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发放有没有比“生死照”更文明的方式

思而思学网

本报最近连续刊发报道,高度关注退休老职工的“生死照”问题。什么叫“生死照”?说白了就是能够证明你目前还活着的照片。这种照片与普通照片最大的区别在于,除了照片上的本人形象以外,还必须有能证明拍摄时间的物品,如日历、报纸等。有了这种照片以后,管理部门就可以放心的发退休工资。

对于这种做法,越来越多的老人们感到,让自己抱着日历拍照片,来证明自己的生存状态,使心灵受到了伤害,人格受到了侮辱,特别是一些健康状况不佳的老人,在身心上受到的打击更大,因为在人生的这个阶段心理承受能力已非常脆弱,亲人们也很忌讳与“死”有关联的语言和行为。

要求退休人员拍“生死照”的原因,是国家的社保部门为了防止已去世的人冒领养老金,事实上也存在这种行为。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从 1998年到2002年6月,全国各地共查处5万多个“死灵魂”,冒领养老金额高达1,4亿元。因此,对养老金发放加强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可是,我们为什么要采取这种“生死照”的方式呢?难道没有比“生死照”更能让退休老人和社会公众接受、更文明的方式吗?

要证明一个退休老人的生存状况,方式很多。比较传统的是上门慰问或委托当地社保部门就近看望;现代的有电话、视频;如果再实际一点,当地的多多联系,异地的把工资关系转入居住地管理;再时髦一点,还可以让正规的调查公司介入等。凡此种种,都比生死照要人性化一些。

另外,由于社保部门的管理疏漏,给已经去世的、本不该发工资的人发了工资,从而造成了经济损失,因此就要求与此相关的多数人出示“没有去世”的照片证据,似乎不大合乎逻辑,因为从法律的角度看,应当是“谁主张,谁举证”,既然管理部门对退休老人的生存问题有怀疑,就应自己拿出相关证明来,而不应该采取“生死照”这种“反证”的方式。进一步讲,我们的社保部门如过份的采信“生死照”并不科学,事实说明,现在的电脑合成技术,把一个人的照片与一张显示日期的日历、报纸等图像合成在一起,并处理的天衣无缝,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我国的退休老人是个庞大的群体。据10月25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20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材料显示,截止到9月底,全国基本养老金参保人员为1,71亿人,比去年底增加767万人,并且在今后几年还呈上升趋势。这些老人,把他们的青春年华或奉献给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或溶入到解放后的国家建设当中,在各自的岗位上奋斗了几十年,现在退休了,理应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爱和照顾。这种关爱和照顾,不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心灵上的。具体到养老金发放管理上,要堵塞管理上的漏洞,减少和避免“死灵魂”现象的发生,不宜采取诸如“生死照”的简单方式,最主要的应当从服务理念、和管理体制的创新上入手,才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途径。

眼下,年底将至,一些退休老人们又要面临一次“生死照”的屈辱,希望有关部门能切实站在老人们的角度考虑一下这个问题,改变这种方式。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