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三大热点解读

思而思学网

 2017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三大热点解读

会议热点一

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强烈的短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

农民心声

甘肃临洮农民王富江,是乡镇农技站的技术员,家里有18亩地,平日里都是父母打理。在他眼里,尽管近年来农村发展很快,但是跟城镇还是没法比。因为,相对于城镇,农村的生产和生活都缺乏根本的保障。

王富江:农村主要就是每年种庄稼,农产品价格低,种植成本太高,出去打工不好打,没有固定的收入,心里没有底儿。工业毕竟有工资保障,工厂的效益一年下来,它能基本维持收入,还有奖金,基本生活能保障。

专家解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农业现代化发展却相对滞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指出,“十三五”期间,农业发展主要是补齐农业现代化的短板,真正实现“四化同步”。

叶兴庆:要尽快扭转农业现代化滞后的局面,在“十三五”期间,补足农业现代化的短板,这是农业工作的基调。大方向是要走高效、安全、自然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长动力的转换,从以前的增产导向转向质量和效益导向,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特别要促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环境的可持续,还要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要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这都是下一步补足农业短板的主要任务。

会议热点二

会议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当前,要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

农民心声

河南漯河农民康合庄是地地道道的“粮农”,家里的五六亩地,除了种小麦,就是种玉米。他说,这两年,虽然粮食的产量不断提高,价格却上不去,质量更是让人揪心。

康合庄:现在麦子价格低,不好卖,玉米也不行。以前,哪有庄稼打农药的,现在玉米也好,小麦也好,特别是小麦,不打个三四回药,就不出庄稼。国家应该提倡高效低毒农药,如果不生产这些高效低毒的,以后各种庄稼吃都没法吃。

专家解读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连年高产,粮食更是实现创历史的“十二连增”,但是农产品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指出,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从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

郑风田:供给侧改革,从农业生产来讲,这几年已经出现了卖难问题,供给已经超过了需求,也就是过剩。另一方面,今年中国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食品安全是排在第一位的。也就是说,百姓对吃的质量的要求和目前供应的数量,是不匹配的。怎么做到数量上满足,质量上也满足?改革的其中一个内容就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过去片面的重视化学农药、提高粮食产量,过渡到重视品种、重视品质。少施化肥农药,保持土壤肥力,追求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这是一个核心内容。

会议热点三

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农业支持政策要向规模经营主体倾斜,同时要注重让农民分享成果。要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政策,为农业结构性改革提供动力。

农民心声

江苏泰兴农民印为民是村里小组组长,家里的四五亩地里,小麦、水稻、油菜、大豆一应俱全,虽然产量不低,生产也实现了半机械化,但是比起周边的大型农场来,差的就不是一星半点了。他说,现在主要是靠做小生意维持生活,种地只能算副业。

印为民:亩产比农场高,但是按照人工投入比,就不划算了。不算人工成本,一亩地一年就净落两千多块钱,我家六口人,平均到人头,就不高了。我们这地方有个农场,包了五千多亩地。他们是规模化生产,撒化肥、打药、耕种、收割全部是机械化,用的人很少很少的,基本上十来个人,几百亩就干完了

专家解读

农业生产讲求质量和效益,机械化和组织化就是绕不开的话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农业生产从中低端走向高端,实现结构性改革,离不开机械化和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更离不开多种经营方式的创新和壮大。

姚景源:要想发展农业,确实要深化改革,其中有多种经营方式促进农业发展。非常重要的是提高组织化、规模化程度。现在全国农民人均耕地面积是两亩八分地,显然这么小的规模,适应不了社会化大生产。农业生产的集约,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受到这种生产方式的约束。从这个角度来说,要提高农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要推动家庭农场、推动专业合作社发展。因为有了专业合作社,机械化才能够推开。对农业来说,现在确实问题比较多,恰恰也说明潜力和空间很大。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