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思而思学网 2024-05-02 22:51:35

沈阳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为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郑新潮、郭松龄、张学思、邵清廉、李连达、卢鹤绂、胡希恕、廷懋、马在田,具体名单见下文。

一、沈阳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第一位大汗。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

努尔哈赤二十五岁时起兵,最终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战役后,迁都沈阳。之后率军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兵败于宁远之战。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崩于叆福陵隆恩门鸡堡,后葬于沈阳清福陵。

改国号为大清后,尊庙号为太祖,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郑新潮

郑新潮,男,(1913.10---1986.1),原名:郑荣芳。辽宁沈阳新民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事业的早期建设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马事业的创始人。

抗战时考入黄埔军校炮科,亲历黄埔学潮,面见蒋介石,因强谏抗战未果,奔赴延安,与毛泽东和朱德座谈。任延安抗大首席炮兵教官,创建延安炮校、宣化炮校、沈阳炮校、东北民主联军炮校、朱瑞等炮兵学校。八路军炮兵专家、军马行家,文人中的军人,军人中的文人。

解放初,在军委炮兵司令部工作,受毛主席与朱德专门接见,此后郑新潮陪伴皇叔载涛工作10年,出任政协委员,终年74岁。

郭松龄

郭松龄(1883-1925),字茂宸,汉族,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渔樵村,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奉系将领之一。

郭高大挺拔,朴素简朴,平素穿一套布军服,和士兵军服一样。当时奉军将领都是穿的质地很好的呢军服,布军服除了士兵穿,就是白俄兵穿,郭穿布军服的样子像白俄兵那样高大,因此遂被人呼为“郭鬼子”。

张学思

张学思(1916—1970),奉天海城(今辽宁海城)人,生于奉天(今辽宁沈阳)。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第四子,张学良将军之弟。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原海军参谋长。

张学思曾任辽宁省政府主席、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辽东办事处主任等职,参加了创建巩固南满根据地的斗争和四保临江等战役。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任海军参谋长,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邵清廉

邵清廉, 女,(1914.10—2004.8),享年91岁。

她的一生分两大部分:一是 战争年代,延安抗战女干部、解放军军马事业和军马场创始人之一,作出了爱国奉献;二是 和平年代,不索取,廉洁一生,体现了真善美的一生。

邵清廉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参加筹建延安炮校、宣化炮校、东北自治军炮校、东北民主联军炮校、朱瑞炮校等五个炮校,1947年创建牡丹江军马场。(军中史称:军马女将)

李连达

李连达(1934年7月24日-2018年10月18日),男,辽宁省沈阳市人,中药药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基础室主任、研究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研究员及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2018年10月18日,李连达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卢鹤绂

卢鹤绂(1914.6.7-1997.2.13),字合夫,祖籍山东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出生于辽宁沈阳,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核能之父。

193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1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卢鹤绂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和核物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发现了热离子发射的同位素效应;发明了在质谱仪中测定轻同位素丰度比的时间积分法。在国际上首次公开估算铀235原子弹和费米型链式裂变反应堆的临界大小的简易方法及其全部原理;提出了最早期的原子核壳模型并首次提出了核半径新的计算公式。建立了流体的容变黏滞弹性理论并对经典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做了多项推广。

胡希恕

胡希恕(1898—1984)又名胡禧绪,汉族,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胡希恕青年时拜清末进士、名医王祥徵为师学习中医,于1919年参加沈阳市政公所中医考试,获取中医士证书并个体行医,后于1931年在北京个体行医,与陈慎吾、谢海洲等老中医办学,传播中医学术。

1952年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开设北京私立中医学校。

1958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内科学教授、附属东直门医院学术委员会顾问等职。

廷 懋

廷懋同志(1913年10月—2004年12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辽宁省沈阳市人。大学肄业。

1935年参加“一二九”爱国运动”,193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

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

2004年12月8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

马在田

马在田(1930年10月4日—2011年6月5日),男,辽宁法库人,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1957年马在田从苏联列宁格勒矿业学院地球物理系毕业后回国,历任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研究队队长、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处研究队队长、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研究院方法室主任等职;1985年调入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工作,先后任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图书馆馆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1年6月5日逝世,享年81岁 。

