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纪律强担当提效能促赶超研讨心得体会【三篇】

思而思学网 2024-01-09 23:32:55

该作为不作为、该亮剑不亮剑,就会变成一种消极的守规矩,这种不作为就是不负责。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守纪律强担当提效能促赶超研讨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守纪律强担当提效能促赶超研讨心得体会1】

金代诗人元好问为悼念在蒙金交战中捐躯的好友李献能,曾写过一首《四哀诗?悼李钦叔》:“赤县神州坐陆沉,金汤非粟祸侵寻。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文采是人知子重,交朋无我与君深。悲来不待山阳笛,一忆同衾泪满襟。”

李献能,字钦叔,金代翰林学士,其人至纯至孝,博闻强识,有浩然之气。蒙古兴兵入金,1228年,李献能投笔从戎,先后任镇南军节度副使、陕州行省左右司郎中,驻守河中、陕州,其间,扼守要冲,运筹御敌。对面蒙古大军破竹之势,内忧外患之下,陕州爆发兵变。1232年,李献能乱中被杀,时年41岁。可谓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元好问是金元时期的著名诗人,一代文坛巨匠,有侠肝义胆。他敬重李献能为国捐躯,感佩他的忠勇担当,追忆与他的深情厚谊,写下了这首境界开阔、意理深邃、感情浓烈的诗。“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既是对李的褒扬,也是作者的坚定信念,更是古代贤臣良将和志士仁人推崇备至的政治价值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时刻准备担当起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救黎民于水火、求众生俱保暖的历史责任。这就是古人讲的“国士之风”,究其实质,是一种基于浓烈家国情怀和深沉忧患使命之上的担当精神。

没有担当,就没有做人原则,也不可能有坚定的信仰和信条,自然也不会说真话、做实事,更不可能凝聚起强大力量矢志不渝推动事业发展。自古以来,没有担当的人,都遗祸甚深。为人,他们持身松松垮垮、随波逐流,毫无底线信仰可言;处世,他们如墙上芦苇,东倒西歪,太平时期夸夸其谈,一遇难事便溜之大吉;如果把他们推上历史舞台,更会漠视问题、逃避难题,媚上欺下、揽权避责,甚至卖主求荣、祸国殃民。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见襟度。”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说:“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区进入攻坚冲刺阶段,全面深化改革涉入深水区,要夺取更大胜利,亟需广大党员干部愿意担当、能够担当、敢于担当、担当得好,以辟波穿浪、披荆斩棘的冲劲闯劲,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持续攻坚、破除万难,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守纪律强担当提效能促赶超研讨心得体会2】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提出“要做发展的开路人”。面对发展新常态下的各种艰难险阻,领导干部要顶住压力、攻坚克难,做好发展开路人,就必须要勇于担当。

勇于担当是“在其位谋其政”的责任,是“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精神,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干劲,是“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如果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看到风险就挂免战牌,只会成为庸官、懒官,干不成事、做不好事。随着《关于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的制定和实施,“两耳不闻百姓事,一心只做太平官”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干事”的思路已经走不通,只有肩负责任、勇于担当、敢为有为,才能在“能上能下”的制度中脱颖而出,才能走在发展的前列,才能成为改革发展的弄潮儿。

领导干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有始终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把党的事业扛在肩上,勇于担当,才能做到问题面前不回避、压力面前不躲闪、困难面前不推脱、挑战面前不畏惧,才能做到平时工作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攻坚克难,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守纪律强担当提效能促赶超研讨心得体会3】

担当,简单地说,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是人们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在承担义务当中激发自己的全部能量,它是一种责任,一种自觉,一种境界、一种修养。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当前正值改革攻坚期、经济调整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前进道路上充满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做到勇于担当,能够担当,敢于担当,直向矛盾和问题,主动接受挑战,大胆开拓创新,努力创造经得住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工作业绩。

勇于担当,就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在其位,谋其政,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做到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工作中要时刻不忘肩负的神圣职责,勇挑打赢重任,在矛盾和问题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面对重大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要豁得出来、顶得上去;面对各种歪风邪气要敢于较真、敢抓敢管。

能够担当,就是要有担当重任的能力。“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勇于担当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要有着眼大局的视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水平跟不上,只会好心办坏事。要做到能够担当,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要学会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来解决问题;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要善于总结工作经验,正确的对待成绩和失误,不断的促进工作开展。

敢于担当,就是要有负责担当的底气。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行得正、做得端,才有底气去做别人的工作。如果自身存在问题,就会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不敢去硬碰硬,不敢去较真。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廉洁奉公。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信服于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