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红色文字进入》》2017教师国培计划登录平台入口
国培计划同课异构培训心得体会:
充实而快乐的时光总是显得短暂。为期一周的“中学同课异构国培计划”培训就这样匆匆拉下了帷幕。回想自己初来婺源时,为安排的满满的,却似乎与培训主题关联不大的培训课程抱怨过。然而这份抱怨很快被专家老师们的敬业和专业打消了。
回想几日来的培训历程,每日往返与酒店、学校的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仿佛自己回到了学生时代,而且整个过程以学员们分组讨论,自我展示,教师点拨总结展开,这与我们平时语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理念是一样的,张老师用一个案例分析展开本次的讲课,但我们获得的却远远不止一个困惑的解答!在这个过程中渗透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学之不尽的。
本次培训中,所有的专家老师们不约而同地都提到了“教育”二字。教育,可以是一个行业,可以是一个过程,也可以是一种手段,教育即教化培育。作为一个教师而言,我想教育的本质无非就是教书育人。对于入教时间较长的我而言,这两个字的分量似乎更沉重了些。在此之前,我自以为我的学生只要能考个好分数,那我的教育便是成功的。因此才有了课堂上一旦发现学生不听话,不认真听课,不写作业的“大喊大叫”之教育,完全忽视教育的本质含义!教育的本质前提应该是用积极的善良的思维去影响人,继而达到改变人的。这种转变应该是大部人所能接受的一种正能量。真正的教育绝不会流于某种形式,它应该是潜移默化的,也许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温柔的话语,一个轻柔的动作,一次难忘的经历都可以幻化成教育的使者,影响改变我们的学生。教育,任重而道远。从教的每一个你,我,他,只要秉有最初衷的那份心意,相信便可以创造一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传奇。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婺源,于是脑海中不止一次勾画婺源的风景图,想象自己置身那美轮美奂的情境中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然而百闻不如一见,一下火车,“婺源古都”四个字几乎零秒速度奔进我的脑海。白墙青瓦,绿树成荫,飞檐翘壁,雕塑屹立...这座古都城市保持自己独有的又处处洋溢文化气息的风貌,没了其他现代化城市的繁华。环绕在座座群山中,用它的那份独特宁静迎接着四面八方的客人。少了一些浮夸,倒是多了一份矜持。这点倒是和婺源人的品质相像,婺源人虽不多言,然而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乏热情。如果说因这次培训时间紧凑来不及一饱婺源古都的全貌感到遗憾,那行程中安排参加婺源博物馆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补偿。婺源博物馆没有我想象中的高大上,然而依山而建,深沉稳重肃静。博物馆里没有太多的价值连城的古董玩物,
却向参观者展现了一段完整的婺源历史文化。一幅幅字画,一件件古玩,一座座雕塑,竟不知不觉中将参观者带入到了婺源历史的车轮里,那一缕缕茶文化,各种石、木、砖雕充分体现了婺源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我想博物馆里的种种瞬间刻画,是保存婺源古都的这份美好的最好方式。
同一片蓝天,云总是不同;同一座森林,树总是不同。所谓同课异构一般指选用同一教材内容,教师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是建构新型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横向的不同教学设计对课堂生成的效果的对比可以让教师选择出更好的教学设计开展语文教学课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后产生的却是两个思想。”同课异构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灵感的碰撞,是课堂与课堂之间反复的摩擦,是新型高效语文课堂有力的检验。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犯一个通病,那就是过多的关注教学内容,而忽视教学方法,只教教材内容,而跳过课程内容。同课异构,建构新型语文课堂告诉我们,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教语文,更要让孩子们在生活上应用语文。这也正体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点。课堂上应把握一个训练点,先解决“有什么和“教什么”,然后才是“怎么教”,最终达到“一课一得,得得相连”。
是的,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我想认真教好我的学生,我想做一名优秀的。让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我想实在的做一名教育者,相信我能做的,我要做的还有很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我应真真正正做一名语文的践行者!然而它带给我的深远影响却是受益终生的。此刻我只想带着这种依依之情,背上反思、收获的行囊,早一点,快一点踏进真正的语文教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