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材料【集锦】

思而思学网

近一段时间以来,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材料1】

历时36年,一条经3个村、十余个村民组,横跨三座大山,三道绝壁,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大渠深藏在贵州的崇山峻岭间。这项浩大工程的领头人,却是一位81岁的老共产党员、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原支书黄大发。

“高山苗、水仲家,仡佬住在石旮旯。”在黔北重重深山中,平正仡佬族乡被认为是遵义市播州区最穷的乡镇,而团结村是平正仡佬族乡最穷的村。这里曾是“三无”地区,无水无电无路。没有水源,石漠化极其严重,全村吃不上水稻,土里多是包谷、红苕和洋芋。“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是这里最真实的写照。

穷,是这里最深的痛。水,是这里祖祖辈辈的梦。

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原支书黄大发

“开山辟石、志拔穷根”

1935年出生在这里的黄大发,从小是孤儿,生活过得穷苦贫困,吃着粗食,咽着米糠。直至24岁,黄大发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被全体村民推选为大队长。自此,他的生活仿佛投进一束光,有了方向也有了信仰。

“我这一生就是做好工作,有一口气就要干一天,为人民奋斗一辈子。”这是黄大发见着记者最初时说的话。

被选任为村干部的黄大发,上任之始就立誓要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让他所在的草王坝村实现通水、通路、通电。而这在村民看来,无异于白日做梦。

没有任何专业人员,没有任何修渠技术。更艰难的是,缺水贫瘠的草王坝与几公里外水源富足的野彪村之间隔着大山绝壁,要修渠,除非劈山开石。

而黄大发并不“认命”,头脑里只想着“吃了几千年的包谷饭,改变不了草王坝人民的面貌,怎么办”。为此,挖渠引水的想法在他心里越来越强烈。而当时黄大发与村民的梦想也得到了上级政府的支持,这项工程被命名为“红旗水利”,意在打造一条遵义的“红旗渠”。

然而,这条预计全长15公里的水渠,却由于水量小、路程长,最终没能成功。“但是他从不灰心,遇到若干困难也永不放弃”,当年指挥部成员之一、黄支书助手徐国太反复地说到,黄大发真是有一颗坚强勇敢的心。

因为首次修渠的失败,黄大发暗下决心学习水利技术。那时已是54岁的黄大发,申请到乡水利站跟班学习。从不识字、技术一窍不通,到一字字临摹,缠着技术员讲解图纸……三年时间,他积累了大量修渠知识。

“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有决心,我们能够成功。”黄大发在1992年春天,排除了千难万阻之后,第二条水渠开启动工。

当年参与这项工程的村民们与记者说起这段修渠的往事时,依然记忆犹新。“有个叫 钻拐岩 的地方,水渠必须从那经过,但那个瓦盖样的地方摸不清楚状况,谁都不敢下去。关键时候,黄支书拿了根大绳子扎腰上,爬进去看准了炮位,施工队跟着他的路线才敢进去”。

时至今日,记者重走山间的水渠,沟渠最险处可供人走的路径不过一只脚掌的宽度。而当年,在设备极其简陋的条件下,黄大发既任指挥长又当技术员,带领村民用炸药,锄头、钢钎、锤子和双手,硬生生在大山绝壁间开凿出生命之源。

就这样,经过两年多努力,在1994年,一条跨3个村、十余个村民组,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草王坝大渠终于竣工。这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大发渠”。

“我们想了八个字来概括老支书: 开山辟石、志拔穷根 ,就是他体现出来的勇气、决心,和改变的愿望”,平正仡佬族乡党委书记张文富认为,黄大发身上那颗积极进取、上进的心,是当下最可贵的正能量。

【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材料2】

黄大发,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部书记,今年82岁。他用了36年的时间只干了一件事:修水渠,最终让全村人喝上了水。

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劳动者。千百年来,这里的人祖祖辈辈喝不上水,全村人喝水只能靠一口枯井。黄大发不信命运的安排,刚一上任村支书,他就立誓修水渠,想把几公里之外野彪村的水引到村里。由于不懂技术,修修补补了十几年,水就是引不进来,草王坝人喝水的梦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被反复拉扯,最终还是破灭了。

第一次修渠失败后,不甘心的黄大发决定学习水利技术。1989年,枫香区水利站迎来了54岁的黄大发。三年的时间,他从零起步、从头开始,掌握了许多修渠的知识,知晓了什么是分流渠、什么是导洪沟,还学会了开凿技术。1995年端午,草王坝人世世代代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终于竣工了。村民们给水渠起了一个亲切的名字,“大发渠”。那一天是草王坝人特别高兴的一天,兴奋的黄大发哭得像个孩子。

黄大发是一名普通劳动者,也是一名农村党员,他用自己的双手带动千百双手,以一颗心换取千百颗心,最终让全村人喝上了水、吃上了白米饭,有了一条光明的路。

苦战36年,这是一位“年份”英雄,而“年份”精神恰恰是劳动者应当具备的精神。在当今有些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有时候连谈论理想都会遭人嘲笑,更别说初心不改地坚持做一件事情。初心不改,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谈何容易?何况是36年的时间。而正是对这四个字的坚持,才让黄大发战胜了困难。

黄大发的背后,是全中国数以亿计的劳动者。他们分布在全国的各个岗位,为生活拼搏,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勤于劳动、善于创造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品格,也是当代中国续写发展奇迹的动力源泉。以勤奋为内核的劳动精神,也是每个劳动者的精神原色。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弘扬劳动精神,才能为中国的发展汇聚强大的正能量。

“民生在勤,勤而不匮”。多少年沧桑巨变,但劳动精神一直熠熠生辉,以黄大发为代表的一批批“年份英雄”,是劳动者的身边榜样,是劳动精神的最好诠释,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台基。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