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业需要家长签字你怎么看汇总

思而思学 2023-11-02 14:48:30

掌上春城消息新学期伊始,外省一所小学叫停家庭作业家长签字。此举一出,在家长群里炸开了锅,叫好声、反对声、质疑声此起彼伏。在很多地方,家长检查孩子作业后签名似乎已是惯例,甚至是不少学校的“教学经验”;与此同时,家庭作业需要家长签字,进而批改,演变成“家长作业”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引发一些家长的不满。学生的作业到底该不该家长签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小小的作业本,折射的是家校合作大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观点一

取消签字不能操之过急

有媒体报道,某某学校日前出台新规,不再要求学生家长在学生家庭作业上签字。该校校长坦言,此举是为了“让属于学校的责任回归学校”。消息一出,坊间舆论一片叫好,言下大有此举不但值得点赞,甚至值得全面推广之意。然而笔者却认为,在当下的教育形态当中,家长签字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远远没到可以取消的时候。

众所周知,家庭作业是当前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在强化课堂所得、检验学习效果、扩展知识外延等方面,都有其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能不能保质保量地独立完成家庭作业,是一个学生能不能收到预期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的的关键因素。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在校学生都属于未成年人,自制能力尚处于形成阶段,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缺乏应有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那么,就必须引入一定外力来保证学生按既定规范完成家庭作业。这一外力应该来自哪里?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放学后一一归家,指望老师来监督家庭作业完成情况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一规范家庭作业的外力只能来自,而且也应该来自家庭、来自家长。

再反过来想想,假设现在就不要求家长为学生家庭作业签字了。那么,在没有学校强制要求的情况下,您能做到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吗?如果孩子告诉您今天没有作业,您怎么验证这种说法的真实性?或者说,您怎么消减因为要求看孩子作业引起的抵触情绪?在学校方面,又怎么验证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是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而不是上网扒的(在当前社会发展状况中,这一可能性绝对不小),又怎么知道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究竟是掌握还是不掌握?不是说这些问题无法解决,而是说在当前条件下,无论用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都注定要花费大量时间,投入大量精力,花费大量成本;而其中的大部分方式,在形成家校合力、保证学生学习效果上的成本收益比,还都比不上家长签字这一简单方法。

还有一点值得思考的是,家长签字本来没有,在没有国家政策强制推行的情况下,于一二十年之间迅速生长铺开,几乎成为全国中小学的标准程序。这是不是恰恰能从一个侧面说明,家长签字这种简单易行的操作方式,确实能有效适应现阶段的整体教育环境,确实能应对现阶段的某些教育问题……它肯定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却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最“不坏”的办法,在整体教育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大背景下,贸然改变这种最“不坏”的办法,在多数情况下都不能算是明智之举!

观点二

别把家庭作业变“家长作业”

孩子今年读高中了,老婆终于从签字的困扰中解脱出来,可一想到多少家长挣扎在签字的苦海中,也高兴不起来。什么时候中小学都叫停家庭作业需要家长签字了,那真是大快人心、天下父母俱欢颜。

对于家庭作业需要家长签字这一校规,本人一直不配合,孩子9年的作业,我坚持一次没签。当然,不是说我孩子的作业就没签字,而是我老婆代劳。虽然自己没签,但还是默认了老婆签字。

之所以不赞成签字,主要出于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我一直坚持谁的孩子谁抱、谁的责任谁负的观念。认真批改作业,是每一位老师的基本职责!如果老师把锅甩给家长,似乎就有推脱责任之嫌。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学习知识,孩子学习上的事情,就应该由老师切实担起来,而不能再想方设法把责任分担给家长。当然,这不是说家长就彻底做“甩手掌柜”,依然要对孩子的学习尽好应尽的责任,比如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做好该做的事情。一个孩子的成长,包括方方面面,接受的教育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所以,家长应该从签字中解放出来,把精力放在老师兼顾不了或者是无法顾及的地方。只有这样,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至于顾此失彼。

其次,签字无形中增加了家长不该承担的负担。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为了对自己的签字负责,特地买来教材,和孩子同步再学习,这样才能在签字之前帮孩子检查纠错。不得不佩服这位母亲的毅力,重新做了一回中小学生。想想,这恐怕也是被逼无奈。既然要签字,总不能闭着眼睛乱签吧?那样岂不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当然,能像这位母亲一样做的家长,恐怕为数极少。更多的家长,签字仅仅是走走形式。与其这样,不如取消算了。

再有,从孩子的成长来说,家长签字多少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孩子会想,只要按照数量完成作业就万事大吉,剩下的就是父母的事情了,完全没有意识到,检查作业是自己的事。学习的事情,有些是不能包办的,而要充分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很喜欢这句话,“从今天起,给我一方书桌,给我一份安静,我会成为作业的主人……”所谓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有这种自主认识。

学生家庭作业变“家长作业”,不知源于何时,但确实存在相当长时间了,也是普遍现象。这种怪现象的存在,不能单怪哪一方,应该是各打五十大板。要纠正这个现象,老师、家长、学生都要反思,找准各自的定位。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帮助和引导孩子正确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学生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老师要认真担起批改作业的责任,把教书之责做实做细。

观点三

可以打造“家校共同体”

广义的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事,狭义的教育是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了事。因此,讨论学生的作业到底该不该家长签字,这没有定论,也不是教育部门的硬性规定。签字与否应该由学校和家长说了算??现在不是有家委会吗?家委会应发挥家长和老师的桥梁纽带作用,坐下来好好商量:签字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两相比对,择利而行。

学生的作业到底该不该家长签字?首先要弄清楚几个问题:签字的意义在哪?目的是什么?效果如何?弄清楚这些问题,答案似乎也就明白了,而不是一味地纠缠到底该不该签字。看问题、想事情,最好先弄清目的、意义、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困难,这是一般的统筹艺术,也是科学论和方法论的运用。

记得二三十年前上学,家校沟通不是用签字来完成的,老师充其量到部分学生家里做个家访,和学生家长见个面、认识一下,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作个介绍。家访的目的在于在家校之间搭起“一座桥”,孩子学习成长中遇到什么问题方便沟通对接。早年由于国人受教育程度低,很多家长不识几个字,作业让家长签字根本谈不上;倘若一定要签,一些家长可能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也是闭着眼睛乱签,奢谈帮孩子完成作业。

如今家庭作业之争浮出,其实是国人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的表现,也是家长、社会关心孩子学习、成长、成才的反映??折射的是一颗关爱孩子的拳拳之心。就事论事,家庭作业是课堂教育的延续,签字的目的在于督促孩子按时、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保证学习效果;而不是少数人认为的是为难家长。如果有家长认为孩子的作业是学校教育范畴的事,应由老师统统包揽,孩子进了学校就该由学校负责……这些看法都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

试想,两个家长抚养一个孩子都常常叫苦连天,一个老师每天面对四五十个孩子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如果认为孩子进了学校就是学校的事,那么孩子回到家里是不是家长的事?难道花几分钟时间督促一下孩子学习、签个字都是大事,都值得大惊小怪?

时代变了,观念也要改变。坚持认为要签字或者不要签字,都是不客观、不辩证、不科学的说法,都是在搞观点上的二元对立。为什么一定要把二者对立起来呢?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了解教育学上的多边关系。其实为了孩子的学习、成长、成才,莫说签字这样的小事,家长与学校之间完全可以打造“家校共同体”,明确权责、各司其职、相辅相成,形成教育合力。孩子前行的路上有力了、劲头更足了、学习更好了,难道不是老师和家长希望看到的吗?还有必要讨论作业到底该不该签字吗?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