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两会关于医疗改革,两会公立医院改革

思而思学 2023-11-14 07:56:54

2017年最新两会关于医疗改革,两会公立医院改革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为缓解这一矛盾,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泉州紧跟国家步伐,启动了新一轮医改,并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对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了综合改革。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两会热点医疗改革解读,欢迎参考~

2017年两会热点医疗改革解读

目前,广东省医改方案已经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正等待最后审定。在今年的东莞“两会”上,医改再度成为热点,多位来自医疗系统的政协委员就直言,目前东莞市公立医院改革存在不少困局,如医改过程艰难,取消药品价格加成后出现众多镇街公立医院财政亏损严重,发展动力和活力不够,大量高级人才流失等等,公立医院改革陷入“僵尸化”阶段。

对此,委员们建议打建区域性中心医院、加大镇街医院的财政投入以及提高医护人员的工资水平留住人才。

困境:镇街医院经营困难,人员流失

在今年的“两会”上,来自东莞市人民医院的政协委员蓝光明就向大会提交了有关《全面开展公立医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创我市医改新局面》的提案。已经在医疗战线奋战了数十年的蓝光明是市人民医院的内科主任医师,可以说是东莞医疗系统的资深专家,对医改有着独到的见地。

蓝光明说,东莞是全国城市公立医院医改试点城市,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分级诊疗管理、取消公立医院药品价格加成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市卫生行政部门也制定了《东莞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但目前东莞市公立医院改革仍存在不少困局,让东莞的医改过程变得艰难。

来自石碣医院一线的政协委员黄容弟也提到,近年来,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减少以及居民对卫生服务要求提高,盲目追求三级医院医疗服务等原因导致东莞市各镇街医院业务量下降,面临生存困境。目前已有6家镇街医院因经营困难,已开始向社区医院转型。

政协委员赵彩云在此次两会上也提交了与医改相关的提案。赵彩云说,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现行卫生服务体系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与居民卫生需求不适应之处,医疗改革势在必行。医务人员是医疗卫生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在对医务人员“高技术、高压力、高风险、高负担”的职业要求下,构建合理的医务人员薪酬激励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成为了当前医改工作中一项重要而关键的任务。

赵彩云委员以毗邻深圳的塘厦镇举例。她说,2015年塘厦医院离职人数为65人,主要为低职称护理技术人员;而2017年,随着塘厦房价的暴涨,深圳市公开高薪招聘人才等情况,离职人数不断扩大,已达103人。特别是中高级职称人员离职到深圳任职的高达15人,占离职总人数的15%。产科、儿科专业护理人员大量流失,造成人手紧张。此外,塘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至2017年离职人数达40人。

政协委员黄容弟说,由此可见,目前东莞市镇街医院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迫切需要政府部门加大财政投入并出台优惠政策协助渡过难关,并引导其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建议:要整合和优化全市医疗资源

如何实现“广东卫生大省,健康2030和健康东莞”的总目标,完成城市公立医院医改试点任务,政协委员蓝光明就建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立医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合和优化全市医疗资源,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医院管理人才和各类医疗专业人才,促进东莞市公立医院健康发展,造福于人民。

蓝光明说,政府要统筹全市医疗的布局和发展,指导市级大医院做强,协调打造区域性中心医院,引导某些人口少的镇街医院在“保急诊、保妇幼、老年医疗”基础上,适当发展特色专科,摒弃那些“病人少、服务范围小、效益低”的“僵尸”专科。此外,还要理顺各镇区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任务和关系,做好二者的衔接工作。理顺和优化社区医疗、镇街医院与区域性中心医院、三级医院等之间的转诊流程,做实分级诊疗。建设和完善东莞市现代化医院管理和现代医院考评的体制和机制。

对于转诊,政协委员黄容弟建议,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可实际操作的双向转诊机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医保中心、保险公司均有基层医院向上级医院转诊的各种规定,但却没有任何三级医院向下级医院转诊的制度。”黄容弟说,制定双向转诊制度的细则,对市级医院进行统一规范管理,简化转诊流程有利于缓解当前医患矛盾,亦有利于提高镇街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蓝光明还建议,加快落实《东莞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落实公立医院院长和医院内部等管理人员的聘任制,医院去行政化,大力引进省内外优秀医院管理人才,建立医院各级管理岗位的科学考评制度和机制,管理岗位竞争上岗,德才兼备者上,品德差和庸者下,取消终身制,并加强民主监督,杜绝关系后门,营造良好医院风气。实现全院上下共同为临床服务,为病人服务,提高服务效率。

