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登录页面 湖南省教师信息管理系统

思而思学网

学校在编教职工和签订一年以上合同的教师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信息不采集。思而学教育网 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湖南教师信息管理系统 湖南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登录页面 湖南省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希望对你有帮助。

湖南教师信息管理系统 湖南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登录页面 湖南省教师信息管理系统

湖南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登录页面:http://manage.hnteacher.net/Account/Login

温馨提示:

1、报名参加国培省培计划培训项目,请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加“888888”的初始密码登录;

2、原国培省培项目(报名)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使用原帐号加“888888”的初始密码登录;

3、培训机构管理员可使用评审系统登录账号密码888888登录

4、本系统支持的浏览器为:IE8及以上版本、谷歌、火狐,适合该系统的最佳浏览器为谷歌浏览器

资讯:

近日,省人社厅和省教育厅联合印发《湖南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9月5日,在第32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省人社厅和省教育厅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我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进行部署安排。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怎么改?有哪些亮点?有哪些“硬骨头”需要啃?9月5日,省人社厅和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回应解读。

增设了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小学、幼儿园新设置了副高级教师专业技术岗位。

在这次改革中增设了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在小学、幼儿园新设置了副高级教师专业技术岗位。以前小学最高设中级,中学最高设副高。中小学原来分中学和小学两个系列,这次改革建立了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全省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教研室及校外教育机构中实行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的现有在岗人员均列入改革范围。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黄赞佳介绍,这次改革结合我省实际,将小学教师副高级职称的比例从零提高到8%,幼儿园教师副高级职称的比例从零提高到4%,初中教师副高级职称的比例从10%提高到15%,其他高中学校教师副高级职称的比例从25%提高到28%。

“通过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体系,并将最高职务等级设置到正高级,进一步拓宽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使广大中小学教师首次拥有了和教授、研究员一样的职业发展空间,既符合中小学办学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也符合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发展动力。”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建华说。

黄赞佳认为,新的职称制度增设了正高级教师职称,打破了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的天花板,让中小学教师有了盼头,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地位,调动了中小学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积极性。

根据人社部和教育部的批复,我省今年中小学正高名额为146人。如何做好这146名正高级教师的申报推荐和评审工作?

“全省今年只有146个正高的指标,而我们有120多个县市区,将近60万中小学教师,所以只能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建华介绍,这要求把本地业绩突出、群众公认度高、具有教育家风范,对本地教育工作具有突出的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的教师选上来;同时,现在通道建立起来了,每年都会开展正高级教师的评审,优秀的教师都是有机会的。

推动更多优秀中小学教师向农村基层流动

“目前,城镇和乡村在教育资源配置上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农村教育仍然是教育事业中最薄弱的环节。”王建华说,这次改革工作的重要目标,是推动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鼓励教师长期扎根办学条件艰苦的教育教学岗位,鼓励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

“改革在制度上统一了中学和小学教师职称系列,在评价标准上对农村教师进行倾斜,要求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中高级职称要有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的相应经历。”黄赞佳说,同时,这次职称改革允许跨校评聘,农村学校出现岗位空缺时城镇中小学教师可以申请跨校评聘,但应服务3年后方可流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中小学优秀教师受职称限制不愿意到小学任教和城镇教师不愿意到农村任教的弊端。

此外,适当调整乡镇及以下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中级增加5个百分点,高级增加3个百分点,重点用于解决在乡村学校工作满20年和30年、目前还是初中级职称、符合评审条件的乡村学校教师,目的在于引导基层一线广大教师专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引导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广大中小学教师对职称非常看重,把职称看作是个人自身职业发展的毕生追求。职称是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的阶梯和通道,承担着激励引导中小学教师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的重要功能。”黄赞佳说。

王建华介绍,这次改革要求各地在执行过程中把握好职称评审质量,按照“注重师德表现、注重教育教学工作实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改进、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的“四个注重”要求,将教书育人工作业绩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切实改变过去在职称评聘中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引导广大教师立足本职工作,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在评聘过程中,将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说课讲课、面试答辩等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评价方式,让教育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得到充分展示和客观公正的评价。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