马在田在反射地震学方法方面提出过许多独创性的原理和技术,对发展中国地震勘探事业具有重要作用

二、沈阳历史沿革

沈阳农业大学后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证实,11万年前沈阳地区就有人类活动。7200年前,沈阳的先民们创造出新乐文化。战国时期,燕国设置辽东郡,名将秦开在此屯兵戍边。秦及汉初,沈阳属辽东郡。西汉设候城县,为中部都尉治,汉武帝时属玄菟郡。三国魏景初二年(238),候城县废,其地仍属玄菟郡。4世纪初至唐初,一度为高句丽割据统治。唐贞观十九年(645)设盖州,其后属安东都护府管辖地。唐后至明以前,为诸个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五代至北宋时期为辽地。契丹神册六年(921),设沈州并建城,后为金统治地,金末沈州城毁于兵火。蒙古中统三年(1262)重设沈州,元元贞二年(1296),改沈州为沈阳路,重筑土城,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以“沈阳”为地名的称谓。明洪武十九年(1386)设立沈阳中卫(又称“沈阳卫”)、左卫和右卫,沈阳中卫一直保留到明末。沈阳中卫辖抚顺、蒲河两个千户所。

后金天命十年(1625),努尔哈赤从辽阳迁都沈阳。天聪八年(1634),皇太极改沈阳为“谋克敦”,汉文写作“天眷盛京”(简称“盛京”)。天聪十年(1636)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清顺治元年(1644)迁都顺天府(今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并设“昂邦章京”即“盛京将军”,统辖驻军,坐镇地方。顺治十四年(1657),于盛京置奉天府,管理地方事务。清初奉天府辖承德、盖平、开原、铁岭四县,还包括辽阳州和锦州府及所属州县。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改盛京为奉天,建奉天省,省治奉天府。光绪年间,奉天府所辖增至5府(锦州府、昌图府、新民府、海龙府、洮南府)、4厅、6州、26县。从康熙三年(1664)设附郭承德县始,清代在现沈阳地区先后设置有康平县、兴仁县、新民厅(府)、法库厅、辽中县。光绪三十四年(1908)移兴仁县治于抚顺,改为抚顺县。宣统三年(1911)废承德县,并入奉天府。1913年,国民政府废府改县,奉天府改为沈阳县;新民府、法库厅改为新民县和法库县。1923年8月沈阳建市,成立奉天市政公所,奉天市与沈阳县同属奉天省管辖。1929年3月,改奉天省为辽宁省,4月奉天市改称沈阳市,归辽宁省管辖。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沈阳沦陷,11月日本侵略者强改沈阳市为奉天市。1938年1月,全市划为11个区。1941年1月,市行政区划变更,全市划分为17个区,即城内、大和、铁西、大东、浑河、于洪、永信、皇姑、北陵、沈海、东陵、敷岛、朝日、北关、东关、大西、小西17个区。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恢复沈阳市名称。10月,沈阳市民主联合政府成立。11月,沈阳市重新划为11个区:城内区、浑河区合并为沈阳区;铁西区、于洪区、永信区合并为铁西区;沈海区、北关区合并为北关区;东关区、东陵区、大东区合并为大东区;大和区更名为和平区;敷岛区更名为北市区;朝日区更名为南市区。即沈阳市辖沈阳、铁西、北关、大东、和平、北市、南市、皇姑、北陵、大西、小西11个区。1946年5月,沈阳市区由11个区恢复为17个区。与1941年区划比较,城内区改名沈阳区、大和区改名和平区、敷岛区改名北市区、朝日区改名南市区。1947年7月,沈阳市由省辖改为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9月,市区由原17个区划为22个区。增设胜利区、建设区、惠工区、塔湾区、南关区,改沈阳区为城内区;将浑河南部部分地域从沈阳县划出,并入市区,即城内、大西、小西、北关、东关、和平、南市、北市、铁西、大东、浑河、于洪、永信、皇姑、北陵、沈海、东陵、胜利、建设、惠工、塔湾、南关22个区。

