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下面是党员干部一带一路发言材料,快来围观吧。
党员干部一带一路发言材料【篇一】
两千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尽管多次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但驼铃声声,舟楫相望,丝绸之路从未完全中断。尽管古代交通和技术条件远逊于今,但商人、智者、学子、使节排除艰难险阻,跨越万水千山,以极大的毅力和勇气开辟和经营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国家有大有小,但都因丝绸之路受益匪浅。进入21世纪,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形势,丝绸之路展现的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今天,亚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但同时也面临新老挑战和不进则退的压力。如何巩固亚洲和平发展局面,进一步凝聚亚洲国家共识和力量,实现整体振兴,是亚洲国家的共同课题。“一带一路”倡议在此背景下提出恰逢其时。
亚洲区域合作方兴未艾,有力促进了亚洲的和平发展。但需要看到的是,亚洲区域合作与欧洲和北美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亚洲各个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联系不紧密,对深化区域合作构成不小的阻碍。“一带一路”将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等各次区域连接起来,有利于各区域间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建立和健全亚洲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使泛亚和亚欧区域合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当前,全球贸易、投资格局和资金流向正酝酿深刻变化,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挖掘域内和本国的内需潜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一带一路”建设包含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有利于改善区域内和各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内陆国家和各国边远地区的开发,有利于各国之间削减贸易投资成本与壁垒。
亚欧大陆各国历史文化宗教不同,发展水平各异,未来发展需要发挥多样化优势,走多样化道路,因此人员沟通、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至关重要。历史上,丝绸之路是国与国、人与人交流的结晶,建设“一带一路”将发掘古代丝绸之路深厚的文明和文化底蕴,加强各国、各领域、各阶层、各宗教信仰的人际交往,发挥人文交流的潜力,进一步扩大各国民间友好的基础。
“一带一路”,涵盖中国中西部和沿海省区市,紧扣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将助推中国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实现中国与周边、与亚欧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将各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中国的发展,也使中国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
“一带一路”,新时期中国外交特别是周边外交的亮点。繁荣共进的美好未来,值得本地区乃至世界人民共同期待。
党员干部一带一路发言材料【篇二】
自去年9、10月份,相继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后,相关地方政府纷纷跟进,借势提出各种概念和口号,核心意图是争地位、要政策。
以次区域合作支撑中国和平崛起
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是以中国的战略利益为基本出发点,以中国和周边国家改善关系的基本准则为最高标准,而不是在照顾中美关系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周边关系。
“一带一路”分别对应中亚和东南亚地区。这些都是中国重要的周边地区,在提出这两条新“丝绸之路”之后,中国召开了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这是1949年以来关于外事工作最高层次的会议,政治局常委悉数出席。
是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扩大贸易、投资合作空间,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
“我们的周边外交政策是以中国的战略利益为基本出发点,以中国和周边国家改善关系的基本准则为最高标准,而不是在照顾中美关系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周边关系,这是和以往相比最重大的变化。”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正是因为中国把周边外交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所以与周边的区域合作就变得重要。
在新一届中央政府的外交战略中,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成为重心,与周边国家推进地区一体化成为新的方向。如何支撑这个新战略?那就需要具体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一带一路”也就应运而生。
此外,还有正在研究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而东北亚地区由于局势复杂,且中日矛盾深重,推进次区域经济合作条件尚不成熟。
