动了我。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发扬,去学习,去坚持,我们要成为一个有爱心,有仁孝的好少年!

2015看感动中国观后感

在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有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有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有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张纪清。

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