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家风家训事迹材料汇报

思而思学网

“家教”是所有民族都拥有的一种对子孙的教育方式,但以中国为最有特色,因为,在中国,“家教”尤为重要和必要。中华民族历几千年而血脉不断文明不坠,我们自有我们全社会共同尊崇的价值基础。这个价值基础是以儒家道德信仰的传统文化。我们民族的信仰系统不是仰仗宗教,而是仰仗对自身传统道德的尊崇和修习,修习的最普遍方式,非仪式而是“教化”。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下面的社区家风家训事迹材料,欢迎阅读。

社区家风家训事迹材料一

家风家规又称家训,一般指一个家族传承恒久不变的精神规则。其侧重于对整个家族成员修身持家、自省自励的影响。可以说家训是中华民族传承文明的缩影,一些古代著名家族的家训曾一度引领中国一些家族的辉煌历史,如《诫子书》、《朱子家训》、《范氏家训》、《颜氏家训》、《曾氏家训》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应念物力维艰”;“业精于勤荒于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哲理名言许多都是出自一些著名家训。

优良家风的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这是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这样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惠泽于家庭的每一位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我出身于一个平凡的工薪家庭,没有显赫的家世,更没有什么家族文化传承。先祖们都是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我的父母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这才走进了城市。他们努力了一辈子,融进了城市,成为了这个城市普通的一份子。其中辛酸,不足为外人道也。他们以身作则,给我树立正确的人身观,告诉我如何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用行动告诉我,做人要孝,工作要勤,生活要检。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爱幼,他们自己也在身体力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我爷爷奶奶去世得早,并没有留给我什么深刻的印象。但我外公今年94了,有六个女儿,组成一个大家庭。我的父母,姨妈们都告诉我应当怎样孝敬老人。外婆走得早,外公轮流住在几个女儿家,大家都把老人的身体放在第一位,中午外公总是要睡上一个午觉,妈妈总是叮嘱我要给外公不时地往上盖盖被子,以免着凉。虽然简单的一个叮嘱、一个动作,但透漏出妈妈对外公细腻的爱。一旦老人有一个晚上睡不好觉,整个家庭都要关心,开会讨论解决办法,总是想尽办法让老人过得更健康,更开心一些。渐渐地,外公年纪大了,有时会因为小事发起情绪,爸爸妈妈总是耐心劝说,从不顶撞他们,即使有时看上去真的很没有道理,爸爸妈妈也没有丝毫责怪他们的意思。爸爸总是说,孝顺孝敬,没有顺没有敬,哪来孝?对长辈首先是顺从,要让他们顺心,感觉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尽可以由着他们来。爸爸还常说,对长辈尽孝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百善孝为先”,我要牢牢记住这句话,父母年纪也渐渐大了,我愿努力关心他们,孝敬他们。我愿以身作则,让我的子女以后也记在心里,将之传承下去。

去年才参加工作的我,记得工作前的一个晚上,父母把我拉到房间对我嘱托:“孩子,你明天就要去单位了,刚到单位你肯定什么都不会,业务更是一头雾水。我们告诉你,这些都不用担心,所有人刚工作时都这样。只要你努力去学习,去适应,经历几次失败,你就会学到很多,坚持下去,你就会成功。”我一开始不相信,觉得工作应该很简单,短时间内就应该能够搞定,但真正接触以后,我发现税务工作也可说是学无止境。许多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同志还在不断地学习,更新接触新的知识。而我连基础的东西还没有搞定,开始时心灰意冷,感觉自己一窍不通,有些不知所措。那天晚上父母赶到大丰来看我,询问我工作的感受。我将心中的困惑告诉了他们,他们却是笑了,“这有什么奇怪的,如果你什么都会的话,那还要学习做什么,那还要努力干什么,你还怎么进步?只有勤奋的学习,努力的工作才能显示出你的进步啊。”没有什么引经据典,只简单地几个问句,便让我茅塞顿开,发现我的疑惑是多么的可笑。只要努力,什么工作不能做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于是我努力的适应,努力的学习,努力的工作,终于进步明显,虽然还不能把工作完成得尽善尽美,但我也在一点点的积累着经验教训,向着成功一步步的迈进。

生活当提倡节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家喻户晓,我的长辈们把节俭做到了骨子里。我只举一点就可以看出他们的节俭,在我家卫生间里有一个水桶,每个人洗好脸后水都倒在这个水桶里,我们用收集起来的水冲马桶,自我记事起这个习惯就开始了,我记得小时候,每次洗完脸总是把水倒进桶里,那时候力气小,有时生怕倒水时会溅出来,就会走近点弯下腰倒水,防止把水洒在水桶外浪费了。这些最简单的习惯,培养了我节俭的习惯,该花得钱一分都不能少,不该花的钱多一分都嫌多。只有这样,才能使家庭富裕,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才能传承下去。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社区家风家训事迹材料二

结婚20余载,夫妻二人互敬互爱、抚育儿女、孝敬老人,用平凡事、点滴情将家庭汇聚成幸福的港湾,今天我宣讲的淮安市首届十佳最美家庭是华红梅、史代章家庭的事迹。

人生有两件事情不能等,一件事是孝敬老人不能等。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华红梅夫妇更是把孝顺做在当下,尽其所能、不留遗憾。他们家四世同堂,老祖母年迈多病,生活不能自理,华红梅夫妇亲手给祖母缝尿布,星期天、节假日回家给老人洗尿布、洗衣服、剪指甲,伺候吃饭,病重时半夜里熬了肉粥开车送回家,一口一口喂老祖母,虽然有时也觉得很忙很累,但他们总是说:“现在尽上心了,将来没有什么后悔的。”