这种区域一体化的合作,最终要形成命运共同体。这也是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核心。
在*访问印尼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时,就提出要与东盟国家打造命运共同体。在阎学通看来,中国不仅是要跟东南亚国家建立命运共同体,而是要和周边所有国家建立命运共同体,从而服务于民族复兴。
不过,美国国际关系学家约翰?米尔斯海默的一个论断是:中国不能和平崛起,而是也会走向美国那样的扩张与征服之路,这会引起周边国家的恐惧。
“中国新的发展阶段两个理念比较突出:‘和平崛起’和‘共同发展’,就是命运共同体。”中国社科院国际学部主任、中国亚太学会会长张蕴岭对记者表示,“一路一带”的提出,是“创建一路繁荣,带来一片新文明”,体现出中国走新型大国而非传统大国的道路,不会走西方传统的“打开一条道,占领一片地”那样的殖民道路。
封建时代国家的强大靠的是吞并别人的土地,殖民主义时代靠的是扩张,冷战时期靠的是军事对抗,在全球化时代,推进一体化成为中国崛起和实现民族复兴选择的道路。
“过去一直讲,谁来养活中国,那是美国人的思路,这个模式不行。因为中国这么庞大的人口,世界很难支撑,只有大家都发展起来,中国才能得到共同繁荣的利益,实现自己的长久发展。”张蕴岭表示,前一阶段中国是利用改革开放和外部资源发展自己,未来要从综合经济体变成一个大市场,中国要与别国共建共同发展带,把周边作为战略依托。
不过,这需要周边国家的响应。
绕不开的美国
在中央推进新战略时,地方政府应该将自己的诉求与国家战略相结合,不能因追求地方利益而消解国家整体战略。
“一带一路”除了与周边地区密切相关,也势必对中美关系形成一定影响。
自奥巴马在第一届总统任期内推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之后,又推出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战略,而该协定对中国战略意图微妙。那么,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否是应对美国强化在亚太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存在?
“二者没有任何关系。”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认为,有没有TPP,中国都需要推进区域一体化的大战略。
阎学通认为,美国推动TPP的目标不排除在经济上有防范中国的意图,但其更重要的是重新建立一个取代WTO的世界经济规则。“美国对WTO的经济规范不满意,要改变的是全球性的国际贸易规则,这个目标要高于防范中国。”
在此基础上,美国不仅提出TPP,还推出了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打算用这两套规则取代WTO规则。
“美国人的理由是,WTO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停滞,WTO已经不能指望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表示,中国现在积极推动WTO巴厘岛协议,但美国拉了印尼、新加坡、越南、日本等谈TPP。“不过,这样的参与国,也使得TPP标准不可能太高,所以TPP是美国跟中国博弈的一个思路,用一些新标准来规制中国的行为??但这总比遏制中国好。”
中国对于TPP的态度,也有所转变。因为,经过一些分析研究,加入TPP对中国总体利大于弊。中国也尝试加入TPP??虽然目前这仍存在障碍,但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所有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没有办法完全抛开中国。
“如果美国不让中国参加TPP,那也没有办法;如果能参加,当然要参加。因为所有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中国都应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应该影响国际规则制定的进程和最终的结果。”阎学通表示。
虽然“一带一路”并非针对TPP或美国,但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东盟10国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TPP的一个对手。RCEP的基础是,东盟五个10+1自贸区(东盟与中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比TPP合作基础要好。
不过,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认为,中国不是非要把RCEP跟TPP对立起来,即使没有TPP,中国也要发展与东盟国家的关系。
在中国新的外交战略下,致力于推进周边地区一体化。但是,周边地区合作仍然绕不过美国的影子,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时,美国主导的TPP无疑在东盟国家有着巨大影响力。而“丝绸之路经济带”要从中亚延伸到西亚、土耳其,再到中东欧,最终抵达欧洲,也避免不了与美国打交道。
“格鲁吉亚就是美国控制的,中东欧所谓的‘新欧洲’比‘老欧洲’还亲美。”金灿荣表示,建设“一路一带”是国际工程,在国际上要取得主要国家的支持,然后争取沿路沿线相关国家积极介入,给各方足够的利益,使其成为利益相关方,才能保证不受干扰。
在海陆丝绸之路建设的背后,中国新的国家战略日渐清晰,即推动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但新战略与政策能否落实,又成为一个大大的问号。
“中国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搞短期行为,这是个很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不能靠口号,要一步一个脚印。”中国社科院国际学部主任、中国亚太学会会长张蕴岭警告道,应该向日本学习,通过低调做投资、技术转让和援助,改善自身形象。
在中央推进新战略时,地方政府应该将自己的诉求与国家战略相结合,不能因追求地方利益而消解国家整体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