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的呐喊读后感怎么写

思而思学网

《生命的呐喊》属于课外文学名篇解读与中学生的人文素养系列丛书。这套丛书由8本书构成,是国内文学和语文教学论方面的知学者优势互补,为中学生提供的"青春读书课"。

生命的呐喊读后感怎么写1

今年五一前夕,我省著名女作家,《趟过男人河的女人们》作者张雅文女士,来我校为学生作报告,我虽未能到会聆听,但老公为我买回了她所写的传记文学《生命的呐喊》,这部传记文学,以真实坦诚的心灵记述了作者的传奇经历,凸显了中国人顽强奋斗的意志,展现了在特殊环境下超越个人命运的坚强信念。

张雅文《生命的呐喊》写的是自己的人生历程、心灵历程,是一个女性的成长史、一个人的奋斗史。

张雅文出生在东北只有一户人家的山沟里,小时候为了跑到离家10多里远的学校去读书,她独自一人跋涉在野兽出没、风雪弥漫的山路上,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难困苦。小学毕业后,她进入体校,成为一名滑冰运动员,并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 35岁时,她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进入作家的行列。为了写报告文学《玩命俄罗斯》,不懂俄文的张雅文背着皮夹克和旅游鞋闯到俄罗斯当起国际倒爷,用挣来的钱作为自己的采访费用;为了写《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已经55岁的张雅文又闯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比利时;为了维护自己的著作权,她走上漫长艰辛的维权路……

她完全依靠自学和在写作中学习???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她采访写作过程中,那些人物的品格又反过来锻造、升华了她的品格,促进了她自身人格的健全和完善。这是一种神奇的双赢。

《生命的呐喊》饱含激情地表现了作者历经曲折而永不言败,屡经生死磨难却对爱情和理想坚贞不渝的精神状态。张雅文性格中最鲜明的一点就是抗争意识,对于环境、社会、命运的挤压乃至压迫进行顽强的抗争,为尊严、人格、自由而抗争。

身上的伤口,心灵上的创伤,她并不掩饰,她用一种亲切自然的语调来讲述历史、回忆人生、检讨过去的生活。对苦难中美好而伟大的人性的揭示,对不屈不挠、不甘平庸个性的描述,对一个善良执著女性的挣扎奋斗,对艰难中家人的相互厮守,对同事朋友间那种难得的真情,让我感动。

张雅文又总是百折不挠笑对人生。她给人的印象是,脸上总是带着热情爽朗的笑容,这本书前面收集的张雅文的近30张照片中,每一张照片上都带着很阳光的笑,有谁会想到这个总在笑的女子曾经历过那么多的坎坷和磨难。

正像作者自己所言:“我这一生就像一面镜子,它折射出的不仅是我个人的经历,还有我身后深邃而广阔的背景。”张雅文用自己的经历书写了今天中国文学的一个真实的童话,她的经历折射出一个时代和民族的沧桑磨难,贯穿全书的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重和发扬的。

生命的呐喊读后感怎么写2

首先是惊讶于影视圈内的一些“潜规则”:良知的泯灭、人性的扭曲。雅 文老师真诚、善良、单纯的对待他们。而换来的却是相反的态度。可知社会的阴暗;可知有些人为了利益是不管不顾的。也映射出了普通人在这种情况下的无奈与悲凉。而这些更加坚定了我们要多多的经历生活,以智慧、理性的心去解剖人性与社会的暗角。而了解这些仅是为了自己能够有尊严、有希望的活下去。

原来这种侵权改编的行为比比皆是?为什么?我一直认为只要自己真诚的对待别人,那么换回来的必定也是真诚。就算换不回真诚在某一天他们也会“良心发现”。然而不是,他们是一条道走到黑,他们死不悔改,错了还在为自己错的行为进行错的狡辩……

您是一个“小学生”,您也被人低看过!您也因此伤心、难过、绝望过….可最终您还是战胜了自己不是吗!这是多么的使人感到振奋啊!

为您文学创作的执着而感动!您那时已经六十多岁了,仍然在以生命来捍卫着自己的权利、尊严。更是坚持不懈的继续创作,而且您还认为这正是在事业的高峰期呢,这种精神超越了年龄的界限,超越了文学本身!

又一次的赴比利时是欣慰的,这也彰显了您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珍贵的品质。只要努力付出成功会属于自己,只是这个付出真的好艰辛啊!

