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于教师职称改革的意见提案解读

思而思学 2023-11-02 13:23:22

2017年两会关于教师职称改革的意见提案解读

 教师职称问题是否是今年两会的聚焦问题呢,具体内容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的2017两会关于教师职称问题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哦!

2016教师职称改革最新消息:取消编制,自主涨工资

政府应该改变非均衡投入的方式,就像父母平等对待每一个儿女一样,不能厚此薄彼。

教师编制管理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随着成都市武侯区随迁子女不断增多,武侯区的教师编制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增长的数量。

教师工资的发放权应该交给校长,增强校长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建议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目前中小学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等。由于国家对发放标准作了统一规定,仅有15%左右的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学校考核发放,这难以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反而可能会挫伤教师工作积极性、束缚学校手脚。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武侯区副区长杨建德的提案是“实行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动态包干,学校自主分配。”

杨建德认为,绩效工资挫伤教师工作积极性,该制度片面强调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很少反映教师的实际工作数量、质量和贡献。对于责任重、工作强度大的班主任、年级组长等,学校拿不出更多份额去补贴或奖励;同时绩效工资捆住了学校的手脚。奖励性绩效工资仅占到工资总量的15%左右,这种整齐划一的管理体制捆住了学校的手脚;另外,由于历史原因,优质学校的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优势明显,薄弱学校的教师往往处于不利地位,造成两类学校教师工资总体水平差异较大,严重制约着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杨建德认为,应该建立适合中小学特点的教师工资制度,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实行教师工资总额动态包干,学校自主管理分配,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打破平均主义发工资

杨建德在提案中举了一个例子,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成立于8月,截至到现在,学校老师一共有76人,有编制的老师仅有6位。

川大附中西区学校实行“经费包干”,也就是将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整合,称为日常运行经费,以人均经费形式打包拨付,年度包干,年初一次性拨付学校,由学校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打破平均主义,坚持按劳分配、按岗取酬、绩优酬高、薪随岗变的分配原则,给老师们发放工资。

奖励工资,体现了对教师工作质量优劣的认定。奖励工资一年分两次发放,均在期末,包括期末教学质量奖、常规考核奖和其他奖励。两位老师在半年教学质量奖考核中,由于工作量及成效差异较大,老师的工资也拉开了接近4000元的差距,这样真正起到了“打破平均主义”的作用。

同时,川大附中西区还对教师退出实行“一票否决制”和“约谈帮扶制”,对于敬业态度差,教学质量差的老师,如果经过几次帮扶,依然没有改变和进步的,学校最终将与老师终止合同。

杨建德认为,之前老师们之所以看重编制,是因为编制意味着铁饭碗,但这个铁饭碗并不能有效地反映老师的工作成绩,当个人的养老和医疗保障社会化之后,编制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川大附中西区在改革探索过程中,很多校聘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让教育均衡是政府的责任

如何实现教育均衡,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资格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杨建德对此有鲜明的观点。他说,首先应该明确一个道理,所谓“好学校”,好的标准不是用同样的尺子量出来的,“好”可以是百花齐放,只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社会认可、学生喜欢,就有资格说这是一所好的学校。其次,教育均衡本身主要是针对政府行为而言,政府应该平等对待辖区内的每一所学校,做到平等对待,均衡投入。政府就像父母,如果对待几个孩子厚此薄彼,这个家庭一定会出问题。

实现教育均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三至五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能够达到相对均衡,同时对于学校来说,应该有自己的办学特色,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