都说婆媳、姑嫂关系难处,可华红梅从来没有这种感觉,公婆由于孩子多,常年劳碌、操持家务,年纪大了身体较弱,住院、吃药成为常事。2013年公公生病住院,孩子面临高考,班上的工作也一刻不能耽误。单位、家里、医院几头跑,晚上熬粥熬汤,上班前送到医院。孩子的生活、老人的生活都需要照顾,华红梅忙里忙外,毫无怨言。公婆也常说:有好儿不如有好儿媳。华红梅夫妇双方兄弟姊妹多,每当家庭有事或有困难的时候,夫妻俩都积极帮助化解,小姑子全家从浙江迁回来,刚买新房还没有装修,华红梅夫妇主动把小姑子一家安置在自己家里,提供食宿,华红梅更是放弃休息日,帮助小姑子购买装修材料,帮助其完成装修,直到小姑子一家安顿好,她才安心。

人生不能等的另一件事情就是教育孩子。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华红梅夫妇把心思都用在孩子们的学习和教育上。因为哥嫂常年在外打工,他们夫妻主动承担起侄儿、侄女教育义务,从侄儿、侄女上初中起就将他们带在身边上学,吃住在自己家里,让孩子们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洗衣服、辅导作业、开家长会等等,甚至连回娘家吃饭也把孩子带着一起去,3口小家变成了5口大家。由于哥嫂家在农村,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侄儿直到上初中也没有穿过运动鞋,被他们夫妻接到县城上学后,看着同学们穿着运动鞋,总是投去羡慕的眼光,但又不好意思找自己父母要。这都被华红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他们家经济来源也是靠夫妻俩微薄的工资,既要承担着一家5口人的吃喝,还要负担3个孩子学习教育,手头也不宽裕,可是一想到侄儿那双渴望的眼神,华红梅心里五味杂陈。再苦不能苦孩子,夫妻俩咬咬牙,华红梅花了将近自己半个月的工资,为侄儿买了一双运动鞋,看着梦寐以求的运动鞋,侄儿高兴得话都不会说了。夫妻俩就这样任劳任怨、尽心尽责十余年,直到两个孩子在城里参加工作,相继成家,他们才完成任务。

忠孝仁爱铸品德,勤俭耕读酿家风,正是由于夫妻俩把爱、理解与支持,最大限度地给予对方,孝顺父母、抚育儿女、互帮互助,他们的幸福很简单,也使这个大家庭和睦幸福,让四邻羡慕,得到大家交口称赞。

社区家风家训事迹材料三

我叫唐玲,今年62岁了,我家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12口人,既有嫡亲的祖孙三代,也有待婶娘如母的侄儿、侄儿媳妇们。30年来,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同住一屋,同吃一桌饭,家庭成员至今从未红过脸,父子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叔叔婶娘侄儿媳妇胜似父子母子。

1980年春天,我儿子刚出生不久,农村流行黄疸肝炎,两个侄儿也被传染上了,我顾不上自己的身体虚弱,赶紧带侄儿去医院,当时医生说大侄儿病情很重,我一下被吓哭了,对医生说:这两个孩子命太苦了,一年前父亲去世,母亲走了,恳求医生药开好一点,药量重一点,决不能让俩孩子出一点问题。然后我全身心地照顾两个侄儿,想办法凑钱,保证他们的医药费和营养,多次跑到几十里外的老中医那儿为他们抓药,每天哄他们吃药。两个月后,两个侄儿病好了,可我自己却被累垮了,也被感染上黄疸肝炎,自己又开始熬中药吃了……那时我真是筋疲力尽,严重贫血,我自己的孩子因此营养不良,我的眩晕症就从那年开始的。娘家老妈看到外孙如此瘦弱,就送来几十斤大米,说给外孙炖小壶饭补充营养,但当小壶饭炖好时,三个孩子围在我周围你一口我一口,不了解情况的人认为他们都是我儿子。

我不仅对自己的侄儿们有爱心,这么多年我对周围需要帮助的人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去年底从我们区女创客群里得知淮州中学学生王声超缺钱看病困难的情况后,我立刻捐款100元。今年初我三次去互不相识的棉花大福村顾万成家,第一次是为了谈生意,第二次送货,听说顾万成的老父亲和妻子相继去世,并且看到了他的三个孩子,大孩子身体不好花去十几万,小二子两岁,小三子才两月大,还有一位88岁高龄的老母亲。看到如此场景我潸然泪下,想到我的经历,回到家和家人说一月少吃两顿肉,为他家小孩捐点奶粉钱,全家人都积极支持,并且得到女创客们的支持,发起了“村淘奶粉计划”,把捐到的尿不湿、奶粉和现金送到顾万成家。

最后将我和老公几个梦想变为现实的事讲给大家听听:30年前我和老公的梦想,将两个侄儿抚养成人,娶妻生子,因为家庭困难媳妇不好找;20年前的梦想将侄子带到城里安家,因为城里比农村赚钱的机会多;10年前我们看到市政府的一份工作报告,其中有这么一句话“一铺在手,三代不穷”,我们的梦想是两个侄子、儿子仨兄弟能在淮阴区每家有个商铺,现在商铺不管大小都有了。我们的梦想都变成现实了,多亏党的政策好,感谢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也感谢侄儿、侄媳妇孝顺、听话。现在大侄儿一家4口人,二侄儿一家3口人,我儿子一家3口人在上海工作生活,节假日回来,一大家12口人,还在一锅吃饭,用钱上从不计较,各尽所能,真正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