进入童年,看到雅文老师的母亲在父亲被抓后,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孩子艰难的活着。尤其是那个夜晚面对着一帮胡子时的焦急、害怕与无奈,还有等待父亲回家的那个月亮好大的夜晚……我真的觉得一个母亲的不容易,况且母亲只有一只眼睛。我的泪水不由自主的流满脸颊。

忘不了那只大黄,不!应该是两只大黄,它们是忠实无比的“家庭一员”。在当时的那种情景下,我能理解抛弃它的不舍与无奈。

很欣慰父母一家子搬离了大山,这是命运的转折点。然而又一次的搬进了大山,不过在那个小女孩第一次出去时,那种大城市里的一切“神奇”都已经深深的在她心里扎根并难以忘怀。便有了以后每天来回二十多里地的艰辛与执着。而在那个漫长的充满危险的道路上为什么还那么高兴那么无忧无虑的蹦着、跳着一路往学校奔去。从小受的苦难怕是我们这代人一辈子都受不完的。在这大好的年代里我们每天慵懒、无知、还嫌不够幸福的活着,即使偶尔遇上了一些小困难便会怨天尤人。从不知道也不能够努力的去克服!

看到那两件可怕的事情,尤其是第二件。我还能说什么呢?无语了!心在随着情节的发生越揪越紧,越来越痛。最后好在您没事了,勇敢中带着机智!

看完童年最使我感动的是妈妈,她用那一只眼睛注视着女儿上学的漫长的充满危险的道路,注视着远方,尽管妈妈看不清太远。几个细节:妈妈给女儿在上学的路上备上一双干爽的鞋;妈妈不知在什么时候给订好的图画本;那玉米疙瘩汤……这些细节在散发着妈妈的温暖。妈妈在什么年代都是最伟大的,用她那无私的爱来呵护着孩子。(不过需要承认的是:也有不好的妈妈,她们养孩子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养老用的。她们不懂的怎样去教育孩子,不懂的去用爱点亮孩子,任其发展为各种各样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

在雅文老师怀孕期间,不光要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恐惧。还要受到一些“”的恐吓、骚扰……我对文革一直不是很了解,可是我看到阿姨的老公被抓,被批判,我好气愤,就像阿姨说的“荒谬的时代是没有人性可言的”。文革竟是如此害人,今天上微博也同时看到王斌老师的《六六年》就是讲述文革时期的事情,他说文革那时带给他的苦难让他有了思想的觉醒!

从运动队转业回家。您看到自己的同学坐在高中的教室里准备高考呢,您却永远都没有这个机会了。(这种心情我也有过,我初中毕业就去服装厂打工两年,又回学校上中专,现在已经上班并在周六日上着成人大专教育。每当我回家看见我的那些同学们在上大学的上大学,考研的考研,我那时自卑、羞愧极了。我开始后悔自己没有好好上学,而我那时候并没有什么文革的阻碍,完全是我幼小的无知,我家在农村,父母也觉不出上大学的重要性。)但是即使是这样,您也开始发奋的自学,“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我也应该向您学习。

接下来开始进军文坛了。您是以一个运动员训练时一样拼命的劲头来开始创作的,而且一拼就是二十年。这期间的努力给我的振奋很大很大!为此您每天像着了魔一样心中时刻想着小说构思,还闹出一些笑话……我便越发感觉到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有如此用功、肯吃苦甚至是把整个的生命都压在一番追求上进的人了。也包括我在内,我的最大缺点就是惰性总是在支配着我,为此也痛恨唾骂过这该死的本性!

那时候好像一切的想法都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不“个人主义”的帽子就会扣到自己的头上。但那时候的人性是多么扭曲!想一下现在:现在人人都是为自己,都是个人主义分子。甚至还有些个“真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人还真把它奉行为自己的处事原则。

在雅文老师的成长过程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虽然道路艰辛,但也总是有那么一些好人在起着关键作用,好人必定还是多的。所以我不会失去对人性真、善、美的向往,不会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苦难对您来说反而给了您很大的帮助,但您又说到苦难并不总是成就辉煌。是的,我赞同,苦难未尝不是好的,但这也同样要看是在什么样的人身上发生的苦难,如果他是一个不屈服、不退缩、个性极强的人那么苦难在他身上就会转成正面的动力,反之则会真的毁灭。尤其是一个从小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想要成功,不光是需要毅力与勇气,还要有聪慧的头脑,还要有善良、温和的性格。就说雅文阿姨:从上小学就一直是第一名,工作之后又一直是记账标兵,劳动模范……这些都极为重要。

创作转折点??奔赴俄罗斯。47岁的您开始去独闯当时极为混乱、危险重重的俄罗斯。我的眼前立刻浮现出一个并不是很年轻但是眼神坚定、内心无畏背着皮夹克与旅游鞋的普通而又伟大的女人。她穿杂在人群之中,她孤身一人,她语言不通,她甚至是卑微恐惧的。可是她就这么一路的走来了。她经历了七天七夜只啃黑面包就连西瓜皮都吃光了的世界上行程最长的列车旅途。但是她智勇双全,没有什么能够压倒她那内心的崇高。这样的一个女人,一个我的长辈,我的阿姨,我怎么能不感动啊!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