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思而思学网 2024-01-18 18:22:47

文化都是人们创造的产物,民间文化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人们自发的娱乐型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流传至今。西宁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一起来西宁传统习俗和元素中看看。

一、西宁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西宁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结合部,是一个多民族人口聚居城市,其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的酥油花、堆绣、壁画被誉为“艺术三绝”,和湟中农民画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戏剧主要有眉户剧平弦剧、藏戏、灯影戏、豫剧秦腔;曲艺主要有平弦、越弦下弦、道情、贤孝。歌舞音乐主要有汉族的社火、土族的安昭回族的宴席舞、撒拉族的婚礼舞、藏族的锅庄舞以及藏传佛教寺院在祭祀、典礼、法会时演奏的寺庙音乐。民歌主要有汉族、回族土族、拉族喜爱的“花儿”和藏族的“伊”等。青海是“花儿”的故乡,居住在这里的各族群众,无论在田间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路途赶车,只要有闲暇时间,都要“漫”(“唱”的意思)上几句悠扬的“花儿”。

西宁多回族。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回族聚居地方,多建有清真寺。每年举行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三大节日。

歌舞音乐主要有汉族的社火、土族的安昭、回族的宴席舞、撒拉族的婚礼舞、藏族的锅庄舞以及藏传佛教寺院在祭祀、典礼、法会时演奏的寺庙音乐。

西宁是一座有着两千一百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古称西平亭,曾是汉后将军赵充国屯田的地方、南凉的都城、唐蕃古道的咽喉、丝绸南路的要道、青藏高原通向中原的门户、河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就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北山烟雨——西宁古八景中遗留最完善的一景。

西宁旅游地:

1、西宁八景,即古湟中八景,旧时西宁府称为湟中,八景即今西宁及其周围的八个景观。他们是:石峡清风、金娥晓日、文峰耸翠、凤台留云、龙池月夜、湟流春涨、五峰飞瀑和北山烟雨。

2、石峡清风位于西宁东15千米处。石峡,俗称小峡,在历史上是以险关危隘著称的。世治时,它是连通东西交通的要道;世乱时,它又是隔断两地的重门。

3、金蛾晓日,位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娘娘山,又名金蛾山。娘娘山上有一制高点,早晨在山上观日出,太阳从万山中喷薄而出,景象壮观,据说可与泰山观日出媲美。娘娘山以其幽深秀丽、气象万千而闻名遐迩。

二、西宁的简介

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古称西平郡、青唐城。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通、医疗中心。西宁总面积7660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76.5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区面积118平方千米,下辖五区、二县及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青藏高原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也是“三江之源”和“中华水塔”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服务基地和大后方。市区生态良好、环境宜人,空气质量连续五年位居西北省会前列,有“中国夏都”之称。自199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内陆开放城市后,对外连接通道不断拓宽,西宁机场国内、国际航线持续增加;青藏铁路、兰新高铁通车运行,西成铁路已开工建设;国家重点公路网中多条国道、高速公路在西宁交汇;连接东西、通达南北的立体交通网络使西宁成为西部地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

西宁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高原古城,是中国黄河流域文化组成部分。据城北区朱家寨遗址、沈那遗址和西杏园遗址等考古发现,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商、周、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带。西汉时设军事和邮传据点西平亭,神爵初属金城郡临羌县。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军西进湟水流域,汉将霍去病修建军事据点西平亭,这是西宁建制之始。东汉建安中置西平郡,治西都县。1929年,青海正式建省,治西宁县。1946年,以省垣周围正式成立西宁市。1949年,成立市人民政府,为青海省辖市。1950年,西宁市为青海省人民政府驻地。 2018年12月21日,西宁被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列入“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三、西宁传统文化相关文章分享

(1).青海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2).天水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3).白银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4).金昌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5).嘉峪关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6).兰州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7).甘肃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8).榆林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9).汉中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10).延安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