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中小学生寒假涌入辅导班 其中81.2%是父母逼去的

思而思学网

 全省中小学生已迎来寒假。2017年1月20日,南京财经大学国贸学院的学生团队针对100名中小学生的一项微调查显示,补课的学生占比高达74.7%,其中81.2%由父母要求,整个寒假空闲时间在5天以上的只占10%。

常州的五年级小学生周祥,每天都奔走在语数外3个辅导班之间。至于补课是否有用,周祥说:“反正学不进什么,随便吧!”

孩子们不情愿,家长们也不容易。下午5点半,天色渐暗,在南京龙蟠中路一家培训机构,等候区的家长挤在一起,脸上都带着疲倦。家住鼓楼的黄女士啃着面包告诉记者,她每天都带着四年级的女儿来这里,还要跑华威大厦、尚书巷、港龙园三个地方。“孩子带两个饭盒,我就随便吃点儿。搭上大人一天的时间不说,电动车都骑得快散掉了!”站在培训班外吹着冷风的李大爷,给在中华中学读初一的孙子报了数学、英语(精品课)两个星期的预习课程:“他太贪玩了,我多报几个班,让他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据调查,每个家庭假期花在培训上的费用平均在2500元左右,火爆的课程甚至需要“秒杀”。南京拉萨路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范女士告诉记者,家长们都在手机里下载某培训机构的APP,还设置铃声提醒,一看班级名额出来了,就赶快抢。“年后10多个英语培优班,一下子就报完了,就连提高班的名额都满了。”

孩子在游府西街小学读书的贾先生今年给孩子报了奥数班。“真的是无可奈何。”他告诉记者,从孩子上一年级起,身边的同学基本上就泡在培训班里,本打算当“淡定族”的贾先生现在也顶不住了。“孩子平时考试会考到培训班教的题,老师也鼓励他们上。最重要的是,但凡好一点的初中,都认某些培训班的证书,没有这些证书你根本连考的资格都没有!”

过早对孩子的选拔,使得择校成为时刻悬置在家长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张女士的女儿在南京江宁区某幼儿园上大班,还没放假,同学群里就有妈妈们商量上幼小衔接的语数班。张女士问了一句:“不就是教拼音算术吗?上了小学后都会教的。”结果立马有家长回复:“不会的,因为知道大多数孩子都上过培训班了,很多老师一节课就把拼音教完了,不上培训班你家孩子跟不上。”

对此,孩子读二年级的古女士深有体会:“一年级的英语班里平均考90多分,可我女儿只考了80分,委屈地哭了。一了解才发现,其他同学已在培训班把第一学期课学得差不多了,我女儿却是从ABC开始学的,所以很多内容老师直接就跳过去了。”自己就在大学教英语的古女士其实并不认同这种教课方式,“7天连续上课,读单词背句子,超前学知识,这根本就是对学习能力的超前消费,透支的是孩子的兴趣,会削弱孩子后续的发展力。”

这个寒假,家住南京江宁的毛老师在城内好几个教育机构授课。“看得出很多孩子是被家长逼过来的,讲课的时候孩子在发呆。家长以为交了钱就意味着成绩的提高,其实,比上课、作业更重要的是听课、做作业的习惯以及从小养成好的学习态度。”毛老师透露,很多培训机构教的都是关于解题的捷径,长此以往,容易让孩子思维固化产生定式,而不去积极思考。

“家长们的升学焦虑、输不起的焦虑,这是培训市场火爆的最主要原因。”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徐良老师说,“但学生不是工厂的产品,是一个生命体,教育也有其规律,培养孩子对学科的感觉,以及知识的探究精神更重要。”全国优秀教师、通州区实验小学校长王笑梅认为,孩子们的“玩”可能比任何课程都重要,嬉戏时所感受到的自由和快乐,会给他们整个人生留下温暖和爱的基调。徐良则认为,孩子假期生活安排决不能舍本逐末,家长最不应该忽略的,是用难得的时间陪伴孩子,多多交流。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