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岸:从“一花独放”到“花开十朵”

思而思学网

1月19日,刚过大寒。武汉岱山一处民房里,进城务工人员刁师傅从窗口探出头,目送孩子去上学。孩子步行10分钟就能到武汉市第二初中岱山校区,这可是优质学校,而在以往,他每天要骑着电动车带着孩子到很远的城里去上学。现在,好学校办到家门口了!

江岸区是武汉教育资源富集区,辖区内武汉第二初中、七一中学、育才小学等优质教育资源云集。但是,堤角、岱山等一些地段也存在优质资源稀缺、发展不均衡现象。

为此,这个区创造性地探索出“移地办学、品牌联办”的思路。比如,育才小学是传统名校,江岸区推动该校在教师资源、信息资源、课程资源、教科研资源等方面向全区输出,成功孵化出9所育才系列学校,从“一花独放”到“花开十朵”。

目前,江岸区已形成“育才系列”“实验系列”“汉铁系列”三大优质教育链。布点成链,优质学校不断扩大,择校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渔夫织网,光有主线还不行,得把网织密、织实。

2017年,江岸区立足教育布点和链条,又创造性地把全区教育资源划分为A、B、C三个学区。每一个片区下辖若干所名牌初中、小学,以及若干相对薄弱的初中、小学。一方面赋予名校牵头负责之权,一方面建立“三大学区”间的竞争机制,有效促进了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

武汉市七一中学校长惠新义说,学区制最大的特点是形成整体意识、强化竞争氛围,学区内校际之间联合开展了什么特色活动、共同研发了哪些教学研究成果、整体教学水平有多大提升、学生家长的满意度等等,都是要比拼的。

目前,江岸区的三大学区内,教师培训一起组织,学校场地互相利用,教学研究共同开展,教学过程频繁互动,一些相对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到2017年12月底,江岸区已完成学区制的全部架构,形成学区之间的良性竞争机制。解决横向发展问题之后,江岸区又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让面转动起来,变成体。

“让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牵手,最终是为了发展起来后再分手,避免千校一面,突出个性。”江岸区教育局局长张念强介绍说,以“育才系列”为例,虽都冠以“育才”的牌子,有密切的合作,在学区内是教研共同体,但各校又突出不同特色。

武汉市育才行知小学校注重“生活教育”,以1200平方米的生态园为依托,开展校本课程“植园”教育。育才怡康小学开发设计“福光跃影”皮影特色校本课程。“福光跃影”校本课程,分为皮影编剧、制作、配音、海报、表演五大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布点成链、集链为面、转面变体。”张念强说,这是江岸区义务教育递进式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这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倍增效应、扩大了优质资源覆盖率、解决了教育发展的高位均衡。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