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提案关于互联网金融解读 【全文】

思而思学网 2023-12-11 16:17:50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1]互联网金融ITFIN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兴领域。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即将开幕,互联网金融预计将成为两会代表关注的焦点。“互联网金融”议题较早被引入全国“两会”是在2013年,在该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几点建议的提案》。而在次年于深圳召开的“两会”上,则首次出现了代表、委员给P2P网贷的专门提案。

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互联网金融即曾成为各方相互争鸣的热门议题,或因其普惠而主张对其宽容,或因其乱象丛生而主张对其严格监管。不过,与稍有不同的是,地方“两会”对互联网金融的关注重点转向P2P网贷。当然如何规范互联网金融,或许我们可以听到不少政协委员的声音。

近日,由华夏时报、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了互联网金融专题研讨会。会议邀请到了政协委员、监管代表和行业领袖等参加。爱钱帮CEO王吉涛也受邀参加了此次盛会。全国政协委员徐晓兰,基于过去对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调研,徐晓兰提出了以下主要争议和问题:

非对称的监管问题。互联网金融没有形成体系,金融主体的法律地位和业务边界尚未明确。如果用传统的方式监管,是否有利于互联网金融新兴业态的发育。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在很多行业领域都出现,但金融更加敏感,这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如果出现问题会撼动我国的经济基础,破坏力更加显现。

爱钱帮CEO王吉涛在华夏时报“两会”话题研讨会上感慨地说,去年7月出台的指导意见是利好,现在整个行业有些风声鹤唳的感觉,e租宝出事之后,我们现在忧虑监管细则能否如期落地,规则应该尽快明晰,哪怕这个意见不那么完善,有一个总比没有好。“但现在这么猛烈地到来,我很担心这个行业,而朋友总是担心我的人身安全。”

资金安全问题。在没有第三方托管的条件下,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评级的管控措施能否替代传统金融的信用评级体系。互联网金融会说我们基于大数据的评估体系为何还出现问题,这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如何保证我们的信用评级体系。

金融的消费权益保护行为。互联网金融基于网络数据,取证需要专业的团队,是否会造成消费者维权的现实困境。当然,传统的商业银行,来自互联网金融的意见,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

为此,徐晓兰在发言中建议:第一,鼓励扶植互联网金融进入既有传统金融机构覆盖的领域和薄弱环节。第二,不同业态的监管,将互联网金融纳入到监管业态和框架中,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主体自治三者有机的结合。第三,制定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技术标准,进行行业主动管理和分级管理。第四,建立互联网金融消费保护和协调机制,实施消费者专门的保护机构。“当然,从长期发展来看,还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大力推动发展,统筹多维的立体大数据体系,建立全面的信用体系,创新监管方式,改善金融的生态。”

王吉涛还表示,政策的一致性不足。国家执政政策的稳定性。希望监管规则尽快落地,稳定的执行。尺度如何把握的问题,制度层面上,适度的舆论引导。现在整体上是运动式的,整风式的管理方式。

 

李东荣在列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会时对上证报记者作如上表述。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生事物,要发挥它的正面作用,规范发展,并表示新生事物央行都支持。(央行副行长李东荣)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只要实质是金融活动,就应该按照现有的金融法规纳入监管范畴,而不是“放任自由,出了事再说”的态度。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李稻葵也对上证报记者强调,必须将互联网金融纳入监管,并相信应该会出台互联网金融暂行管理条例。(全国政协委员、工商银行前行长杨凯生)

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隐患多以及法律地位不明确,且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对金融体系安全、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冲击,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已经刻不容缓。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