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继承有时效性吗

思而思学网 2023-12-21 01:58:59

 导语:所谓继承权主体,也就是享有继承权、能行使继承权的主体。此外,根据《继承法》第28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遗产继承有时效性吗

遗产继承的权利主体 所谓继承权主体,也就是享有继承权、能行使继承权的主体。根据《继承法》的相关规定,继承权主体可以通过法律的直接规定明确,或者是合法有效的遗嘱指定,也可以通过被继承人与他人签订的遗赠扶养协议指定。

具体为以下三类:

1.法定继承人。

即指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法》第10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2.遗嘱指定的继承人。

根据《继承法》第16条的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也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继承。

3.遗赠扶养协议指定的继承人。

《继承法》第31条规定:“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公民可以与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集体所有制组织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此外,根据《继承法》第28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在遗产继承纠纷中,首先要确定的便是继承权主体,也即哪些人具有遗产继承资格。而遗产继承资格的确定,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应依法定遗嘱的方式来分割遗产。而依法定继承相关亲属关系的确定,则是依据《婚姻法》所规定的亲属关系间权利义务来明确是否具有继承资格的。

遗产继承是否有有效期

最长时效20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诉讼的期限为二年。如果某继承人独占父母遗产,其他继承人已经知道,两年内不起诉,那么遗产为独占的某继承人所有。如果某继承人独占父母遗产超过20年,不管别人是否知道,遗产都归他所有。(当然,在遗产归属明确后,过户手续还是要做,从而使遗产的所有权转移得到确认,以防止意外纠纷。)继承法第八条规定: 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注:第二条,被继承人死亡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相关案例分析:

遗产继承诉讼时效为多长时间

王哥与王弟是同胞兄弟,他们父母有一套房屋,去世十多年兄弟俩都没有提出分割 ,房屋实际由弟弟居住。最近哥哥提出要求继承父母的房屋,遭到弟弟的反对。哥哥认为自己是合法继承人 ,父母遗产当然有权继承,但弟弟认为,哥哥继承请求已经过了诉讼时效,法律不应该保护。哥哥想问遗产十年未分是否已过诉讼时效?

王律师分析:

本案最大的争议焦点就是哥哥主张继承是否过诉讼时效。根据继承法的相关规定,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另外,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本案中的房屋系父母的遗产,同为法定继承人的哥哥和弟弟都未明确表示放弃,应视为接受继承。虽然弟弟一直居住在房屋内,但并未对房屋产权进行过变更,并未对哥哥的继承权利进行实质性的侵犯,对于房屋未分割的,一般可以视为所有继承人共同共有。哥哥是在弟弟提出异议时,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犯的,诉讼时效应该从异议时计算。因此,哥哥主张没有超过诉讼时效,应受法律保护。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