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思而思学网 2024-03-12 00:25:57

莱芜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为亓诗教、朱童蒙、叶方恒、吴来朝、谭性教、亓之伟、朱包蒙,具体名单见下文。

一、莱芜历史名人排行榜具体前十名有哪些

亓诗教

亓诗教,字可言,号静初,晚号龙峡散人,其故乡人尊称“亓老敬”。山东莱芜李条庄人。明万历26年进士,历任荆州、淮安二府推官、礼科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翰林院提督四夷馆兼太常寺少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河南巡抚等职。明神宗年间,廷臣出现党争,分为齐楚浙三党,亓诗教为齐党之魁。

朱童蒙

朱童蒙(1573年—1637年),字求我,号五吉、独葵轩主人,山东莱芜(今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羊里街道城子县村)人。明朝大臣。崇祯十年(1637年),去世,享年65岁。

叶方恒

叶方恒,字学亭,江苏昆山人,进士。公元1669年(清康熙八年)由贵阳推官任莱芜令。叶方恒主持编纂康熙《莱芜县志》十卷。该志上承明嘉靖、万历莱芜县志,补录了清前期的一些珍贵史料。他文章诗词俱佳,遗有文章数篇,诗词多首。

吴来朝

吴来朝 字义庵,世称封君。莱芜西港村人。约生于明正德末年。可惜其文集已散失不传,仅留下《吴氏族谱》《重修莱芜县志序》《忠贤祠记》《义庵公族田》等零散文章、碑记。

谭性教

谭性教,字生伯,号笠翁,又号黄雪居士。莱芜谭家楼村人。公元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考中进士,补任河南陈留知县,在任兴利革弊,境内大治。

亓之伟

亓之伟,字坦之,号超凡。公元1581年(明万历九年)出生于山东莱芜羊庄村。公元1623年(天启三年)考中进士,初为成安知县,不久调直隶大名府浚县知县,到任后凡权势书札概不启封,不受私请,以强直闻名,士民服其铁石之操,称为“铁面”。后历任户部司郎中,河间知府,山西阳和兵备道等。1644年(崇祯十七年)

朱包蒙

朱包蒙 号函吾。莱芜朱家庄人。明代名医。公元1576年(明万历四年)四月出生。庠生出身。性格“宽和与人,敬慎持己”“纯俭笃厚、仁恕谦退”。

二、莱芜历史沿革

莱芜区位于汶河两岸,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五千多年前,即有人类在大汶河流域繁衍生息,是古老的大汶口文化发源地之一,是嬴姓发源地。古有嬴国,古城址在今羊里街道城子县村一带。

莱芜区古代为齐鲁交界之处,聘、会、盟、战不绝于史,圣贤足迹,昭昭可见。东周桓王十一年(公元前709年),鲁桓公欲聘齐嘻公之女为夫人,在嬴地相会,举行纳币订婚之礼。桓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97年),鲁桓公与齐嘻公在艾地相会,共谋定许之计。惠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54年),鲁国大夫公孙兹到牟地迎娶。敬王五年(公元前515年),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为其子举行葬礼,孔子知季札贤且知礼,于是前往今莱芜区口镇街道垂杨村观礼。口镇街道垂杨村现存“孔子观礼处”碑。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齐景公与鲁定公盟会于夹谷,齐景公欲乘机劫持鲁定公,鲁国大司寇孔子沉着周旋,据“礼”力争,使齐君劫持鲁君之谋未能得逞,保护了鲁君的尊严和鲁国的利益,史称“夹谷会盟”。东周郝王元年(公元前314年),孟子仕齐,为其母守丧满三年之后由鲁返齐,止于嬴,不入公门,以终丧礼之期。

春秋战国时期,境内发生过两次著名战役——长勺之战和艾陵之战。东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国在今莱芜区苗山镇西构山一带,发生齐鲁长勺之战。齐军首先击鼓进军,鲁国军队在曹刿的建议下按兵不动,待齐军三次击鼓士气低落后向其发动进攻,大败齐军。敬王三十六年(公元前484年),吴鲁联军与齐军发生艾陵之战。此战吴王夫差亲自指挥,在关键时刻投入预备队,大败齐军,俘虏齐国五位大夫,获“革车八百乘,甲首三千”,齐国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姜氏政权亦由田氏政权所取代。

春秋战国之际,农民起义领袖柳下拓树起反抗奴隶主阶级的大旗,境内南部山区将山、鼓山、旗山、展雄寨等处是其起义发源地。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齐将田横与汉将灌婴“战于嬴下,败绩,亡走梁地”。唐代乾符年间,黄巢起义军以泰莱北部山区作为根据地,冶铸兵器,操练兵马,境内有黄巢崮、造甲峪等遗迹。中和四年(884年),黄巢与唐军作战失利后,率千人退保泰山。见后有追兵,前有阻军,在今莱芜西南牛泉镇祥沟村自刎。清咸丰三年(1853年),下水河秀才于曰恭响应太平天国起义,率众以大舟山为依托,数次打败清廷武装的进攻。1915年,为反抗当局清丈土地横征暴敛,四乡农民手持棍棒、草把聚集于口镇,砸毁县知事官轿,迫使官府做出让步,史称“草把子事件”。

