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关于人社部确认将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

思而思学网

根据新华社整理的中央部委民生工作清单,“延迟退休方案”已被列入今年的工作重点。人社部表示,延迟退休的政策目前仍在研究中,会适时向社会征求意见。

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是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按照此前人社部给出的时间表,该方案将在今年向公众征求意见,2017年正式出台。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目前方案仍在抓紧制定中。需要综合考虑包括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人口,预期寿命以及社会保障制度进展情况等多种因素。目前,他们正在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会适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目前我国退休年龄标准,是建国初期人均预期寿命40多岁的情况下制定的。如今,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73岁,养老保险的赡养比也下降到了3:1。“延迟退休”,是应对养老金收不抵支风险、维持政策代际公平的有效选择。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认为,上海一个女性能活到85岁,如果55岁退休,后面要领30年养老金。如果不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必然要“啃小”,增加下一代人的负担,这从代际公平上说不太好。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延迟退休政策最根本的原则,是“小步慢走,渐进到位”,为了给公众做好心理准备的时间,政策出台后至少五年,才会渐进式实施。

去年年底,社科院所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则建议,从2018年开始实施延迟退休,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表示,我们并不是一下子把退休年龄延迟到希望的点上,而是分年,不断的,一年比如延迟几个月。使得每个退休的或是还在工作的人,影响都不是很明显。这样经过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我们才达到希望的目标。

就业形势平稳 中国未出现第二次下岗潮

2015年11月,有媒体发布消息称,一些企业集中裁员,岗位流失情况加剧,我国可能面临第二次下岗潮。对此记者多方求证,人社部专家表示,2015年我国整体就业形势平稳,并没有出现“下岗潮”。

“第二轮失业潮即将到来”的消息一出,如飓风一样给不少人带来恐慌和压力,而针对有专家指出登记失业率存在失真现象、“第二次下岗潮”即将来临,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表示,相比往年,2015年企业减员数量确实有所增加,加之处于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一些大型企业的裁员消息就更加受到关注,但总体来看,并没有任何信号显示我国出现失业潮。

莫荣介绍,我们布置了3.3万个企业的动态失业监控显示,减员的总量,就是纯说企业流出的人员数量在4.5%,增加了1.7个百分点,其中因为经济因素裁员只占到2.6%,减员的总体特征来看,我们认为应该是总体平稳可控,并没有出现减员(下岗)潮。

莫荣表示,近些年,我国经济体量不断扩大,就业岗位数量持续增加,尤其是第三产业新型服务业态发展迅猛,就业消纳能力十分可观。数据显示,2015年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66万人,尤其是金融服务、互联网产业更成为新增就业的主力军。

人社部对全国人力资源市场供求调查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市场的求人倍率是1.09%,岗位需求略大于求职人数。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确有一些企业出现减员现象,但涉及范围不大。从行业上来看,岗位流失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化工等行业,多是化解产能过剩或环境治理的重点行业。

不过,专家也提醒,应当对失业率上升风险予以关注,尤其是集中在东北老工业区的一些传统制造业和一些中小企业确实因经营困难导致失员较快的情况。

同时,在部分企业之中,可能也存在着因经营困难,导致减少工时等隐性失业问题,应当及早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关注。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表示,总体来说还在实施就业优先的战略,采取一些精准、积极地措施来调控,包括双创的一些举措,也正在以创新带动就业。

拓展阅读:

2月29日上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延迟退休方案今年将出台,公开征求意见。

这意味着,社会上谈论已久的延迟退休政策真的要来了!

为什么要延迟退休?

1.劳动力供给总量逐步减少,能干活的人少了,大家都多干几年吧!

2.老龄化高峰加速到来,社会上老人越来越多,老人逐渐成为主力,那当然要多上几年班啦!

3.养老金收支平衡压力大,养老金不够分了,大家都推迟几年退休吧!

4.早退休是人力资源巨大浪费,五六十岁,老当益壮,正是发挥热量的时候,退休了可惜,您再多干几年吧!

由此可见,延迟退休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不可逆转!

社保政策说变就变

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无法抗拒。想早点退休,或者是想拥有更加有品质的退休生活,还是得靠自己提前准备!

商保合同一诺终身

还是尽早为自己投保一份商业养老保险吧,用保险合同规划好自己的退休生活,白纸黑字约定好,想什么时候退休就什么时候退休,想领多少钱就领多少钱。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