1948年11月,沈阳解放,成立沈阳特别市政府,隶属东北行政委员会,将市内22个区合并为沈河、大东、北关、北市、南市、铁西、皇姑、和平8个区。另设4个分区,即在沈河区下设浑河分区,大东区下设东陵分区,铁西区下设永信分区,皇姑区下设北陵分区。东北行政委员会将沈阳县归沈阳市辖。同月,市政府决定撤销沈阳县,设立市郊办事处,直接领导12个郊区,即新城子区、苏家屯区、深井子区、马三家子区、陈相屯区、白塔铺区、祝家屯区、蒲河区、官立堡区、旧站区、沙岭堡区、财落堡区。12月,辽中县划归辽宁省管辖。1949年5月,沈阳特别市政府改为沈阳市人民政府,隶属东北人民政府领导。沈阳改为东北大行政区直辖市,沈阳县划入沈阳市区域。1953年2月,经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将苏家屯镇改为苏家屯区,归市直辖。沈阳市辖和平、铁西、沈河、皇姑、大东、南市、北市、北关、苏家屯9个市内区。1953年3月沈阳市改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8月改为辽宁省辖市,为辽宁省省会。1954年,沈阳市辖8个城区:和平区、铁西区、大东区、皇姑区、沈河区、北市区、南市区、北关区;5个郊区:东郊区、南郊区、西郊区、北郊区、苏家屯区。1956年7月,沈阳市辖北市、沈河、北关、大东、南市、和平、铁西、皇姑、苏家屯区县。同年2月,康平县、法库县属铁岭专区,新民县、辽中县属辽阳专区。6月,沈阳县划归辽阳专区管辖。1959年1月,根据辽宁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经国务院批准,铁岭、法库、康平、开原、昌图、西丰、沈阳、辽中、新民、台安10个县划归沈阳市领导。沈阳市辖北市、沈河、北关、大东、南市、和平、铁西、皇姑、苏家屯9个区及新民、辽中、台安、铁岭、开原、西丰、昌图、康平、法库、沈阳10个县。同月,铁岭专区撤销,康平县、法库县划归沈阳市管辖;辽阳专区撤销,实行县级政府市辖制,辽中县、沈阳县为沈阳市所辖。1959年2月,撤销北市、南市、北关3个区的建制;增辖铁岭、法库、康平、开原、昌图、西丰、沈阳、辽中、新民、台安10个县。1959年,沈阳市辖5个城区:和平区、大东区、铁西区、皇姑区、沈河区;1个郊区:苏家屯区。1960年1 月,省人委通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沈阳县,原沈阳县的部分行政区域划入邻近市辖区,同意设立新城子区。1964年3月,中共辽宁省委决定设立沈阳专区,将沈阳市所辖的铁岭、昌图、法库、康平、开原、西丰、新民、辽中、台安9个县划归沈阳专区领导。同月,市人委决定,设立东陵区、于洪区2个郊区。沈阳市辖和平、大东、沈河、铁西、皇姑、苏家屯、新城子、东陵、于洪9个区。1968年12月,省革委会决定,沈阳专区改称铁岭专区,将沈阳专区所属的辽中县划归沈阳市管辖,新民县、康平县、法库县划归铁岭专区管辖。1969年12月,省革委会决定,将铁岭专区的新民县划归沈阳市管辖。沈阳市辖辽中县、新民县。1984年7月,国务院批准沈阳市为计划单列市,享受省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将铁岭市管辖的康平县、法库县划归沈阳市管辖。同年6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新民县,设立新民市(县级)。1994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沈阳市成为副省级城市。2006年10月8日,经民政部批准,新城子区更名为沈北新区。2010年2月,东陵区、浑南新区、航高基地合署办公。6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东陵区更名为浑南区。2016年1月7日,经国务院同意,撤销辽中县,设立辽中区。截至2022年末,沈阳市辖和平、沈河、大东、皇姑、铁西、苏家屯、浑南、沈北、于洪、辽中10个市辖区,康平、法库2个县,代管新民1个县级市,13个县级政区;下设112个街道、53个镇、16个乡,计181个乡级政区;1527个行政村。

三、沈阳简介

沈阳是辽宁省省会及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核心城市,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中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沈阳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辽宁省中部,在北纬41度11分51秒至43度2分13秒、东经122度25分9秒至123度48分24秒之间,东西宽115千米、南北长205千米,国土面积1.29万平方千米,规划中心城区总面积1353平方千米。东临抚顺市,南与本溪市和辽阳市相连,西与鞍山市的台安、锦州市的黑山、阜新市的彰武县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左后旗及铁岭市的昌图县、开原市和铁岭县相邻。沈阳市大地构造位置,大部分位于中朝准地台的北部边缘,只有开原—赤峰断裂以北即法库北部及康平属吉林准褶皱带。沈阳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平均海拔50米,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北、东南部,属辽东丘陵的延伸部分。西部是辽河、浑河冲积平原,地势由东向西缓缓倾斜。全市海拔最高点为447.2米,位于法库县庙台山;海拔最低点为5.3米,位于辽中区于家房镇。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