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守纪律强担当提效能促赶超心得体会2篇【集锦】

思而思学网 2024-01-09 01:11:16

 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守纪律强担当提效能促赶超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守纪律强担当提效能促赶超心得体会1】

该作为不作为、该亮剑不亮剑,就会变成一种消极的守规矩,这种不作为就是不负责

“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邓小平同志1985年的这段话,放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潮起势的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对于各级党委来说,要落实好主体责任,同样一靠理想信念,“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二靠严守规矩,“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严守党的纪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党委自己先要成为讲规矩、守纪律的表率。党务工作不是打手电筒,照别人不照自己。“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自己“风纪扣”先松了,怎么用纪律去要求别人?有的人记住了自己是“单位领导”,忘记了自己是“党的干部”;有些人习惯喊口号、说空话,让别人冲锋陷阵,自己却置身事外。打铁还需自身硬,将严明纪律当做每日的功课,才能堂堂正正做人、挺直腰板做事。从这个角度说,守纪律、讲规矩,本身就是主体责任的体现。

落实主体责任,守纪律只是“底线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敢作为、勇担当。党章中规定,各级党委要“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党章是共产党员一切言行的准则,党的工作党委不抓谁抓,党委不管谁管?要求党的各级组织,自觉担负起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的责任,对大是大非问题要有坚定立场,对背离党性的言行要有鲜明态度,不能听之任之、置身事外。这是党委的根本职责,只有抓起来、抓好了,才谈得上负起自己的责任。

要担负责任,必须敢于担当。现实中,一些党委之所以不敢担当、不愿担当,与“怕”的心理有关。或是怕“影响团结”,不敢指出别人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在“打哈哈”中让小错发酵升级;或是怕“搞坏印象”,让人觉得自己爱管闲事好当官,在“和稀泥”中让作风一泻千里;或是怕“丢了选票”,该说的不说、该做的不做,在“装糊涂”中让工作延误搁浅。凡此种种,说到底还是个人的得失心太重,在患得患失中看不清大局,在顾虑重重中辨不准方向。

实际上,“严管就是厚爱”。抓早抓小,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了解核实、诫勉谈话,“拉拉袖子”、大喝一声,及时遏止了,才能防止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上,这不正是一种主体责任吗?只要公允执纪一碗水端平,而不是选择性执纪拉偏架,就不会得罪人,反而会让老实人踏实、违纪者戒惧。平时多红红脸、出出汗,把纪律标准定的严些,不怕得罪人,才不致在回天无力时追悔莫及。

这么看来,守纪律和敢担当本身就是统一的。纪律虽然是禁止性的,但禁止之中有导向。正如党章中所言,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这本身就意味着,遵守纪律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正如所要求的,“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拿“守纪律”“讲规矩”当借口,该作为不作为、该亮剑不亮剑,就会变成消极的守规矩,这种不作为就是不负责。

各级党委既是守纪、执纪的主体,更是营造清正党风的积极主体。严明纪律不是消极的守,而是争取主动的为。落实主体责任,最终要看是否促进风清气正的党内氛围和社会风气,而不是仅仅做到“洁身自好”,更不能有等待观望的心态。同时,敢于担当更要善于担当。在这一过程中要勇于创新,多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多运用科技创新的成果;在重要时间节点不断释放执纪必严的信号,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年一年抓下去,让全社会都能看到我们在作风建设上的决心。

权力意味着责任,责任意味着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各级党委只有严守纪律、勇于担当,才能把主体责任具体化,从外现于行变成内化于心,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成绩,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起强大正能量。

【关于守纪律强担当提效能促赶超心得体会2】

党员干部的纯洁性要由责任来承载,由担当来体现,由纪律来保证,三者紧密相连,是一个有机整体。

责任、担当、纪律,是党员干部党性、作风的集中反映,是党员干部纯洁性的试金石。讲责任是前提和基础;敢担当是考验和检验;守纪律是要求和保障。党员干部的纯洁性要由责任来承载,由担当来体现,由纪律来保证,三者紧密相连,是一个有机整体。党员干部应切实做到讲责任、敢担当、守纪律,不断提高应对挑战和防范风险的自觉性,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讲责任。什么是责任?责任就是分内应做的事情。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有权必有责,讲责任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领导就是责任。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责任意识,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如果不愿担责任,就不该当干部;不敢担责任,就不配当干部;不会担责任,就不能当干部。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始终牢记公仆身份,恪尽职守,真抓实干,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制度,促使各方面把履职尽责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敢担当。所谓担当,就是指能够勇挑重担、敢于负责。是否具有担当精神,能否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真正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领导干部敢担当,首先要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敢担风险。具体说来,就是在重大机遇、重大决策面前敢于打破陈规、拍板定调,在推进重点工作、完成重大任务时能够雷厉风行、一抓到底,在应对急难险重、突发事件时做到靠前指挥、冲锋陷阵。其次要提高担当能力。敢担当,不是简单地拍脑袋、拍胸脯,而是在准确把握情况、广纳各方智慧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要提高担当能力,就要加强学习。毛泽东同志当年说,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这在今天仍然适用。第三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注重在发展一线、基层一线培养锻炼使用干部,真正让“吃苦的人吃香,实干的人实惠”。

守纪律。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领导干部肩上的责任重、群众的期待高、面临的诱惑和考验多。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用党纪国法严格约束自己,守住信念防线、道德防线、法纪防线。守纪律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关键是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知可为、知不可为。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加强自我约束,做到令行禁止。二是知足、知不足。正确认识和处理得与失的关系,在待遇和生活上知足,在工作和学习上知不足,“权大不忘责任重,位低不移公仆心”,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三是有所敬畏、不无所忌惮。加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刻认识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权力面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四是追求名节、不追逐名利。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管得住自己。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