尊重和提高医务人员的劳动服务价值,提高医院人力成本支出比例,提高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业务管理水平。通过广泛基层调研,统一制定公立医院各医疗岗位工作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的参考标准,保障一线医务人员的权利和待遇不受肆意侵犯,营造东莞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

政协委员赵彩云也建议,在编制总量内自主确定岗位,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在全市公立医院建立医疗技术人员编制内外同岗、同酬、同缴职业年金、同享退休待遇的“四同”管理模式,有效解决医院发展的编制不足和编外人员同工不同酬,待遇差别大等问题,让编外医疗技术人员吃下“定心丸”,进一步稳定医疗人才队伍。

来自镇街医院的政协委员黄容弟则希望,明确政府对卫生事业的职责,加大对镇街医院的财政投入。充足的资金是促进镇街医院各个方面发展的原动力,所以政府应从财政投入方面进行调整。因为近些年的发展,市属三级医院已经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管理并集合了大批的高级人才,其优势已十分明显,所以对于镇街医院的财政倾斜,是对医疗卫生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部门回应 “暖心工程”留住医疗人才

在政协会议的第十四组分组讨论中,东莞市卫计局副局长方泽槐谈到目前东莞医疗人才流失严重,引起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从去年10月开始,“暖心工程”走进了所有的公立医院。如何留住人才已成该局的重要工作。方泽槐说,目前正值十三五时期,也是东莞提出2023年要实现“卫生强市”目标的新时期,围绕医疗卫生改革,东莞市卫计局2017年度的重点工作包括了取消药品加成、建立分级诊疗、医疗资源配置规划、建立区域性医疗中心、探索医养结合、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

方泽槐特别提到,前段时间召开的东莞市护理学会学术年会上,一组数据显示,目前东莞护理人才流失严重,事实上,高层次的医疗卫生人才同样流失严重。方泽槐说,去年下半年,东莞市卫计局已经组织了11个小组走访全市医疗机构与探访医疗人才,目前,走访情况已经形成了一个调研报告,接下来会按照相关措施做好留住人才的工作。

委员谈医改困境

一是医院布局不合理,市级大医院大而不强,而镇街医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设有大量低效、低水平、病人少的职能科室和临床科室。

二是镇街医院归属当地政府管辖后,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一镇两制”:镇区医院自负亏盈,而社区医院政府全包,让二者处于恶性竞争和对立之中。

三是目前所有公立医院管理人员都是上级任命,而且是终身制,只能上不会下,有的医院正副院长间的矛盾尖锐,相互拆台,拉帮结派,内耗非常明显。

四是医院岗位绩效考评不公平、不科学,一线工作人员待遇常受不公平对待,影响医护人员积极性,造成医疗高端人才大量流失。

2017年两会热点医疗改革解读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为缓解这一矛盾,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泉州紧跟国家步伐,启动了新一轮医改,并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对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了综合改革。

改革推进至今,泉州的公立医院发生了哪些变化?群众从中得到哪些福利?昨日,记者邀请市人大代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曾奕明,市政协委员、解放军第180医院院长董少良,市政协委员、泉州市第一医院院长苏智军,市政协委员、泉港后龙卫生院副院长陈摩西四位嘉宾做客两会工作室,一同探讨“医改”的相关话题,并就如何提升我市的医疗服务水平提出意见、建议。□记者 郭雅莹 吴宗宝 游怡冰

“医改”改变了什么?? 药费变少了 医院定位更清晰

记者:这些年的“医改”,给医院带来的变化有哪些?

