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人情风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思而思学网 2023-12-08 08:11:19

“人情风”表面上看,缘于乡土民俗的“人情”,是民风不纯的表现,实际上却是党风不正,根子是部分党员干部带坏了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抵制人情风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抵制人情风心得体会【篇一】

做良好家风的传承者。立足身教重于言教,大力倡导和弘扬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的文明家风,推动家庭关系平等和睦,家庭成员进取向上,家庭生活健康文明,为培育和践行贡献力量。

做厉行节约的带头者。崇尚勤俭节约、抵制奢靡浪费,带头抵制“人情风”,做到婚事新办、喜事省办、丧事简办,不攀比、不炫耀、不讲排场,以实际行动杜绝奢侈浪费陋习。

做“四自”精神的引领者。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在追求贡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追求,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壮腰工程伟大实践,用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带动家人、感染他人、影响社会。

做廉洁自律的“贤内助”。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市委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七条意见”和“六个严禁”的规定落实到工作生活之中。及时提醒和督促家人增强廉洁意识,常吹家庭廉洁风,常念家庭廉洁经,筑牢家庭“第一道防线”。

抵制人情风心得体会【篇二】

近年来,“过客宴请、大操大办”风气盛行,“忙赶情”、“走人家”、“还人情”已成为众多家庭疲于应付、不可回避、难以摆脱的负担,“人情消费”过多过滥不仅败坏社会风气,也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广大群众深受其苦,强烈要求治理“人情风”。为扭转不良风气,倡导文明新风,我们要做到:

一、崇尚节俭,自觉抵制铺张浪费。倡导能免则免、能减则减,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尽量不设宴、少请客,不随礼、不收礼。缩小宴请范围,抵制铺张浪费,降低宴席标准。广大党员干部要严格执行相关纪律规定,严禁操办婚丧嫁娶以外的宴请活动,严禁参与亲戚以外的婚丧嫁娶等宴请活动,严禁分批次、多地点或者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操办婚丧嫁娶事宜。

二、移风易俗,自觉弘扬文明新风。提倡婚事新办,倡导举行集体婚礼、纪念式婚礼、家庭婚礼等婚姻仪式,减少迎娶车辆、简化婚庆仪式。提倡丧事简办,树立“厚养薄葬”的观念,倡导文明简朴的丧葬礼俗,不在公共场所焚烧纸钱和鸣放烟花爆竹,不在出殡沿线散撒纸钱污染环境。所有婚丧嫁娶等事宜一律不在城区和乡镇集镇范围内搭棚屋、拉条幅、架彩虹门。

三、从我做起,自觉摒弃不良风气。倡导文明新风,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更是全体民众应尽的义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从我做起,不滥发请柬、短信,不大操大办,做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表率;要动员自己的家属及亲朋好友积极行动起来,反对奢靡之风,争做倡导文明新风的典范。

良好的社会风气需要我们共同营造。希望干群之间、邻里之间、亲戚之间相互宣传、相互劝导、相互监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邀请,不应邀,坚决抵制“人不到礼要到”的现象,共建新风扑面、文明和谐的新秭归。

抵制人情风心得体会【篇三】

近年来,针对“人情风”有所抬头趋势,湖北省秭归县纪委不仅对隐形变异“人情风”开出了治理良方,各村还将其写入《村规民约》。《村规民约》要求严格执行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批备案程序,还提倡广大群众不操办婚丧嫁娶以外的任何宴席,并将其纳入文明创建和星级农户评定的内容。

时下,城乡人情消费滋生蔓延、价码越垒越高,名目五花八门。不仅仅是婚丧嫁娶,还出现了生日礼、乔迁礼、升学礼、入伍礼、升职礼等,数不胜数。每次少则五十上百,遇上关系较“铁”的还要“大出血”,少不了奉上千儿八百。此番“人情轰炸”,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尚能承受得了,而经济拮据的,却总是为“感情”所困,往往要举债送礼。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人情演变成了一种消费。人们互相影响,互相比照,所赠礼物规格、档次也随着时尚的变化而不断攀升,今非昔比。一股奢靡的“送礼风”,不但破坏了正常的人际交往,而且毒化了社会风气,助长了铺张浪费奢靡之风。在改革开放、创建精神文明的新形势下,奢侈的“人情消费”已成为加快发展步伐的绊脚石。

令人遗憾的是,某些党员干部忘记自己身份和神圣职责,对无止境的“人情消费”现象不仅熟视无睹,还要“率先垂范”,大打出手,甚者用公款“炒人情”,或借机收礼纳贿,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党员干部这一特殊的身份,朋友之间的“人情往来”往往参杂着一些“钱权交易”的味道,顿时使得“人情”变味,更易沦为滋生腐败的“温床”。针对党员干部借“人情歪风”大操大办,进行“权钱交易、收礼纳贿”的,有关部门理当严肃查处,这也是反腐倡廉题中应有之义。

礼尚往来,本无可厚非,但需要量力而行。这里面固然有自讨苦吃的因素,更有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我们既应改变以金钱数额多少来衡量感情深浅的观念,还应积极倡导新风尚,串串门、通通电话、发发电子邮件联络感情都是可以的,不必事事都“送礼”。

不可否认,干部的示范作用不可低估,在“人情消费”方面也不例外。“人情风”表面上看,缘于乡土民俗的“人情”,是民风不纯的表现,实际上却是党风不正,根子是部分党员干部带坏了头。换句话说,问题看似发生在民间,源头却是在党员干部身上。

由此可见,整治“人情风”,除了在全社会倡导节俭之风外,更须严管党员干部,才能抓住要害,堵住源头。为此,要完善各项规章和制约措施,让党员干部作刹“人情风”表率,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政风民风。要加强执纪监督,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顶风违纪行为,倒逼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带头自觉摒弃那种大肆操办宴席、收送礼的做法,为群众树立婚丧嫁娶简办新风、作出好榜样。同时,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有助于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更新观念、移风易俗,树立新型科学消费观,使群众给自己减轻负担,正确处理好消费与扩大再生产关系,把精力和摒弃陋习节约下来的钱用在两个文明建设上。

当前,特别是要结合“两学一做”教育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发挥表率作用,自觉破除传统的人情风陋习,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这样,不仅会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而且有助于推动“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推动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