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剧院一团演出的新编历史豫剧《张伯行》,一搬上舞台就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张伯行一生经历丰富,功绩卓著,是廉洁自律的清官、不畏权贵的斗士。下面思而学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观看廉政历史剧张伯行观后感,欢迎阅读!
篇一:观看廉政历史剧张伯行观后感
清朝官吏张伯行清正为官,恪尽职守,关心民生疾苦,民间对他有“止饮江南一杯水”、“天下清官第一”的美誉。他在任江苏巡抚时,为严禁下属官吏的行贿受贿行为,发布了著名的《制止馈送檄》,留下了“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的不朽名言。 康熙五十年秋,张伯行因秉公查办科场舞弊案而遭诬陷,被朝廷免职。扬州工商市民罢市抗议,数千人围集公馆,哭声震撼扬城。张伯行挂印离开扬州任所时,扬城百姓携蔬菜水果等薄礼表达心意,并诚恳地说:“公在任,止饮江南一杯水;今将去,无却子民一点心。”后来,康熙查清事实后为张伯行平反复职,并称赞他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张伯行病逝后,雍正帝赐谥“清恪”,清恪即“清正为官,恪勤职守”之意,扬州百姓则建春风亭来纪念他。
张伯行是勤于供职,造福百姓,对金钱毫不染指。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从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而且敢于抵制上司的横征暴敛,浑身上下洋溢着一股浩然正气。为官二十余年,从不带家眷上任,也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的言行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清官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思想。正所谓无欲则刚,这正是他几遭弹劾,终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也是时至今日,他的高风亮节仍令人感动和钦敬的根本所在。 而今一些官员精神空虚,自律失控。物欲横流,想入非非。利用人民赋予的手中权力忘乎所以,作威作福,为所欲为,贪污腐败,走向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成为历史的千古罪人。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的宗旨,一心一意为老百姓作想,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弘扬正气,带头当清官,当好官,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深受人民爱戴,争做人民满意的人民公仆!
篇二:观看廉政历史剧张伯行观后感
日前,由中共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河南省委省直机关工作委员会、河南省文化厅策划创作,河南豫剧院一团承演的新编廉政历史剧《张伯行》,成功搬上舞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张伯行(1651-1725年),字孝先,号恕斋,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为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著称,留下了名扬后世的《却赠檄文》,又称“一字诗”,康熙称誉其为“天下清官第一”,并先后3次题写匾额褒奖。在江苏巡抚任上,力革官场歪风旧弊,不惜冒死力查江南乡试舞弊案,引发督抚互参被免职,后真相大白官复原职后,当地百姓焚香结彩,拜龙亭庆贺者至数十万人。雍正即位后,对张伯行亦很敬重,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升张伯行任礼部尚书。病逝后,雍正皇帝赐谥号“清恪”,准其从祀文庙。
3月18日,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兰考历史上出了一个有名的清官张伯行。他历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为谢绝各方馈赠,专门写了一篇《却赠檄文》,其中说道:‘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我看,这也可以作为一面镜子。”
豫剧《张伯行》紧扣讲话精神,以古鉴今,浓墨重彩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风骨、有情有义有担当的艺术化的主人公形象。该剧源于历史而又不拘泥于历史,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注重感悟历史、品鉴历史,回应现实、启迪现实,着力表现张伯行至真至诚、至情至性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怀。张伯行一生经历丰富,功绩卓著,是廉洁自律的清官、不畏权贵的斗士。以江南科考舞弊案为故事主线,以江苏巡抚张伯行与两江总督噶礼的正面冲突为主要矛盾,展开了一场廉洁与贪腐、正义与邪恶的惊心动魄的交锋,以点带面地刻画了张伯行的精神与人格。
我们每位党员干部都是经过党多年培养教育,更是需要具备张伯行身上的品质。要以身作则,要放眼远看,算好政治账。在张口的时候要想一想该不该吃,在迈腿的时候要想一想该不该去,在伸手的时候要想一想该不该拿。如果利用职权捞取不义之财,违纪违法,不仅心理上要担惊受怕,而且一旦暴露,就会受到法律治,可能连现在的工作机会和待遇都要失去,情节严重的还要受牢狱之苦,值得吗?
组织上培养一个干部很不容易,理应为人民群众服务。那些违法违纪者在法庭都很后悔,平时廉政学习、廉政承诺讲虚话、搞形式,对是非的分辨能力越来越差。不仅辜负了组织上多年的教育培养,也失去了自己的人品,同时抛弃了党性、良心、家庭和事业。我想一个人工作进步,事业有成,家人团圆,上贤下孝,这应该是人生幸福的真正体现。那些违法违纪者不仅是个人的前途和自由,而且给他的家人和亲人带来了痛苦。
我们每位党员干部要牢记宗旨,珍惜幸福,时刻绷紧清正廉洁这根弦,才能真正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
篇三:观看廉政历史剧张伯行观后感
10月12日晚,河南近年来创作阵容最强大的豫剧剧目、大型新编廉政历史豫剧《张伯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上演。该剧鲜明的现实意义和演员精湛的表演,在首都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演出由省纪委、省委宣传部、省委省直工委、省文化厅联合主办,河南豫剧院承办。继新编现代戏《全家福》、新编廉政剧《九品巡检暴式昭》之后,《张伯行》为我省“廉政文化三部曲”的压轴大戏、收官之作。
豫剧《张伯行》以康熙年间江南科考案为切入点,描写了被康熙称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张伯行在担任江苏巡抚期间,与总督噶礼等贪腐势力展开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张伯行》名家荟萃,囊括了10多位国家一级演员(演奏员)。在剧中,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演“张伯行”,豫剧院一团团长王惠演“噶母”,豫剧院三团团长贾文龙演“康熙”,河南曲剧团团长孟祥礼演“老秀才”。
演出现场,演员们优美的唱腔、精湛的表演,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令人回味的思想情怀,让很多观众深受触动,现场掌声不断响起。演出结束后,观众纷纷对该剧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剧是一部以古鉴今、感人肺腑的“反贪腐活教材”,是一部具有优秀艺术品质的精品力作。
张伯行清正为官,恪尽职守,关心民生疾苦,民间对他有“止饮江南一杯水”、“天下清官第一”的美誉。“做官为民”是张伯行始终坚持的原则。康熙五十年,江苏乡试的作弊案,让朝野感受到张伯行一身凛然正气和视死如归的豪气。张伯行勤于供职,造福百姓,对金钱毫不染指。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从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而且敢于抵制上司的横征暴敛,浑身上下洋溢着一股浩然正气。为官二十余年,从不带家眷上任,也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的言行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清官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思想。正所谓无欲则刚,这正是他几遭弹劾,终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也是时至今日,他的高风亮节仍令人感动和钦敬的根本所在。
而今一些官员精神空虚,自律失控。物欲横流,想入非非。利用人民赋予的手中权力忘乎所以,作威作福,为所欲为,贪污腐败,走向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成为历史的千古罪人。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要求,以《准则》、《条例》为底线,认真执行党的廉洁自律制度规定,一心一意为老百姓作想,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弘扬正气,带头当清官,当好官,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深受人民爱戴,争做人民满意的人民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