抗日战争时期,莱芜区是鲁中地区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山东纵队、中共泰安地委、泰安军分区、一一五师兵工厂、北海银行等抗日军政机关与境内人民一起团结抗日,发生过著名的吉山战斗。

解放战争初期的莱芜战役更是闻名遐迩。1947年鲁南战役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队调集31万兵力,分南北两线,妄图以“南北对进夹击”的战术,消灭陈毅、粟裕、谭震林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主力。华野首长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挥下,及时抓住战机,主动放弃临沂,秘密北上,将北线国民党军李仙洲部围困在齐长城以南和莱芜以北,自2月21日至2月23日,激战三个昼夜,全歼国民党军7.6万人,生俘、击毙国民党将官23人,收复县城13座,重镇数十处,使鲁中、胶东、渤海解放区连成一片,粉碎国民党最高当局的“鲁南会战”计划,夺取华东战场的主动权,使全国战局发生重大变化,创造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史上在运动中大量歼敌的典型战例,被列为百战经典。

三、莱芜简介

莱芜区地处齐鲁腹地,是山东省地理几何中心,辖15个街镇,862个行政村(居),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农高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总面积17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7万。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莱芜区是全省地理几何中心,距济南国际机场80公里,距青岛港220公里,距泰山40公里,境内三条铁路交汇,四条高速纵横。济莱高铁已全面开工,莱芜境内将设雪野、莱芜北两个站点,2022年底全线通车,20分钟即可到济南主城区,未来还将联通鲁南高铁、京沪高铁,届时将会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推动莱芜的强势崛起。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莱芜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古称“嬴、牟”,是齐鲁文化交汇之地。这里是“伯益封地、嬴秦祖里”,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嬴国遗址;有中国最古老长城—齐长城和鲁长城,比八达岭长城还要早四百多年;长勺之战发生在这里,留下了一鼓作气的千古佳话;86年前,山东省工委在莱芜重建,承担起了我党在山东重新发展壮大的重任,书写了“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光辉历史,省工委旧址党性教育基地正在进行展陈布展,拟于近期试开馆;74年前,莱芜战役在此打响,创造了我军运动战的光辉范例,铸就了“抢抓机遇、敢打必胜”的鲜明品格;50多年前,莱芜人民战天斗地、敢为人先,打赢了“小三线”和“雪野水库”大会战,铸就了莱芜版的“红旗渠”精神。

生态优美,资源富集。生态资源得天独厚,东有吉山,西有香山,南有莲花山,北有原山,中有大舟山,汶水西流、汇河蜿蜒,拥有省会50公里都市圈内最大水面—雪野湖、山东省海拔最高的山岭湖泊—莲花山天池,是名副其实的山水之城、养生福地。生产资源类多量广,素有“钢城煤都”之称,境内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有50余种,其中铁矿石储量6.5亿吨,居华东地区之首;煤炭储量7.5亿吨,是全国地方煤炭重点产煤县(市、区)之一。

动能集聚,产业优质。依托莱芜高新区、雪野旅游区、莱芜农高区三大功能区,加快发展以工业经济为核心、一二三产协同推进的实体经济,初步形成了以高端装备智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三大优势产业为主导,以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三大基础产业为支撑的“3+3”产业体系。高端装备智造产业蓄势成峰,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智能网联重卡一期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山能重装、豪驰汽车建成投产,150平方公里的莱芜智造新城拉开框架。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成群,医药产业园一期、二期实现满格布局,珅诺基、华安生物等35家药企全面入驻,“鲁中新药谷”不断做大做强。先进材料产业积厚成势,泰钢、九羊等传统钢铁企业加速转型升级,两家企业蝉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现代农业产业扬优成势,立足“三辣一麻”“三黑一花”等特色农业资源,做强产业、做靓品牌,全区农产品出口分别占全省、全市农产品出口额的27%和85%,生姜出口量连续十几年位居全国首位,是“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

机遇叠加、优势突出。莱芜是一方放飞梦想的沃土,更是一方干事创业的福地,特别是在区划调整后,莱芜迎来政策叠加的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省委省政府在财政保障、资源保障、审批权限等方面给与莱芜“五年过渡期”政策。市委市政府赋予莱芜省会城市副中心和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发展定位,又专门出台了支持莱芜区加快发展的政策。

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着力构建“一主两副三带多点”的空间格局,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主城区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水环境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加快城市路网、“水城”建设等重点工程;重工产业城加快推进重工生活区、居民安置区、路网管网等重工配套项目建设;雪野新城在严守生态红线的前提下,依托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等重大活动的带动效应,持续提升功能配套和环境景观,精心打造济南“城市会客厅”。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深化国有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模式,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功创建“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每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保持在80%以上,就业、教育、卫生、养老和社会保障水平实现等高对接,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