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抵制人情风心得体会【多篇】

思而思学网 2023-12-13 10:16:18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我们更应该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从严治党先从严治家,严格家风。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机关抵制人情风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机关抵制人情风心得体会【篇一】

情,源自人性中最温情的一面,是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给人一种爱与关怀的感受,有着由内而外感染他人的魅力,一股可以温暖人心的精神力量。纵观人们日常生活的演变,我们会从中发现,人情味已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润滑剂,能使人与人之间的陌路感减少,进而催生信任和亲近。时下在一些地方,群众的内心深处,人情味已被视为党员干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折射,并隐约成为民间评价政府官员能否冠以“亲民干部”、“人民公仆”的入选证。凸显着党员干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情愫的人情味,对于动员社会、影响民众、凝聚人心的现实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应该承认,人情味这一古老而又现实的社会命题,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新环境中,受到了某些挑战与质疑。少数单位与部门类似“抵制人情味”的口号,不仅响彻在讲台上,而且显现在文字中。于是乎,人情味在一些人的视觉中似乎变成了“灰色调”。何其故?陷入了人情味认识的误区。即把“人情味”与“人情风”等同;“人情味”与“好人主义”混淆;“人情味”与“斗争哲学”对立。三者系于一源,即对人情味及其根脉――“人情”基本知识的无知,对极少数人利用人情以售其奸的假相缺乏透析。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讲人情,这一日常生活中逐步积淀而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已经纳入人们社会交往知识的范畴,被视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智慧、一种能力、一种人性品质。

诚然,当下“人情味”在少数地方确实有些变味,这种病,社会学家已给确诊为“人情风”,并像流感病毒似的毒化人情味。该病毒传到民间,请柬--“红色催款单”漫天飞,弄得人们叫苦不迭;此病毒传到官场,讲面子而失原则,送人情而马失前蹄者时有耳闻。“人情风”不可长,但根治之,却将孩子与洗澡水一起泼掉,显然不合逻辑,也实不可取。

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但愿注重人情味能成为一种新解,形成一种共识,并蔚然成一股新风。

机关抵制人情风心得体会【篇二】

近年来,针对“人情风”有所抬头趋势,湖北省秭归县纪委不仅对隐形变异“人情风”开出了治理良方,各村还将其写入《村规民约》。《村规民约》要求严格执行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批备案程序,还提倡广大群众不操办婚丧嫁娶以外的任何宴席,并将其纳入文明创建和星级农户评定的内容。

时下,城乡人情消费滋生蔓延、价码越垒越高,名目五花八门。不仅仅是婚丧嫁娶,还出现了生日礼、乔迁礼、升学礼、入伍礼、升职礼等,数不胜数。每次少则五十上百,遇上关系较“铁”的还要“大出血”,少不了奉上千儿八百。此番“人情轰炸”,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尚能承受得了,而经济拮据的,却总是为“感情”所困,往往要举债送礼。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人情演变成了一种消费。人们互相影响,互相比照,所赠礼物规格、档次也随着时尚的变化而不断攀升,今非昔比。一股奢靡的“送礼风”,不但破坏了正常的人际交往,而且毒化了社会风气,助长了铺张浪费奢靡之风。在改革开放、创建精神文明的新形势下,奢侈的“人情消费”已成为加快发展步伐的绊脚石。

令人遗憾的是,某些党员干部忘记自己身份和神圣职责,对无止境的“人情消费”现象不仅熟视无睹,还要“率先垂范”,大打出手,甚者用公款“炒人情”,或借机收礼纳贿,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党员干部这一特殊的身份,朋友之间的“人情往来”往往参杂着一些“钱权交易”的味道,顿时使得“人情”变味,更易沦为滋生腐败的“温床”。针对党员干部借“人情歪风”大操大办,进行“权钱交易、收礼纳贿”的,有关部门理当严肃查处,这也是反腐倡廉题中应有之义。

礼尚往来,本无可厚非,但需要量力而行。这里面固然有自讨苦吃的因素,更有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我们既应改变以金钱数额多少来衡量感情深浅的观念,还应积极倡导新风尚,串串门、通通电话、发发电子邮件联络感情都是可以的,不必事事都“送礼”。

机关抵制人情风心得体会【篇三】

纪律和规矩是带电的高压线,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增强自律意识,知敬畏,莫妄为。但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个别干部为了为亲朋好友谋利益或为了个人蝇头小利不惜出让公共利益,简单一个电话、一个短信、一个批条就把不符合规定办理的事办了。人情讲了,党和国家的利益遭到破坏,至高无上的神圣公权被玷污,受影响的是组织,伤的是人民群众的心,正如“反腐败打的是违纪违法党员干部,疼的是组织,损害的是党的形象,对每个违纪违法干部的惩处,给他本人带来的损害远没有对党组织的损害大”的道理一样。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我们更应该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从严治党先从严治家,严格家风,慎行朋友情、战友情、同学情、同事情。

党员干部在履职中要带头宣传、维护、执行党纪条规的严肃性,坚决抵制人情超越纪律和规矩红线的行为,杜绝通过公权出让来走后门、钱权交易、损公肥私,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公职人员按政策应给群众办理的事应无条件办理,不办老百姓可以公诉到相关部门。不该办理的事宜,再托关系、再找人情也不能办,只要每个公职人员都秉公用权、按规矩服务,社会的公平正义就会得到体现,人民群众就会永远信任和拥护我们的国家,社会的满意度就会越来越高。

纵观腐败干部的坠落历程,大多从开始讲人情,谋私利开始,小不治则大乱,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具有国家公权的公职人员只要能坚持原则,杜绝人情扰政,自觉敬畏纪律和规矩,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公开权力运行过程及结果,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全社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就会得以维护,我们的党和国家就会越来越得到百姓的爱戴。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