曾奕明:“医改”的积极变化有很多。一是医院的发展定位上,办医方向更明确了。“医改”提出实施分级诊疗,我们的医院主要定位于“急症、重症、疑难病症;高端技术、新技术、特色技术”。二是医院的管理上,机制更趋良性了。例如实施药品和耗材零差价销售后,医院不需要通过开药和大量使用耗材来获得医院日常运营所需利润,而要更加集中精力提高技术水平,提升服务品质。三是医院的评价体系更科学,新的评价体系已经出台,对于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起到积极正向的引导作用。

董少良:解放军180医院第一时间投身“医改”,可以说变化是巨大的,特别推行药品和耗材零差价销售后,我院每年仅药品收入就减少7000多万,此外,我们的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也相应降低了,这就让老百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优惠。

苏智军:最大的变化的确是药品和医用耗材费用零差价销售上,仅去年,我们药品支出费用就下降了5.8个百分点,节省了药品费用7000多万,为群众减轻了负担。“医改”改变了许多医护人员的观念,使公立医院真正回归公益。

陈摩西:“医改”实施后,随着政府投入加大,基层卫生院不论在医疗设备配备,还是医护人员的待遇上都有很大的提升。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群众对基层卫生院的信任度,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为“分级诊疗”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医改”存在哪些难点?? 医疗人才紧缺 医生价值难体现

记者:改革推进至今,您觉得有哪些重点、难点?

曾奕明:目前“医改”存在着不少挑战,例如在学科建设、医疗设备、基本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上,还需要政府、医院和社会共同克服。

董少良:“医改”的难点主要存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医疗价格体系改革,即如何让医生的医事服务费与劳动付出相匹配,充分实现的个人价值。另一方面是人事制度改革,如何突破现有体制,为真正实现医生多点执业打下基础。

苏智军:作为“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推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目前,我们正在大力推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其中,单病种付费的病种数已经达到124种,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推进这项工作。

陈摩西:从目前来看,以往基层卫生院人才就紧缺,改革后实施分级诊疗,基层卫生院人员需求不断加大,但又很难招到人才,导致出现严重断层现象,使得群众没有办法享受到基层卫生院的服务。

如何解决医疗人才紧缺?? 扶持特色学科 构建医联体

记者:长期以来,医疗人才紧缺是制约泉州医疗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短板,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曾奕明:人才队伍建设非一日之功,我院历任班子都给予高度重视,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主要采用“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注重梯队、优化结构;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等做法,取得较好成效,吸引了一大批留学归国人才、博硕士人才加入我院,形成了以博士、教授领衔、以硕士为基础的人才梯队,为医院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董少良:我觉得,相关部门可以整合部分资源用来扶持名牌科室或者重点专科,比如每年培育一批特色专科,以三年一个周期,为医疗人才打造专业平台,形成辐射效应,以点带面。同时,应该建立泉州自己的医学院,为各大医院输送人才。

苏智军:培养专业医疗技术人才很难,周期很长。为了让人才能在医院里有进一步提高,我们开展了各种培训、继续教育、进修、学术交流,例如4年前启动的百人培养计划,当时我们遴选了150名医疗骨干,送到国内外最好的学科医院进行培训,目前已经有近100人完成培训计划。

陈摩西:我认为要实行医联体,更加重视基层医疗。通过医联体,整合省市级医院的专业人才资源,通过加强培训和“传帮带”,帮助基层培养医疗人才,强化基层人才力量。

怎样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加强人文教育 优化院区环境

记者:今年,泉州卫计委提出要在半年内提高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曾奕民:建议在院内成立专门的职能科室??服务中心。我院在成立优质服务委员会和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服务中心,该科室着重从在人文教育培训、规范服务行为、再造服务流程、信息化建设、内部监督回访等方面入手,多层面提升服务水平。

董少良:首先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争做“有温度”的医生。其次,医院要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例如,病房设施尽量人性化。第三,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奖惩机制,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第四,加强信息化管理,通过建立医疗“云”平台,整合医疗资源,让患者享受更快捷、更方便的医疗服务。

苏智军: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方面,我院已经在增强门诊技术力量、优化门诊区域、强化窗口服务、增加志愿者服务、加强车辆管理、改善院区环境等方面作了许多努力,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建章立制,将医疗服务水平纳入绩效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陈摩西:对于基层卫生院来说,要充分发挥签约家庭医生的作用,要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群众的信任感,让基层卫生院真正发挥作用。此外,要注重中医发展,充分发挥这部分中医医生的作用。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