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读后感500字【四篇】

思而思学网

岳阳楼记读后感500字1

《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所作,是古今传诵的明文.

文章分叙事、写景、议论三部分.作者在略叙作文原因后,用浓墨重彩描述了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景物,通过写环境变化反映人们的心情:当春光明媚,花草芳馨的时候,人们变得喜悦兴奋,忘记了忧伤,沉醉在景色之中;当乌云密布、细雨连绵的时候,人们变得伤感悲痛.最后,作者借“古仁人”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我的感受是:人们只因环境变化而心情变化,丝毫没有把国家安危放在眼里.就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样,应该时时刻刻惦念着国家,以国家大局为重,无论是在京城,还是在遥远的地方,只要有这颗爱国之心,就一定能够打败敌人.如果人们对国家都不管不顾,那么由谁来抵抗侵兵?由谁来出谋献策?由谁来力挽狂澜?没有了民众,这个国家也就没有了意义.当国家有了危难之时,有力出力,有计献计,为国家担忧,为国家殚精竭虑.当国家太平之后,就可以和举国上下所有的人们一起欢欣,一同庆祝.那是,也许更觉得逍遥自在.学习也是一样的.只有付出全部精力去学习,才能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十分有效果.等学完之后,再放下心来玩,难道不比提心吊胆地玩好吗?

《岳阳楼记》主要告诉我们一个臣子应该心系国家,从而折射出应该如何学习.我也要学习这种精神,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玩耍次之,才能学得扎实,玩得开心.

岳阳楼记读后感500字2

《岳阳楼记》中第一段主要叙说本文写作的原因和当时的背景。第二,三,四段多为写景,从中渗透出作者的情感。第五段是最为打动我的一段,它多为议论,其中表现作者的思想和远大的报负。

第五段中,作者揣思“古仁人”的思想,从他们身上借鉴出一些思想和理论。我从中感悟到,作为*的中学生是否应该学习“古仁人”一样,志存高远,在成功与挫折前面保持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良好心态。

在今日的中国,我们是否也应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虽然这种“忠君”思想,在今日有些不太适用,有一定的历史局限。但是现在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应该以主人翁的心态去看待国家,所以我们无论身在何方,身处何种地位,都应心系天下,关心国事,以国家只是为己任。

如果,每个人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中国将永盛不衰,繁荣延绵,雄伟高傲地屹立在世界东方。如果这样,又何问“微斯人,吾谁与归?”呢?到时,天下人皆为一道,共奔繁荣富强。

岳阳楼记读后感500字3

今天,我读了宋朝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记》,心中有许多感想。

本篇文章思想内涵丰富,语句优美,气势宏大,不愧为一篇经典之作。特别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流传千古,不知影响了多少代人。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优其优。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只有也。”然而范仲淹在岳阳楼记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则有更深远的影响。同时,作者在这句话中也同时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因为范仲淹出身贫寒,为官后始终严于律己,惟以人民疾苦为念,在朝廷则敢于直言进谏。他一生所为,证明他确实有这样的抱负,决非虚训。

然而,在中华民族历代志士仁人的事迹上,有不少这样的事,比如陆游说过“位卑未敢忘忧国”,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他们都是为国家民族的前途而忧虑,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周恩来身为国家总理,管理国家的大小事务,可支配的财力、物力无数,但身上的衬衫却补丁摞补丁,他艰苦朴素的作风,体现了“后天下之乐而乐”。

当然,这句名言还有它的寓意,那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现在的中学生生在福中不知福,实在令人痛惜。俗话说:“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期间,从没有放松过对身体和意志的锻炼,常通过游泳、登山、露宿、长途步行来砥砺自己艰苦奋斗的品格。我们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尚能“主动找苦吃”,我们又为什么不能“踏尽崎岖路”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另一个引申义是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化学家诺贝尔为研制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实验,最后一次实验他甚至负了重伤,但他却成功了。由此可见,纵然理想与现实常有矛盾,青年们仍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俄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远非如此,但经常保持这种观点,却能使我们认清事物的本质,不断鞭策自己、警戒自己、完善自己。

岳阳楼记读后感500字4

《岳阳楼记》无愧一篇名作。篇幅不长,文字凝练,写景浩然大器,抒情荡人心魄。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自白则更为历代仁人志士所尊崇。不过我更为喜欢的则是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那“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宏大气势,让人顿然激情澎湃,心志飞扬;而读罢“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你又不能不思绪绵绵,浮想连篇;“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真能令你义气风发,恨不能立即至身其境,把酒临风,畅舒情怀。真可谓情景交融,浑然天成。但真正让我有感而发的尚不在此,而在作者对这不同的情景引人产生的不同感受所发出的嗟叹:“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其实,人本就是在性情的起伏动荡中不断成长的,这一点连上帝都无可奈何。创立这个世界时,上帝把一切都给人类安排好了,但就是不赋予人类性情。但亚当和夏娃还是在上帝的无奈之中,偷吃了伊甸园的“分辩善恶果”,而使人有了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本性。这是一个神话。但人类情感的多样性却是不可否认的,而触景生情是人类丰富情感的最基本的体现,这一点确是客观的。朋友说我是一个性情中人,无论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我丝毫都不否认,或一时的心烦郁闷,或一事的洋洋自得,又或常常发出的激愤,再或时而生出的踌躇谩志,就像我在我的博文中所表现出的一样。因此,我不倾向作者所谓的“古仁人之心,”而更希望做一个随性人,何苦要“进亦忧,退亦忧”。

当然,这并不是说作者的人生自白不适于现实环境。人自然是要有理想、有信仰的,特别是我们的领导干部确实需要文中所表的要能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要忧国、忧民、忧天下。但理想和信仰,并不仿碍人的性情的发泄。毛主席曾在革命战争困难的时期,谆谆告戒全党:“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提高我们的勇气。”人是多样性的,情感也是多样性的,忧中要有感受喜的热情,喜中也要有发现忧的意识。这似乎有点类似《易经》中所谓“内方外圆”的道理。

而作为一个普通人,则更不能非要强求自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仁人之心,胸怀远大,非常人能有。非要去强求,就不能不生出这样那样的毛病来。当喜则喜,当怒则怒,有感就发,有忧就泄,天下之忧非汝能解,而天下之乐汝当可尽享。但随性不等于无度,越界了,倒反会为己招忧。

说来说去,似乎还是没有说清。但这事本来就不太好说清楚,有时想来,做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人,整日里“鸡犬相闻,往来种作,怡然自乐”,倒也不失为一种享受。但现今这事,已无此境界可寻。因此,何仿就去做个随性人,似乎更加丰富一些。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