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鸭绿河农场事件剖析反思材料【精华篇】

思而思学网

当前,有些领导干部刹不住自己的行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反腐是一阵风,飘过就没了,所以敢屡屡顶风违纪。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关于鸭绿河农场事件剖析反思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鸭绿河农场事件剖析反思材料1】

八项规定实施以来,领导干部违纪办婚宴的少了,但是还是有一些干部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因违纪用公款大吃大喝被处理的大有人在。在黑龙江省发生的三江管理局鸭绿河农场副场长酒后死亡事件,8名违规人员受到严肃处理。农垦总局党委还责成建三江管理局党委作出深刻检查。

少数党员干部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的原因是多方面,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惩治的威慑力还不够,有的腐败分子还在“窥测方向甚至困兽犹斗”。这说明,当前反腐败斗争仍未取得“压倒性胜利”,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对此,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保持惩贪治腐的高态势,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始终坚定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继续抓好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集中教育,继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继续查处各种腐败问题,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沿,切实用纪律管住大多数。党员干部的底线是纪律和规矩,管住纪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守住纪律这条底线。要坚决克服违纪只是小节的、违法才去处理的错误观念,以纪律为尺子衡量党员干部的行为,用纪律和规矩管住大多数,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教育、早纠正,防止时紧时松,实现执纪的常态化,让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党规党纪这条红线,自觉敬畏纪律、遵守纪律,真正实现“让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大多数,重处分的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的综合效果。

要坚持区别对待,体现政策威力。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中央确定的重点(三类人、三个后),持续加大纪律审查力度,用最坚决态度减少腐败存量,用最果断措施遏制腐败增量。今后,凡属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的,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后都要公开曝光,增强执纪监督的震慑力。越往后执纪越严、越往后处分越重,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道,在这样的态势,谁还敢顶风违纪必将为我们党改进作风付出代价,切实发挥政策对遏制消极腐败的强大威力。同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广东的省情与历史,尊重改革的内在规律,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严格把握政策界限,把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而违纪违法的行为区分开来,把国家尚未明确规定时的探索性试验与国家明令禁止后有纪有法不依的行为区分开来,把为加快发展的无意过失与为谋取私利故意违纪违法的行为区分开来,努力营造鼓励改革、宽容失误、遏制腐败、干净干事的良好政治社会环境。

要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全省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敢于担当,既挂帅又出征,抓班子带队伍,重点管好管住班子成员和下级“一把手”。各级纪委要坚决落实监督责任,强化执纪监督问责,把查处违纪行为作为履职重点,治病树、拔烂树、正歪树,保护好“森林”。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综合运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两种手段,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传导下去,切实解决党不管党,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关于鸭绿河农场事件剖析反思材料2】

公款吃喝一直是广受诟病的贪腐问题之一,也是群众最常见、最反感的“不良作风”。随着十八大以后反腐的持续深入和八项规定等制度规定的出台,曾经一年吃掉3000亿的官场饭局不复存在,但在一些地方公款吃喝却穿上了“隐身衣”存在在各式各样的“新战场”,还是未能根除。笔者以为,遏制公款吃喝还需从根源上下功夫。

要从制度完善上下功夫,破除“滋生源”。制度是滋生土壤,严且科学的制度就如良田沃土,能够长出茁壮的作物;宽且疏漏的制度就如“富营养”土地,看似肥沃有料,却只能培育出残败作物。包括公款吃喝在内的腐败问题很大程度是制度缺失的“温床”造成的。事实证明,好的制度能够遏制住公款吃喝,比如在俄罗斯,繁琐而复杂的报销程序会让公款吃喝“望而却步”,在欧美公款消费的透明让公款吃喝“如履薄冰”。我国将接待费纳入财政预算,让部分党员干部为公款吃喝找到了冠冕堂皇的理由,相对缺乏的审计、监管制度又让部分党员干部公款吃喝肆无忌惮。因此,遏制公款吃喝首先要从制度上将其“将死”。在完善预算、监管上下功夫,同时建立节约激励机制,从“温床”中扼杀“滋生源”,让党员干部贪不了,公款吃喝行不通。

要从干部自身上下功夫,解决“主观源”。主观决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党员干部,只有主观上方向正确,才能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和“廉洁观”。近年来,不少党员干部逐渐习惯了以酒肉会友、以酒搞接待,习惯了胡吃海喝和山珍海味,社会上还流传着“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培养”、“公家出钱我出胃,吃喝为了本单位”的歪说,甚至出现了喝死人的新闻。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党员干部主观上被官场“酒肉文化”所侵蚀,逐渐在吃喝中迷失,最初的不安变成了“吃喝接待是生产力”的心安理得,变得开始讲排场、讲面子,甚至将公款吃喝逐渐作为一种权利交换的公关需要和同事之间联络感情、上下级之间拉拢关系的重要方式。警醒我们要从干部的主观源上遏制公款吃喝,摆脱“教育培训”是虚功无用的想法,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尤其是传统美德和警示教育,让党员干部主观上不想公款吃喝。

要从监督监管上下功夫,杜绝“客观源”。“滋生源”和“主观源”的问题解决好并不能实现最佳效果,毕竟客观大环境对身处其中的人影响很多。如果“公款吃请”成为了一种客观大环境背景,“大家都在公款吃喝,我不搞别人就会觉得我另类”“别人在吃请中得到领导赏识,获得提拔,我依旧在原地不动”等思想就会逐渐让党员干部迷失,最终“妥协”效仿。因此,遏制公款吃请还需要在监督监管上下功夫,要从立法和透明程度上做细做实,从而堵住“公款吃喝”之路,比如不能只规定“四菜一汤”,要规定详细餐标,明确价格范围,要防止变相的“高价饭”,防止隐蔽的高档“五星级”;再比如要将公务接待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对公款吃喝的菜单及参与人进行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同时也要加强对公款吃喝等接待费的审计和审查,让公款吃喝在公众的监督和关注之下回到“为公、节约”的轨道,让党员干部不敢再搞奢靡浪费的公款吃喝腐败。

正所谓,治标更需治本,要想遏制住公款吃喝,有“四菜一汤”的标准和“约法三章”的承诺之外,更需要将完善制度作为保障,强化主观教育作为突破和杜绝客观环境影响作为难点来进行全方面治疗。唯有如此,“公款吃喝”才会得以“除根”,才不会让喝酒致死的闹剧再上演,才不会再让干部伤肝伤胃,群众伤心失望。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